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磨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18822发布日期:2019-07-10 09:27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磨甲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磨甲器。



背景技术:

磨甲器是用来打磨指甲的小功率电动工具,以用来将指甲边缘打磨光滑;现有的磨甲器结构复杂,体积大,不便于携带,且电池换装较为麻烦,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巧,便于携带,且电池换装简便快速的新型磨甲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技术方案

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磨甲器,包括壳体、基座、套壳、顶座、盖体、打磨组件和开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上部一侧设置有套壳,所述基座和套壳插入固定在壳体的开口处内部,所述基座的下部位于壳体的内部,所述顶座套设在基座和套壳的上端,所述盖体套设在顶座的上方外侧,所述盖体的开口处与壳体的开口处相互配合贴紧;所述基座上设置有打磨组件和开关组件;所述基座的上部形成有第一型腔,所述基座的下部形成有第二型腔,所述第二型腔的底面上向外形成有矩形凸台,所述第一型腔的底面上下两端分别向外形成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上平面外侧开设有第一半圆孔;所述基座的中部内侧向外形成有第二顶块、第三顶块和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二顶块,所述第二顶块和第三顶块位于两个第二顶块的上方;所述基座的上端外侧中心开设有第二半圆孔,所述基座的上端外侧向外形成有第一半圆轴套,所述第一半圆轴套的外侧圆周面上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一侧内壁下端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之间向外形成有第一凸条;所述套壳上形成有第三型腔;所述第三型腔的底面向外形成有两个第四顶块,所述套壳的上端外侧中心开设有第三半圆孔,所述套壳的上端外侧向外形成有第二半圆轴套,所述第二半圆轴套的外侧圆周面上开设有第五滑槽,所述第五滑槽的一侧内壁下端开设有第六滑槽,所述第五滑槽和第六滑槽之间向外形成有第二凸条,所述套壳的外部一侧上端向外形成有撑块,所述撑块贴合压紧在壳体的一侧内壁上;所述第二半圆孔与第三半圆孔相互拼合,所述第一半圆轴套与第二半圆轴套相互拼合,所述第五滑槽、第六滑槽和第二凸条分别与所述第一滑槽、第二滑槽和第一凸条相互呈中心对称分布。

优选地,所述矩形凸台的上平面两侧边缘均向上形成有一个相互对称分布的第一顶块,所述基座的下端外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矩形凸台的上平面相交。

优选地,所述第一型腔的两侧内壁均向外形成有一个相互对称分布的第一定位块和一个相互对称分布的第二定位块,两个所述第一定位块分别位于两个第二定位块的上方;所述第一型腔的两侧均开设有一个相互对称分布的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型腔的两侧内壁上下两端均向外形成有一个第一挂钩块组合,所述第一挂钩块组合包括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一挂钩块。

优选地,所述基座的外部一侧开设有第三滑槽和第四滑槽,所述第三滑槽的底面上开设有矩形孔,所述第三滑槽两侧和下侧边缘向外形成有U型条,所述第四滑槽位于第三滑槽的下方,所述第四滑槽的上端开设有窄槽,所述第四滑槽的下端与凹槽相交并连通,所述第四滑槽的底面上向外形成有三个等间距分布的定位柱。

优选地,所述第三型腔的两侧内壁边缘均开设有一个相互对称分布的第二定位槽和一个相互对称分布的第三定位槽,两个所述第三定位槽分别位于两个第二定位槽的下方,所述第三型腔的两侧内壁边缘均向外形成有一个相互对称分布的第三定位块,所述第三定位块位于第二定位槽和第三定位槽之间,所述第三型腔的上下两端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一个卡槽组合,每个所述卡槽组合包括两个对称分布的卡槽;两个所述第三定位块分别插入到两个第一定位槽中。

优选地,两个所述第一定位块分别插入到两个第二定位槽中,两个所述第二定位块分别插入到两个第三定位槽中,四个所述第一挂钩块分别卡入到四个卡槽中。

优选地,所述打磨组件包括电机、转接轴、磨头、干电池、搭接片和弹簧;所述电机竖直嵌入在基座的第一型腔和套壳的第三型腔之间,所述电机的转动轴向上插入固定在转接轴的下端中心内部,所述转接轴的上端向外形成有台阶轴,所述台阶轴的外端中心插入固定有竖直分布的磨头;所述搭接片插入在两个第二顶块的上方并位于第二顶块和第三顶块的下方,所述搭接片的下侧固定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下端从两个第二顶块之间穿过并伸出到两个第二顶块的下方,所述干电池竖直嵌入在第二型腔中,所述干电池的负极端位于正极端的上方,所述弹簧的下端顶紧在干电池的负极端上;所述干电池的正极端边缘贴合在两个第一顶块的上侧侧面上,所述干电池的正极端位于凹槽的正上方,所述搭接片通过导线与电机的负极相连。

