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跑步压缩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15811发布日期:2019-06-05 21:39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一种跑步压缩衣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运动服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跑步压缩衣。



背景技术:

压缩衣是具有弹性且服装宽裕度小于人体尺寸,从而得到外部压力的紧身类服装。压缩衣由医疗辅助发展而来,发展至今,已经演变成一种高科技的运动装备,在维持运动功能、避免运动损伤、恢复运动机能方面功效显著。压缩衣可以将不同压力施加到人体不同部位,增加静脉血液回流,促进血液循环,同时稳固肌肉,减少肌肉震荡。但是现有的压缩衣无法最大化满足耐力运动需求,服装压力区域设置不当,不具有促进疲劳恢复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跑步压缩衣,该跑步压缩衣以人体功效学为基础,合理设置压力区域,能够有效促进血液循环,促进疲劳恢复。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跑步压缩衣,包括压缩上衣和压缩下衣;

所述压缩上衣包括领口、衣袖和衣身;所述衣袖上设置有第一压力带区域,所述第一压力带区域成曲线型走向穿插包覆肩部延伸至大臂部位和小臂部位,所述第一压力带区域中的肩部延伸至大臂部位的压力小于小臂部位的压力;所述衣身设置有第一压力区域,所述第一压力区域位于后背靠近肩部区域,结构曲线按照肩胛骨走向设计;所述第一压力区域的压力小于第一压力带区域的压力;

所述压缩下衣设置有第二压力带区域,所述第二压力带区域成曲线型走向穿插包覆臀部延伸至大腿部位和小腿部位,所述第二压力带区域中的臀部延伸至大腿部位的压力小于小腿部位的压力。

优选的,当所述跑步压缩衣为男款时,所述压缩下衣的前裆部设置有第一防护区,采用横向双罗纹组织;当所述跑步压缩衣为女款时,所述压缩下衣的腹部设置有第二防护区,采用纵向双罗纹组织。

优选的,所述小臂部位内侧设置硅胶贴合,且所述硅胶环小臂成弯曲状。

优选的,所述小腿部位内侧设置硅胶贴合,且所述硅胶环小腿成弯曲状。

优选的,所述压缩上衣设置有散热散湿区域,所述散热散湿区域包括第一散热散湿区域、第二散热散湿区域、第三散热散湿区域和第四散热散湿区域,所述第一散热散湿区域、第二散热散湿区域和第三散热散湿区域的散热散湿强度依次递减;所述第一散热散湿区域为腋下区域,设置单面集圈组织形成的大网眼组织;所述第二散热散湿区域为腰腹部位和领口到胸前偏上部位并延伸到后肩部,设置单面集圈组织形成的小网眼组织;所述第三散热散湿区域为体侧部位,设置添纱罗纹网眼组织形成的复合组织;所述第四散热散湿区域为背部,设置添纱大网眼组织。

