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易磨脚的皮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84673发布日期:2019-09-03 19:38阅读:533来源:国知局
一种不易磨脚的皮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皮鞋,特别涉及一种不易磨脚的皮鞋。



背景技术:

皮鞋包括鞋底及与鞋底连接的鞋邦,一般的鞋子内都自带鞋垫,皮鞋为目前人们生活中必备的单品,皮鞋由于其材质的问题,人们在穿着刚买的新鞋时,总会出现磨脚的情况,特别是脚趾部分及脚后跟部分,长时间走路后,脚部会出现破皮现象,针对这种情况,目前鞋子方面主要是在工艺版型方面改进,这样会增加很多成本,因此,目前市场上不易磨脚的鞋往往价格都比较昂贵,而一些价格较便宜的鞋还是不能解决该问题,因此,有许多人只能在穿鞋之间在脚上贴上创可贴,这样非常不方便,针对这种情况,本实用新型提出了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对脚趾及脚后跟部分形成保护,防止脚部被磨的不易磨脚的皮鞋。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不易磨脚的皮鞋,包括有鞋底及与鞋底连接的鞋邦,所述的鞋底内设有鞋垫,所述的鞋垫与鞋邦之间设有防止脚趾及脚后跟磨损的防磨机构,所述的鞋底侧面设有发光机构。

优选的,所述的防磨机构包括有设于鞋垫前端的前保护垫及设于鞋垫后端的后保护垫,所述的前保护垫与鞋邦前端形状一致并贴合在鞋邦上,前保护垫与鞋垫形成具有开口的腔体,所述的后保护垫与鞋垫垂直连接并贴合在鞋邦的后跟上,所述的前保护垫及后保护垫与鞋邦之间分别设有固定件。

优选的,所述的固定件包括有设于前保护垫及后保护垫上的魔术粘刺及设于鞋邦上与魔术粘刺粘合的魔术粘毛。

优选的,所述的前保护垫及后保护垫分别包括有与鞋邦贴合的外固定层、与外固定层连接的海棉层及与海棉层连接的内衬层,所述的内衬层、海棉层及外固定层相互通过粘胶固定。

优选的,所述的内衬层为无纺布层,所述的外固定层为皮层。

优选的,所述的发光机构包括有荧光条,所述的鞋底的侧面设有至少一个凹槽,所述的荧光条放置于凹槽内,所述的凹槽上设有盖体。

优选的,所述的鞋底与鞋垫贴合的端面上设有若干透气孔,所述的鞋底的侧面设有若干第二透气孔,所述的第二透气孔设于凹槽内,所述的透气孔与第二透气孔通过气道导通。

优选的,所述的盖体为透明盖体,所述盖体两端设有插入凹槽内的插块,所述的凹槽的侧壁上设有限位槽,所述的插块上设有置于限位槽内的斜面限位块。

优选的,所述的盖体上设有若干小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鞋垫上设置了前保护垫及后保护垫,人体脚穿鞋后,脚趾部分跟脚后跟部分不会贴合在鞋邦上,而是贴合在前保护垫及后保护垫上,而前保护垫及后保护垫有一层海棉,对脚部形成保护,防止脚部被磨,这样设置,成本也比较低,无论是较贵的鞋还是便宜的鞋都适用,结构简单实用。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盖体没有小孔时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盖体具有小孔时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1的I部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鞋底的结构图;

图5为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鞋底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不易磨脚的皮鞋,包括有鞋底1及与鞋底1连接的鞋邦2,所述的鞋底1内设有鞋垫3,所述的鞋垫3与鞋邦2之间设有防止脚趾及脚后跟磨损的防磨机构4,所述的鞋底1侧面设有发光机构5。上述方案中,由于在鞋垫3上设置了前保护垫41及后保护垫42,人体脚穿鞋后,脚趾部分跟脚后跟部分不会贴合在鞋邦2上,而是贴合在前保护垫41及后保护垫42上,而前保护垫41及后保护垫42有一层海棉,对脚部形成保护,防止脚部被磨,这样设置,成本也比较低,无论是较贵的鞋还是便宜的鞋都适用,结构简单实用。

