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暖色纺无痕红豆绒中厚内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27245发布日期:2019-12-06 16:29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柔暖色纺无痕红豆绒中厚内衣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面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柔暖色纺无痕红豆绒中厚内衣。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尤其是材料科学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追去服装及家用纺织品舒适的同时,对保暖性能的要求也更加挑剔,希望穿着更保暖、更健康。现有的保暖内衣大都较厚和臃肿,并且弹力较差,且所述保暖内衣在领口、下摆、袖口处通常设有拷边,所述拷边给穿着者带来不舒适的穿着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柔暖色纺无痕红豆绒中厚内衣,所述柔暖色纺无痕红豆绒中厚内衣保暖,轻柔,适于贴身穿着。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柔暖色纺无痕红豆绒中厚内衣,所述柔暖色纺无痕红豆绒中厚内衣由色纺无痕面料剪裁、并通过四针六线的无痕车缝工艺拼接缝合而成;所述色纺无痕面料的内表层形成毛圈组织层,外表层形成磨毛层;在所述毛圈组织层中相邻毛圈之间密布有绒毛。

进一步地,所述色纺无痕面料由色纺无痕纱线纬编而成;所述色纺无痕纱线包括芯层和外包层,所述芯层被包裹在所述外包层的内部;所述芯层包括低温可熔氨纶,所述低温可熔氨纶与外包层粘合粘合形成粘合层。

进一步地,所述低温可熔氨纶的含量占所述色纺无痕纱线的12~18%。

进一步地,所述低温可熔氨的细度特数为20~30dtex。

进一步地,所述外包层是由50%染色长绒棉纤维和50%的兰精莫代尔纤维混纺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外包层呈z形或者s形加捻在所述芯层外,加捻的捻度系数为450~550。

进一步地,所述色纺无痕面料的克重260~280g/m。

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优点:

其一,采用四针六线的无痕车缝工艺,提升面料舒适感。

其二,色纺无痕面料的内表层形成毛圈组织层,在所述毛圈组织层中相邻毛圈之间密布有绒毛,此种结构能够透气吸湿的同时提高由所述面料制成的成衣的舒适性和柔暖性。

其三,在面料后整理工艺中通过微熔所述低温可熔氨纶使得外包层粘合在低温可熔氨纶的外表面,能够使得氨纶丝不脱散,避免穿着时间久后氨纶丝外露脱丝。同时所述采用色纺无痕纱线纬编的面料内部形成交联的组织框架以支撑线圈的不脱散,低温可熔氨纶芯层能够解决了纬编面料易卷边的问题,使得成衣无需拷边,可以自由裁剪成衣的领口、下摆、袖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色纺无痕面料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色纺无痕纱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色纺无痕纱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毛圈组织层,2.磨毛层,3.色纺无痕面料,4.绒毛,5.色纺无痕纱线,6.低温可熔氨纶,610.粘合层,.710.芯层,720.外包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使用的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柔暖色纺无痕红豆绒中厚内衣,所述柔暖色纺无痕红豆绒中厚内衣由色纺无痕面料3剪裁、并通过四针六线的无痕车缝工艺拼接缝合而成;如图1所示,所述色纺无痕面料3的内表层形成毛圈组织层1,外表层形成磨毛层2;在所述毛圈组织层1中相邻毛圈之间密布有绒毛4。所述色纺无痕面料3的克重260~280g/m,优选270g/m。

可以理解的是,其一,采用四针六线的无痕车缝工艺,提升面料舒适感。其二,色纺无痕面料3的内表层形成毛圈组织层1,在所述毛圈组织层1中相邻毛圈之间密布有绒毛4,此种结构能够透气吸湿的同时提高由所述面料制成的成衣的舒适性和柔暖性。

为了避免成衣在领口、下摆、袖口的拷边给穿着者带来不舒适的穿着体验,所述色纺无痕面料3由色纺无痕纱线5纬编而成;如图2所示,所述色纺无痕纱线5包括芯层710和外包层720,所述芯层710被包裹在所述外包层720的内部;所述芯层710包括低温可熔氨纶6,所述低温可熔氨纶6与外包层720粘合形成粘合层610。

在面料后整理工艺中通过微熔所述低温可熔氨纶6使得外包层720粘合在低温可熔氨纶6的外表面,能够使得氨纶丝不脱散,避免穿着时间久后氨纶丝外露脱丝。同时所述采用色纺无痕纱线5纬编的面料内部形成交联的组织框架以支撑线圈的不脱散,低温可熔氨纶6芯层710能够解决了纬编面料易卷边的问题,使得成衣无需拷边,可以自由裁剪成衣的领口、下摆、袖口。

芯层710有氨纶纱的纱线在长期拉伸穿着后容易发生氨纶断裂脱丝外露的问题,影响美感,然而由于氨纶丝的价格较为昂贵,因此为了在合理的价格范围内提高色纺无痕面料3和成衣的弹性,所述低温可熔氨纶6的含量占所述色纺无痕纱线5的12~18%,优选所述低温可熔氨纶6的含量占所述色纺无痕纱线5的15%。所述低温可熔氨纶6的细度特数为20~30dtex。优选所述低温可熔氨纶6的细度特数为25dtex。

由于氨纶丝的强力低且有很大的伸长性,它基本上不承担成纱线的强力,因此强力几乎完全由外包层720决定。为了提高色纺无痕纱线5的强力,所述外包层720是由50%染色长绒棉纤维和50%的兰精莫代尔纤维混纺而成,所述长绒棉纤维的平均长度为30~40mm,优选35mm。一定比例的染色长绒棉纤维能够使得色纺无痕纱线5的强力得到改善,一定比例的兰精莫代尔纤维能够提高由所述纱线编织成的面料的柔暖性。

所述外包层720呈z形或者s形加捻在所述芯层710外。由于过高的捻度系数会使得纱线僵硬缺少柔软度,捻度系数过低会使得纱线毛羽增多,位于芯层710的氨纶丝得不到紧密地包覆,从而可能会外露,如图3所示,因此外包层720加捻在芯层710外的捻度系数为450~550,优选500。所述450~550的捻度系数能够平衡纱线柔软度和外包层720对芯层710的包覆度。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主旨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