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文胸的勾圈单元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92625发布日期:2019-07-06 10:51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用于文胸的勾圈单元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衣配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文胸的勾圈单元结构。



背景技术:

文胸是女性使用的内衣之一,又称胸罩、乳罩或奶罩等,功能是用以遮蔽及支撑乳房。

背扣式文胸是最常见的一种文胸类型,背扣通常包括勾圈单元以及挂扣单元,勾圈单元以及挂扣单元通常固定于文胸的两端,勾圈单元上固定有勾扣,挂扣单元上固定有挂扣,勾扣一般设置有三排,每一排之间都有一定的距离,主要通过勾扣和挂扣的配合调节文胸的围度以适应不同女性之间胸型、大小的差异。

现有的勾圈单元通常通过缝纫机用棉线贯穿各层材料以及勾扣,从而将各层材料缝合在一起并同时固定勾扣,但是,用棉线缝合各层材料以及勾扣使得棉线容易露出于勾圈单元的外表面,使得用于固定各层材料以及勾扣的棉线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被拉扯,进而使得棉线容易松脱,甚至容易导致各层材料以及勾扣脱落的情况,仍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文胸的勾圈单元结构,具有提高勾圈单元的稳定性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文胸的勾圈单元结构,包括双拉布带钩表面层,所述双拉布带钩表面层包括双拉布面层、若干双拉布层以及若干勾扣,若干所述勾扣固定于双拉布面层以及双拉布层上,若干所述双拉布层以及若干勾扣交替设置,所述双拉布层的一端覆盖于勾扣远离双拉布面层的一侧,所述勾扣固定于双拉布层的另一端,所述勾扣部分凸出于双拉布层,相邻所述双拉布层之间呈台阶状,所述双拉布面层远离勾扣的一侧覆盖有第一定型纱层,所述第一定型纱层远离双拉布面层的一侧覆盖有无纺布层,所述无纺布层远离第一定型纱层的一侧覆盖有第二定型纱层,所述双拉布层分为正面和反面,所述双拉布面层覆盖勾扣的一端部分朝向勾扣翻折以形成正面朝向勾扣的覆盖层以及反面朝向勾扣的外表层,所述双拉布面层以及双拉布层上均固定有用于固定勾扣的固定线,所述固定线位于覆盖层与外表层的折叠处且位于双拉布层反面一侧,所述固定线贯穿双拉布带钩表面层、第一定型纱层、无纺布层以及第二定型纱层,所述双拉布面层远离勾扣的一端一体连接有覆盖第二定型纱层远离无纺布层一侧的双拉布底层,所述双拉布底层远离双拉布面层的一端通过超声波点封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双拉布层翻折以形成正面朝向勾扣的覆盖层以及反面朝向勾扣的外表层,使得双拉布面层以及双拉布层靠近勾扣一侧的固定线均被外表层覆盖,通过双拉布面层远离勾扣的一端一体连接有双拉布底层的设置,使得第二定型纱层远离无纺布层一侧的固定线被双拉布底层覆盖,双拉布底层远离双拉布面层的一端通过超声波点封口使得各层之间互相融合以粘结在一起,使得所有固定线均被覆盖于勾圈单元的内部,从而使得在文胸的使用过程中,固定线不容易被直接拉扯,有利于提高固定线的稳定性,使得固定线不容易松脱,进而使得勾扣不容易脱落甚至与双拉布面层以及双拉布层分离,有利于提高勾扣的稳定性,使得勾扣的使用寿命延长,同时,固定线被覆盖于勾圈单元的内部使得固定线不容易影响文胸的美观效果,使得固定线不容易与人体皮肤直接接触而影响文胸穿戴的舒适度,有利于提高文胸的美观度的同时使得文胸的舒适度提高;双拉布表面手感滑爽柔软,同时具有良好的延伸性和回复性,具有良好的保形能力,利用双拉布作为勾圈单元的外层,有利于提高文胸使用的舒适度;通过第一定型纱层以及第二定型纱层的设置,有利于增强勾圈单元的厚度,使得勾圈单元的手感更好,同时,第一定型纱层以及第二定型纱层具有经纬度,具有一定的竖向以及横向的抗拉能力,使得勾圈单元不容易变形,另外,第一定型纱层以及第二定型纱层对双拉布带钩表面层以及双拉布底层均具有一定的定型作用,使得在缝合各层材料时双拉布带钩表面层以及双拉布底层不容易发生滑动,便于各层布料的缝合,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使得双拉布带钩表面层以及双拉布底层在文胸的使用过程中不容易发生滑动,有利于提高勾圈单元的手感,使得文胸穿戴的舒适度提高;通过相邻双拉布层之间呈台阶状的设置且双拉布层的一端均翻折有覆盖层以覆盖勾扣的设置,使得双拉布层的端部均置于勾圈单元内部,从而使得双拉布层不容易被拉扯,进而使得固定线不容易被拉扯到,有利于提高固定线的稳定性的同时有利于提高勾扣的稳定性,使得勾扣不容易脱落,有利于延长勾扣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第一定型纱层以及第二定型纱层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定型纱层以及第二定型纱层由长条状的定型纱布首尾拼接而成。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定型纱层以及第二定型纱层一体成型的设置,使得无纺布被包裹在了第一定型纱层以及第二定型纱层之间,使得第一定型纱层与第二定型纱层的折叠线位于勾圈单元的边缘位置,由于第一定型纱层与第二定型纱层的折叠线位置不开口,从而使得第一定型纱层、无纺布层以及第二定型纱层的两端封口,便于双拉布面层以及双拉布底层对第一定型纱层、无纺布层以及第二定型纱层的包裹,同时,便于双拉布底层远离双拉布面层一端的超声波点封口,操作简便,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优选的,所述双拉布底层远离双拉布面层的一端部分翻折,所述双拉布底层的翻折部分的反面与第一定型纱层远离无纺布层的一侧紧贴,所述双拉布底层翻折部分的正面同时被置于最端部的双拉布层覆盖。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双拉布底层远离双拉布面层的一端部分翻折并固定于第一定型纱层上,使得勾圈单元的外表面均被双拉布包裹,同时,双拉布底层远离双拉布面层一端的端部被双拉布层覆盖,使得双拉布底层远离双拉布面层一端的端部置于勾圈单元的内部,从而使得双拉布底层远离第二定型纱层的一侧与人体皮肤直接接触的部分平滑,有利于提高文胸使用的舒适度。