所述的防磨机构4包括有设于鞋垫3前端的前保护垫41及设于鞋垫3后端的后保护垫42,所述的前保护垫41与鞋邦2前端形状一致并贴合在鞋邦2上,前保护垫41与鞋垫3形成具有开口的腔体43,所述的后保护垫42与鞋垫3垂直连接并贴合在鞋邦3的后跟上,所述的前保护垫41及后保护垫42与鞋邦2之间分别设有固定件6。上述方案中,前保护垫41与鞋垫3连接,形成腔体,脚穿鞋时,前脚掌部分置于腔体43内,前保护垫41对前脚掌包覆,避免前脚掌贴合鞋邦2,而后保护贴42贴合在鞋邦2的后脚跟处,穿鞋时,后脚跟贴在后保护垫上42,起到对脚部容易磨损部位的保护。

所述的固定件6包括有设于前保护垫41及后保护垫42上的魔术粘刺61及设于鞋邦2上与魔术粘刺61粘合的魔术粘毛62。前保护垫41及后保护垫42通过魔术粘刺粘在鞋邦2上,这样鞋垫3可以整体取出来清洗,放在鞋子里面时,防止在走路过程中,前保护垫41及后保护垫42堆集在一起,保证前保护垫41及后保护垫42的平整,保证脚部穿鞋时的舒适性。

所述的前保护垫41及后保护垫42分别包括有与鞋邦2贴合的外固定层44、与外固定层44连接的海棉层45及与海棉层45连接的内衬层46,所述的内衬层46、海棉层45及外固定层44相互通过粘胶固定。所述的内衬层46为无纺布层,所述的外固定层44为皮层。内衬层46贴在脚部上,为无纺布,柔软且透气,海棉层45起到保护作用,外固定层44可以是皮层, 也可以是跟鞋垫一样的材质。

所述的发光机构5包括有荧光条51,所述的鞋底1的侧面设有至少一个凹槽52,所述的荧光条51放置于凹槽52内,所述的凹槽52上设有盖体53。荧光条51的设置,使得鞋子在夜里能够发光,便于夜间寻找,且在夜间走路时,一些不易察觉的水洼等,也可以通过荧光条发现,简单实用。

所述的鞋底1与鞋垫3贴合的端面上设有若干透气孔7,所述的鞋底1的侧面设有若干第二透气孔71,所述的第二透气孔71设于凹槽52内,所述的透气孔7与第二透气孔71通过气道72导通。上述方案中,鞋底1贴合鞋垫3的端面上设置了透气孔7,侧面设置了第二透气孔71,透气孔7与第二透气孔71通过气道72导通,人们穿在脚上时,起到透气作用,防止脚底内长时间穿着后潮湿,产生细菌,气道72有多个,分别为斜面气道或L形气道,实现透气孔7与第二透气孔71之间的导通。

所述的盖体53为透明盖体,所述盖体53两端设有插入凹槽52内的插块531,所述的凹槽的侧壁上设有限位槽,所述的插块上设有置于限位槽内的斜面限位块,所述的盖体52上设有若干小孔73。盖体53为透明盖体,便于荧光条发光,而盖体53与鞋底1可拆卸连接,一是为了便于荧光条51的更换,二是可以方便盖体53的更换,第二透气孔71设置在凹槽52内,在睛天,可以将具有小孔73的盖体53换上,便于透气,如果是下雨天,则将具有小孔73的盖体53取下,换上没有小孔的盖体,这样就将第二透气孔71封住,防止鞋底进水。

本实用新型中,盖体53与鞋底1之间设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中,荧光条的直径小于凹槽,由于凹槽上设置了盖体,因此,荧光条直径小于凹槽,不会脱落,这样设置,也是防止荧光条将凹槽侧壁上的第二透气孔封堵。当然,如果不想要荧光条,可以将荧光条取下来也可以。

各位技术人员须知:虽然本实用新型已按照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做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思想并不仅限于此本实用新型,任何运用本实用新型思想的改装,都将纳入本专利专利权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