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折自动开收反向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0716发布日期:2019-04-16 22:33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二折自动开收反向伞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日常使用的伞具,尤其涉及一种收伞时能使外部伞布反向内收的反向伞。



背景技术:

现有的伞具,在收折状态下,其外部伞面通常都是直接向外的,这样一来,如果伞面被雨淋湿的话,在该伞面周围接触到的物品、衣服等也会被浸湿,使用时给人们带来不便。为此,人们设计出一种收折时外部伞面可以向内收折的反向伞,现有的反向伞,大多是手动开收,为了更方便使用,还可以在反向伞上安装自动开伞装置以实现自动开伞的功能,但是目前的这些反向伞都不具备自动收伞的功能,这样一来,人们如果手里拿有东西或上、下车时,就会感觉非常不便,而且在收伞的时候容易被淋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兼具自动开伞和自动收伞功能的反向伞。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制造一种二折自动开收反向伞,包括:分别固定于伞中棒顶部和底部的上巢和伞把、滑动套接于中棒的活动巢、用于支撑伞面的多组反向收折伞骨单元、以及自动开伞装置;所述反向收折伞骨单元包括:内端与所述上巢连接的主骨、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活动巢和主骨的支撑骨。

每组反向收折伞骨单元的支撑骨包括左右两根分支骨,在开伞状态下,所述分支骨两端之间的距离小于该分支骨的长度,两侧的分支骨呈弯曲状态由此对所述活动巢产生向下推的收伞动力。

所述活动巢包括巢体和底套,所述底套上设有贯穿其侧壁的裂口并套接在所述巢体底部。

所述底套的裂口内侧设有凸起,所述巢体与该凸起位置对应处设有凹位,所述凸起和凹位凹凸配合;该巢体底部设有一圈凸沿,所述底套套在该巢体的凸沿之上。

所述活动巢上设有上环巢部和下环巢部;所述反向收折伞骨单元还包括:尾骨、拉杆和牵拉套杆;所述尾骨内端连接于主骨外端,所述拉杆的内外两端分别连接下环巢部和尾骨外端,所述牵拉套杆一端与主骨或尾骨可转动连接、另一端呈U形活动套接于拉杆外。

所述自动开伞装置包括:可横向滑动地安装于所述伞把的按钮和勾片,固定于伞把内腔的控管,安装在所述中棒内腔的开伞弹簧、子弹头、刚性杆和拉索;所述中棒包括内外滑动套接的上部管件和下部管件。

所述按钮和勾片联动并设有复位装置,该按钮内侧设有推动件,该勾片内侧设有与所述上部管件的侧壁开孔位置对应的卡舌;所述控管上部设有可容纳并卡住子弹头的内腔且朝向按钮的侧壁上设有开口可供所述推动件进入;所述拉索一端连接所述活动巢,另一端绕过中棒顶部或上巢处设置的滑轮后进入中棒内腔并连接所述子弹头。

在收伞状态下,所述勾片内侧的卡舌卡入上部管件的侧壁开孔内使得中棒无法伸展打开,所述子弹头卡在控管内腔;按压按钮使该卡舌脱离上部管件的侧壁开孔,中棒在开伞弹簧的作用下向上伸展,所述拉索向上拉动活动巢使得伞打开。

在开伞状态下,按压按钮使得其内侧的推动件穿过控管侧壁开口推动子弹头,该子弹头脱离控管的卡接而被释放,活动巢在所述分支骨的作用下向下移动从而收折伞骨。

所述拉索进入中棒的一端绕经所述子弹头上设置的滑轮后向上再绕经所述刚性杆底部设置的滑轮,最后连结于该子弹头。

所述刚性杆呈管状并被固定于上巢底部,所述开伞弹簧套在刚性杆外,所述拉索从该刚性杆的内腔中穿过。

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二折自动开收反向伞除了设有自动开伞装置外,伞骨还设计成具有收折伞骨的弹力,兼具自动开伞和自动收伞功能,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尤其是上下车时或手里提有东西时更显方便;此外,活动巢的底套侧壁设有裂口并与该活动巢凹凸配合,无需象现有的底套那样要从伞把穿过再与活动巢螺纹连接,装配起来非常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二折自动开收反向伞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二折自动开收反向伞在开伞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二折自动开收反向伞在收伞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所述反向收折伞骨单元5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所述活动巢4的巢体41和底套42的连接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所述活动巢4的巢体41和底套42的连接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所述自动开伞装置的分解图;

图8为开伞状态下所述中棒1和伞把3处的自动开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收伞状态下所述伞把3处的自动开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之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二折自动开收反向伞包括:中棒1、分别固定于伞中棒1顶部和底部的上巢2和伞把3、滑动套接于中棒1的活动巢4、用于支撑伞面的多组反向收折伞骨单元5、以及自动开伞装置。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活动巢4包括:巢体41、环向设置在该巢体41侧壁的上环巢部43和下环巢部44,此外,因为反向伞的伞布收拢于巢体41底部,为了外形美观,巢体41底部通常还要套接一个底套42将伞布遮挡起来。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底套42上设有贯穿其侧壁的裂口421,该裂口421两边的内侧设有凸起422,而巢体41底部与该凸起422位置对应处设有凹位411,所述凸起422和凹位411凹凸配合从而可将底套42固定在巢体41底部。此外,巢体41底部设有一圈凸沿45,底套42被夹套在该凸沿45与下环巢部44底部之间,使得底套42能更可靠地被固定。采用以上结构后,利用底套42侧壁的裂口421可很方便地将底套42分开直接套在巢体41底部,然后将底套42内侧的凸起422按入巢体41底部的凹位411内即可完成底套42的装配,比起现有技术中将底套42沿伞把3末尾穿入再与活动巢螺纹连接的装配方式要方便快捷得多。

