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学位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64814发布日期:2019-08-07 01:08阅读:9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学位袍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学位袍。



背景技术:

学位服是学位获得者在学位授予仪式上穿戴的表示学位的正式礼服,是其获得学位的、有形的、可见的标志之一。学位服主要分为校长服、导师服以及博士服、硕士服、学士服五种,每种学位服又包括了学位帽、学位袍以及流苏和披肩四个部分。

其中学位袍的造型较为独特,其具有宽大的袍袖和宽大的袍身。但是,虽然袍身和袍袖较为宽大,但是其在肩部和靠近胸部或脖颈的位置进行缩口加工至与人体相当的尺寸。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裁剪布料和简单的折叠缝纫的方式进行缩口处的加工,其缺陷在于,如此加工的学位袍在肩部及胸部的强度较低,对服装的支撑效果较差,导致宽大袍身和袍袖的视觉效果较差。因此,有必要对现有学位袍的结构进行优化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学位袍在肩部及胸部的强度较低大致对服装的支撑效果较差的技术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学位袍,至少包括肩部支撑主体、与肩部支撑主体的两端固定连接的袍袖以及与肩部支撑主体下端固定连接的袍身,所述袍袖与肩部支撑主体连接的位置设有缩口连接端一,所述袍身的前侧与肩部支撑主体连接的位置设有缩口连接端二,所述袍身的后侧与肩部支撑主体连接的位置设有缩口连接端三,所述缩口连接端一和/或缩口连接端二和/或缩口连接端三由外向内依次包括面布层、粘衬层、复合衬层以及衬布层,所述面布层、粘衬层、复合衬层以及衬布层连接为一体进行连续的弯折形成褶皱,至少一根线绳穿过褶皱并拉紧形成缩口连接端。

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袍身的前侧设有拉链或连接纽扣。

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袍身的前侧下摆在自然状态下具有褶皱。

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线绳为蜡线绳。

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线绳为两根。

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缩口连接端一与缩口连接端三的端部之间连续。

本实施例的学位袍,其中与肩部支撑主体连接的袍袖与袍身均设有缩口连接端,其中缩口连接端的布料中均增加了衬垫,且布料与衬垫粘结为一体后通过连续的弯折形成褶皱,并用线绳穿过褶皱进行拉紧,经过如此加工的学位袍,其袍袖与袍身与肩部支撑主体连接处的强度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支撑性能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由于较好的支撑特性,宽大袍袖与宽大袍身所展示出的视觉效果也有了大幅的改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学位袍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学位袍的背面局部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的学位袍的缩口连接端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学位袍,包括肩部支撑主体1,该肩部支撑主体1的两端固定连接有袍袖3,该肩部支撑主体1下端固定连接有袍身2。需要说明的是,其中袍袖3和袍身2均为宽大版型,因此,宽大版型的袍袖3和袍身2与肩部支撑主体1连接处均设有缩口连接端。其中袍袖3与肩部支撑主体1连接的位置设有缩口连接端一4,袍身2的前侧与肩部支撑主体1连接的位置设有缩口连接端二7,袍身2的后侧与肩部支撑主体1连接的位置设有缩口连接端三8。

作为本实施例的改进之处,其中缩口连接端一4、缩口连接端二7、缩口连接端三8中的至少一个缩口连接端或任意组合采用本申请的改进结构。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缩口连接端一4和缩口连接端三8采用改进结构,并且缩口连接端一1与缩口连接端三3的端部之间连续,缩口连接端二7采用常规结构。

其中作为改进结构的缩口连接端如图4所示,由外向内依次包括面布层9、粘衬层10、复合衬层12以及衬布层13,上述面布层9、粘衬层10、复合衬层12以及衬布层13连接为一体进行连续的弯折形成褶皱,至少一根线绳11穿过褶皱并拉紧形成缩口连接端,具有拉紧褶皱、保持定型的作用。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线绳采用三根蜡线绳。

通过如此设置,袍袖与袍身与肩部支撑主体连接处的强度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支撑性能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由于较好的支撑特性,宽大袍袖与宽大袍身所展示出的视觉效果也有了大幅的改善。

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缩口连接端二7采用常规的缩口结构,该缩口结构至少使得袍身2如图2所示,其前侧下摆6在自然状态下具有褶皱。作为优选,该褶皱在缩口连接端二7与下摆6之间连续。

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其中袍身2的前侧通常设有拉链5或连接纽扣,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采用拉链5作为连接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结构也适用于宽大袍身、宽大袖笼与肩部缩口连接的学位服、牧师服等礼服造型和工艺。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