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定向导汗功能的面料、制备方法及服装与流程

文档序号:17978888发布日期:2019-06-21 23:58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定向导汗功能的面料、制备方法及服装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服装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定向导汗功能的面料、制备方法及服装。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及需求的提升,消费者对生活用品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

服装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生活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的我们,对服装的舒适性和功能性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现有技术面料具有吸湿、排汗、快速干燥的特性,可迅速将皮肤产生的汗液带离人体,同时有效降低人体过高的体温,使人们在运动时保持干爽舒适。然而室内赛事如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排球在强烈运动过程中大量的出汗。由于室内空气对流比较少汗水蒸发有限达不到排汗与蒸发平衡,导致运动员穿着舒适感差,且大量的汗水沿着比赛服、比赛裤流到运动场地上时,运动员踩到汗水时容易滑到,造成运动伤害,伤害严重的运动员甚至可能会影响其运动生涯,不利于地面的清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定向导汗功能的面料、制备方法及服装,以解决室内空气对流比较少汗水蒸发有限达不到排汗与蒸发平衡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定向导汗功能面料,包括拒水层、导流层,且相互编织形成编织体,所述编织体与超吸层连接;

所述拒水层,由拒水纤维交织而成,用于将汗液通过所述拒水纤维收集到所述导流层上;

所述导流层,由吸水纤维交织而成,用于将所述吸水纤维收集到的汗液导流到所述超吸层上;

所述超吸层,用于吸收汗液。

可选地,上述的定向导汗功能面料,所述超吸层包括高分子吸水树脂sap。

可选地,上述的定向导汗功能面料,所述拒水纤维为拒水pp纤维。

可选地,上述的定向导汗功能面料,所述吸水纤维为亲水pp纤维。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定向导流功能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拒水层、导流层相互编织,形成编织体;

将所述编织体与超吸层通过压制工艺制成定向导流功能面料。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具有定向导汗功能的服装,包括:服装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服装本体上的采用上述的定向功能面料制成的吸汗区。

可选地,上述的具有定向导汗功能的服装,所述服装本体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前表面、后表面和两个侧表面,所述吸汗区设置于所述前表面或/和所述后表面。

可选地,上述的具有定向导汗功能的服装,所述导流层包括若干吸水条和导流条,所述拒水层包括若干拒水条,所述吸水条与所述拒水条交替设置于所述前表面或所述后表面上,所述超吸层周向设置于所述前表面的下半部,且与所述拒水层连接,所述吸水条均通过至少一条导流条连接于所述超吸层上;

所述吸水条为沿着所述上表面向所述超吸层方向的倾斜吸水条。

可选地,上述的具有定向导汗功能的服装,所述吸水条的宽度为1-5cm,所述拒水条的宽度为3-15cm。

可选地,上述的具有定向导汗功能的服装,沿着所述上表面至所述超吸层方向,所述导流条为2条,分别设置于所述前表面和后表面的轴对称中心线位置,则在每条所述导流条两侧均对称设置有若干所述吸水条和若干所述拒水条;所述吸水条为沿着所述侧表面向所述导流条方向的向下的倾斜吸水条,每个所述吸水条的一端与所述导流条连接,每个所述吸水条的另一端均设置于所述服装本体上,在所述吸水条、所述导流条与所述超吸层之间设置所述拒水条。

可选地,上述的具有定向导汗功能的服装,沿着所述上表面至所述超吸层方向,所述导流条为4条,两条所述导流条设置于所述前表面,两条所述导流条设置于所述后表面,每侧的两条所述导流条均对称设置于所述前表面或后表面的轴对称中心线的两侧,在每条所述轴对称中心线两侧均对称设置有若干所述吸水条和若干所述拒水条;所述吸水条为沿着所述导流条向所述侧表面方向的向下的倾斜吸水条,每个所述吸水条的一端与所述导流条连接,每个所述吸水条的另一端与对称设置的另一个所述吸水条连接,在所述吸水条、所述导流条与所述超吸层之间设置所述拒水条。

可选地,上述的具有定向导汗功能的服装,所述导流层包括吸水单元和导流条,所述吸水单元设置于所述前表面的胸部或/和后表面的背部位置,沿着所述上表面至所述超吸层方向,所述导流条设置于所述前表面或/和后表面的轴对称中心线位置,在所述轴对称中心线两侧对称设置两个所述拒水层,所述拒水层底部设置所述超吸层;所述导流条一端与所述吸水单元连接,所述导流条另一端与所述超吸层连接,所述吸水单元与所述拒水层的连接线为沿着上表面向所述超吸层方向,且沿着所述侧表面向所述导流条方向的向下倾斜的斜线。