优选的,所述双拉布面层远离双拉布底层一端的端部与与其相邻的双拉布层远离覆盖层一端的端部齐平。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双拉布面层远离双拉布底层一端的端部与与其相邻的双拉布层远离覆盖层一端的端部齐平的设置,使得双拉布面层远离双拉布底层一端的端部置于勾扣的正下方,从而使得固定线贯穿各层以固定勾扣的同时使得双拉布面层远离双拉布层一端的端部被同步固定,使得双拉布面层远离双拉布层一端的端部不容易随意移动或者缩卷起来,有利于提高双拉布面层的稳定性,同时减少双拉布面层容易缩卷而导致双拉布层凸起而影响使用或者美观的情况,有利于减少双拉布面层容易发生不规则位移而凸出于各层的边缘位置而影响勾圈单元封口的操作,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优选的,置于最端部的所述双拉布层对半翻折,置于最端部的所述双拉布层两端的端部齐平且均置于靠近勾扣一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置于最端部的双拉布层对半翻折的设置,使得双拉布层两端端部的连接处被双拉布层覆盖,有利于减少双拉布层连接处对文胸美观以及使用舒适度的影响,同时,使得双拉布层远离勾扣的端部平滑,有利于提高文胸使用的舒适度,减少双拉布层的端部容易刮蹭人体皮肤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定型纱布的拼接处置于固定于双拉布面层上的勾扣的正下方。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定型纱布的拼接处置于固定于双拉布面层上的勾扣的正下方,使得固定线在贯穿各层材料以固定勾扣的同时使得定型纱布的拼接处被同步缝合,便于操作,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使得定型纱布的拼接缝合无需另外缝制固定线,有利于减少固定线对文胸的美观以及使用舒适度的影响。

优选的,所述勾扣呈类“几”字型,所述勾扣开口一端的两侧均一体连接有类方形勾。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勾扣一端的两侧均一体连接有类方形勾,使得勾扣封口一端以及类方形勾分别置于固定线的两侧,从而使得类方形勾被卡在固定线上,使得勾扣不容易穿过固定线而与双拉布层脱离,有利于提高勾扣的稳定性,使得勾扣的使用寿命延长。

优选的,所述固定线对称缠绕固定于勾扣开口一端的两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线对称缠绕于勾扣开口一端的两侧的设置,使得勾扣受到的固定力对称,有利于勾扣保持平衡,有利于若干勾扣的朝向均一致,便于勾扣与挂扣的配合。