优选地,所述开关组件包括开关、拉板和卡块;所述开关插入在 U型条内侧,所述开关的内侧向外形成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二挂钩块和两个对称分布的限位条,两个所述限位条分别位于两个第二挂钩块的上下两侧,所述卡块设置在基座的上部内侧,所述卡块的内侧开设有沉腔,所述沉腔的底面上端开设有卡孔,所述沉腔的下侧内壁上开设有贯穿孔,所述沉腔的两侧内壁上均向外形成有一个相互对称分布的第五顶块,所述沉腔的底面上向外形成有第六顶块,所述第六顶块位于卡孔的下方,所述拉板嵌入在第四滑槽中,所述拉板的一侧平面上开设有三个等间距分布的腰型槽,三个所述腰型槽分别套设连接在三个定位柱上,所述拉板上的三个腰型槽能分别沿三个定位柱上下滑移,所述拉板通过导线与电机的正极相连。

优选地,所述拉板的上端形成有卡头,所述卡头的上侧中部开设有开口孔,所述拉板的上端向上穿过窄槽并伸入到基座的内侧,并使得所述开口孔从下往上卡在第四顶块的外侧;所述卡头的下侧侧面两端分别贴合在两个第五顶块的上侧侧面上,从而将所述拉板的上端与卡块相连;所述拉板的下端向外形成有折弯部,所述折弯部从外向内插入在凹槽中,所述折弯部的上侧侧面位于干电池的正极端正下方;所述开关上的两个第二挂钩块均向内穿过矩形孔并卡接在卡孔的内侧外部,从而将所述开关与卡块相连,两个所述限位条插入在矩形孔中并能沿矩形孔上下滑移。

优选地,所述顶座的一侧中心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孔的下端内壁上向外形成有两个互为对角设置的矩形锁块,两个所述矩形锁块分别卡接在第二滑槽和第六滑槽中,所述转接轴穿插经过圆孔,所述磨头位于圆孔的上方。