可选地,上述的具有定向导汗功能的服装,所述导流层包括吸水单元和导流条,所述吸水单元设置于所述前表面的胸部或/和所述后表面的背部位置,沿着所述上表面至所述超吸层方向,所述导流条为2条或4条,两条所述导流条设置于所述前表面,或/和两条所述导流条设置于所述后表面,每侧的两条所述导流条对称设置于所述前表面或后表面的轴对称中心线的两侧,在所述吸水单元、所述导流条所述超吸层之间设置所述拒水层;所述吸水单元与所述拒水层的连接线为沿着所述上表面向所述超吸层方向,且沿着所述导流条向所述侧表面方向的向下倾斜的斜线。

可选地,上述的具有定向导汗功能的服装,所述服装本体为上衣或者裤子。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公开的具有定向导汗功能的面料中,由拒水层、导流层和超吸层组成,人体中的汗液通过拒水纤维收集到吸水纤维上,然后将汗液定向导流到超强吸汗水的超吸层上,通过超吸层吸收汗液,最后将面料拧干,排掉汗液。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具有定向导汗功能的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具有定向导流功能的面料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具有定向导汗功能的上衣向中心导流汗液的主视图;

图4为具有定向导汗功能的上衣向中心导流汗液的后视图;

图5为具有定向导汗功能的裤子向中心导流汗液的主视图;

图6为具有定向导汗功能的裤子向中心导流汗液的后视图;

图7为具有定向导汗功能的上衣向两侧导流汗液的主视图;

图8为具有定向导汗功能的上衣向两侧导流汗液的后视图;

图9为具有定向导汗功能的裤子向两侧导流汗液的主视图;

图10为具有定向导汗功能的裤子向两侧导流汗液的后视图;

图11为具有定向导汗功能的上衣的前胸、后背部位向中心导流汗液的主视图;

图12为具有定向导汗功能的上衣的前胸、后背部位向中心导流汗液的后视图;

图13为具有定向导汗功能的上衣的前胸、后背部位向两侧导流汗液的后视图;

图14为具有定向导汗功能的上衣的前胸、后背部位向两侧导流汗液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面料100,拒水层110,拒水条111,导流层120,吸水条121,导流条122,吸水单元123,超吸层130,服装本体200,上表面210,下表面220,前表面230,后表面240,侧表面250、260,吸汗区300,轴对称中心线a,连接线b。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具有定向导汗功能的面料100,包括拒水层110、导流层120,且相互编织形成编织体,在编织体与超吸层130连接;拒水层110,由拒水纤维交织而成,用于将汗液通过拒水纤维收集到导流层120上;导流层120,由吸水纤维交织而成,用于将吸水纤维收集到的汗液导流到超吸层130上;超吸层130,用于吸收汗液。本发明公开的具有定向导汗功能的面料100中,人体中的汗液通过拒水纤维收集到吸水纤维上,然后将汗液定向导流到超强吸汗水的超吸层130上,通过超吸层130吸收汗液,最后将面料拧干,排掉汗液。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超吸层130包括高分子吸水树脂sap。高分子吸水树脂sap能吸收其自身重量数百倍、甚至上千倍的水,并具有很强的保水能力,满足面料吸水、保水的要求。超吸层130制作时,可以将高分子吸水树脂sap压制于两个布料之间,然后再连接于编织体上;进一步地可以在布料内表面设置成浮点状突起结构,在内表面便于快速吸汗。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拒水纤维为拒水pp纤维。拒水pp纤维是将pp纤维用化学拒水剂处理,使pp纤维的表面张力降低,致使水滴不能润湿pp表面。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吸水纤维为亲水pp纤维。亲水pp纤维是将亲水助剂与pp共混造粒,制成纤维。

如图2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具有定向导流功能的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s01,将拒水层110、导流层120相互编织,形成编织体;

s02,将编织体与超吸层130通过压制工艺制成具有定向导流功能的面料100。

如图3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具有定向导汗功能的服装,包括:服装本体200以及设置于服装本体200上的采用定向功能面料100制成的吸汗区300。图3是以服装本体200为上衣时作为举例。通过将具有定向导汗功能的面料100应用于服装本体200上,有效地将人体的汗液排掉,提升服装舒适感,以及解决大量的汗水沿着比赛服、比赛裤流到运动场地上时,运动员踩到汗水时容易滑到,造成运动伤害的问题,利于地面清洁。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服装本体200包括上表面210、下表面220、前表面230、后表面240和两个侧表面250、260,吸汗区300设置于前表面230或/和后表面240。本申请结合人体出汗位置,将面料100设置于吸汗区300上,将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汗液进行导流、吸收、保存,直至运动中场休息时或者服装本体200脱下时将汗液排掉,吸汗区300的设置更加科学,更有利于汗液的导流和吸收。