优选的,所述勾扣均为非磁材料。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勾扣均为非磁材料的设置,使得制作完成的文胸可通过检针机检测,有利于减少甚至消除勾扣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有利于减少刺针遗漏在勾圈单元内部而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情况,有利于提高勾圈单元的制造以及使用安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所有固定线均被覆盖于勾圈单元的内部,从而使得在文胸的使用过程中,固定线不容易被直接拉扯,有利于提高固定线的稳定性,进而使得勾扣不容易脱落甚至与双拉布面层以及双拉布层分离,有利于提高勾扣的稳定性,使得勾扣的使用寿命延长,同时,固定线被覆盖于勾圈单元的内部使得文胸的美观度以及舒适度均提高;

2.双拉布表面手感滑爽柔软,同时具有良好的延伸性和回复性,具有良好的保形能力,利用双拉布作为勾圈单元的外层,有利于提高文胸使用的舒适度;

3.通过第一定型纱层以及第二定型纱层的设置,有利于增强勾圈单元的厚度,使得勾圈单元的手感更好,同时,第一定型纱层以及第二定型纱层具有经纬度,具有一定的竖向以及横向的抗拉能力,使得勾圈单元不容易变形,另外,第一定型纱层以及第二定型纱层对双拉布带钩表面层以及双拉布底层均具有一定的定型作用,使得在缝合各层材料时以及在文胸的使用过程中双拉布带钩表面层以及双拉布底层不容易发生滑动,便于各层材料的缝合,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使得文胸穿戴的舒适度提高;

4.通过相邻双拉布层之间呈台阶状的设置且双拉布层的一端均翻折有覆盖层以覆盖勾扣的设置,使得双拉布层的端部均置于勾圈单元内部,从而使得双拉布层不容易被拉扯,有利于提高固定线的稳定性的同时有利于提高勾扣的稳定性,有利于延长勾扣的使用寿命;

5.通过第一定型纱层以及第二定型纱层一体成型的设置,便于双拉布面层以及双拉布底层对第一定型纱层、无纺布层以及第二定型纱层的包裹,同时,便于双拉布底层远离双拉布面层一端的超声波点封口,操作简便,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用于文胸的勾圈单元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用于文胸的勾圈单元结构的内部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2中C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2中D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2中E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用于示意勾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双拉布带钩表面层;11、双拉布面层;111、双拉布底层;12、双拉布层;121、覆盖层;122、外表层;13、勾扣;131、类方形勾;132、固定线;2、第一定型纱层;3、无纺布层;4、第二定型纱层;5、定型纱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用于文胸的勾圈单元结构,参见图2以及图3,包括双拉布带钩表面层1,双拉布带钩表面层1包括双拉布面层11、若干双拉布层12以及若干勾扣13,若干勾扣13固定于双拉布面层11以及双拉布层12上,若干勾扣13以及双拉布层12交替设置,相邻双拉布层12之间呈台阶状。双拉布面层11远离勾扣13的一侧覆盖有第一定型纱层2,第一定型纱层2远离双拉布面层11的一侧覆盖有无纺布层3,无纺布层3远离第一定型纱层2的一侧覆盖有第二定型纱层4。双拉布面层11的一端一体连接有覆盖第二定型纱层4远离无纺布层3一侧的双拉布底层111。

参见图1、图2以及图3,勾圈单元呈长方体状,双拉布面层11、若干双拉布层12、第一定型纱层2、无纺布层3、第二定型纱层4以及双拉布底层111均呈长方体状。

参见图2、图3以及图8,若干勾扣13均呈“几”字型,勾扣13开口一端的两侧一体连接有朝向勾扣13开口方向延伸的类方形勾131,两侧的类方形勾131靠近开口一侧的边长分别与开口齐平。勾扣13均为非磁性材料,在本实施例中,勾扣13的材料为铜,勾扣13的外表面还覆盖有颜色与双拉布带钩表面层1以及双拉布底层111颜色一致的涂料层(图中未示出)。

参见图2、图3以及图8,在本实施例中,双拉布面层11以及每层双拉布层12上均固定有两个勾扣13。勾扣13上对称缠绕有用于固定勾扣13位置的固定线132,固定线132对称分布于勾扣13两侧的类方形勾131上。固定线132同时贯穿双拉布带钩表面层1、第一定型纱层2、无纺布层3以及第二定型纱层4。

参见图2、图3以及图8,勾扣13固定于双拉布面层11远离第一定型纱层2的一侧,双拉布层12覆盖于勾扣13远离双拉布面层11的一侧。勾扣13封口的一端均部分凸出于双拉布层12外,固定于双拉布面层11上的勾扣13开口一端两侧的类方形勾131置于双拉布面层11与双拉布层12之间。

