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战术携行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99034发布日期:2019-11-12 21:45阅读:8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战术携行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战术携行包。



背景技术:

战术携行包主要应用于执行紧急任务及处置群体性事件时特警单兵自供保障,提供单兵24小时内后勤保障支撑。现有的背包与人的背部之间几乎完全贴合,在负重或炎热条件下,不透气,导致背部闷热,舒适指数较差;而且,现有的背包不区分大小码、是统一型号,对于个子较小的背装人员背负现有的背包行走较为吃力且舒适指数较差。

战术携行包采用流线型的力学卸力原理设计。战术携行包包括背囊支架。现有的背囊支架一般采用钢或铝制成,自重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战术携行包。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战术携行包,包括战术携行包的主体。主体的背面安装有背囊支架。背囊支架包括上翼缘板、下翼缘板和连接板。连接板有腰部,腰部宽度小于连接板两端宽度。连接板一端连接上翼缘板,另一端连接下翼缘板。下翼缘板的两端都开有第一孔和第二孔。主体的底部两侧缝有带日字形扣的扎带。主体的扎带穿过第一孔,主体的日字形扣卡在第一孔之上,将主体和背囊支架连接在一起。护背垫的底边缝在主体的顶部。上翼缘板插入护背垫与主体之间的空隙。背囊支架的外侧底部安装有护腰垫,护腰垫的两端缝有带日字形扣的扎带。护腰垫的扎带穿过第二孔,护腰垫的日字形扣卡在第二孔之上,护腰垫与背囊支架连接。背囊支架上开设有透气孔。透气孔有多个,分布在连接板两端之间。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为,所述背囊支架的腰部位于上翼缘板和背囊支架的两端中心线之间。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为,下翼缘板的两端向背囊支架的纵向中心线弯曲。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为,从连接板的腰部到端部,透气孔逐渐增大。同一行的透气孔的大小形状相同,或者同一行两端的透气孔大于中间的透气孔。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为,所述护背垫为由高弹透气式材料制成。护背垫的形状为倒梯形。护背垫的上底位于背囊支架的腰部之下。护背垫的反面缝有带扣具的扎带,扎带穿过所述透气孔并用扣具固定。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为,所述护腰垫为由高弹透气式材料制成。护腰垫的形状为六边形。护腰垫的两边互相平行且平行于下翼缘板。护腰垫的中心有矩形凹陷。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为,所述护腰垫两端连接有扣具带,扣具带的两端通过扣具连接。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为,主体还包括横织带。横织带的两端缝在主体的正面、两侧和/或背包带上。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为,所述背包带的底部与主体的底部卡扣连接。所述主体的正面包括小附件包和大附件包。小附件包外边缘缝在主体上部。大附件包外边缘缝在主体底部。所述主体的一侧缝有侧位附件包、小装具带。所述主体的另一侧缝有网兜。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为,所述战术携行包采用双股牛津面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区别现有技术的技术特征为背囊支架。背囊支架采用共聚物型的聚丙烯材料生产,质量轻,质量仅约0.2千克。该材料通俗称为百折胶;该材料的特性为耐高温、耐腐蚀、抗弯曲疲劳性。垂直居中布置的背囊支架平衡了包的重心。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降低自重,保证了背装人员的舒适性。背囊支架安装后产生弧度,该弧度使背囊和背部之间产生间隙,间隙拉开了背包和身体的距离;包负重后,弧度结合聚丙烯材料的特性,背囊支架产生弹力,受力点从背部移到了腰部,提高了背部的防御力,保证了背装人员的行动敏捷性。背囊支架上的透气孔保证了很好的透气性。

2、拆卸时,主体的日字形扣竖直从下翼缘板的第一孔取出,将背囊支架的下翼缘板与主体分离。护背垫的底边缝在主体的顶部。将上翼缘板从护背垫与主体之间的空隙取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具有实用性。

3、本实用新型不限大小和容量。

4、本实用新型采用1680D双股牛津面料,该种面料具有较强的防水能力;战术携行包的内里是高密度专业防水涂层,可有效防止雨水的渗透,加强内部物品的保护;该种面料结实耐磨,使用寿命长。

