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透气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52957发布日期:2019-10-28 21:47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散热透气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类领域,特别是一种散热透气鞋。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大多数鞋子的透气性不佳,穿久了脚部会感到闷热不适,长期穿着透气性较差的鞋子,行走时脚部散发出的大量热气、汗水等挥发不出来,给厌氧细菌、霉菌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温床,容易引发足癣、脚臭和其他脚部的一些皮肤病。部分鞋子为了透气,为在鞋底设置透气孔,走在路上不仅容易扎脚,雨天还会漏水,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穿着舒适、透气性好的散热透气鞋。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散热透气鞋,包括:鞋底、鞋垫以及鞋面,鞋底和鞋面的边缘固定连接,鞋垫位于鞋底与鞋面形成的空间内,所述鞋面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层叠的表面织物层、第一黄麻透气层和上冰凉纤维针织面料层,所述鞋垫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层叠的下冰凉纤维针织面料层、吸湿层、鞋垫填充层和与蜂巢形透气网布,所述鞋底的侧边设置有若干透气孔,所述透气孔通过气管分别与蜂巢形透气网布的网孔相通。

进一步的,所述透气孔为三个,分别位于鞋底侧边的前、中、后三个位置,透气孔分别通过一条气管与蜂巢形透气网布上对应位置的网孔相通。

进一步的,所述气管为橡胶软管或铜管。

进一步的,所述鞋垫填充层包括上下层叠的乳胶层和第二黄麻透气层,所述乳胶层的顶部与吸湿层的底部相连,所述第二黄麻透气层的底部与蜂巢形透气网布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吸湿层为竹纤维无纺布。

进一步的,所述表面织物层、第一黄麻透气层和上冰凉纤维针织面料层之间线缝或热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下冰凉纤维针织面料层、吸湿层、乳胶层、第二黄麻透气层、蜂巢形透气网布之间通过线缝或热熔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鞋面采用导热系数高的冰凉纤维针织面料层和黄麻透气层,能够使热量迅速向上传导散出,鞋垫上表面同样采用冰凉纤维针织面料层来增强导热性,中间的吸湿层能够吸汗除湿,保证脚底的干燥,同时在鞋垫底部设置有蜂巢形透气网布,鞋底侧边的透气孔通过气道与蜂巢形透气网布的网孔相通,增强鞋内下层的空气流通,透气性好,不会因为大量热气、汗水等挥发不出来给足部带来不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散热透气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散热透气鞋,包括:鞋底1、鞋垫2以及鞋面3,鞋底1和鞋面3的边缘固定连接,可以线缝也可以通过粘胶,鞋垫2位于鞋底1与鞋面3形成的空间内,鞋面3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层叠的表面织物层31、第一黄麻透气层32和上冰凉纤维针织面料层33,表面织物层31采用常规的织物即可,例如亚麻布或帆布,为了进一步加强透气性,表面织物层31上面可以开设多个透气孔。

其中,鞋垫2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层叠的下冰凉纤维针织面料层21、吸湿层22、鞋垫填充层和与蜂巢形透气网布25,优选的,吸湿层22为竹炭无纺布,也可以采用其他吸湿性好的布料,鞋底1的侧边设置有若干透气孔11,透气孔11通过气管4分别与蜂巢形透气网布25的网孔相通,优选的,气管4为橡胶软管或铜管。

其中,透气孔11为三个,分别位于鞋底1侧边的前、中、后三个位置,透气孔11分别通过一条气管4与蜂巢形透气网布25上对应前、中、后三个位置的网孔相通以保证鞋内部各个位置的空气流通,三个透气孔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鞋底侧边增加或减少透气孔。

为了加强散热和舒适性,鞋垫填充层包括上下层叠的乳胶层23和第二黄麻透气层24,乳胶层23的顶部与吸湿层22的底部相连,乳胶层23能提高脚踩的舒适度同时也有抑菌的作用,第二黄麻透气层24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散热性,为了节省成本也可以只采用乳胶层23或其他柔软度高的填充材料,第二黄麻透气层24的底部与蜂巢形透气网布25相连。

为了达到环保的目的,避免采用胶粘连接,表面织物层31、第一黄麻透气层32和上冰凉纤维针织面料层33之间线缝或热熔连接。下冰凉纤维针织面料层21、吸湿层22、乳胶层23、第二黄麻透气层24、蜂巢形透气网布25之间通过线缝或热熔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鞋面3采用导热系数高的冰凉纤维针织面料层和第一黄麻透气层32,能够使热量迅速向上传导散出,鞋垫2上表面同样采用冰凉纤维针织面料层来增强导热性,中间的吸湿层22能够吸汗除湿,保证脚底的干燥,同时在鞋垫2底部设置有蜂巢形透气网布25,鞋底1侧边的透气孔11通过气道4与蜂巢形透气网布25的网孔相通,增强鞋内下层的空气流通,透气性好,不会因为大量热气、汗水等挥发不出来给足部带来不适;特别地,蜂巢形透气网布25还可以使得鞋穿着时更有弹性、更舒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