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外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14624发布日期:2020-01-07 07:58阅读:532来源:国知局
防风外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风外套的技术。



背景技术:

天气寒冷时,人们都需要着装外套。外套的前面都设有纽扣或者拉链。外套一般用作保暖或抵挡雨水或者是保护内层衣物。外套一般包括大身、两衣袖、衣领,有些外套上设置有一帽子,帽子是缝制而成或者是通过拉链或纽扣固定连接。在冬天,寒风凛冽的时候,穿上外套可以很好的保暖身体。现在人们还设计了一种外套,有两层,可以同时穿,也可以单独穿,即将内层取下,外层单独作为一件衣服穿着使用,内层也同样可以单独作为一件衣服穿着使用,如冲锋衣。但是现有的这种设置两层的外套,内层与外层大身的两侧边都是直接连接固定,人们挥臂时,腋下活动量较小,使得腋下存在较强的束缚感。现有的外套的衣袖是直筒型,袖口设有弹性缩紧袖口,这种衣袖,难以对手部掌心起到保温作用,因为袖口无法靠近手部掌心。内层大身的两侧边都是直接连接固定,同样存在外层的缺陷,另外人体在双层密闭下,人体有可能出汗或产生气味,会积蓄在内层内部,给人很不舒适的感觉,尤其出汗,极易引发感冒。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风外套,增大了腋下活动量,人们挥臂时,减小了腋下存在的束缚感,增强对手部的保暖效果以及增强透气性能。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风外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风外套由外层防风外套与内层羽绒马甲构成,外层防风外套与内层羽绒马甲之间为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所述外层防风外套包括防风帽、大身、与大身固定连接的衣袖、衣领,大身包括前片与后片,衣袖下部靠近腋下处分割后形成前、后分割线,大身侧做分割,分割的大身侧通过一连接面料进行连接,最终一起形成一腋袖空间,该腋袖空间通过一腋袖连接片进行拼接;所述衣袖的袖口内里设有弹力针织防风袖套;所述内层羽绒马甲包括前面部与后面部、衣领,前面部与后面部的两侧之间通过透气面料拼接,其中透气面料与后面部之间为车缝连接,透气面料与前面部之间为拉链连接。

所述衣领设有用于隐藏于收纳防风帽的空腔,开口通过拉链封闭,防风帽的基部与衣领之间为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所述大身的下部到达人体膝盖,后片的中部设有开叉。

所述防风帽设有帽后boa调节系统。

所述弹力针织防风袖套的前端与衣袖的袖口端车缝固定连接,弹力针织防风袖套的后端与衣袖内固定连接,弹力针织防风袖套用于大面积贴合手部掌心,所述弹力针织防风袖套的后端与衣袖内为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所述弹力针织防风袖套的前端与衣袖的袖口端车缝固定连接,或者在靠近所述弹力针织防风袖套的中部与衣袖内为车缝固定连接,弹力针织防风袖套的后端为自由端,当不使用时,将其理顺贴合腕部,当使用时,将其伸出衣袖的袖口,大面积贴合手部掌心。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风外套,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由于外层防风外套的衣袖下部靠近腋下处分割后形成前、后分割线,大身侧做分割,分割的大身侧通过一连接面料进行连接,最终一起形成一腋袖空间,该腋袖空间通过一腋袖连接片进行拼接,从而增大了腋下活动量,人们挥臂时,减小了腋下存在的束缚感。由于外层防风外套的衣袖的袖口内里设有弹力针织防风袖套,弹力针织防风袖套可以伸出防风外套的衣袖的袖口,这样可以大面积贴合手部掌心,增强了对手部的保暖效果。

由于内层羽绒马甲的前面部与后面部的两侧之间通过透气面料拼接,其中透气面料与后面部之间为车缝连接,透气面料与前面部之间为拉链连接,增强了透气性能,当有出汗或产生气味,不会积蓄在内层内部,给人以舒适的感觉,散热及时,因此在保暖的前提下不易出汗,故避免了出汗而引发的感冒。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防风外套之外层防风外套前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防风外套之外层防风外套后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防风外套之弹力针织防风袖套固定结构示意图(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防风外套之弹力针织防风袖套固定结构示意图(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防风外套之内层羽绒马甲前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防风外套之内层羽绒马甲后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防风外套,由外层防风外套1与内层羽绒马甲2构成,外层防风外套1与内层羽绒马甲2之间为可拆卸式固定连接,一般是通过拉链或者设计纽扣进行可拆卸式固定连接。外层防风外套1包括防风帽11、大身12、与大身固定连接的衣袖13、衣领14,大身12包括前片与后片,衣袖下部靠近腋下处分割后形成前、后分割线,大身侧做分割,分割的大身侧通过一连接面料15进行连接,最终一起形成一腋袖空间,该腋袖空间通过一腋袖连接片16进行拼接。大身12的前片的中部设置拉链。外层防风外套1可以采用弹力复合面料制成的产品,运用高性能薄膜技术而持久防风,且高度透气,以确保产品能为穿戴者提供较大程度的保护和舒适。

在衣领13设有用于隐藏于收纳防风帽的空腔,开口通过拉链封闭,防风帽11的基部与衣领之间为可拆卸式固定连接,不使用时拆除放入空腔内也可以放在口袋内,使用时再连接上;如果防风帽11的基部与衣领之间为车缝固定连接,则不使用时必须折好放入空腔内,否则会影响衣领的形状。防风帽设有帽后boa调节系统,及借用boa系带系统的结构,用于调节防风帽的大小与松紧,这样易于严寒环境下容易操作收放帽子松紧。大身的下部到达人体膝盖,后片的中部设有开叉。

在衣袖的袖口内里设有弹力针织防风袖套17,如图3弹力针织防风袖套的前端与衣袖的袖口端车缝固定连接,即形成有车缝线172,弹力针织防风袖套的后端与衣袖内可拆卸式固定连接,一般为纽扣173连接,弹力针织防风袖套用于大面积贴合手部掌心。使用时,将纽扣解开,弹力针织防风袖套便可伸出衣袖的袖口,从而大面积贴合手部掌心,同时还包住了手背。如图4,如果在靠近弹力针织防风袖套的中部与衣袖内为固定连接,如车缝连接,即形成有车缝线171,此时弹力针织防风袖套的后端为自由端,当不使用时,可以将其理顺贴合腕部,当需要使用时,可以将其伸出衣袖的袖口,从而大面积贴合手部掌心。当然,也可以仅仅是弹力针织防风袖套的前端与衣袖的袖口端车缝固定连接,弹力针织防风袖套的后端为自由端,同样可以达到该种效果。弹力针织防风袖套的总长度,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设计,在此不做进一步限定。

如图5、图6,内层羽绒马甲2包括前面部与后面部、衣领,前面部与后面部的两侧之间通过透气面料21拼接,其中透气面料21与后面部之间为车缝连接,透气面料与前面部之间为拉链22连接。内层羽绒马甲2前面部与后面部、衣领均采用现有技术进行设计,前面部的正中设计拉链,也可以是纽扣。本实用新型这种带网布背衬腋下透气隐形拉链,让使用者以最舒适的状态穿着。

本实用新型这种两件套款式,可以实现三合一穿法,外层防风外套抵挡风寒,内层超轻羽绒马甲保暖御寒。

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范围内,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容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