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鞋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24727发布日期:2019-01-25 16:47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鞋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用品领域,具体地,涉及鞋子。



背景技术:

鞋子是人们保护脚不受伤的一种工具。鞋子发展到现在,各种样式功能的鞋子随处可见,然而由于鞋子的造型原因,体积大,占用的存储空间较多,特别是在出行时不易携带,同时现有的鞋子也不易清洗鞋子的内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鞋子,以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便携式鞋子,包括一鞋子,所述鞋子包括一鞋面、一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鞋面的下部设有至少三个第一通孔,至少三个所述第一通孔等间距排布在所述鞋面上;

所述鞋底的外侧部上设有一片状凸起,所述片状凸起上设有至少三个与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相匹配的第二通孔,至少三个所述第二通孔等间距排布在所述片状凸起上;

所述鞋子包括一系带,进而所述鞋面通过所述系带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并系缚后固定在所述鞋底上;

所述鞋面上设有一纵向排布的拉链。

所述拉链设置在所述鞋面的后部。

所述片状凸起与所述鞋底采用一体化结构。或,所述片状凸起采用一布带,所述布带缝制在所述鞋底上。

所述鞋面的内侧贴附有第一橡胶层,所述第一橡胶层上设有至少三个与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相匹配的第三通孔;

所述片状凸起的外侧贴附有第二橡胶层,所述第二橡胶层上设有至少三个与所述第二通孔的位置相匹配的第四通孔。

所述片状凸起的内侧设有一绒布带,所述绒布带的下部固定在所述鞋底上,所述绒布带的上部固定在所述片状凸起的上部。或,所述鞋子包括一鞋垫,所述鞋垫的外侧部设有一用于增加舒适性的挡边,所述挡边的高度不低于2cm。

本实用新型通过此设计,优化了原有鞋子的结构,利用系带固定鞋面与鞋底,可方便拆卸,鞋面上的拉链便于将鞋面展开,进而在用户出行时,可将鞋面自鞋底上卸下,减小存储时占用的空间,便于携带;在清洗时,此设计也便于用户清洗鞋子内部,提高了卫生状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便携式鞋子,包括一鞋子,鞋子包括一鞋面1、一鞋底2,鞋面的下部设有至少三个第一通孔3,至少三个第一通孔等间距排布在鞋面上;鞋底的外侧部上设有一片状凸起,片状凸起上设有至少三个与第一通孔的位置相匹配的第二通孔4,至少三个第二通孔等间距排布在片状凸起上;鞋子包括一系带5,进而鞋面通过系带穿过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并系缚后固定在鞋底上;鞋面上设有一纵向排布的拉链6。本实用新型通过此设计,优化了原有鞋子的结构,利用系带固定鞋面与鞋底,可方便拆卸,鞋面上的拉链便于将鞋面展开,进而在用户出行时,可将鞋面自鞋底上卸下,减小存储时占用的空间,便于携带;在清洗时,此设计也便于用户清洗鞋子内部,提高了卫生状况。

为了便于展开鞋面,拉链设置在鞋面的后部。

片状凸起与鞋底采用一体化结构。或,片状凸起采用一布带,布带缝制在鞋底上。以便于利用系带固定鞋面与鞋底。

鞋面的内侧贴附有第一橡胶层7,第一橡胶层上设有至少三个与第一通孔的位置相匹配的第三通孔;片状凸起的外侧贴附有第二橡胶层8,第二橡胶层上设有至少三个与第二通孔的位置相匹配的第四通孔。以增加第一通孔处、第二通孔处的抗拉扯性,进而增加鞋子的使用寿命。第一橡胶层通过缝制或胶粘固定到鞋面上;第二橡胶层通过缝制或胶粘固定到片状凸起上。

片状凸起的内侧设有一绒布带9,绒布带的下部固定在鞋底上,绒布带的上部固定在片状凸起的上部。或,鞋子包括一鞋垫,鞋垫的外侧部设有一用于增加舒适性的挡边,挡边的高度不低于2cm。以提高用户脚部的舒适性,同时减少系带的磨损。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