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骨科病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31297发布日期:2019-08-27 19:40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骨科病服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科医疗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骨科病服。



背景技术:

骨科上肢骨折、损伤的患者在进行治疗时需要用到行夹板、石膏、支具固定或局部肢体包扎,而包扎及上肢骨折区产生的肿胀会导致上肢周径增大,消肿或拆除外固定后上肢周径又会变小;传统病号服袖宽大小固定,难以包容肢体,致无法正常穿脱病号服,一旦穿上进行石膏固定后又很难更换,只能半披或者不穿,这样不但影响美观、暴露隐私,而且容易着凉、导致呼吸道感染;骨科上肢损伤患者为了避免肿胀加重引起神经、血管受压,需要抬高上肢、屈肘90°。临床上使用前臂吊带进行抬高上肢,但部分病人站立或行走时用前臂吊带上抬肢体嫌麻烦,随意任患肢下垂,导致肿胀加重,骨筋膜室综合征等风险隐患大大增加,如果强硬穿上普通病号服,也难以脱下换洗,衣服的汗渍、血污迹等致伤口间接感染风险增加,同时不利于管道固定,护士观察局部引流管及敷料等非常不方便,易致病情观察缺失。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220375743.3,公开了一种在更换病员服时能够减轻病人病痛的用于上肢骨折病人的病员服。该用于上肢骨折病人的病员服,包括设置有领口的病员服主体,在病员服主体两侧连接有衣袖,所述衣袖上设置有换药开口,所述换药开口由衣袖的袖口延伸到肩部并过肩至领口,所述病员服主体上设置有穿衣开口,所述穿衣开口设置在病员服主体的腋下,穿衣开口由病员服主体的底部至腋下并延伸至换药开口,所述换药开口、穿衣开口处均设置有扣接装置。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521139127.8,公开了一种病员服,该病员服包括上衣本体和两袖筒,其中一袖筒包括袖筒前片和袖筒后片,所述袖筒前片和袖筒后片上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用于将袖筒前片和袖筒后片连接起来形成袖筒;所述上衣本体中与上述袖筒所相对应的侧缝线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用于将开口连接起来。

上述发明创造功能较为单一,不利于患者进行屈肘90°辅助治疗,且舒适度较差,不方便医护人员治疗及观察创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多功能骨科病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功能骨科病服,包括病服主体、左侧衣袖及右侧衣袖,左侧衣袖及右侧衣袖端部分别设有袖口,左侧衣袖及右侧衣袖上分别设有开口,开口由袖口处延伸至衣袖与病服主体连接端,开口一侧规则设有四合公扣组,开口另一侧对应设有第一四合母扣组,第一四合母扣组下方对应设有第二四合母扣组,左侧衣袖及右侧衣袖袖口分别环绕袖口一周横设有若干固定带,固定带左端及右端分别固定缝制于袖口上,固定带中部设有活动区,病服主体前侧位于左胸部及右胸部分别对应缝设有环形挂带。

进一步的,左侧衣袖及右侧衣袖袖口还分别设有复合层,复合层内环绕复合层一周设有挂绳,挂绳端部分别穿设出复合层并暴露于复合层外部。

进一步的,第二四合母扣组呈倾斜设置,第二四合母扣组与第一四合母扣组距离由袖口处至衣袖与病服主体连接端逐渐靠拢。

进一步的,病服主体前侧还设有口袋,口袋数量为两个,口袋下方分别设有固定环。

进一步的,口袋长度及宽度分别为17cm。

进一步的,左侧衣袖袖口固定带设置数量为4根,右侧衣袖袖口固定带设置数量与左侧衣袖袖口固定带设置数量相互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是:结构简单,穿着方便,舒适美观;便于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处理,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上肢规范体位,避免患肢下垂、随意摆动等引起骨筋膜室综合症或骨折移位等风险,降低致残发生,促进了康复愈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骨科病服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就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骨科病服,包括病服主体1、左侧衣袖2及右侧衣袖3,左侧衣袖2及右侧衣袖3端部分别设有袖口4,左侧衣袖2及右侧衣袖3上分别设有开口5,开口5由袖口4处延伸至衣袖与病服主体1连接端,开口5一侧规则设有四合公扣组6,开口5另一侧对应设有第一四合母扣组7,第一四合母扣组7下方对应设有第二四合母扣组8,左侧衣袖2及右侧衣袖3的袖口4分别环绕袖口4一周横设有若干固定带41,固定带41左端及右端分别固定缝制于袖口4上,固定带41中部设有活动区,病服主体1前侧位于左胸部及右胸部分别对应缝设有环形挂带12。

进一步的,左侧衣袖2及右侧衣袖3的袖口4还分别设有复合层42,复合层42内环绕复合层42一周设有挂绳43,挂绳43端部分别穿设出复合层42并暴露于复合层42外部。

进一步的,第二四合母扣组8呈倾斜设置,第二四合母扣组8与第一四合母扣组7距离由袖口4处至衣袖与病服主体1连接端逐渐靠拢。

进一步的,病服主体1前侧还设有口袋13,口袋13数量为两个,口袋13下方分别设有固定环14。

进一步的,口袋13长度及宽度分别为17cm。

进一步的,左侧衣袖2的袖口4固定带41设置数量为4根,右侧衣袖3的袖口4固定带41设置数量与左侧衣袖2袖口4固定带41设置数量相互对应。

优选的,四合公扣组6的四合公扣设置数量为5颗,第一四合母扣组7及第二四合母扣组8的四合母扣设置数量与四合公扣设置数量一致。

优选的,四合公扣组6内相邻四合公扣之间间距为2cm,第一四合母扣组7及第二四合母扣组8内相邻四合母扣之间间距与相邻四合公扣组6的四合公扣之间间距一致。

以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病患在穿戴病服时,当需要进行固定石膏或换药时,将病患受伤患肢方向侧的衣袖上的四合子母扣解开,医护人员完成操作后在将该侧衣袖上的四合子母扣扣合,通过设置的第一四合母扣组7及第二四合母扣组8能够方便应对病患手臂在包扎及骨折区产生的肿胀导致上肢周径增大及后续取下石膏及手臂消肿后的问题,因扣合后相邻子母扣之间存在间距,能够方便引流管直接穿出各间距间隙,固定及局部打开观察患者骨折区,通过打开的观察区域,能够方便进行患肢肿胀、敷料等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处理,避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风险;当固定石膏或换药完成后,病患在康复期间需要将骨折手臂抬高屈肘90°,此时,病患可自行选择屈肘方式,第一屈肘方式为将骨折患肢由病服主体前侧位于左胸部及右胸部分别对应缝设的环形挂带内穿入,即可完成屈肘;第二屈肘方式为通过增设纱布或其他布料分别环绕衣袖袖口横设的若干固定带中部的活动区一周后挂在患者颈部上,即可完成屈肘;第三屈肘方式为通过袖口复合层内的挂绳两端打结后固定在患者颈部或病服主体上,即可完成屈肘;病患能够自行选择认为较佳舒适度的屈肘方式进行屈肘,使之更加具有人性化;通过将病服主体口袋宽度和长度增至17厘米,不但可放入目前较大尺寸手机,换药时的药瓶等均可暂时放入,口袋下方设置的固定环,能够利于站立时帮助捆绑尿袋或引流袋,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功能多样,值得广泛推广。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实施例。应当指出,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能做出若干的变型和改进,也应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