参见图2、图4以及图8,双拉布层12分为正面和反面,双拉布层12覆盖勾扣13的一端部分朝向勾扣13方向翻折以形成正面朝向勾扣13一侧的覆盖层121以及反面朝向勾扣13一侧的外表层122,覆盖层121的长度比外表层122的长度短,覆盖层121的长度与类方形勾131的边长一致。固定线132置于覆盖层121与外表层122的折叠线处且置于双拉布层12反面一侧。

参见图2、图5以及图8,位于双拉布层12上的勾扣13固定于双拉布层12远离覆盖层121的一端,位于双拉布层12上的勾扣13的开口一端两侧的类方形勾131均置于相邻两层双拉布层12之间。

参见图2以及图8,在本实施例中,双拉布层12设有三层,置于距离双拉布面层11最远的一层双拉布层12上不设勾扣13。距离双拉布面层11最远的双拉布层12对半翻折以使得双拉布层12两端的端部均互相齐平并置于靠近勾扣13的一端,其折叠线位于远离勾扣13的一端,同时,距离双拉布面层11最远的双拉布层12两端的端部均被固定线132缝合以封口。

参见图2以及图5,双拉布面层11靠近双拉布层12一端的端部与与其相邻的双拉布层12远离覆盖层121一端的端部齐平。

参见图2以及图3,第一定型纱层2以及第二定型纱层4一体成型,第一定型纱层2以及第二定型纱层4由一块长条状的定型纱布5首尾拼接而成,定型纱布5的拼接处位于固定于双拉布面层11上的勾扣13的正下方。定型纱布5的折叠线均置于第一定型纱层2以及第二定型纱层4的端部。

参见图2、图6以及图7,双拉布底层111一体连接于双拉布面层11远离双拉布层12的一端,双拉布底层111的长度比第二定型纱层4的长度长,双拉布底层111远离双拉布面层11的一端部分翻折。双拉布底层111分为正面和反面,双拉布底层111的反面与第二定型纱层4远离无纺布层3的一侧紧贴,双拉布底层111翻折部分的反面与第一定型纱层2远离无纺布层3的一侧紧贴。双拉布底层111翻折部分的端部与第一定型纱层2、无纺布层3以及第二定型纱层4之间通过超声波点封口,双拉布底层111的封口处被距离双拉布面层11最远的双拉布层12远离勾扣13一端的端部覆盖。

本实施例的工况及原理如下:

先将定型纱布5折叠以使得定型纱布5首尾相连,并同时将无纺布层3置于定型纱布5内以被包裹固定,再将第二定型纱层4、无纺布层3、第一定型纱层2以及双拉布面层11依次对齐叠好,并将勾扣13放置于双拉布面层11上,同时使得勾扣13的位置位于定型纱布5的正上方。

再将双拉布层12的正面朝向勾扣13并覆盖于勾扣13远离双拉布面层11的一侧,在双拉布层12的反面缝制固定线132,使得固定线132依次贯穿双拉布层12、双拉布面层11、第一定型纱层2、无纺布层3以及第二定型纱层4,使得勾扣13被固定的同时定型纱布5的拼接口同步被封口。

然后再将双拉布层12沿缝线位置翻折过来,使得双拉布层12形成正面朝向勾扣13的覆盖层121以及反面朝向勾扣13的外表层122,再在外表层122远离覆盖层121的一端放置勾扣13,重复以上双拉布层12的放置翻折操作以及缝制操作,使得固定线132依次贯穿双拉布层12、双拉布面层11靠近双拉布层12的一端端部、第一定型纱层2、无纺布层3以及第二定型纱层4,使得勾扣13被固定的同时使得双拉布面层11靠近双拉布层12一端的端部被同步固定。

再重复以上的翻折双拉布层12的操作以及放置勾扣13的操作,然后将最后一层双拉布层12对折并将开口一端放置在勾扣13远离第一定型纱层2的一侧,在最后一层双拉布层12上缝制固定线132,使得固定线132依次贯穿最后一层双拉布层12两端的端部、与最后一层双拉布层12相邻的双拉布层12、第一定型纱层2、无纺布层3以及第二定型纱层4,使得勾扣13被固定的同时使得最后一层双拉布层12的开口被封口。

