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老人鞋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90421发布日期:2019-02-01 19:36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老人鞋鞋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老人鞋鞋底。



背景技术:

鞋子有着悠久的发展史,大约在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就出现了兽皮缝制的最原始的鞋,鞋子是人们保护脚不受伤的一种工具,最早人们为了克服特殊情况,不让脚难受或者受伤,就发明了毛皮鞋子,鞋子发展到现在,就形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各种样式功能的鞋子随处可见。

根据穿的人群不同可以分为儿童、年轻人、中年人以及老人鞋,目前市场上出现的老人鞋的鞋底较硬、减震效果较差,使得老人行走过程会有一定的不适,会影响老人正常的行走。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良好减震效果老人鞋的鞋底。

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老人鞋鞋底,包括鞋底,所述鞋底由内鞋底和外鞋底组成,且内鞋底的下表面与外鞋底的上表面黏贴在一起,所述外鞋底包含鞋跟、鞋尖,所述鞋跟上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鞋尖上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上均固定连接有一个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减震弹簧,位于同一所述凹槽上的第一减震弹簧共同固定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减震弹簧,所述第二减震弹簧的上端固定在内鞋底的下表面上。

上述结构中,内鞋底的下表面与外鞋底的上表面通过强力胶粘附在一起,粘附缝合在一起操作更加的简单方便,且使得两者连接的更加牢固,行走过程中主要是脚跟以及脚尖部分施加力,通过在鞋跟、鞋尖上设置的减震,对行走过程中脚跟以及脚尖对内鞋底接触并产生的压力进行转换减弱,提高内鞋底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每个所述凹槽上均固定连接有多个限位柱,所述移动板上开设有多个圆形通孔,且限位柱的上端位于圆形通孔中。

采用上述结构,限位柱和圆形通孔相互配合,使得移动板在移动过程中沿着限位柱的方向进行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鞋底的下表面对称开设有条形滑纹。

采用上述结构,条形滑纹增大外鞋底的下表面与地面接触时的摩擦力,减少行走过程中出现的滑动,提高防滑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鞋底的下表面开设有多个第一防滑凸起、第二防滑凸起和第三防滑凸起。

采用上述结构,第一防滑凸起、第二防滑凸起和第三防滑凸起的设置是为了增大外鞋底与地面接触时的摩擦力,减少行走过程中出现的滑动,提高防滑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鞋底上缝合有提鞋带。

采用上述结构,提鞋带可以辅助穿鞋,脚放入鞋中,用手拉动提鞋带即可,无需将手指塞入脚和鞋之间,使得穿鞋更加的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鞋底采用自粘性、气密性好的橡胶材料制成。

采用上述结构,使得外鞋底更加的结实耐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行走过程中主要时脚跟和脚尖部分施加力,通过在鞋跟、鞋尖上设置的减震,对行走过程中脚跟以及脚尖对内鞋底接触并产生的压力进行转换减弱,提高内鞋底的使用寿命。

2:通过在外鞋底上开设的条形滑纹、第一防滑凸起、第二防滑凸起和第三防滑凸起,增大外鞋底与地面接触时的摩擦力,减少行走过程中出现的滑动,提高防滑效果。

3:在外鞋底上缝合有提鞋带,使得穿鞋更加的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行走过程中减震效果好,同时还具有良好的防滑能力,增大鞋底的抓地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老人鞋鞋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老人鞋鞋底中第一空腔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老人鞋鞋底中外鞋底的右视图。

图中:1-内鞋底、2-外鞋底、3-第一安装槽、4-第二安装槽、5-安装座、6-凹槽、7-第一减震弹簧、8-移动板、9-第二减震弹簧、10-圆形通孔、11-限位柱、12-条形滑纹、13-第一防滑凸起、14-第二防滑凸起、15-第三防滑凸起、16-提鞋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老人鞋鞋底,包括鞋底,所述鞋底由内鞋底1和外鞋底2组成,且内鞋底1的下表面与外鞋底2的上表面黏贴在一起,所述外鞋底2包含鞋跟、鞋尖,所述鞋跟上开设有第一安装槽3,所述鞋尖上开设有第二安装槽4,所述第一安装槽3和第二安装槽4上均固定连接有一个安装座5,所述安装座5上开设有凹槽6,所述凹槽6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减震弹簧7,位于同一所述凹槽6上的第一减震弹簧7共同固定连接有移动板8,所述移动板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减震弹簧9,所述第二减震弹簧9的上端固定在内鞋底1的下表面上。

上述结构中,内鞋底1的下表面与外鞋底2的上表面通过强力胶粘附在一起,粘附缝合在一起操作更加的简单方便,且使得两者连接的更加牢固,行走过程中主要是脚跟以及脚尖部分施加力,通过在鞋跟、鞋尖上设置的减震,对行走过程中脚跟以及脚尖对内鞋底1接触并产生的压力进行转换减弱,提高内鞋底1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凹槽6上均固定连接有多个限位柱11,所述移动板8上开设有多个圆形通孔10,且限位柱11的上端位于圆形通孔10中。

采用上述结构,限位柱11和圆形通孔10相互配合,使得移动板8在移动过程中沿着限位柱的方向进行移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外鞋底2的下表面对称开设有条形滑纹12。

采用上述结构,条形滑纹12增大外鞋底2的下表面与地面接触时的摩擦力,减少行走过程中出现的滑动,提高防滑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外鞋底2的下表面开设有多个第一防滑凸起13、第二防滑凸起14和第三防滑凸起15。

采用上述结构,第一防滑凸起13、第二防滑凸起14和第三防滑凸起15的设置是为了增大外鞋底2与地面接触时的摩擦力,减少行走过程中出现的滑动,提高防滑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外鞋底2上缝合有提鞋带16。

采用上述结构,提鞋带16可以辅助穿鞋,脚放入鞋中,用手拉动提鞋带16即可,无需将手指塞入脚和鞋之间,使得穿鞋更加的方便。

本实施例中,所述外鞋底2采用自粘性、气密性好的橡胶材料制成。

采用上述结构,使得外鞋底2更加的结实耐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上述假设的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