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漏眼线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15193发布日期:2019-09-20 21:05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漏眼线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彩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抗漏眼线笔。



背景技术:

眼线笔,是一类用于加深并突出眼部彩妆效果的彩妆产品,外形类似铅笔或自动水笔。20世纪50年代眼线液广受欢迎,然而在20世纪70、80年代,铅笔状的眼线笔更受青睐,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饼状眼线兴起,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液状眼线笔使用更为广泛。

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6534273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眼线笔,包括有眼线笔本体和眼线笔盖,且眼线笔本体包括有笔杆和出液笔头,眼线笔盖包括有外盖、内盖、吸水棉以及密封内塞,吸水棉和密封内塞由内至外顺序设置于内盖内。密封内塞上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底部开设有通孔,出液笔头即可卡合于凹槽和通孔内并与吸水棉相接触。凹槽与通孔相配合压制出液笔头,即限制眼线液从眼线笔本体内溢出,且吸水棉可吸附少部分溢出眼线笔本体的眼线液,从而达到防止在运输过程中或者眼线笔本体倒置时,眼线液从眼线笔本体内溢出的目的。

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当眼线笔盖与眼线笔本体相扣合时,眼线笔盖可限制眼线液从眼线笔本体内溢出。但是在夏季高温情况下使用眼线笔本体时,眼线液受热膨胀并在眼线笔盖的限制下堆积于出液笔头处;当使用者拔出眼线笔本体时,眼线液即迅速涌出出液笔头并汇聚于出液笔头的笔尖处形成液滴状眼线液,使用者需要先吸附液滴状眼线液后才能正常使用,严重影响使用者的使用体验,现有技术存在可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漏眼线笔,通过存液笔杆内的一级存储调节单元和二级存储调节单元相配合,调节眼线笔本体在高温环境下使用时的出液笔头的出液量,以便于使用者正常使用眼线笔,进而达到提高使用者的使用体验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漏眼线笔,包括有眼线笔本体和眼线笔笔盖,所述眼线笔本体包括有出液笔头和存液笔杆,且所述出液笔头与存液笔杆的内腔之间连接有用于引导眼线液溢出出液笔头的出液笔芯,所述存液笔杆内设置有用于存储眼线液并调节眼线液出液量的存储调节装置,且所述存储调节装置包括有一级存储调节单元和二级存储调节单元,所述一级存储调节单元远离出液笔头设置并用于辅助调节眼线液的出液量,所述二级存储调节单元靠近出液笔头设置并用于主调节眼线液的出液量;

所述一级存储调节单元包括有套设于出液笔芯外的第一套设体,所述第一套设体的外壁上间隔形成有多个第一叶片,相邻所述第一叶片与存液笔杆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一腔室,且所述第一套设体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与出液笔芯和第一腔室相连通的第一液缝;