随后将双拉布底层111的反面覆盖第二定型纱层4远离无纺布层3的一侧,并将双拉布底层111的端部翻折使得双拉布底层111端部的反面与第一定型纱层2远离无纺布层3的一侧紧贴,并通过超声波点封口使得双拉布底层111与各层布料均连结起来。

最后通过超声波熔合将各层布料的边缘熔合以固定连接起来,从而完成对勾圈单元的制造。

通过双拉布层12翻折以形成覆盖层121以及外表层122的设置,使得双拉布面层11以及双拉布层12上用于固定勾扣13的固定线132均被覆盖于双拉布层12内,通过双拉布底层111覆盖第二定型纱层4远离无纺布层3一侧以及双拉布底层111的端部与勾圈单元的边缘通过超声波熔合以缝合的设置,使得用于固定勾扣13的固定线132且贯穿第二定型纱层4的部分均被双拉布底层111覆盖,从而使得固定线132不容易露出于勾圈单元的外表面,进而使得固定线132在使用文胸的过程中不容易被拉扯,有利于提高固定线132的稳定性的同时有利于提高勾扣13的稳定性,使得勾扣13的使用寿命延长,同时,有利于减少固定线132对文胸的美观以及舒适度的影响,使得固定线132不容易与人体皮肤直接接触而影响文胸穿戴的舒适度。

通过采用双拉布作为勾圈单元的外层,双拉布手感爽滑柔软,具有良好的延伸性和回复性,具有良好的保形能力,使得勾圈单元不容易变形,同时,有利于提高文胸穿戴的舒适度。

通过第一定型纱层2以及第二定型纱层4的设置,定型纱布5上具有经纬线,使得第一定型纱层2以及第二定型纱层4具有一定的抗竖向以及横向的抗拉能力,减少勾圈单元容易变形的情况;利用定型纱布5的定型作用,使得双拉布带钩表面层1以及双拉布底层111在勾圈单元的缝合过程中以及勾圈单元的使用过程中均不容易发生滑动,有利于提高双拉布表面层以及双拉布底层111的稳定性,同时有利于增强勾圈单元的厚度,使得勾圈单元的手感提高,使得文胸穿戴的舒适度提高。

通过相邻双拉布层12之间呈台阶状的设置以及双拉布层12翻折有覆盖层121的设置,使得双拉布层12的端部均置于勾圈单元的内部,从而使得在文胸的使用过程中不容易直接接触到双拉布层12的端部,进而使得双拉布层12的端部不容易被拉扯,有利于提高双拉布层12的稳定性的同时使得固定线132的稳定性提高,还有利于提高勾扣13的稳定性,使得勾扣13的使用寿命延长。

通过定型纱布5首尾相连以形成第一定型纱层2以及第二定型纱层4,使得第一定型纱层2以及第二定型纱层4一体连接,同时使得第一定型纱层2以及第二定型纱层4的端部均不开口,便于超声波点封口的操作,操作简便,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双拉布底层111的端部翻折并固定于第一定型纱层2上的设置,使得勾圈单元的外表均被双拉布包围,同时,通过双拉布底层111的端部被距离双拉布面层11最远的双拉布层12覆盖的设置,使得双拉布底层111的端部被包裹于勾圈单元的内部,从而使得双拉布底层111远离第二定型纱层4的一侧与人体皮肤直接接触的部分平滑,有利于提高文胸使用的舒适度。

通过距离双拉布面层11最远的双拉布层12对半翻折的设置,使得双拉布层12两端端部的连接处被双拉布层12覆盖,有利于减少双拉布层12连接处对文胸美观以及使用舒适度的影响,同时,使得双拉布层12远离勾扣13一端的端部封口,使得双拉布层12远离勾扣13一端的端部平滑,有利于提高文胸使用的舒适度,减少双拉布层12的端部容易刮蹭人体皮肤的情况。

通过勾扣13开口一端的两侧一体连接有类方形勾131的设置,使得类方形勾131不容易穿过固定线132而与双拉布层12脱离,有利于提高勾扣13的稳定性,使得勾扣13的使用寿命延长。

通过固定线132对称缠绕于勾扣13的两侧,有利于提高勾扣13的稳定性,使得勾扣13不容易随意摆动,同时使得勾扣13的受力平衡,有利于若干勾扣13均保持同一朝向,便于勾扣13与挂扣的配合。

通过勾扣13为非磁材料的设置,使得制作完成的文胸可通过检针机检测,有利于减少甚至消除勾扣13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有利于减少刺针遗漏在勾圈单元内部而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情况,有利于提高勾圈单元的制造以及使用安全。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