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多功能背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35851发布日期:2019-03-19 20:49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多功能背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多功能背包。



背景技术:

背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常用的置物装置,现有的背包为人们的出行以及携带物品提供了方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了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目前背包的样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但绝大多数背包均只具备传统的背戴功能,其功能和应用范围比较单一。

目前市场上很多品牌的学童背包设计,一般支撑力及承托力都不完善, 内外结构合拼后重量也比较重,而包包放在凹凸不平地面的时候,容易让书包站不稳。而且材质也偏重,长时间使用时亦会有变形情况出现。

鉴于上述存在的问题及其缺陷,有必要对现有背包的设计提出新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多功能背包。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多功能背包,包括背包本体,所述背包本体上设有左肩带和右肩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蜂巢底板,所述蜂巢底板设置于所述背包本体底部内侧和面向人体背部一侧;

脚底片模组,所述脚底片模组设置于所述背包本体底部外侧;

弹性双环避震式多角度自动调节系统,所述弹性双环避震式多角度自动调节系统设置于所述背包本体面向人体背部一侧,其用于根据人体背部情况自动调节角度以达到舒适的背负效果及避震;

其中,所述蜂巢底板与所述脚底片模组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左肩带和右肩带的一端分别设置于所述弹性双环避震式多角度自动调节系统上。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蜂巢底板为一体成型结构,其截面呈“L”形,并设置于所述背包本体内部,所述蜂巢底板内的若干中空蜂槽为间隔均匀排布,所述蜂巢底板的表面具有为“S”形纹理。

进一步,所述脚底片模组包括圆形脚片和双环脚片,所述圆形脚片整体上呈中空的半球形,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加强壁将所述圆形脚片内部划分为四个独立的空间,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加强壁中心结合处开设有连接孔,所述双环脚片中段整体上为中空的半椭球,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二加强壁将所述半椭球内部至少划分为四个独立的空间,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二加强壁结合处开设有连接孔,所述半椭球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环。

进一步,所述弹性双环避震式多角度自动调节系统包括第一“U”形构件、第二“U”形构件、第一环和第二环,所述第一环和第二环左右相对设置,所述第一“U”形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环和第二环相对的侧部,所述第二“U”形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环和第二环的底部。

进一步,所述背包本体面向人体背部一侧还设置有闭环式导轨,所述第一环和第二环均穿设于所述闭环式导轨上,所述第一环和第二环可绕所述闭环式导轨进行空间移动,以实现角度调节。

进一步,所述蜂巢底板上设置有“L”形曲尺,所述“L”形曲尺的形状与所述蜂巢底板的形状相匹配,所述“L”形曲尺上开设有孔,所述蜂巢底板通过螺丝锁定在所述“L”形曲尺和所述脚底片模组之间,以将所述蜂巢底板压合于所述背包本体内侧。

进一步,所述左肩带和右肩带采用3D立体裁剪结构,所述左肩带和右肩带内填充有EPE、EVA及海绵体。

进一步,所述背包本体上设置有腰带,所述腰带设置于所述背包本体面向人体背部一侧,并可隐藏于所述背包本体内。

进一步,所述背包本体内设置有“S”形铝合金骨架。

此外,所述背包本体顶部设置有磁扣式织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作为一种新型多功能背包,包括背包本体,背包本体上设有左肩带和右肩带,其还包括蜂巢底板、脚底片模组和弹性双环避震式多角度自动调节系统,所述弹性双环避震式多角度自动调节系统设置于所述背包本体面向人体背部一侧,本实用新型不仅具备传统的背带和置物功能,还具备通过“S”形蜂巢底板和脚底片模组卸力到背带、背垫及腰部,包包又能更平稳站立在地面上,以及自动调节角度以达到舒适的背负及避震的效果,因此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蜂巢底板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蜂巢底板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双环脚片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圆形脚片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弹性双环避震式多角度自动调节系统的第一“U”形构件、第二“U”形构件、第一环和第二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背部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背部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8,一种新型多功能背包,包括背包本体1,所述背包本体1上设有左肩带2和右肩带3,其还包括:蜂巢底板4,所述蜂巢底板4设置于所述背包本体1底部内侧和面向人体背部一侧;脚底片模组6,所述脚底片模组设置于所述背包本体1底部外侧;弹性双环避震式多角度自动调节系统5,所述弹性双环避震式多角度自动调节系统5设置于所述背包本体1面向人体背部一侧,其用于根据人体背部情况自动调节角度以达到舒适的背负效果及避震;其中,所述蜂巢底板4与所述脚底片模组6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左肩带2和右肩带3的一端分别设置于所述弹性双环避震式多角度自动调节系统5上。蜂巢底板4为一体成型结构,其截面呈“L”形,并设置于所述背包本体1内部,所述蜂巢底板4内的若干中空蜂槽41为间隔均匀排布,所述蜂巢底板4的表面具有为“S”形纹理42。

