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水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50434发布日期:2020-05-22 20:46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折叠水壶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水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叠水壶。



背景技术:

水壶通常包括底座和壶身,底座和壶身设置为一体或相互分离。壶身的顶部可以设置壶盖,壶身具有较大的体积以盛放液体,底座内可以设置加热装置对壶身内盛放的液体进行加热。

现有的壶身多数采用固定不变的结构,在不使用时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不便于携带或存放;少数壶身采用折叠壶身,但折叠壶身折叠后难以固定,容易散开。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折叠水壶,以解决折叠壶身折叠后难以固定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折叠水壶,其包括:

底座;

折叠壶体,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底座,并通过所述底座密封所述折叠壶体的底部开口;

所述折叠壶体上设有磁性固定组件,所述磁性固定组件包括相互吸引的至少一个第一吸引件和至少一个第二吸引件;当所述折叠水壶处于折叠状态下,所述第一吸引件和所述第二吸引件分别位于所述折叠壶体的相对的两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吸引件和所述第二吸引件均为磁铁。

可选地,所述第一吸引件和所述第二吸引件二者当中,一者为磁铁,另一者为磁性金属。

可选地,所述折叠壶体包括折叠壶身和磁性提手,所述磁性提手转动连接于所述折叠壶身的外侧壁,当所述折叠水壶处于折叠状态下,所述磁性提手位于所述磁性固定组件的磁性引力作用范围以内。

可选地,所述折叠壶体包括折叠壶身和壶盖,所述第一吸引件和所述第二吸引件分别设置于所述折叠壶身和所述壶盖。

可选地,所述折叠壶身与所述壶盖通过柔性材料连接为一体。

可选地,所述折叠壶身包括相互贴合的内侧弹性层和外侧支撑层,所述内侧弹性层的下部与所述底座之间形成密封连接,所述外侧支撑层设有折叠部位,所述折叠部位沿所述折叠壶身的轴线方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外侧支撑层为相互间隔设置的多个板状结构,相邻所述板状结构之间的间隙构成所述折叠部位。

可选地,所述折叠部位包括一对挤压折叠部位和至少一对折弯折叠部位,所述挤压折叠部位沿所述折叠壶身的周向将所述折叠壶身平分为相等的两部分,所述折弯折叠部位设置于所述挤压折叠部位之间。

可选地,所述折弯折叠部位包括内折弯部位和外折弯部位,所述外折弯部位沿所述折叠壶身的周向的长度大于所述内折弯部位沿所述折叠壶身的周向的长度。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通过在折叠壶体上设置磁性固定组件,通过磁性吸引作用将折叠壶体保持折叠状态,不发生松散,折叠后自动吸引,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折叠状态下,磁性固定组件包括的第一吸引件和第二吸引件分别位于折叠壶体的相对的两侧,在折叠壶体的最外侧施加磁性作用力,从而使折叠壶体的各部分均不会散开。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水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壶体的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壶体的折叠状态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折叠壶体的折叠状态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壶体的挤压折叠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底座;

3-折叠壶体;

30-折叠壶身;

300-内侧弹性层;

302-外侧支撑层;

3020-折叠部位;

30200-挤压折叠部位;

30202-折弯折叠部位;

30202a-内折弯部位;

30202b-外折弯部位;

304-壶嘴;

32-磁性提手;

34-壶盖;

36-磁性固定组件;

360-第一吸引件;

362-第二吸引件。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折叠水壶,其包括底座1和折叠壶体3。折叠壶体3可拆卸连接于底座1(例如卡接连接),并通过底座1密封折叠壶体3的底部开口,底座1内可以设置加热盘对折叠壶身30内的液体进行加热;折叠壶体3上设有磁性固定组件36,该折叠水壶不使用时,可以将折叠壶体3拆下并折叠,通过磁性吸引作用将折叠壶体3保持折叠状态,不发生松散;磁性固定组件36包括相互吸引的至少一个第一吸引件360和至少一个第二吸引件362,折叠状态下,第一吸引件360和第二吸引件362分别位于折叠壶体3的相对的两侧(最外侧),在折叠壶体3的最外侧施加磁性作用力,从而使折叠壶体3的各部分均不会散开。可以理解地,折叠状态下,折叠壶体3的除最外侧以外的侧壁上也可以设置磁性吸引件,以增强吸引效果。

具体地,第一吸引件360和第二吸引件362可以固定连接于折叠壶体3,优选第一吸引件360和第二吸引件362嵌入折叠壶体3并与折叠壶体3的外表面平齐,不影响折叠壶体3的整体性;第一吸引件360和第二吸引件362也可以突出折叠壶体3的外表面。第一吸引件360和第二吸引件362也可以活动连接于折叠壶体3。

进一步地,第一吸引件360和第二吸引件362可以均为磁铁,两个磁铁的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增强磁性吸引效果,保证折叠壶体3折叠后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第一吸引件360和第二吸引件362二者当中,可以一者为磁铁,另一者为磁性金属,磁铁的两侧均能够与磁性金属吸引,折叠时不需要区分方向。

