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拆表带及其手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56919发布日期:2019-03-08 17:33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拆表带及其手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表带结构,具体涉及一种能够实现快速拆装调整长度的快拆表带及其设有该表带的手表。



背景技术:

传统结构的表带一般是通过销钉来连接带珠的,例如金属表带,带珠与带珠之间的间距是固定不变的,如果需要调整表带的长度,必须通过增加或者摘除带珠来实现,但是,带珠的安装或者拆卸都需要借助必要的工具实现销钉的插入和拔出,使得传统结构的表带的长度调整十分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能够快速拆装实现表带长度调整的快拆表带及其手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快拆表带,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带珠,每一所述带珠包括依次并行排列的第一旁珠、第一中珠、第二中珠、第三中珠以及第二旁珠;

所述第一旁珠、第二中珠以及第二旁珠的头部与所述第一中珠及第二中珠的尾部可相对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旁珠和第二旁珠的内侧分别设有第一盲孔,所述第二中珠的尾部两侧分别设有第二盲孔;

所述第一中珠和第三中珠的头部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盲孔及第二盲孔相匹配并可轴向移动的弹性连接件;

每一所述第二盲孔分别设有用于引导所述弹性连接件卡入或者脱出所述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以实现所述带珠连接或拆除的第一导向斜面和第二导向斜面;

所述第一导向斜面设于所述第二盲孔的外侧壁,所述第二导向斜面设于所述第二盲孔的内侧壁。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盲孔的轴向截面为V型结构,即所述第二盲孔为倒锥形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导向斜面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盲孔的直径。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导向斜面的倾斜角度小于所述第二导向斜面的倾斜角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弹性连接件包括固定管、可沿所述固定管轴向移动的弹簧针以及套设在所述弹簧针的伸缩弹簧,所述伸缩弹簧的一端抵接在所述固定管上,所述伸缩弹簧的另一端抵接在所述弹簧针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弹簧针的轴向移动位移小于所述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的深度之和。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旁珠、第二中珠以及第二旁珠的头部与所述第一中珠及第二中珠的尾部通过连接栓实现可相对转动连接。

一种手表,包括表带和表盘,所述表带采用上述任一快拆表带。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带珠内设置可以引导用于连接相邻带珠的弹性连接件快速插入或者拆出的导向斜面,在无需借助专业工具的前提下,通过简单的按压动作实现带珠的快速连接或者拆除,进而实现表带长短根据使用者的手腕长度快速调整带珠数量以调整表带长度,整个调整过程无需借助额外的工具,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带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第二中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第二中珠的尾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A带珠和B带珠连接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A带珠和B带珠连接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A带珠和B带珠连接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弹性连接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A带珠和B带珠拆卸操作示意图一,其中,箭头所示为施力方向;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A带珠和B带珠拆卸操作示意图二;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A带珠和B带珠拆卸操作过程关键节点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实施例获得其他的实施例。

参照图1至图10,一种快拆表带,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带珠,每一带珠包括依次并行排列的第一旁珠1、第一中珠2、第二中珠3、第三中珠4以及第二旁珠5;即第一旁珠1、第一中珠2、第二中珠3、第三中珠4以及第二旁珠5构成了单个带珠的主体结构,由于带珠是组成表带的单体,为实现表带的灵活性,第一旁珠1、第一中珠2、第二中珠3、第三中珠4以及第二旁珠5之间不能是固定连接关系,需要能够相对转动以更加贴合使用者的手腕皮肤,因此,第一旁珠1、第二中珠3以及第二旁珠5的头部与第一中珠2及第二中珠3的尾部可相对转动连接。具体的,第一旁珠1、第二中珠3以及第二旁珠5头尾并齐设置,第一中珠2的尾部与第一旁珠1及第二中珠3的头部转动连接,第三中珠4的尾部与第二中珠3及第二旁珠5的头部转动连接,构成带珠的主体结构。优选的,第一旁珠1、第二中珠3以及第二旁珠5的头部与第一中珠2及第二中珠3的尾部通过连接栓实现可相对转动连接。