所述二级存储调节单元包括有套设于出液笔芯外的第二套设体,所述第二套设体的外壁上间隔形成有多个第二叶片,相邻所述第二叶片与存液笔杆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二腔室,且所述第二套设体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与出液笔芯和第二腔室相连通的第二液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眼线笔本体内的眼线液受热膨胀时,出液笔芯靠近出液笔头处的眼线液经由第二液缝进入二级存储调节单元的第二腔室内存储,而不会从出液笔头溢出形成液滴状眼线液;同时,出液笔芯远离出液笔头处的眼线液经由第一液缝进入一级存储单元的第一腔室内存储,而不会加剧影响出液笔头的正常出液。使用者正常使用眼线笔本体时,优先使用第二腔室内的眼线液,第二腔室内的眼线液使用完后,再使用第一腔室内的眼线液。一级存储调节单元和二级存储调节单元相互配合,实现对出液笔头出液量的调节,以便于使用者正常使用眼线笔,进而达到提高使用者的使用体验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一级存储调节单元的长度大于二级存储调节单元的长度,且所述第一叶片的数量小于第二叶片的数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级存储调节单元的第一腔室的总容积较大,而二级存储调节单元的第二腔室的数量较多,即一级存储调节单元主要起到存储眼线液的作用,同时辅助二级存储调节单元调节出液笔头的出液量;二级存储调节单元主要起到调节出液笔头的出液量的作用,同时辅助一级存储调节单元存储眼线液。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叶片设置为环状结构,且所述第一叶片与存液笔杆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用于平衡存液笔杆内气体压力的第一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叶片设置为环状结构,以适应存液笔杆的形状并形成环状的第一腔室;相邻第一腔室之间相互连通,有利于平衡存液笔杆内的气体压力,进而达到提高出液笔芯吸收第一腔室内的眼线液的顺畅性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叶片包括有薄叶片和厚叶片,多个所述薄叶片共同构成一级叶片组,且所述厚叶片设置于相邻两一级叶片组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多个薄叶片共同构成的一级叶片组,有利于减轻眼线笔本体的总重量;但是,厚叶片的结构强度和限流效果要好于薄叶片,当出液笔芯内的眼线液受热膨胀并进入第一腔室内或使用者倒置眼线笔本体时,厚叶片可以起到更好的限流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叶片设置为环状结构,且所述第二叶片与存液笔杆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用于平衡存液笔杆内气体压力的第二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二叶片设置为环状结构,以适应存液笔杆的形状并形成环状的第二腔室;相邻第二腔室之间相互连通,有利于平衡存液笔杆内的气体压力,进而达到提高出液笔芯吸收第二腔室内的眼线液的顺畅性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叶片包括有分隔叶片和挡流叶片,多个所述分隔叶片共同构成二级叶片组,且所述挡流叶片设置于相邻的两二级叶片组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多个分隔叶片共同构成的二级叶片组,有利于减轻眼线笔本体的总重量;但是,挡流叶片的结构强度和限流效果要好于分隔叶片,当出液笔芯内的眼线液受热膨胀并进入第二腔室内或使用者倒置眼线笔本体时,挡流叶片可以起到更好的限流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隔叶片上形成有便于眼线液流通的分隔缺口,且每片所述分隔叶片上的分隔缺口对正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第二腔室的总容积较小,当眼线液大量涌入二级存储调节单元内时,眼线液可经由分隔缺口较为顺畅地在各第二腔室之间流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流叶片上形成有便于眼线液流通的挡流缺口,且每片所述挡流叶片上的挡流缺口错开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流缺口的设置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眼线液在二级存储调节单元内的流通顺畅性,且各挡流叶片上的挡流缺口交错设置,起到缓冲限流的作用,以降低眼线液在二级存储调节单元内的流通速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一级存储调节单元靠近出液笔头一端的第一叶片与二级存储调节单元远离出液笔头一端的第二叶片配合存液笔管的内壁形成有第三腔室,且所述第一液缝和第二液缝均与第三腔室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级存储调节单元和二级存储调节单元相连接的位置处相配合形成有第三腔室,第三腔室内存储有眼线液,且出液笔芯内的眼线液可经由第一液缝进入第三腔室内;同时第二液缝与第三腔室相连通,即第二存储调节单元的第二腔室与第一存储调节单元的第一腔室相连通,起到整体平衡存液笔杆内的气体压力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在夏季或高温环境中使用眼线笔本体时,一级存储调节单元和二级存储调节单元相互配合,实现对出液笔头出液量的调节,即眼线液不会在出液笔头的笔尖处形成液滴状眼线液,以便于使用者正常使用眼线笔,进而达到提高使用者的使用体验的目的;

其二:一级存储调节单元和二级存储调节单元均设置为单元节结构,即一级存储调节单元由多个一级叶片组和厚叶片构成,而二级存储调节单元由多个二级叶片组和挡流叶片构成,既有利于提高存储调节装置使用的稳定性,又有利于提高眼线笔本体出液量的稳定性;

其三:一级存储调节单元的各第一腔室之间实现气体压力的连通,二级存储调节单元的各第二腔室之间实现气体压力的连通,且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之间实现存液笔杆内部空间气体压力的连通。

