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力EVA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38300发布日期:2019-08-03 16:01阅读:6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弹力EVA鞋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类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弹力EVA鞋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鞋底的弹力及能量反馈值的高低对于鞋底的运动性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如果鞋底的能量反馈值不高,则该鞋底的穿着运动一段时间后,运动能量的消耗太大,无法转化为运动的动力,因而无法长时间轻松的运动,舒适度大大降低。

实心结构的鞋底主体虽然具备一定的弹性,具有缓冲作用。但是,在运动过程中,鞋底主体是不断地处于“压缩-释放”的循环状态;当脚部踩压鞋底主体时鞋底主体被压缩,当脚部离开地面时鞋底主体即处于释放状态,由于实心鞋底主体的材料之间的相互牵拉的作用力,使得现有的大多数实心鞋底主体的处于释放状态时的回弹效果不尽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弹力EVA鞋底,具备良好的缓震能力和优异的助力回弹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弹力EVA鞋底,包括与地面接触的触地面,所述触地面具有前后相互间隔布置的第一支撑条和第二支撑条,所述第一支撑条具有左右间隔设置的三个第一凸块及位于相邻两第一凸块之间的第一凹面,所述第二支撑条具有左右间隔设置的三个第二凹面及位于相邻两第二凹面之间的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凹面与第二凸块前后对应,第二凹面与第一凸块前后对应,且对应于前掌区域的第一凹面和第二凹面的深度由外及内依次增大,对应于后跟区域的第一凹面和第二凹面的深度由内及外依次增大。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条和相邻的第二支撑条之间分别留有间隔,所述第一凹面的前后两端分别延伸连接至相对应的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凹面的前后两端分别延伸连接至相对应的第一凸块。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条和相邻的第二支撑条之间的间隔宽度为3mm~5mm。

优选地,所述第一凹面的凸伸端与相邻处的第二凹面的凸伸端之间留有分隔槽。

优选地,所述分隔槽的形状呈长轴朝鞋底左右其一侧倾斜的椭圆形。

优选地,所述第一凹面的前后两端分别倾斜向上并连接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凹面的前后两端分别倾斜向上并连接第一凸块。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块与相邻处的第一凹面之间弧形过渡连接,所述第二凸块与相邻处的第二凹面之间弧形过渡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前后相互间隔设置有第一支撑条和第二支撑条,第一支撑条具有第一凸块和第一凹面,第二支撑条具有第二凸块和第二凹面,且第一凹面和第二凸块前后对应,第二凹面和第一凸块前后对应,在穿着行走过程中通过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实现支撑触地,而相邻的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之间的第一凹面或第二凹面分别形成向上凹陷的缓震凹区,通过该缓震凹区有效提高鞋底该处的受压变形能力以及保证去力后的回弹率,且对应于前掌区域的第一凹面和第二凹面的深度由外及内依次增大,对应于后跟区域的第一凹面和第二凹面的深度由内及外依次增大,这样在后跟外侧触地期间能够利用该区的缓震凹区起到更好的缓冲减震效果,并在前掌内侧触地期间能够利用该区的缓震凹区起到更好的助力回弹效果,明显提高EVA鞋底的能量回归值,更加符合人体足部步态分析及足底压力分布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EVA鞋底触地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EVA鞋底于第一支撑条位置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EVA鞋底于第二支撑条位置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第一支撑条;11、第一凸块;12、第一凹面;20、第二支撑条;21、第二凸块;22、第二凹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弹力EVA鞋底,包括与地面接触的触地面,所述触地面具有前后相互间隔布置的第一支撑条10和第二支撑条20,所述第一支撑条10和相邻的第二支撑条20之间分别留有间隔,该间隔宽度为3mm~5mm。

所述第一支撑条10具有左右间隔设置的三个第一凸块11及位于相邻两第一凸块11之间的第一凹面12,其中两个第一凸块11分别靠近触地面的左右侧边缘,所述第一凸块11用于支撑触地且其触地面上可为提高防滑效果而加设防滑纹路,所述第一凸块11与相邻处的第一凹面12之间弧形过渡连接,能够缓和第一凸块11的冲击力并提高第一凸块11的抗压强度。

所述第二支撑条20具有左右间隔设置的三个第二凹面22及位于相邻两第二凹面22之间的第二凸块21,其中两个第二凹面22分别靠近触地面的左右侧边缘,所述第二凸块21用于支撑触地且其触地面上可为提高防滑效果而加设防滑纹路,所述第二凸块21与相邻处的第二凹面22之间弧形过渡连接,能够缓和第二凸块21的冲击力并提高第二凸块21的抗压强度。所述第一凹面12的前后两端分别延伸连接至相对应的第二凸块21。所述第二凹面22的前后两端分别延伸连接至相对应的第一凸块11。

所述第一凹面12与第二凸块21前后对应,第二凹面22与第一凸块11前后对应,这样实现在由第一凸块11和相邻处的第二凸块21之间的中心处分别形成一个相对第一凸块11触地面或第二凸块21触地面向上凹陷的缓震凹区,有效提高鞋底该处的受压变形能力以及保证去力后的回弹率。另,根据人体足部步态分析及足底压力分布特点,本实施例的对应于前掌区域的第一凹面12和第二凹面22的深度由外及内依次增大,对应于后跟区域的第一凹面12和第二凹面22的深度由内及外依次增大,这样在后跟外侧触地期间能够利用该区的缓震凹区起到更好的缓冲减震效果,并在前掌内侧触地期间能够利用该区的缓震凹区起到更好的助力回弹效果,明显提高EVA鞋底的能量回归值。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面12的凸伸端与相邻处的第二凹面22的凸伸端之间留有分隔槽,所述分隔槽的形状优选呈长轴朝鞋底左右其一侧倾斜的椭圆形,如此既可提升触地面的美观度,产生环环相扣的编织效果,又能够增强EVA鞋底的弯折性能,运动更自然舒适。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面12的前后两端分别倾斜向上并连接第二凸块21,所述第二凹面22的前后两端分别倾斜向上并连接第一凸块11,如此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各缓震凹区的缓震能力和回弹效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创造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