为实现相邻带珠的相互连接,第一旁珠1和第二旁珠5的内侧分别设有第一盲孔6,第二中珠3的尾部两侧分别设有第二盲孔7;第一中珠2的头部分别设有与第一盲孔6及第二盲孔7相匹配并可轴向移动的弹性连接件8,第三中珠4的头部分别设有与第一盲孔6及第二盲孔7相匹配并可轴向移动的弹性连接件8,第一盲孔6和第二盲孔7为同轴线设置,设于第一中珠2的头部的弹性连接件8的相向端分别突出第一中部的内侧面,设于第一中珠2的头部的弹性连接件8的另一端与第一中珠2的外侧面平齐;设于第三中珠4的头部的弹性连接件8的相向端分别突出第三中珠4的内侧面,设于第三中珠4的头部的弹性连接件8的另一端与第三中珠4的外侧面平齐;第一中珠2的头部卡入相邻带珠的第一旁珠1和第二中珠3之间且弹性连接件8的两端分别卡入第一盲孔6和第二盲孔7,第三中珠4的头部卡入相邻带珠的第二中珠3和第二旁珠5之间且弹性连接件8的两端分别卡入第一盲孔6和第二盲孔7,相邻带珠之间通过上述结构依次连接构成表带。

由于不同使用者的手腕长度不一样,另外,在不同使用场景下,对于表带长度的要求可能也不一样,对于由多个带珠连接构成的表带来说,通过调整带珠的数量即可实现表带长度的调整。因此,为实现带珠的快速拆装,每一第二盲孔7分别设有用于引导弹性连接件8卡入或者脱出第一盲孔6和第二盲孔7以实现带珠连接或拆除的第一导向斜面9和第二导向斜面10;第一导向斜面9设于第二盲孔7的外侧壁,第二导向斜面10设于第二盲孔7的内侧壁。具体的,第一导向斜面9从第二盲孔7的顶部往外倾斜设置,第二导向斜面10从第二盲孔7的顶部往孔底部向内倾斜设置,即第一导向斜面9和第二导向斜面10在第二盲孔7的顶部相互连接。

具体的,相邻带珠相互连接时,假设相邻带珠为A带珠和B带珠,转动A带珠的第二中珠3将其尾部翘起,然后将B带珠的第一中珠2和第三中珠4的头部与A带珠的第一旁珠1和二旁珠的尾部对齐,设于B带珠的第一中珠2头部的弹性连接件8在受外力作用时可以卡入第一旁珠1尾部的第一盲孔6内,设于B带珠的第三中珠4头部的弹性连接件8在受外力作用时可以卡入第二旁珠5尾部的第一盲孔6内;然后将尾部翘起的A带珠的第二中珠3转动压入B带珠的第一中珠2和第三中珠4之间,在A带珠的第二中珠3转动压入过程中,A带珠的第二中珠3尾部两侧的第二盲孔7的第一导向斜面9分别与B带珠的第一中珠2的弹性连接件8的一端以及第三中珠4头部的弹性连接件8的一端抵接,并在持续下压过程中通过第一导向斜面9的倾斜面将B带珠的第一中珠2头部的弹性连接件8的另一端逐渐压入A带珠的第一旁珠1的第一盲孔6内,同时将B带珠的第三中珠4头部的弹性连接件8逐渐压入A带珠的第二旁珠5的第一盲孔6内;由于A带珠第二中珠3的第一导向斜面9和第二导向斜面10的倾斜方向相反,当B带珠第一中珠2和第三中珠4的弹性连接件8分别滑过A带珠第二中珠3两侧的第一导向斜面9的最高处后,开始沿着A带珠第二中珠3两侧的第二导向斜面10滑入A带珠第二中珠3两侧的第二盲孔7内,当B带珠第一中珠2和第三中珠4的弹性连接件8分别滑至A带珠第二中珠3的第二盲孔7底部时,B带珠第一中珠2的弹性连接件8的另一端没有完全退出A带珠第一旁珠1的第一盲孔6,B带珠第三中珠4的弹性连接件8的另一端没有完全退出A带珠第二旁珠5的第一盲孔6;即B带珠第一中珠2的弹性连接件8的一端卡入A带珠第二中珠3一侧的第二盲孔7内,B带珠第一中珠2的弹性连接件8的另一端卡入A带珠第一旁珠1的第一盲孔6内,即B带珠第三中珠4的弹性连接件8的一端卡入A带珠第二中珠3另一侧的第二盲孔7内,B带珠第三中珠4的弹性连接件8的另一端卡入A带珠第二旁珠5的第一盲孔6内,从而实现A带珠与B带珠之间相互连接。重复上述过程,将合适数量的带珠逐一连接,即可得到适合长度的表带。