附图说明

图1是眼线笔本体和眼线笔笔盖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主要用于展示眼线笔笔盖与出液笔头扣合结构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3是主要用于展示存液笔杆内部结构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3中B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主要用于展示第一液缝和第二液缝的存储调节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C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图6中D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9是出液笔头与存储调节装置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E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11是滑套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主要用于展示笔盖磁铁安装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13是主要用于展示笔杆磁铁安装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记:1、眼线笔本体;11、出液笔头;111、圆盘状主体;112、笔盖伸入部;113、笔杆伸入部;12、存液笔杆;121、内笔杆;122、外笔杆;123、环状安装槽;13、出液笔芯;131、第一芯体;132、第二芯体;14、笔杆磁铁;15、笔杆凸起;16、内磁铁;2、眼线笔笔盖;21、滑套组件;211、滑套本体;212、弹性件;22、笔头插槽;23、笔芯插槽;24、包覆棉;25、滑移凸起;26、间隔空间;27、定位槽;28、笔盖磁铁;281、环状凹陷;29、容纳槽;291、环状凸起;3、存储调节装置;4、一级存储调节单元;41、第一套设体;411、第一液缝;412、第一开口;42、第一叶片;421、薄叶片;421A、一级叶片组;422、厚叶片;43、第一腔室;44、第一间隙;5、二级存储调节单元;51、第二套设体;511、第二液缝;512、第二开口;52、第二叶片;521、分隔叶片;521A、二级叶片组;522、挡流叶片;53、第二腔室;54、第二间隙;55、分隔缺口;55A、分隔缺口列;56、挡流缺口;6、辅助腔室;7、第三腔室;8、延伸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抗漏眼线笔,包括有眼线笔本体1以及与眼线笔本体1配合使用的眼线笔笔盖2,眼线笔笔盖2与眼线笔本体1相扣合后构成完整的眼线笔结构。眼线笔本体1包括有一体设置的出液笔头11和存液笔杆12,且出液笔头11的内部与存液笔杆12的内腔之间穿设有出液笔芯13,即使用者在使用眼线笔本体1时,存液笔杆12的内腔中的眼线液可经由出液笔芯13溢出至出液笔头11的笔尖处,并涂覆于使用者的眼睫毛的根部和眼角处。

结合图2和图3所示,在夏季或者高温环境下,眼线笔本体1内部的眼线液受热膨胀,并经由出液笔芯13和出液笔头11溢出至出液笔头11的笔尖处并形成液滴状眼线液,使用者需要先吸附液滴状眼线液后才能正常使用,影响使用者的使用体验,因此需要在存液笔杆12内设置用于存储眼线液并调节眼线液出液量的存储调节装置3。存储调节装置3包括有主要用于存储眼线液的一级存储调节单元4以及主要用于调节眼线液出液量的二级存储调节单元5,一级存储调节单元4和二级存储调节单元5相连接构成整体结构。二级存储调节单元5设置于存液笔杆12内部靠近出液笔头11的一端并与出液笔头11相连接,一级存储调节单元4设置于存液笔杆12内部远离出液笔头11的一端并与二级存储单元相连接,且出液笔芯13穿设连通于两者之间并与出液笔头11相连接。当眼线液受热膨胀时,部分眼线液进入二级存储调节单元5内存储,以避免出液笔头11的笔尖处形成液滴状眼线液;且使用者使用眼线笔本体1时,优先使用二级存储调节单元5内的眼线液,再使用一级存储调节单元4内的眼线液。

存液笔杆12包括有同轴设置的外笔杆122和内笔杆121,且外笔杆122设置为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圆柱状结构,内笔杆121设置为两端开口的圆柱状结构;内笔杆121的一端伸入外笔杆122的内腔中并抵接于外笔杆122的封闭端,内笔杆121的另一端与外笔杆122的开口端相平齐再与出液笔头11一体成型而成。出液笔芯13同轴设置于内笔杆121的空腔内并与出液笔头11插接固定;由一级存储调节单元4和二级存储调节单元5相连接构成的柱状结构的存储调节装置3即设置于内笔杆121的空腔内并与出液笔芯13相连接,且一级存储调节单元4远离出液笔头11的端部抵接于外笔杆122的封闭端,二级存储调节单元5靠近出液笔头11的端部抵接于出液笔头11处,从而构成存液笔杆12的内部结构。