优选的,所述压缩上衣在后脊椎靠近肩颈部位设置脊椎支撑区域,所述脊椎支撑区域使用添纱竖向螺纹组织沿脊椎横向设计。

优选的,所述压缩下衣的胯骨侧面设置有第五散热散湿区域,所述第五散热散湿区域采用添纱罗纹网眼组织形成的复合组织。

优选的,所述第四散热散湿区域和第二散热散湿区域之间设置背部支撑区域,采用添纱平针走线设计。

优选的,所述压缩上衣的正面中间设置有拉链;所述拉链为小号尼龙拉链。

优选的,所述压缩上衣和压缩下衣独立地由石墨烯改性纤维纬编而成。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跑步压缩衣,包括压缩上衣和压缩下衣;所述压缩上衣包括领口、衣袖和衣身;所述衣袖上设置有第一压力带区域,所述第一压力带区域成曲线型走向穿插包覆肩部延伸至大臂部位和小臂部位,所述第一压力带区域中的肩部延伸至大臂部位的压力小于小臂部位的压力;所述衣身设置有第一压力区域,所述第一压力区域位于后背靠近肩部区域,结构曲线按照肩胛骨走向设计;所述第一压力区域的压力小于第一压力带区域的压力;所述压缩下衣设置有第二压力带区域,所述第二压力带区域成曲线型走向穿插包覆臀部延伸至大腿部位和小腿部位,所述第二压力带区域中的臀部延伸至大腿部位的压力小于小腿部位的压力。本发明提供的跑步压缩衣以人体功效学为基础,从生物力学角度出发,根据肌肉分布和运动时的肌肉作用力大小进行曲线区域划分压缩衣,对四肢运动肌肉进行压力带覆盖设计,压力带走向斜跨四肢肌肉,对肌肉进行强有力的固定,从而提升压缩衣的局部压力,并结合压差设计,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从而调高运动肌群供氧量,提高人体机能,从而促进疲劳恢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跑步压缩衣的男款上身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跑步压缩衣的男款上身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跑步压缩衣的男款下身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跑步压缩衣的男款下身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跑步压缩衣的男款下身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跑步压缩衣的女款上身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跑步压缩衣的女款上身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跑步压缩衣的女款下身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跑步压缩衣的女款下身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跑步压缩衣的女款下身背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领口,2-领口到胸前偏上区域并延伸到后肩部,3-肩部延伸到大臂区域,4-胸部,5-腋下区域,6-腹部,7-拉链,8-体侧部位,9-腰腹部位,10-小臂部位,11-后脊椎靠近肩颈部位,12-后背靠近肩部区域,13-背部,14-背部支撑区域,15-底摆,16-袖口,17-胯骨侧面,18-臀部延伸到大腿部位,19-小腿部位,20-第一防护区,21-第二防护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跑步压缩衣,包括压缩上衣和压缩下衣;如图1、2、6和7所示,所述压缩上衣包括领口1、衣袖和衣身;所述衣袖上设置有第一压力带区域,所述第一压力带区域成曲线型走向穿插包覆肩部延伸至大臂部位3和小臂部位10,所述肩部延伸至大臂部位的压力小于小臂部位的压力;所述衣身设置有第一压力区域,所述第一压力区域位于后背靠近肩部区域12,结构曲线按照肩胛骨走向设计;所述第一压力区域的压力小于肩部延伸至大臂部位的压力;

如图3~5和8~10所示,所述压缩下衣设置有第二压力带区域,所述第二压力带区域成曲线型走向穿插包覆臀部延伸至大腿部位16和小腿部位17,所述臀部延伸至大腿部位的压力小于小腿部位的压力。

在本发明中,所述压缩上衣包括领口,所述领口优选为采用罗纹组织,所述衣领与衣身通过缝合连接;采用罗纹组织的领口稳定性强,不易磨损。

在本发明中,所述压缩上衣包括衣袖,所述衣袖优选为插肩袖结构,再与衣身缝合;所述插肩袖可以增大手臂在跑步时摆臂的活动范围,保证人体运动姿态流畅,还可以增强压缩衣背部压力的合理分布,保证人体的运动舒适,此外,缝合处完美避开人体肩部的压力功能区,保证跑步压缩衣功能的完整性。

在本发明中,所述衣袖上设置有第一压力带区域,所述第一压力带区域成曲线型走向穿插包覆肩部延伸至大臂部位和小臂部位,所述第一压力带区域中的肩部延伸至大臂部位的压力小于小臂部位的压力。在跑步过程中小臂部位肌肉作用力小,相对远离心脏,与肩部延伸至大臂部位的压力形成梯度,从而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运动机能。

在本发明中,所述小臂部位优选采用单面复合组织,由成圈、集圈和浮线三种组织单元复合而成,采用单面复合组织能明显改善面料的脱散性,增加尺寸稳定性,减少卷边,并能形成各种花色效应。在压缩上衣中此部位浮线最短。

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小臂部位内侧(贴近皮肤一侧)设置硅胶贴合,且所述硅胶环小臂成弯曲状。在小臂部位设置硅胶贴合可以增强手臂压力紧实度,而环小臂弯曲状的设计符合人体曲线结构,使小臂设计更加科学和舒适。

在本发明中,所述肩部延伸至大臂部位优选采用单面复合组织,由成圈、集圈和浮线三种组织单元复合而成,在压缩上衣中,此部位的浮线较小臂部位长。肩部延伸至大臂部位是易于产生褶皱的区域,采用单面复合组织可提高该区域的稳定性,避免压缩上衣过度拉伸造成变形。在本发明中,所述肩部延伸至大臂部位覆盖人体的三角肌和部分的肱二头肌、部分的肱三头肌,其中三角肌是人体跑步过程前后摆臂的运作肌肉,对于三角肌施加压力,可减缓震荡和摆臂过程中乳酸的堆积;同时由于肩部延伸至大臂部位的压力与小臂部位的压力形成等级差,可提高运动供氧量。

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衣袖设置有袖口16,所述袖口为螺纹组织,防止运动过程中衣袖滑动。在本发明中,所述衣袖为通过无缝针织技术根据功能和款式设计的不同采用组织变换针法,非功能区域(即除去压力区、散热散湿区以外的区域)采用平纹组织。