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体积小巧,便于携带,且电池换装简便快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前侧结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侧结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顶座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卡块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基座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磨甲器,包括壳体1、基座2、套壳3、顶座4、盖体5、打磨组件和开关组件;基座2的上部一侧设置有套壳3,基座2和套壳3插入固定在壳体1的开口处内部,基座2的下部位于壳体1的内部,顶座4套设在基座2和套壳3 的上端,盖体5套设在顶座4的上方外侧,盖体5的开口处与壳体1 的开口处相互配合贴紧;基座2上设置有打磨组件和开关组件;基座 2的上部形成有第一型腔208,基座2的下部形成有第二型腔201,第二型腔201的底面上向外形成有矩形凸台202,矩形凸台202的上平面两侧边缘均向上形成有一个相互对称分布的第一顶块204,基座 2的下端外侧开设有凹槽203,凹槽203与矩形凸台202的上平面相交,基座2的中部内侧向外形成有第二顶块206、第三顶块207和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二顶块205,第二顶块206和第三顶块207位于两个第二顶块205的上方;第一型腔208的底面上下两端分别向外形成有第一挡板209和第二挡板210,第一挡板209的上平面外侧开设有第一半圆孔211,第一型腔208的两侧内壁均向外形成有一个相互对称分布的第一定位块221和一个相互对称分布的第二定位块222,两个第一定位块221分别位于两个第二定位块222的上方;第一型腔208 的两侧均开设有一个相互对称分布的第一定位槽223,第一型腔208 的两侧内壁上下两端均向外形成有一个第一挂钩块组合,第一挂钩块组合包括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一挂钩块224;基座2的上端外侧中心开设有第二半圆孔212,基座2的上端外侧向外形成有第一半圆轴套 213,第一半圆轴套213的外侧圆周面上开设有第一滑槽214,第一滑槽214的一侧内壁下端开设有第二滑槽215,第一滑槽214和第二滑槽215之间向外形成有第一凸条216,基座2的外部一侧开设有第三滑槽220和第四滑槽217,第三滑槽220的底面上开设有矩形孔 225,第三滑槽220两侧和下侧边缘向外形成有U型条221,第四滑槽217位于第三滑槽220的下方,第四滑槽217的上端开设有窄槽 219,第四滑槽217的下端与凹槽203相交并连通,第四滑槽217的底面上向外形成有三个等间距分布的定位柱218;套壳3上形成有第三型腔301,第三型腔301的底面向外形成有两个第四顶块302,第三型腔301的两侧内壁边缘均开设有一个相互对称分布的第二定位槽303和一个相互对称分布的第三定位槽305,两个第三定位槽305 分别位于两个第二定位槽303的下方,第三型腔301的两侧内壁边缘均向外形成有一个相互对称分布的第三定位块304,第三定位块304 位于第二定位槽303和第三定位槽305之间,第三型腔301的上下两端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一个卡槽组合,每个卡槽组合包括两个对称分布的卡槽306,套壳3的上端外侧中心开设有第三半圆孔307,套壳3的上端外侧向外形成有第二半圆轴套308,第二半圆轴套308的外侧圆周面上开设有第五滑槽309,第五滑槽309的一侧内壁下端开设有第六滑槽310,第五滑槽309和第六滑槽310之间向外形成有第二凸条311,套壳3的外部一侧上端向外形成有撑块312,撑块312 贴合压紧在壳体1的一侧内壁上,从而利用挤压力和摩擦力卡紧壳体 1,防止壳体1脱离基座2和套壳3;两个第一定位块221分别插入到两个第二定位槽303中,两个第二定位块222分别插入到两个第三定位槽305中,两个第三定位块304分别插入到两个第一定位槽223 中,四个第一挂钩块224分别卡入到四个卡槽306中,从而将套壳3 连接在基座2上,第二半圆孔212与第三半圆孔307相互拼合,第一半圆轴套213与第二半圆轴套308相互拼合,第五滑槽309、第六滑槽310和第二凸条311分别与第一滑槽214、第二滑槽215和第一凸条216相互呈中心对称分布;打磨组件包括电机6、转接轴7、磨头 8、干电池9、搭接片10和弹簧11;电机6竖直嵌入在基座2的第一型腔208和套壳3的第三型腔301之间,两个第四顶块302压紧在电机6的外侧侧面上;电机6的转动轴向上插入固定在转接轴7的下端中心内部,转接轴7的上端向外形成有台阶轴71,台阶轴71的外端中心插入固定有竖直分布的磨头8;搭接片10插入在两个第二顶块 205的上方并位于第二顶块206和第三顶块207的下方,搭接片10 的下侧固定有弹簧11,弹簧11的下端从两个第二顶块205之间穿过并伸出到两个第二顶块205的下方,干电池9竖直嵌入在第二型腔 201中,干电池9的负极端位于正极端的上方,弹簧11的下端顶紧在干电池9的负极端上;干电池9的正极端边缘贴合在两个第一顶块 204的上侧侧面上,干电池9的正极端位于凹槽203的正上方,搭接片10通过导线与电机6的负极相连;开关组件包括开关12、拉板13 和卡块14;开关12插入在U型条221内侧,开关12的内侧向外形成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二挂钩块121和两个两个对称分布的限位条 122,两个限位条122分别位于两个第二挂钩块121的上下两侧,卡块14设置在基座2的上部内侧,卡块14的内侧开设有沉腔145,沉腔145的底面上端开设有卡孔141,沉腔145的下侧内壁上开设有贯穿孔142,沉腔145的两侧内壁上均向外形成有一个相互对称分布的第五顶块144,沉腔145的底面上向外形成有第六顶块143,第六顶块143位于卡孔141的下方,拉板13嵌入在第四滑槽217中,拉板 13的一侧平面上开设有三个等间距分布的腰型槽134,三个腰型槽 134分别套设连接在三个定位柱218上,拉板13上的三个腰型槽134 能分别沿三个定位柱218上下滑移,拉板13的上端形成有卡头131,卡头131的上侧中部开设有开口孔132,拉板13的上端向上穿过窄槽219并伸入到基座2的内侧,并使得开口孔132从下往上卡在第六顶块143的外侧;卡头131的下侧侧面两端分别贴合在两个第五顶块 144的上侧侧面上,从而将拉板13的上端与卡块14相连;拉板13 的下端向外形成有折弯部133,折弯部133从外向内插入在凹槽203 中,折弯部133的上侧侧面位于干电池9的正极端正下方;开关12 上的两个第二挂钩块121均向内穿过矩形孔225并卡接在卡孔141的内侧外部,从而将开关12与卡块14相连,两个限位条122插入在矩形孔225中并能沿矩形孔225上下滑移,起到了限位作用;顶座4的一侧中心开设有圆孔41,圆孔41的下端内壁上向外形成有两个互为对角设置的矩形锁块42,两个矩形锁块42分别卡接在第二滑槽215 和第六滑槽310中,拉板13通过导线与电机6的正极相连;转接轴 7穿插经过圆孔41,磨头8位于圆孔41的上方。

使用时,向上推动开关12,进而拉动卡块14和拉板13向上移动,从而带动折弯部133上移并贴合在干电池9的正极端上,进而使得干电池9通过导线与电机6形成通路并将电能输送给电机6,从而使得电机6转动,进而带动转接轴7和磨头8旋转,将需要打磨的指甲靠近并接触磨头8,就能利用磨头8表面的砂粒对指甲进行打磨,同理,向下推动开关12,会使得折弯部133下移并脱离干电池9的正极端,从而使得干电池9与电机6之间断路,进而实现了关停;当需要更换干电池9,先向下拔出壳体1,然后替换干电池9,最后再次套回壳体1即可,操作简单方便;当需要拆下顶座4时,先旋转顶座4,使得两个矩形锁块42分别转动并越过第一凸条216和第二凸条311,进而分别进入到第一滑槽214和第五滑槽309中,然后向外拉出顶座4即可,同理,若要装回顶座4,则按照相同方法反向操作即可。

磨甲器是用来打磨指甲的小功率电动工具,以用来将指甲边缘打磨光滑;现有的磨甲器结构复杂,体积大,不便于携带,且电池换装较为麻烦;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体积小巧,便于携带,且电池换装简便快速。

综上所述,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性实施方式,凡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修饰或者等效变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