结合图2和图3所示,二级存储调节单元5包括有同轴套设于出液笔芯13外的第二套设体51,且第二套设体51设置为两端开口的圆柱状套体结构,且第二套设体51靠近出液笔头11的一端与出液笔头11插接配合,第二套设体51远离出液笔头11的一端与一级存储调节单元4插接配合。结合图3和图4所示,第二套设体51的外壁上同轴延伸并间隔形成有多个环状结构的第二叶片52,相邻两第二叶片52与内笔杆121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用于存储眼线液的第二腔室53。结合图6和图7所示,第二套设体51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与出液笔芯13和第二腔室53相连通的第二液缝511,且第二液缝511在第二叶片52上形成有第二开口512,出液笔芯13即可经由第二液缝511和第二开口512吸收第二腔室53内的眼线液;当出液笔芯13中所蕴含的眼线液受热膨胀时,眼线液可经由第二液缝511和第二开口512进入第二腔室53内,以达到调节出液笔头11的出液量并辅助一级存储调节单元4存储眼线液的目的。

如图4所示,第二叶片52包括有分隔叶片521和挡流叶片522两种类型,且分隔叶片521的侧边沿和挡流叶片522的侧边沿与内笔杆121的内壁之间均形成有用于平衡气体压力的第二间隙54,以避免眼线液的出液出现阻塞现象。多个分隔叶片521共同构成二级叶片组521A,挡流叶片522即设置于相邻的两二级叶片组521A之间,且分隔叶片521的厚度要小于挡流叶片522的厚度,当使用者反复倒置眼线笔本体1(参照图1所示)或者有大量眼线液受热膨胀涌入第二腔室53内时,眼线液可均匀分布于多个第二腔室53内,且在此过程中,挡流叶片522起到缓冲限流的作用。

如图7所示,第二套设体51两端处的第二叶片52均设置为挡流叶片522,结合图3所示,远离出液笔头11一端的挡流叶片522的周侧外沿与内笔杆121的内壁相贴合,以分隔二级存储调节单元5内的眼线液和一级存储调节单元4内的眼线液;结合图4所示,靠近出液笔头11一端的挡流叶片522的周侧外沿与内笔杆121的内壁相分离并形成上述第二间隙54。结合图2所示,靠近出液笔头11处的挡流叶片522与出液笔头11、内笔杆121的内壁之间形成有辅助腔室6。当第二腔室53内涌入过多的眼线液时,多余的眼线液即可经由第二间隙54进入辅助腔室6内存储,辅助腔室6即起到紧急调节并容纳多余眼线液的作用。

结合图9和图10所示,分隔叶片521的外沿处形成有便于眼线液流通的分隔缺口55,且同一分隔叶片521的分隔缺口55与第二开口512分别开设于其相对的两侧,每片分隔叶片521上的分隔缺口55均对正设置构成分隔缺口列55A;挡流叶片522上形成有便于眼线液流通的挡流缺口56,且每片挡流叶片522上的挡流缺口56错开设置,以达到缓冲眼线液流速并限制眼线液流动的目的。

结合图2和图3所示,一级存储调节单元4包括有同轴套设于出液笔芯13外的第一套设体41,且第一套设体41设置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圆柱状套体结构,第一套设体41的封闭端即抵接于外笔杆122的封闭端,而第一套设体41的开口端与二级存储调节单元5的第二套设体51的开口端插接配合。结合图5所示,第一套设体41的外壁上同轴延伸并间隔形成有多个环状结构的第一叶片42,相邻两第一叶片42与内笔杆121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用于存储眼线液的第一腔室43。结合图6和图8所示,第一套设体41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与出液笔芯13和第一腔室43相连通的第一液缝411,且第一液缝411在第一叶片42上形成有第一开口412,出液笔芯13即可经由第一液缝411和第一开口412吸收第一腔室43内的眼线液;当出液笔芯13所蕴含的眼线液受热膨胀时,可经由第一液缝411和第一开口412进入第一腔室43内,以达到存储眼线液并辅助二级存储调节单元5调节出液笔头11出液量的目的。

如图5所示,第一叶片42包括有薄叶片421和厚叶片422两种类型,且薄叶片421的外边沿和厚叶片422的外边沿与存液笔杆12的内壁之间均形成有用于平衡气体压力的第一间隙44,以避免眼线液的出液出现阻塞现象。多个薄叶片421共同构成一级叶片组421A,厚叶片422设置于相邻两一级叶片组421A之间,且位于第一套设体41两端处的两第一叶片42均设置为厚叶片422。薄叶片421的厚度明显小于厚叶片422的厚度,当使用者反复倒置眼线笔本体1(参照图1所示)或者有大量眼线液受热膨胀涌入第一腔室43内时,眼线液可均匀分布于多个第一腔室43内,且在此过程中,挡流叶片522起到缓冲限流的作用。