具体地,折叠壶体3可以包括折叠壶身30,第一吸引件360和第二吸引件362可以均设置于折叠壶身30上,保证折叠壶身30在折叠状态下不会散开。

进一步地,折叠壶体3还可以包括磁性提手32,磁性提手32转动连接于折叠壶身30的外侧壁,折叠状态下,磁性提手32位于磁性固定组件的作用范围以内,以使磁性提手32与折叠壶身30相贴合,不会散开。可以理解地,磁性提手32可以采用磁铁也可以采用磁性金属制成,磁性提手32可以仅有一部分具有磁性,也可以整体均具有磁性。

进一步地,折叠壶体3还可以包括壶盖34,第一吸引件360和第二吸引件362分别设置于折叠壶身30和壶盖34,即折叠状态下,壶盖34位于折叠壶身30的一侧,形成折叠壶体3的一个最外侧,与壶盖34相对的折叠壶身30的另一侧形成折叠壶体3的另一个最外侧,使壶盖34贴附于折叠壶身30。

具体地,壶盖34设置于折叠壶身30的顶部开口,壶盖34的边缘部位可以设置缺口,从而形成折叠水壶的壶嘴304。优选壶盖34的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界处(拐角处)设置缺口,即在折叠壶身30的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界处(拐角处)形成壶嘴304,以方便折叠壶身30内的液体的倾倒。

进一步地,壶盖34可以与折叠壶身30设置为两个单独的部件(如图4所示),壶盖34贴附于折叠壶身30,可以防止壶盖34丢失;壶盖34也可以与折叠壶身30设置为一体(如图3所示),例如通过柔性材料连接为一体,壶盖34贴附于折叠壶身30,可以避免折叠状态下壶盖34自由晃动,导致壶盖34与折叠壶身30的连接处产生疲劳断裂。

进一步地,上述折叠壶身30包括相互贴合的内侧弹性层300和外侧支撑层302;内侧弹性层300的下部与底座1之间形成密封连接,从而确保折叠水壶不发生漏水,例如在内侧弹性层300的下部设置径向密封凸缘形成径向密封,或者在内侧弹性层300的下部设置端面密封凸缘形成端面密封,或者在内侧弹性层与底座1之间设置密封圈等;外侧支撑层302设有折叠部位3020,折叠壶身30在折叠部位3020处可以折叠,从而改变折叠壶身30的形状,减小折叠壶身30占用空间的大小;折叠部位3020沿折叠壶身30的轴线方向延伸,从而使折叠壶身30能够横向折叠,提高折叠水壶使用时的稳定性。可以理解地,折叠部位3020沿折叠壶身30的轴线方向贯穿折叠壶身30,从而使折叠壶身30能够顺利折叠。折叠部位3020可以是任意能够形成折痕的结构,例如折叠缝或弹性填充条等。

可以理解地,折叠壶身30的横截面可以设置为任意适当的形状,例如圆形、方形、多边形或不规则形状。折叠壶身30的侧壁可以与折叠壶身30的轴线平行,即折叠壶身30的纵截面(穿过折叠壶身30的轴线的截面)的边缘为直线,该直线与折叠壶身30的轴线平行;折叠壶身30的侧壁也可以与折叠壶身30的轴线不平行,即折叠壶身30的纵截面(穿过折叠壶身30的轴线的截面)的边缘为曲线;优选折叠壶身30的侧壁与折叠壶身30的轴线平行,当折叠壶身30横向折叠时,沿折叠壶身30的轴线方向,折叠壶身30的侧壁能够完全贴合,不留间隙,减小折叠壶身30占用的空间;更优选地,折叠壶身30为方形(或多边形)壶身,即折叠壶身30的侧壁为平板状结构,使折叠壶身30占用的空间达到最小。

进一步地,内侧弹性层300为连续的环状结构,即内侧弹性层300的周向无缝隙,使折叠壶身30不易漏水;外侧支撑层302为不连续的环状结构,即外侧支撑层302不完全包围内侧弹性层300,在外侧支撑层302至少有一处是断开的,该断开处形成折叠部位3020,使内侧弹性层300能够自由折叠变形。

优选地,外侧支撑层302为相互间隔设置的多个板状结构,通过板状结构对内侧弹性层300起到支撑作用,相邻板状结构之间的间隙构成上述折叠部位3020,即折叠部位3020所在的部位仅设有内侧弹性层300,从而保证折叠性能。

进一步地,折叠部位3020可以包括一对挤压折叠部位30200和至少一对折弯折叠部位30202,挤压折叠部位30200沿折叠壶身30的周向将折叠壶身30平分为相等的两部分,当对折叠壶身30施加挤压力时,折叠壶身30产生挤压折叠,折叠壶身30在挤压折叠部位30200处折弯,折叠壶身30除挤压折叠部位30200以外的部分展平并相互贴合(参见图5);折弯折叠部位30202设置于挤压折叠部位30200之间,可以设置一对或多对,使折叠壶身30产生一次或多次折弯折叠,当折叠壶身30完成挤压折叠后,一对折弯折叠部位30202分别位于相互贴合的两个侧壁,且相互对应(二者在侧壁上的投影的中心线相互重合)。

进一步地,(一对)折弯折叠部位30202包括内折弯部位30202a和外折弯部位30202b,外折弯部位30202b沿折叠壶身30的周向的长度大于内折弯部位30202a沿折叠壶身30的周向的长度,即折弯折叠时,外折弯部位30202b与内折弯部位30202a自然弯曲并相互嵌套,不产生褶皱。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