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固定表带的充电组件及智能手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52041发布日期:2019-12-20 19:14阅读:5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固定表带的充电组件及智能手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固定表带的充电组件及智能手环。



背景技术:

智能手环是一种穿戴式的电子设备,其不仅能够记录佩戴者日常生活中关于锻炼、睡眠和饮食等实时数据,并将这些实时数据同步至佩戴者的手机等移动终端上,建立数据库从而指导佩戴者养成健康生活,还能够实现简单的通讯,例如打电话、发短信等。且由于智能手环具有一定的装饰作用,佩戴智能手环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时尚。

智能手环内电池的续航能力直接决定智能手环的充电频率,而充电频率的高低又直接影响佩戴者的使用体验。为了避免频繁地更换设置在智能手环内的电池,一般采用可充电电池,通过外部充电设备与可充电电池导通,从而实现对可充电电池的充电操作。现有技术中的智能手环一般在智能手环壳体上设置转动的充电口,不仅结构复杂,成本高,且破坏智能手环外表的美观性。

因此,如何提出一种不用设置专门充电口的智能手环是现在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固定表带的充电组件,该用于固定表带的充电组件不仅能够连接手环本体和表带,还能够作为充电口使用,有利于简化智能手环的结构,提高智能手环的美观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手环,该智能手环不仅结构简单、紧凑,制作成本低,且美观性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固定表带的充电组件,包括:

充电电池,设置在手环本体内,所述充电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处各设置有一电极连接件,所述电极连接件能够连接所述手环本体和表带;

外部电源能够与所述电极连接件连接,从而对所述充电电池进行充电。

作为优选,所述电极连接件包括导电连接片和电极接头,所述导电连接片一端与所述充电电池的正极或负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极接头连接,所述电极接头用于与所述外部电源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电极接头包括螺母和与所述螺母螺纹连接的螺丝,所述螺母与所述导电连接片连接,所述外部电源与所述螺丝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螺母与所述导电连接片一体成型。

作为优选,所述用于固定表带的充电组件还包括:

印刷电路板,所述充电电池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导电连接片连接在所述印刷电路板的端部。

作为优选,所述印刷电路板和所述导电连接片的连接处设置有金属弹片。

作为优选,所述导电连接片呈z型,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第二部和第三部,所述第一部与所述印刷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三部与所述电极连接件连接。

一种智能手环,包括所述手环本体和所述表带,还包括上述的用于固定表带的充电组件。

作为优选,所述手环本体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显示组件。

作为优选,所述手环本体还包括:

缓冲垫,所述缓冲垫设置在所述显示组件和所述壳体之间,且所述缓冲垫上设置有与所述显示组件的显示区域正对的透视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固定表带的充电组件,该用于固定表带的充电组件包括充电电池,充电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处各设置一电极连接件,该电极连接件兼具电极和连接件的双重功效,不仅能够作为充电口与外部电源连接,实现对充电电池的充电操作,还能够将手环本体和表带固定连接,从而使智能手环不再需要设置专门的充电口,不仅有利于简化了智能手环的结构,降低生产成本,还有利于提高智能手环外表的美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智能手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智能手环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智能手环去除表带以后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极连接件和充电电池的装配图。

图中:

1、手环本体;11、上壳体;12、下壳体;13、左壳体;14、右壳体;

2、表带;3、充电电池;

4、电极连接件;41、导电连接片;42、螺母;43、螺丝;

5、显示组件;6、缓冲垫;7、金属弹片;8、印刷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手环,该智能手环能够佩戴在使用者的手腕上,不仅能够记录佩戴者在日常生活中行走的步数、饮食中的卡路里,监测佩戴者的身体参数,例如心跳、血压等,还能够实现简单的通讯,例如打电话,发短信等。如图1和图2所示,该智能手环具体包括手环本体1以及设置在手环本体1左右两端的表带2。其中,设置在手环本体1左端的表带2为第一表带,设置在手环本体1右端的表带2为第二表带,第一表带上设置有多个通孔,第二表带上设置有搭扣,佩戴者能够根据自身手腕的粗细调整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的扣接位置。

如图3所示,手环本体1包括壳体、显示组件5和用于固定表带的充电组件。其中,壳体为便于组装的分体结构,具体地,壳体包括上壳体11、下壳体12、左壳体13和右壳体14,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扣装在一起形成容纳显示组件5的容纳空间,左壳体13和右壳体14分别位于手环本体1的左侧和右侧,不仅用于封闭容纳空间,还用于与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固定连接。具体地,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的端部均设置有连接腔,左壳体13能够置于第一表带的容纳腔内,右壳体14能够置于第二表带的容纳腔内,从而利用连接件连接。

显示组件5设置在壳体内部,用于显示智能手环检测监测到的数据。为了便于佩戴者查看显示组件5上的数据,将显示组件5设置在壳体内部的顶部,并将上壳体11采用透光材质制成,透光材质的具体类型不作限制,可以为全透明的材料,也可以为半透明的材料,只要能够保证佩戴者能够清晰地看到显示组件5上的数据即可。为了避免在佩戴过程中,显示组件5与上壳体11碰撞从而损坏,在显示组件5和上壳体11之间还设置有缓冲垫6,缓冲垫6上与显示组件5的显示区域正对的位置设置有透视窗。缓冲垫6可以采用海绵或者具有一定弹性的橡胶制成。

用于固定表带的充电组件包括充电电池3和电极连接件4,充电电池3与显示组件5电连接,为显示组件5提供必要的电能。充电电池3上设置有正极和负极,正极和负极处各连接有一电极连接件4,两个电极连接件4兼具电极和连接件的双重功效,不仅能够作为充电口与外部电源(图中未示出)连接,实现对充电电池3的充电操作,还能够将手环本体1和表带2固定连接,从而使智能手环不再需要设置专门的充电口,不仅有利于简化了智能手环的结构,降低生产成本,还有利于提高智能手环外表的美观性。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电极连接件4包括导电连接片41和电极接头,导电连接片41一端与充电电池3的正极或负极连接,另一端与电极接头连接,电极接头位于表带2的容纳腔内,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电极接头包括螺母42和与螺母42螺纹连接的螺丝43,螺母42与导电连接片41连接,外部电源与螺丝43连接。利用螺母42和螺丝43作为电极接头不仅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通过调整螺母42和螺丝43的连接长度能够调整电极接头的长度,从而便于应用至不同规格的智能手环上。进一步地,为了简化制造工序,可以将螺母42和导电连接片41采用一体成型的方法制造,例如可以采用注塑一体成型。

为了降低手环本体1的体积,在手环本体1内还设置有印刷电路板8,印刷电路板8能够集成多个电子元器件,便于简化手环本体1内部的结构,降低手环本体1的大小。印刷电路板8位于充电电池3和显示组件5之间,并与充电电池3和显示组件5电连接,为了降低导电连接片41的安装难度,也可以将导电连接片41连接在印刷电路板8的两端,利用印刷电路板8作为中间部件导通导电连接片41和充电电池3。为了实现印刷电路板8和导电连接片41连接,在印刷电路板8和导电连接片41的连接处还设置有金属弹片7,并采用smt连接在一起,smt是表面组装技术(surfacemounttechnology的缩写),又称为表面贴装或表面安装技术。金属弹片7的具体材料不做限制,可以为铜片、铝片或者其他金属材料制成的片状结构。

进一步地,由于手环本体1内部空间较小,为了将电极接头置于表带2的容纳腔,可以将导电连接片41设置为z型结构,具体地,导电连接片4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第二部和第三部,第一部与印刷电路板8连接,第三部与电极接头连接。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