如图3所示,一级存储调节单元4的第一套设体41的长度需要大于二级存储调节单元5的第二套设体51的长度,结合图4和图5所示,第一叶片42的数量小于第二叶片52的数量,即第一腔室43的数量小于第二腔室53的数量,但是第一腔室43的总容积大于第二腔室53的总容积,即根据一级存储调节单元4与二级存储调节单元5的不同功用设计排布第一叶片42和第二叶片52。结合图3和图6所示,在第一套设体41与第二套设体51相插接的中间位置处,第一套设体41靠近出液笔头11的端部处的厚叶片422与第二套设体51远离出液笔头11的端部处的挡流叶片522两者共同配合存液笔杆12的内壁形成有第三腔室7,且第一液缝411和第二液缝511均与第三腔室7相连通,以实现眼线笔本体1内部腔室的气体压力平衡。

结合图2和图3所示,出液笔头11包括有夹设于存液笔杆12与眼线笔笔盖2之间的圆盘状主体111,圆盘状主体111的两侧面分别朝向眼线笔笔盖2的内部和存储笔杆的内部延伸形成的笔盖伸入部112和笔杆伸入部113,笔杆伸入部113即插入内笔杆121的内部并与第一套设体41和第二套设体51插接配合,而笔盖伸入部112即插入眼线笔笔盖2内并磁吸固定,从而实现眼线笔本体1与眼线笔笔盖2的连接固定。

第一套设体41朝向第二套设体51的内部和出液笔头11的内部延伸形成延伸体8,且延伸体8设置为圆柱状套设体并伸入笔盖伸入部112的内部。出液笔芯13包括有插接固定于笔盖伸入部112内的第二芯体132以及穿设于第一套设体41、第二套设体51和笔杆伸入部113三者之间的第一芯体131,且第一芯体131的芯尖插接于第二芯体132的芯底处,即第一芯体131可穿设圆盘状主体111的中心位置并插入第二芯体132内部。第一芯体131、第二芯体132和出液笔头11预先插接成型而成,再依次套设固定第二套设体51和第一套设体41,且第二套设体51靠近出液笔头11的开口同轴套设于笔杆伸入部113外,第一套设体41的延伸体8同轴插接于笔杆伸入部113的内部,再将第一套设体41、第二套设体51以及出液笔头11构成的整体结构插接于存液笔杆12内,从而完成存储调节装置3、出液笔头11与存液笔杆12的连接固定。

如图2所示,眼线笔笔盖2内设置有用于与出液笔头11配合使用的滑套组件21,结合图11所示,滑套组件21包括有滑移设置于眼线笔笔盖2内的滑套本体211以及用于驱动滑套本体211弹性滑移运动的弹性件212,滑套本体211设置为圆柱状筒体结构,且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弹簧作为上述弹性件212。弹性件212夹持设置于眼线笔笔盖2的封闭端与滑套本体211的封闭端之间;当眼线笔本体1与眼线笔笔盖2相分离时,弹性件212驱动滑套本体211朝向眼线笔笔盖2的开口端滑移并停留于眼线笔笔盖2内,当眼线笔本体1与眼线笔笔盖2相扣合时,出液笔头11与滑套本体211插接配合并整体缓速插入眼线笔笔盖2内,即滑套本体211整体包覆出液笔头11。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当眼线笔本体1与眼线笔笔盖2相扣合时,笔盖伸入部112即与滑套本体211插接配合;且滑套本体211上同轴形成有笔头插槽22和笔芯插槽23,笔头插槽22与笔芯插槽23构成阶梯槽孔结构,即笔头插槽22与笔盖伸入部112插接配合,笔芯插槽23与出液笔芯13的芯尖插接配合,且笔芯插槽23内填充有用于包覆出液笔芯13的芯尖的包覆棉24,包覆棉24起到限制和吸附眼线液的作用,即达到保护出液笔头11和限制眼线液从出液笔芯13的芯尖溢出至眼线笔笔盖2内的目的。

