一种护膝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43701发布日期:2019-02-22 21:25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护膝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体膝盖保护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护膝。



背景技术:

护膝是指用于保护膝盖的产品。膝盖是一个在运动中及其重要的部位,同时又是一个及其脆弱容易受伤的部位,而且是一个受伤时极其疼痛且恢复较慢、甚至会出现下雨阴天就隐隐作痛的情况。护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和避免膝盖受伤,以及起到制动、防寒和保健的作用。

目前,申请公布号为CN107373818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护膝,包括护膝层,在护膝层上连接有捆绑机构,捆绑机构包括包覆在护膝层外侧的连接件,在连接件上连接有上捆绑带和下捆绑带,护膝层的内侧设置有软护垫层,软护垫层的表面上设有多个微型磁块,护膝层的内侧固定有多个与软护垫层上微型磁块磁极相反的固定磁块,护膝层内侧的中部设有凹陷部,凹陷部通过出气口与护膝层的表面连通,出气口处设有单向出气阀。

该专利的软护垫层与护膝层分体设置,且通过软护垫层上的微型磁铁与护膝层上的固定磁铁相互配合,从而将软护垫层固定在护膝层上,如此设置,便于更换护膝层和软护垫层。但是,该护膝的软护垫层和护膝层是通过磁铁之间的吸引力连接的,其作用力较弱,容易松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护膝,其优势在于护膝层通过子母扣能够更加牢固的连接在下捆绑带上,同时,护膝层上的缓冲带,能够大大的缓冲的抵消对膝盖的冲击力和损伤,能更好的保护膝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护膝,包括连接层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接层两侧的下捆绑带,所述连接层的外侧设置有护膝层,内侧设置有软护垫层,所述连接层上活动连接有上捆绑带,所述护膝层的内侧面上设置有母扣,所述连接层上设置有与母扣相互配合的子扣,所述连接层上设置有魔术贴圈的圆毛面,所述护膝层上设置有与圆毛面配合的刺毛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护膝层通过子母扣和魔术贴圈能够更加稳定的固定在连接层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护膝层上开设有第一通口,所述第一通口的周围设置有第三魔术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更换护膝层时,手指插入第一通口内,并向外拉动护膝层,可以使护膝层从连接层上拆卸下来,其操作较方便。同时,在第一通口的周围设置有第三魔术贴,可以在第一通口上粘贴字画或者标识,使其看起来较美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捆绑带与所述连接层之间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铰接在上捆绑带和连接层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层通过连接件铰接在上捆绑带上,上捆绑带捆绑在人的大腿上,限制了下捆绑带向下滑落,从而限制了护膝层与软护垫层的向下运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护膝层的内侧面凹陷形成凸部,所述凸部内侧面的边上设置有具有韧性的减震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体在摔倒过程中,膝盖向下运动并贴紧软护垫层,并带动软护垫层贴紧减震带,减震带可以起到减震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减震带的中心位置设置有连接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片用于连接两根减震带,使两根减震带能够很好的交叉并聚集在凸部的中心位置,从而能够更好保护膝盖。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护膝层上开设有若干第三通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护膝层上的第三通口有利于散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软护垫层和连接层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第二魔术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软护垫层通过第二魔术贴连接在连接层上,方便拆卸和清洗。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捆绑带和所述下捆绑带的两端均设置有相互配合的第一魔术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捆绑带和下捆绑带通过第三魔术贴将护膝捆绑在膝盖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护膝层通过子母扣和魔术贴固定在下捆绑带上,其更加牢固;

2、软护垫层通过魔术贴固定在下捆绑带上,方便拆卸和清洗;

3、护膝层上设置有减震带,减震带具有一定的减震效果,减少人在摔倒过程中造成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捆绑机构内侧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捆绑机构外侧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护膝层内侧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软护垫层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护膝层与捆绑机构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护膝层;2、软护垫层;3、上捆绑带;4、下捆绑带;5、第一魔术贴;6、连接层;7、连接片;8、子扣;9、母扣;10、魔术贴圈;11、凸部;12、减震带;13、第二魔术贴;14、第一通口;15、第三魔术贴;16、第二通口;17、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护膝,如图1所示,包括连接层6以及设置在连接层6两侧的下捆绑带4,连接层6的内侧面设置有软护垫层2,外侧面设置有硬质塑料材质的护膝层1。

如图2和图3所示,连接层6的两侧固定有下捆绑带4,下捆绑带4的一端固定有第一魔术贴5的圆毛面,另一端固定有与圆毛面相互配合的刺毛面。连接层6内侧面的上端中部位置向外凹陷,外侧面的两侧固定有六个子扣8。

如图3和图4所示,护膝层1的内侧面的两侧固定有与连接层6上的子扣8相互配合的六个母扣9,连接层6的周边且位于子扣8的外侧固定有魔术贴圈10的圆毛面,护膝层1的内侧面设置有与圆毛面相互配合的刺毛面。护膝层1通过子母扣和魔术贴圈10安装在下捆绑带4上,使其更加牢固。

参照图4所示,护膝层1的内侧面的上端中部位置凹陷形成凸部11,凸部11的内侧面上设置有两根减震带12,两根减震带12相互交叉且端部固定在凸部11的边上,且两根减震带12与护膝层1的内侧面存在间隙。在护膝层1的内侧设置有减震带12,在人体膝盖与地面接触时,减震带12起到了缓冲作用,避免膝盖接触硬质物件而感到疼痛。两根减震带12交叉位置固定有形状为圆形的连接片7。连接片7用于连接两根减震带12,使两根减震带12能够很好的交叉并聚集在凸部11的中心位置,从而能够更好保护膝盖。

如图1和图5所示,连接层6的内侧面上还设置有软护垫层2,软护垫层2上固定有第二魔术贴13的圆毛面,连接层6的内侧面上设置有与圆毛面相互配合的刺毛面。软护垫层2通过第二魔术贴13可粘贴的安装在连接层6上,方便对软护垫层2进行拆卸和清洗。

如图6所示,护膝层1上的凸部11的下方位置开设有第一通口14,护膝层1的外侧面上第一通口14的四周固定有第三魔术贴15。护膝层1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与地面接触和摩擦,易损坏,因此需要及时更换护膝层1,在护膝层1的凸部11上设置有第一通口14,人的手指可插入第一通口14内,并向外拉动护膝层1,使魔术贴圈10的圆毛面和刺毛面分离、子母扣的母扣9和子扣8分离,从而将护膝层1从连接层6上拆卸下来,其操作较方便。另外,在第一通口14位置设置有第三魔术贴15,可以在第一通口14位置粘贴字画或者标识,使其看起来较美观。护膝层1的四周还开设有第二通口16。护膝层1的四周设置有第二通口16,起到了一定的散热效果。

如图6所示,连接层6的外侧面的两侧位于下捆绑带4的上端铰接有两个条状的连接件17,两个连接件17上远离连接层6的一端铰接在上捆绑带3上。上捆绑带3捆绑在大腿上,并通过连接件17连接连接层6,避免连接层6向下移动,确保护膝层1处于人体膝盖位置,进而实现对膝盖更好的保护。

本具体实施例中的指定方向仅仅是为了便于表述各部件之间位置关系以及相互配合的关系。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