如图4和5所示,脚底片模组6包括圆形脚片61和双环脚片62,所述圆形脚片61整体上呈中空的半球形,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加强壁611将所述圆形脚片61内部划分为四个独立的空间,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加强壁611中心结合处开设有连接孔612,所述双环脚片62中段整体上为中空的半椭球,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二加强壁621将所述半椭球内部至少划分为四个独立的空间,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二加强壁621结合处开设有连接孔622,所述半椭球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环。

如果以同样厚度及承托力PE板及蜂巢板对比,蜂巢板的重量必定比PE板轻,而“S”形蜂巢底板4的独特结构使承托力加强,也同样比PE板承托力大,所以本实用新型舍弃用传统的PE板制作, 改为使用表面纹理“S”形结构的蜂巢底板4,这样更加有效达至把负重在袋底的重量平均卸力到背带、背垫及腰部,包包又能更平稳站立在地面上。蜂巢底板4上设置有“L”形曲尺7,所述“L”形曲尺7的形状与所述蜂巢底板4的形状相匹配,以将所述蜂巢底板4压合于所述背包本体1内侧。当背包放满书本时,背包底下的承托很重要,采用“L”形曲尺7,为直角设计,主要是把蜂巢底板4加固,材料可以选择为铝制,通过螺丝把蜂巢底板4牢固地锁定。

脚底片模组是由两个圆形脚片及一个带有双环椭圆形脚片组成,我们用三点式脚片的原因是因为三点式脚片比四点支撑更能让背包平穏站立在地面上,两个半圆型及一个半椭圆形的型体组合结构,主要是把在地上的接触面控制到最小,就如三脚营架的结构一样只有三点接触面。

而双环式设计脚底片, 除了脚片功能以外,本实用新型采用崭新设计, 结合了双环在脚片上,主要功能是用织带跟圆环的搭配,用不同角度配合不同小孩身体的厚度,再加上底部的织带都会自动调节到最适合角度,而达至把袋底负重的中心转移到背带、背垫及腰部。而分成多层集合组装是因为这样子结合, 是让结构更牢固及把重量平均分布在背带及腰带上。

如图6所示,弹性双环避震式多角度自动调节系统5包括第一“U”形构件51、第二“U”形构件52、第一环53和第二环54,所述第一环53和第二环54左右相对设置,所述第一“U”形构件5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环53和第二环54相对的侧部,所述第二“U”形构件5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环53和第二环54的底部。背包本体1面向人体背部一侧还设置有闭环式导轨55,所述第一环53和第二环54均穿设于所述闭环式导轨55上,所述第一环53和第二环54可绕所述闭环式导轨55进行空间移动,以实现角度调节。弹性双环避震式多角度自动调节系统5, 主要是用了双环及双“U”形结构组成, 双环功能是自动调节角度, 而双“U”形结构功能是负重时作出伸延及回弹, 达致避震及缓冲效果。当背带负重时及走动,“U”结构会左右伸延及回弹, 双环摇晃中逹致避震效果,而双环与背带的连接点同时以多角度自动调节到最舒适的背负角度给使用者。

如图7所示,左肩带2和右肩带3采用3D立体裁剪结构,所述左肩带2和右肩带3内填充有EPE、EVA及海绵体。3D立体剪裁人体工学背带配合锁扣式梯扣,适合6-12岁亚州学童不同身形,能够有更好的舒适性,更大程度的解决孩童在背负时卸力及平衡承托问题,把对发育期的孩童的身体伤害减轻到最低,从而达到轻松背负,使小朋友健康成长,因有3D立体剪裁背带的补助,可以得到最有效的卸力效果。在小朋友使用背包时,3立体剪裁背带加弹性双环避震式多角度自动调节系统5就能发挥最大的卸力功能及吸附功能,因为配备圆环的原故,就算不同身形的小孩使用,圆环的多角度自动协调系统都会把相连的织带及圆环作出最适合的斜角度数自动调节出来,即使不使胸扣及腰带,背包也会牢牢吸附住你的背部及不会左右摇晃,达至高效能的卸力作用。

背包本体1上设置有腰带11,所述腰带11设置于所述背包本体1面向人体背部一侧,并可隐藏于所述背包本体1内。可自行选用最适合的配置,遇上背包满载书本而感觉太沉重,便可以使用腰带,更有效地把重量平均分布在身体上,如日常背负一般重量时,便可以把腰带收藏起来轻盈使用。

背包本体1内设置有“S”形铝合金骨架12。在背包内加了一条符合人体工学的S形铝合金骨架12在背幅内,使到背负重时卸力及平衡达至最高效益。

背包本体1顶部设置有磁扣式织带13。当系上磁扣式织带13时,书本会随着织带收紧而紧贴书包内格背部,将重量仲心转移到背包的顶部及背部,从而把重量移到背带上、背幅及腰部。另外,本实用新型采用高密度EPE绵及符合人体工学的立体剪裁,背垫紧紧的贴附在背部,使小孩感觉舒适及加强了透气效果。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形式,以及相近的领域,这些都不构成对本实施方式的任何限制,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的变换或相应的改动,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