如果服装本体200为上衣,则根据图3、图4、图7、图8、图11至图14设置,且在上衣的下摆贴一整圈超吸层130,将汗水收集到此,直至运动中场休息时把汗液排掉。上衣可以为长袖或者短袖或者无袖的衣服,也可以设置衣领或者帽子等。

如果服装本体200为裤子,则根据图5、图6、图9、图10设置,且在每个裤腿上都采用上述的结构进行设置,且在每个裤腿的脚口处贴一整圈超吸层130,将汗水收集到此,直至运动中场休息时把汗液排掉。裤子可以为长裤或者短裤。

服装本体200也可以为连体裤或者裙子或者连衣裙,分别采用上述上衣和裤子的结合进行分别设置,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导流层120和拒水层110的具体设置采用如下几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为:如图3、图4、图7和图8所示,导流层120包括若干吸水条121和导流条122,拒水层110包括若干拒水条111,吸水条121与拒水条111交替设置于前表面230或后表面240上,超吸层130周向设置于前表面230的下半部,且与拒水层110连接,吸水条121均通过至少一条导流条122连接于超吸层130上;吸水条121为沿着上表面210向超吸层130方向的倾斜吸水条。本申请常将吸水条121的宽度设置为1-5cm,拒水条111的宽度设置为3-15cm。从节约材料方面考虑,导流条122与轴对称中心线a的夹角为15~60°。

具体地,(1)如图3、如图4所示,服装本体1为上衣时,沿着上表面210至超吸层130方向,导流条122为2条,分别设置于前表面230和后表面240的轴对称中心线a位置,则在每条导流条122两侧均对称设置有若干吸水条121和若干拒水条111;吸水条121为沿着侧表面250或260向导流条122方向的向下的倾斜吸水条,每个吸水条121的一端与导流条122连接,每个吸水条121的另一端均设置于服装本体200上,在吸水条121、导流条122与超吸层130之间设置拒水条111。从节约材料方面考虑,导流条122与轴对称中心线a的夹角为15~60°。

如图5和图6所示,服装本体1为裤子时,采用上述方式,在两个裤腿上分别设置。

具体地,(2)如图7和图8所示,沿着上表面210至超吸层130方向,导流条122为4条,两条导流条122设置于前表面230,两条导流条122设置于后表面240,每侧的两条导流条122均对称设置于前表面230或后表面240的轴对称中心线a的两侧,在每条轴对称中心线a两侧均对称设置有若干吸水条121和若干拒水条111;吸水条121为沿着导流条122向侧表面250或260方向的向下的倾斜吸水条,每个吸水条121的一端与导流条122连接,每个吸水条121的另一端与对称设置的另一个吸水条121连接,在吸水条121、导流条122与超吸层130之间设置拒水条122。从节约材料方面考虑,导流条122与轴对称中心线a的夹角为15~60°。

如图9和图10所示,服装本体1为裤子时,采用上述方式,在两个裤腿上分别设置。

第二种方式为:(1)如图11和图12所示,导流层120包括吸水单元123和导流条122,吸水单元123设置于前表面230的胸部或/和后表面240的背部位置,沿着上表面210至超吸层130方向,导流条122设置于前表面230或/和后表面240的轴对称中心线a位置,在轴对称中心线a两侧对称设置两个拒水层110,拒水层110底部设置超吸层130;导流条122一端与吸水单元123连接,导流条122另一端与超吸层130连接,吸水单元123与拒水层110的连接线b为沿着上表面210向超吸层130方向,且沿着侧表面250或260向导流条122方向的向下倾斜的斜线。从节约材料方面考虑,斜线与轴对称中心线a的夹角为15~60°。

(2)如图13和图14所示,导流层120包括吸水单元123和导流条122,吸水单元123设置于前表面230的胸部或/和后表面240的背部位置,沿着上表面210至超吸层130方向,导流条122为2条或4条,两条导流条122设置于前表面230,或/和两条导流条122设置于后表面240,每侧的两条导流条122对称设置于前表面230或后表面240的轴对称中心线a的两侧,在吸水单元123、导流条122、超吸层130之间设置拒水层110;吸水单元123与拒水层110的连接线b为沿着上表面210向超吸层130方向,且沿着导流条122向侧表面250或260方向的向下倾斜的斜线。从节约材料方面考虑,斜线与轴对称中心线a的夹角为15~60°。

本发明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