在本发明中,所述衣身设置有第一压力区域,所述第一压力区域位于后背靠近肩部区域,结构曲线按照两侧肩胛骨走向设计;所述第一压力区域的压力小于第一压力带区域的压力。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压力区域优选采用点纹组织所形成的罗纹双面复合组织,覆盖冈上肌、大圆肌和小圆肌,可支撑背部肌肉,优化人体跑步姿态,满足身体弯曲拉伸的需求。

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压缩上衣在后脊椎靠近肩颈部位11设置脊椎支撑区域,所述脊椎支撑区域使用添纱竖向螺纹组织沿脊椎横向设计,所述脊椎支撑区域能够对脊椎进行强有力的保护。

在本发明中,所述衣身为通过无缝针织技术根据功能和设计设置的不同组织变换针法,非功能区域(即除去压力区、散热散湿区以外的区域)采用平纹组织。

在本发明中,所述压缩下衣设置有第二压力带区域,所述第二压力带区域成曲线型走向穿插包覆臀部延伸至大腿部位18和小腿部位19,所述第二压力带区域中的臀部延伸至大腿部位的压力小于小腿部位的压力。在本发明中,小腿离心脏较远,而小腿部位的压力和臀部延伸至大腿部位的压力形成压力差,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提升运动机能。

在本发明中,所述小腿部位优选采用添纱复合组织,即添纱、浮线和罗纹组织复合而成的复合组织,此部位是压缩下衣中浮线最短的纬编组织,同时也是压缩衣中密度最高、浮线最短的区域。小腿部位是跑步运动作用力肌肉较多的部分,主要有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缝匠肌、股薄肌和腓肠肌,小腿部位的肌肉需要运动发力,跑步时间过长,小腿肌肉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产生的疲劳感不易消失,因此,对小腿部位施加最大的压力,以缓解疲劳感。

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小腿部位内侧(贴近皮肤一侧)设置硅胶贴合,且所述硅胶环小腿成弯曲状。在本发明中,在小腿部位内侧设置硅胶贴合可以增加小腿部位的紧实度,并防止滑动,从而保证压缩区域的准确无误。

在本发明中,所述臀部延伸至大腿部位采用与小腿部位相同的复合组织,即添纱、浮线和罗纹组织复合而成的复合组织。此部位在压缩下衣中的浮线比小腿部位长。在本发明中,所述臀部延伸至大腿部位覆盖臀部和大腿区域,臀部压力能够提升臀大肌和臀部脂肪,大腿区域覆盖人体髂腰肌、股直肌、缝匠肌、阔筋膜张肌、耻骨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等,大腿区域的压力可以减少软组织和肌肉的震荡,促进血液循环。

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当跑步压缩衣为男款时,所述压缩下衣的前裆部设置有第一防护区20,采用横向双罗纹组织。在本发明中,所述防护区能够保证一定的拉伸弹性,厚度略大于其他部位。

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当所述跑步压缩衣为女款时,所述压缩下衣的腹部设置有第二防护区21,采用纵向双罗纹组织。由于女性小腹区域、脂肪层厚度和内里器官与男性不同,采用纵向双罗纹组织可增加女款压缩衣的腹部紧实度,减缓运动振动,稳固运动时此处脂肪、肌肉和器官,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压缩上衣设置有散热散湿区域,优选的所述压缩上衣的散热散湿区域包括第一散热散湿区域、第二散热散湿区域、第三散热散湿区域和第四散热散湿区域,所述第一散热散湿区域、第二散热散湿区域和第三散热散湿区域的散热散湿强度依次递减;所述第一散热散湿区域为腋下区域5,设置单面集圈组织形成的大网眼组织;所述第二散热散湿区域为腰腹部位9和领口到胸前偏上区域并延伸到后肩部2,设置单面集圈组织形成的小网眼组织;所述第三散热散湿区域为体侧部位,设置添纱罗纹网眼组织形成的复合组织;所述第四散热散湿区域为背部13,设置添纱大网眼组织。在本发明中,所述散热散湿区域的散热散湿强度是根据人体各部位散热情况进行设计,可使人体在运动时达到最大的舒适度。

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散湿区域为腋下区域(包括衣袖的腋下部分和衣身的腋下部分),设置单面集圈组织形成的大网眼组织,优选的所述第一散热散湿区域的形状为按照腋窝的形状弧度作弧线设计。在人体跑步过程中,腋下部位温度很高,是主要的生理排汗区,在此处采用大网眼组织的设计,随着运动的变化,网眼可收缩,迅速吸湿导汗到压缩衣外层,辅助汗液蒸发,从而快速散热。

