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羽绒服及通道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38077发布日期:2019-08-03 16:00阅读:59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羽绒服及通道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用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羽绒服及通道布。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主流羽绒服的通道布种类包括直充布、5层复合布、烫衬布和4层粘合布。其中,直充布为直接用双层组织织造而成,工艺简单,损耗小,但只能做横条纹,目前只能用30D和50D两种规格纱来做,而且部分产品会漏绒;5层复合布是市场主流通道布,其结构为面布+膜+针织双层花型布+膜,花型适应性大,各种花型均能做,但是需要横布直裁,损耗较大,而且工艺流程长,出问题的几率较大;烫衬布的结构为面布+膜+飘柔纱,飘柔纱+膜(花型用胶水涂到飘柔纱上),两块布经成衣厂裁片后烫衬粘合,这样设计师做花型比较方便,但是粘合牢度不行,尤其东北地区冬季温度低时会脱开,烫衬粘合不稳定,不同部位的粘合牢度会出现不同的问题;现有的4层粘合布的结构为面布+普通低透膜+普通低透膜+针织底布,设计师做花型最方便,适合前期研发,但是其存在的问题是透汽性较差,用户穿在身上之后,身上散发的热汽不容易传导到羽绒服的外部,从而造成用户的穿衣感受不佳,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用户的流失。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羽绒服及通道布,能够提升羽绒服的透汽性,使用户穿着时容易将身上散发的热汽传导到羽绒服的外部,提升用户的穿衣感受,更大程度上留住用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通道布,包括底布,所述底布的表面粘接有第一中透膜层,还包括面布,所述面布的表面粘接有第二中透膜层,所述第一中透膜层和所述第二中透膜层面对面粘合成一体。

优选的,在上述通道布中,所述第一中透膜层和所述第二中透膜层为TPU膜层。

优选的,在上述通道布中,所述第一中透膜层和所述第二中透膜层的厚度为0.015mm至0.020mm。

优选的,在上述通道布中,所述第一中透膜层和所述第二中透膜层面对面直接热压成一体。

优选的,在上述通道布中,所述底布为涤纶、棉布或TR布。

优选的,在上述通道布中,所述面布为涤纶、棉布或TR布。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羽绒服,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通道布。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通道布,由于底布的表面粘接有第一中透膜层,面布的表面粘接有第二中透膜层,第一中透膜层和第二中透膜层面对面粘合成一体,而这种中透膜层的透汽性能更佳,因此,能够提升羽绒服的透汽性,使用户穿着时容易将身上散发的热汽传导到羽绒服的外部,提升用户的穿衣感受,更大程度上留住用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羽绒服,由于包括上述通道布,因此能够使用户穿着时容易将身上散发的热汽传导到羽绒服的外部,提升用户的穿衣感受,更大程度上留住用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道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羽绒服及通道布,能够提升羽绒服的透汽性,用户穿着时容易将身上散发的热汽传导到羽绒服的外部,提升用户的穿衣感受,更大程度上留住用户。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道布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道布的结构示意图,该通道布包括底布1,底布1的表面粘接有第一中透膜层2,还包括面布3,面布3的表面粘接有第二中透膜层4,第一中透膜层2和第二中透膜层4面对面粘合成一体。

需要说明的是,底布1也就是位于羽绒服内部的那一层布,其与人体更接近,而面布是暴露在羽绒服外部的一层布,也就是展示给外界的一面,其上可以制作一些图案以提升美观性,这二者表面均粘接的是中透膜层,因此其透汽性得到大大提升,用户穿起来会更加舒服,这种第一中透膜层和第二中透膜层可以采用现有的材质,二者既可以采用相同的材质,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材质,具体的,可优选为TPU膜层,TPU即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热可塑性TPU弹性体),这是由含NCO官能基的MDI与含OH官能基的POLYOL、1.4BG,经押出混炼制成,耐候性较好,耐零下35摄氏度到零下40摄氏度的低温,而且这是环保材料,不含卤素,不含邻苯二甲酸盐,不含重金属,耐曲折,能够阻止外部的水进到内部,但人体散发的汗汽能穿透到外部,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包括PU膜层在内的其他现有的材质,此处并不限制。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所提供的上述通道布,由于底布的表面粘接有第一中透膜层,面布的表面粘接有第二中透膜层,第一中透膜层和第二中透膜层面对面粘合成一体,而这种中透膜层的透汽性能更佳,因此,能够提升羽绒服的透汽性,用户穿着时容易将身上散发的热汽传导到羽绒服的外部,提升用户的穿衣感受,更大的程度上留住用户。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中透膜层2和第二中透膜层4的厚度为0.015mm至0.020mm,这种厚度范围能够保证透汽性良好,而且生产成本较低,强度和抗弯折性能够满足羽绒服本身的要求。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二者的厚度都可以优选为0.018mm,平方克重:23g/m2,透湿性参数为3000-5000g/m2/24小时,这样的厚度在实际生产中应用更广泛。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中透膜层2和第二中透膜层4可以面对面直接热压成一体,也就是说,二者之间无需像现有技术中那样设置胶水之后人工粘为一体,除了省去了胶水成本之外,这种热压的连接方式可以利用包括贴膜机在内的自动化设备自动完成,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适应大批量生产作业,具体的,在对面布和底部表面贴膜时,可以将热熔胶的胶量控制在7-8g/m2,然后根据所需的花型,电雕铝板刻板,花型部分突出,无花纹部分凹陷,当进行热压粘合时,将开好的版固定安装到平版压花机,预热开好的版到150℃~190℃压3-4秒,铝板上升,面料前进,继续压下个循环。

具体的,上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底布可以为涤纶、棉布或TR布,另外,在上述通道布中,面布也可以为涤纶、棉布或TR布,这些现有材质能够耐该制作工艺中的高温,而尼龙和丙纶等纤维材质就不能用作此实施例中的底布和面布,因为其不能承受150-190℃的热压温度。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羽绒服的实施例,包括如上实施例中提到的任一种通道布,不仅透汽性更好,而且更容易晾干,提升用户体验,另外,减少了人工操作,生产效率也得到提升,更利于批量生产。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