相邻带珠相互拆解时,假设相邻带珠为A带珠和B带珠,将表带翻转,然后按压A带珠第二中珠3的尾部,进而通过A带珠第二中珠3两侧的第二导向斜面10挤压B带珠的第一中珠2和第三中珠4的弹性连接件8,使得B带珠的第一中珠2和第三中珠4的弹性连接件8的端部沿着第二导向斜面10逐步退出A带珠第二中珠3两侧的第二盲孔7,当B带珠的第一中珠2和第三中珠4的弹性连接件8的端部滑动至第二导向斜面10的最高处时,B带珠的第一中珠2和第三中珠4的弹性连接件8的端部完全退出A带珠第二中珠3两侧的第二盲孔7;继续按压A带珠第二中珠3的尾部使其完全退出B带珠;然后B带珠的第一中珠2和第三中珠4的弹性连接件8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复位,分别退出A带珠第一旁珠1和第二旁珠5的第一盲孔6,从而将A带珠和B带珠拆解分离。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分别设置在第二中珠3的尾部两侧的第二盲孔7通过第二导向斜面10实现弹性连接件8的导出,在垂直孔壁上加工斜面,定位困难导致良品率低;为此,第二盲孔7的轴向截面为V型结构,即第二盲孔7为倒锥形结构,直接采用规格合适的锥形钻头直接钻孔即可。配合第二盲孔7的倒锥形结构,弹性连接件8的对应端部为与之匹配的弧形端面,弹性连接件8的弧形端面同时也可以起到引导作用,降低带珠连接与拆解过程中的阻力。优选的,第一导向斜面9的宽度大于第二盲孔7的直径,降低弹性连接件8滑入第一导向斜面9的难度。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导向斜面9需要引导弹性连接件8轴向移动的距离大于第二导向斜面10需要引导弹性连接件8轴向移动的距离,因此,第一导向斜面9的倾斜角度小于第二导向斜面10的倾斜角度。另外,第一导向斜面9的垂向投影长度大于第二导向斜面10的垂向投影长度,以保证弹性连接件8的两端能够可靠地同时卡住第一盲孔6和第二盲孔7。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在带珠的连接以及拆卸过程中,弹性连接件8需要轴向移动及定位,为实现上述功能,弹性连接件8包括固定管81、可沿固定管81轴向移动的弹簧针83以及套设在弹簧针83的伸缩弹簧82,伸缩弹簧82的一端抵接在固定管81上,伸缩弹簧82的另一端抵接在弹簧针83上。固定管81通过过盈配合或者粘接的方式分别固定插设在第一中珠2和第三中珠4内,固定管81的一端设有开孔和限位底板84,该开孔的孔径与弹簧针83的外径相匹配,弹簧针83的一端距离该端部一段距离设有定位凸环85,固定管81的另一端为收口结构,弹簧针83的定位凸环85抵接在固定管81收口结构的内侧,伸缩弹簧82一端抵接在固定管81的限位底板84上,伸缩弹簧82的另一端抵接在弹簧针83的定位凸环85上。不受外力作用时,在伸缩弹簧82的作用下,弹簧针83的一端与固定管81的纤维底板保持平齐,弹簧针83定位凸环85以外的端部突出固定管81。弹簧针83受到外力作用,弹簧针83克服伸缩弹簧82的作用向固定管81的限位底板84一侧移动。优选的,弹簧针83的轴向移动位移小于第一盲孔6和第二盲孔7的深度之和,即弹簧针83的定位凸环85距离该端端部的距离小于第一盲孔6和第二盲孔7的深度之和。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手表,包括表带和表盘,所述表带采用上述任一结构的快拆表带。

综上所述,通过在带珠内设置可以引导用于连接相邻带珠的弹性连接件快速插入或者拆出的导向斜面,在无需借助专业工具的前提下,通过简单的按压动作实现带珠的快速连接或者拆除,进而实现表带长短根据使用者的手腕长度快速调整带珠数量以调整表带长度,整个调整过程无需借助额外的工具,方便快捷。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