结合图2和图11所示,滑套本体211的外侧壁上同轴延伸形成有滑移凸起25,且滑移凸起25与眼线笔笔盖2的内壁直接接触,而滑套本体211的外侧壁与眼线笔笔盖2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有间隔空间26(即两者不接触),以达到降低摩擦阻力的目的。滑套本体211的封闭端同轴开设有圆型的定位槽27,且弹性件212的一端粘接固定于眼线笔笔盖2的封闭端处,弹性件212的另一端嵌设并粘接固定于定位槽27处,从而达到提高弹性件212定位准确性和伸缩运动稳定性的目的。

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为了便于使用者扣合或者分离眼线笔本体1和眼线笔笔盖2,存液笔杆12的开口端处嵌设有圆环状的笔杆磁铁14,且笔杆磁铁14与存液笔杆12共同构成圆柱状空腔结构;结合图2和图12所示,眼线笔笔盖2的开口端处嵌设有圆环状的笔盖磁铁28,且笔盖磁铁28与眼线笔笔盖2共同构成圆柱状空腔结构。笔杆磁铁14与笔盖磁铁28相对应设置并磁吸配合使用,即两者分别位于圆盘状主体111的两侧并抵接于圆盘状主体111的相对应侧面上,从而实现眼线笔本体1与眼线笔笔盖2的扣合。

如图12所示,笔盖磁铁28的外壁上同轴开设有环状凹陷281,眼线笔笔盖2开口端的内壁上同轴形成有容纳槽29,且容纳槽29的侧壁上同轴延伸形成有环状凸起291,环状凹陷281与环状凸起291相对应设置并嵌设配合固定,从而实现笔盖磁铁28与眼线笔笔盖2的安装固定。如图13所示,存液笔杆12的内笔杆121与外笔杆122在存液笔杆12的开口端处形成有环状安装槽123,笔杆磁铁14即嵌设固定于环状安装槽123内,再整体与出液笔头11一体成型,从而实现笔杆磁铁14与眼线笔本体1的安装固定。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存液笔杆12的封闭端处同轴设置有笔杆凸起15,笔杆凸起15设置为磁铁,且眼线笔笔盖2与笔杆凸起15扣合并磁吸配合使用,同时,存液笔杆12的封闭端处嵌设有与笔盖磁铁28配合使用的内磁铁16,内磁铁16设置为环状结构,且内磁铁16的直径大于笔杆凸起15的直径,即内磁铁16、笔杆凸起15相配合实现眼线笔笔盖2与眼线笔本体1的倒扣配合,以降低眼线笔笔盖2丢失的风险。

下面结合眼线液的流动路径和动态对本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

首先将弹性件212的一端粘接固定于定位槽27处,再拉伸弹性件212的另一端并粘接固定于眼线笔笔盖2的封闭端处,并松开弹性件212,则滑套本体211在弹性件212的作用下整体滑入眼线笔笔盖2内;再将笔盖磁铁28嵌设于容纳槽29内并粘接固定(笔盖磁铁28与滑套组件21的安装顺序可调换),从而完成眼线笔笔盖2的组装成型。预先完成存液笔杆12的内笔杆121和外笔杆122的组装,并同时完成笔杆凸起15、内磁铁16与外笔杆122的安装固定,再将笔杆磁铁14嵌设于内笔杆121与外笔杆122开口端处的环状安装槽123内;与此同时,可预先插接成型第一芯体131、第二芯体132和出液笔头11,再依次套设固定第二套设体51和第一套设体41,且第二套设体51靠近出液笔头11的开口同轴套设于笔杆伸入部113外,第一套设体41的延伸体8同轴插接于笔杆伸入部113的内部,再将第一套设体41、第二套设体51以及出液笔头11构成的整体结构插接于存液笔杆12的内笔杆121内,并使得圆盘状主体111与存液笔杆12一体成型以封闭固定笔杆磁铁14,从而完成眼线笔本体1的组装成型。眼线笔本体1和眼线笔笔盖2的组装成型可分开并同时进行,完成组装后,即可通过笔杆磁铁14和笔盖磁铁28的磁吸配合实现眼线笔本体1与眼线笔笔盖2的扣合。

本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