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羽绒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35230发布日期:2019-03-19 20:44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羽绒服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羽绒服,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羽绒服。



背景技术:

羽绒服时人们防寒保暖必不可少的服饰之一,但是当人们外出游玩时,会因为运动量的提高或者气候的变化使得羽绒服穿着者的体温升高,需要脱下羽绒服。然而脱下的羽绒服通常需要穿着者用手拿着或者系在腰间,给穿着的活动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羽绒服,所述便携式羽绒服能够便于携带,实用性强。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羽绒服,所述便携式羽绒服包括羽绒服本体,所述羽绒服本体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层叠的里层、填充层和表层,所述里层上人体后背位置处设有贴布,所述贴布的表面设有背带,所述背带与贴布的表面为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贴布的边缘形成一圈翻边,所述翻边上设有拉链,拉链上设有拉片,所述拉链能够将相对的翻边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贴布的形状为圆形。

进一步地,所述贴布上密布有网孔。

进一步地,所属背带包括第一背带和第二背带,所述贴布的上、下两端各设有魔术贴的毛面,所述第一背带和第二背带的两端分别设有魔术贴的勾面,所述第一背带和第二背带的两端分别粘合在贴布上下两端的魔术贴上。

进一步地,所属背带包括第一背带和第二背带,所述贴布的上、下两端各设有两个纽扣,所述第一背带和第二背带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一背带和第二背带的两端分别扣在贴布上下两端的纽扣上。

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式羽绒服,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优点:所述背带的设计能够使得穿着者在不需要穿着羽绒服时,可以通过使用备点可将羽绒服背在肩上或腰上,能够避免用手拿着,方便使用者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羽绒服本体,2.里层,3.表层,4.贴布,5.翻边,710.第一背带,720.第二背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使用的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便携式羽绒服,如图1所示,所述便携式羽绒服包括羽绒服本体1,所述羽绒服本体1括由内至外依次层叠的里层2、填充层和表层3,所述里层2上人体后背位置处设有贴布4,所述贴布4的表面设有第一背带710和第二背带720。所述第一背带710和第二背带720与贴布4的表面为可拆卸连接,可根据需要进行拆装。所述第一背带710和第二背带720的设计能够使得穿着者在不需要穿着羽绒服时,可以通过使用第一背带710和第二背带720将羽绒服背在肩上或腰上,能够避免用手拿着,方便使用者使用。

所述第一背带710和第二背带720与贴布4的表面为可拆卸连接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实施例一:第一背带710和第二背带720通过魔术贴连接在贴布4上。所述贴布4的上、下两端各设有两片魔术贴的毛面,所述第一背带710和第二背带720的两端分别设有魔术贴的勾面,所述第一背带710和第二背带720的两端分别粘合在贴布4上下两端的魔术贴上。

实施例二:第一背带710和第二背带720通过扣子扣合在贴布4上。所述贴布4的上、下两端各设有两个纽扣,所述第一背带710和第二背带720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一背带710和第二背带720的两端分别扣在贴布4上下两端的纽扣上。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在背在肩上或腰上时的羽绒服的体积减小,所述贴布4的边缘形成一圈翻边5,所述翻边5上设有拉链,拉链上设有拉片,所述拉链能够将相对的翻边5连接在一起。在使用时仅需将羽绒服折叠成与贴布4相同大小,然后拉上拉链,贴布4相对的翻边5连接在一起形成一容置腔,所述容置腔能够容置折叠后的羽绒服。

为了使得拉链活动过程更为流畅,所述贴布4的形状为圆形。圆形的贴布4与其他形状如方形的贴布4相比,能够减小拉片上拉过程中的阻碍,便于使用者使用。

为了使得放在贴布4所形成容置腔中的羽绒服不会因为不透气而产生闷味,所述贴布4上密布有网孔。所述网孔能够提高贴布4所形成容置腔的透气性。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主旨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