5、本实用新型的主体顶部设有扣具带,可以同时负载睡袋、多功能照明设备及私人衣物。

6、战术携行包的主体的封口采用双拉绳收口设计,更安全、更方便。

7、战术携行包的上部的内部附有粘扣带分隔层,使物品收纳整洁有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2为图1中背囊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战术携行包采用 1680D双股牛津面料制成。本实用新型包括主体1。主体1的上部有双拉绳封口。主体1的反面安装有背包带2。背包带2的底部与主体1的底部卡扣连接。

图2为图1中背囊支架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图2,主体1的背面安装有背囊支架3。背囊支架3为聚丙烯材料制成的平板,具有弹性。背囊支架 3包括上翼缘板301、下翼缘板302和连接板303。下翼缘板302的两端向背囊支架3的纵向中心线弯曲。连接板303有腰部,背囊支架3的腰部位于上翼缘板301和背囊支架3的两端中心线之间,腰部宽度小于两端宽度。连接板303一端连接上翼缘板301,另一端连接下翼缘板302。本实施例中背囊支架 3一体成型,背囊支架3的长度和宽度均小于主体1的长度和宽度。下翼缘板 302两端都开有第一孔304和第二孔305。主体1的底部两侧缝有带日字形扣的扎带。主体1的日字形扣竖直穿过第一孔304,主体1的日字形扣横向卡在第一孔304的上方,将主体1和背囊支架3连接在一起。

主体1的上部缝有护背垫4,护背垫4为由高弹透气式材料制成。护背垫 4的形状为倒梯形。护背垫4的上底位于背囊支架3的腰部之下,护背垫4的下底缝在主体1的顶部。护背垫4的反面缝有带扣具的扎带。上翼缘板301 插入护背垫4与主体1之间的空隙。扎带穿过连接板303上的透气孔,扣具将护背垫4固定在背囊支架3上。

背囊支架3的外侧底部安装有护腰垫5。护腰垫5为由高弹透气式材料制成。护腰垫5的形状为六边形。护腰垫5的两边互相平行且平行于下翼缘板 302。护腰垫5的中心有矩形凹陷。护腰垫5的两端缝有带日字形扣的扎带。扎带穿过第二孔305,护腰垫5的日字形扣竖直穿过第二孔305,护腰垫5的日字形扣横向卡在第二孔305的下方,将护腰垫5与背囊支架3连接在一起。护腰垫5两端连接有扣具带,扣具带的两端通过扣具连接,将包固定在背部,使负重后的包的受力点从背部转移到腰部。

背囊支架3上开设有透气孔。透气孔有多个,分布在连接板303两端之间。透气孔的形状有圆形和/或圆角矩形。从连接板303的腰部到端部,透气孔逐渐增大。同一行的透气孔的大小形状相同,或者同一行两端的透气孔大于中间的透气孔。圆形和/或圆角矩形的透气孔可以增加背囊支架3的支撑能力,且更易于制作。

下翼缘板302两端向背囊支架3的中心线弯曲使得背囊支架3安装后产生弧度,该弧度使背囊和背部之间产生间隙,间隙拉开了背包和身体的距离。因为护背垫4和护腰垫5均由高弹透气式材料制成且有特定的形状,护背垫4 没有完全覆盖背囊支架3,与背囊支架3上的透气孔共同作用,保证了很好的透气性。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视图。如图3所示,主体1的正面包括安装在主体 1上部的小附件包6和安装在底部的大附件包7。小附件包6和大附件包7上均贴附有条状的粘扣带,本实施例中该粘扣带可以粘附特警专用反光标识和单兵序号标识,色泽鲜明、醒目。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结合图4、图 5,小附件包6外边缘缝有在主体1上部。大附件包7外边缘缝有在主体1底部。主体1的一侧缝有侧位附件包8、小装具带9。主体1的另一侧缝有网兜 10,网兜10外侧有扣具带扣紧。主体1的正面和反面的顶部缝接有扣具带,一面的扣具带上连接有扣具,可以将睡垫等其他物品装载在主体1的顶部。

主体1还包括横织带101。横织带101的两端缝在主体1的正面、两侧和 /或背包带2上,可以另外挂上模块化轻量负载装备。

拆卸时,主体1的日字形扣竖直从第一孔304取出,将背囊支架3的下翼缘板302与主体1分离。将上翼缘板301从护背垫4与主体1之间的空隙取出。此时,背囊支架3与主体1完全分离。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