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散湿区域的透气率为270~285mm/s;所述第一散热散湿区域的透湿率为86~88g/m2·h。

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散热散湿区域为腰腹部位和领口到胸前偏上部位并延伸到肩部,设置单面集圈组织形成的小网眼组织。在本发明中,在领口到胸前偏上部位是锁骨窝及扩散的位置,是汗液容易聚集的部位,采用小网眼组织结构,辅助汗液蒸发,保证身体的干爽;而腰腹部位是人体脂肪堆积的位置,小网眼组织可以减少腹部肌肉和脂肪在跑步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同时,运动速度较快时,空气飞速掠过腹部,腹部前的空气压值大于身后的空气压,空气从腹部往两侧分流,造成腹前与体侧空气流动快速。因此,此处设计环绕整个腰腹部位,保证较密的组织结构。

在本发明中,所述跑步压缩衣的腰腹部位的形状可根据男性和女性身体结构的不同进行调整。

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当跑步压缩衣为男款时,所述压缩上衣的腰腹部位的散热散湿区域向胸部方向延伸(如图1中的部位9所示);所述压缩上衣的胸部4优选采用添纱、浮线和平纹的复合组织,即结构单元的组合;所述压缩上衣的腹部6采用平纹组织。在胸部设计花纹不仅能够起到美观作用,还能避免长久穿着导致变形。

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当跑步压缩衣为女款时,所述压缩上衣的腰腹部位的散热散湿区域向小腹部位收缩(如图6中的部位9所示);所述压缩上衣的胸部4采用平纹组织;所述压缩上衣的腹部6采用浮线和罗纹的复合组织。在胸部设置平纹组织,腹部设计花纹,能够使压缩上衣对女性的胸部进行依托,增加舒适度;同时花纹的设计不仅能够起到美观作用,还能避免长久穿着导致变形。

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散热散湿区域的透气率为249~255mm/s;所述第二散热散湿区域的透湿率为85.5~87g/m2·h。

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散热散湿区域为体侧部位8,设置添纱罗纹网眼组织形成的复合组织,即添纱、浮线和罗纹的复合组织。在人体做跑步运动过程中,体侧部位随着人体的前后摆臂会有幅度的拉伸,因此为保证人体散热散湿的需求,在体侧部位设计添纱罗纹网眼组织形成的复合组织,巩固针织结构,减小拉伸,同时满足运动机能。

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散热散湿区域的透气率为240~248mm/s;所述第三散热散湿区域的透湿率为84.5~85.4g/m2·h。

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散热散湿区域为背部13,设置添纱大网眼组织。在人体运动过程中,背部是主要的散热散湿部位之一,背部在跑步中属于避风部位,相对于腋下的位置其散热散湿效果稍加延后,从而在一定的运动时间过后有一定的保温效果,对背部汗腺起到防护作用。

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散热散湿区域的透气率为406.5~407.5mm/s;所述第四散热散湿区域的透湿率为84.5~85.0g/m2·h。

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压缩下衣的胯骨侧面17设置有第五散热散湿区域,所述第五散热散湿区域采用添纱罗纹网眼组织形成的复合组织。在本发明中,第五散热散湿区同第三散热散湿区相同,均为添纱罗纹网眼组织形成的复合组织,在人体跑步运动中,防止因跑步运动中下肢蹬伸、腾空和着地缓冲的周期变化而带来压缩衣的大幅度拉伸,同时满足人体下肢运动时腰胯部位的散热散湿需求。

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五散热散湿区域的透气率为246~248mm/s;所述第五散热散湿区域的透湿率为84.5~85.5g/m2·h。

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散热散湿区域和第二散热散湿区域之间设置背部支撑区域14,采用添纱平针走线设计,优选的0.5cm的线条间隔形成特定的区域。在本发明中,所述第四散热散湿区域和第二散热散湿区域之间设置背部支撑区域,有利于支撑背部肌肉,优化人体跑步姿态,满足身体弯曲拉伸。

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压缩上衣的正面中间设置有拉链7;所述拉链优选为小号尼龙拉链。在本发明中,采用拉链设计能够确保压缩衣紧实包裹人体,穿着舒适,易于穿脱。

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当跑步压缩衣为男款时,所述压缩上衣的胸前部分设置浮线和罗纹的复合组织,采用复合组织不仅能够起到美观作用,还能避免纬平针组织弹力过大造成长久穿着导致变形。

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压缩上衣和压缩下衣由石墨烯改性纤维纬编而成。在本发明中,采用石墨烯改性纤维纬编压缩衣,赋予了压缩衣抑菌、除臭的功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