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反向收折伞骨单元5包括:主骨51、支撑骨52、尾骨53、拉杆54和牵拉套杆55。其中,所述主骨51内端与所述上巢2连接,尾骨53内端可限定转动角度地连接于主骨51的外端,支撑骨52两端分别连接上环巢部43和主骨51外端,拉杆54的两端分别连接下环巢部44和尾骨53外端,所述牵拉套杆55一端与主骨51或尾骨53可转动连接、另一端呈U形活动套接于拉杆54外。

以上是现有的反向收折伞骨单元其中一种常用结构,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特别之处在于:每组反向收折伞骨单元5的支撑骨52包括左右两根分支骨521,本实施例中,每组反向收折伞骨单元5的左右两根分支骨521在内、外两端处合并后分别连接上环巢部43和主骨51。在开伞状态下,所述分支骨521两端之间的距离小于该分支骨521的长度,这使得两侧的分支骨521呈弯曲状态并由此对所述活动巢4产生向下推的力,在保持开伞的状态被解除时,该两侧分支骨521就会推动活动巢4下移从而将各组反向收折伞骨单元5自动收折起来,由此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反向伞兼具自动开伞和自动收伞的功能,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好用。

所述自动开伞装置可采用现有的多种自动开伞的结构方式之一,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该自动开伞装置包括:安装于所述伞把3的按钮61和勾片62,固定于伞把3内腔的控管63,安装在所述中棒1内腔的开伞弹簧64、子弹头65、刚性杆66和拉索67。

如图8和图9所示,所述按钮61和勾片62可沿横向滑动地安装于伞把3,两者联动设置并设有安装在伞把3内的复位装置,所述复位装置可采用弹簧或其它的弹性件并向外推动该按钮61和勾片62。该按钮61的外表面露出伞把3的侧壁,按钮61内侧朝中棒1内腔凸设有一个推动件611。所述勾片62大致呈U形并卡在中棒1外,该U形勾片62的两个端面与按钮61内侧相抵,其中部内侧位置朝中棒1方向凸设有一个卡舌621。

如图1所示,所述中棒1由两根或以上的管件滑动套接而成,本实施例中,中棒1包括上部管件11和下部管件12两根管件,其中,上部管件11套在下部管件12外面,该上部管件11顶部与上巢2固定连接,下部管件12的底部被固定于伞把3内腔中,该下部管件12侧壁在与按钮61内侧推动件611位置对应处设有开孔121,而上部管件11在收伞状态下与所述勾片62中部卡舌621位置对应的侧壁处设有开孔111。

所述子弹头65随着伞的开收可在伞中棒1内腔和伞把3内腔之间移动,该子弹头65朝向按钮61一面的侧壁设有台阶面。所述控管63上部设有可容纳子弹头65的内腔且在朝向按钮61推动件611的侧壁上设有开口631,当子弹头65进入控管63上部内腔时其侧壁台阶面将会卡在该开口631的边缘处,此时,子弹头65下部与按钮61的推动件611位置对应。

所述刚性杆66呈管状并被固定于上巢2底部,该刚性杆66底部固定连接有一个底塞661,该底塞661内设有滑轮662以及可供拉索67穿过的通道。所述开伞弹簧64套在刚性杆66外,该开伞弹簧64为压缩弹簧为中棒1提供拉伸展开的动力。

如图8所示,所述拉索67一端连接所述活动巢4,另一端绕过中棒1顶部或上巢2处设置的滑轮21后进入中棒1内腔并从刚性杆66的内腔中穿过,之后该拉索67绕经所述子弹头65上设置的滑轮651后向上再绕经刚性杆66底塞661处设置的滑轮662,最后向下连结于子弹头65。

在如图3所示的收伞状态下,中棒1的所有管件折叠套合在一起,此时,如图9所示,所述勾片62中部内侧的卡舌621卡入上部管件11的侧壁开孔111内使得中棒1无法伸展打开,且所述子弹头65被卡在控管63内腔中。当向内按压按钮61及其联动的勾片62时,如图8所示,所述卡舌621脱离上部管件11的侧壁开孔111,该上部管件11在开伞弹簧64的作用下向上弹升,因为中棒1伸展拉长而子弹头65被卡在控管63内,滑轮662和651之间的距离拉长,所述拉索67将向上拉动活动巢4使得伞打开直至如图2所示的开伞状态。

在如图2所示的开伞状态下,如图8所示,按压按钮61将使得其内侧的推动件611穿过控管63侧壁开口631推动子弹头65,该子弹头65脱离控管63的卡制而被释放,由此活动巢4失去拉索67的向上拉力,该活动巢4在所述分支骨521的作用下将向下移动从而收折伞骨,同时因拉索67被活动巢4拉出,滑轮662和651之间的距离缩短,子弹头65被拉抵至底塞661下部,此时稍用力压缩中棒1,子弹头65将被刚性杆66重新推入并卡制于控管63内,伞收折成如图3所示的收伞状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