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背护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40598发布日期:2020-02-07 21:56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背护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系系有关于一种手背护盖,特别是指一种可有效达成防晒效果,而具可迅速穿脱及避免被强风吹脱翻折,又不影响骑乘交通工具时手掌灵活性之手背护盖。



背景技术:

阳光中的紫外线是一种伤害性的光线,经紫外线长期照射,除容易诱发黑色素沈淀,造成黑斑、雀斑等皮肤变化外,亦会造成皮肤晒伤,产生红肿、脱皮等伤害,严重者甚至会引发皮肤癌,故烈日下活动时,需作好防晒措施,来防止紫外线伤害皮肤健康,早已经成为现代人必知的常识。

对于汽、机车、脚踏车骑士而言,手臂、肩颈等处十分容易于烈日骑乘中,因过度曝晒而造成伤害,尤其是手背(手掌背部),皮肤最容易受到曝晒,其原因在于,手臂其他部位及肩颈等处,皆可借由长袖或高领外套等衣物,来遮蔽日晒,预防曝晒伤害,但,唯独手背处无法遮蔽,虽然可穿戴手套来预防曝晒,却会阻碍手掌操作汽车方向盘或机车脚踏车把手之手煞车与方向灯的灵活性,而影响行车安全。

为解决上述缺失,有效预防手背受到曝晒,近年来出现一种机车护手套1(如第1图所示),该护手套1主要系由一半开放式软性套体所组成,该套体系事先套设在机车把手上,骑乘时,骑士手掌可穿入该护手套1中,操作把手的手煞车及方向灯等按键、枢纽。

前述之护手套1,不仅会影响骑乘时手掌的灵活性,长期使用时,发现有诸多于使用上及安全上的缺陷,例如,由于该护手套1主要系由塑料布料所制成,容易吸附手掌汗水而产生异味,雨天时,该护手套1内,容易因潮湿而需要反复拆卸清洗维护。

除此之外,该护手套1于使用时,会完全包覆住手掌,除容易感到闷热外,骑乘过程中,容易因无法预期的突发状况,导致手掌无法及时抽离反应不及而造成危险,严重时,甚至会因护手套1的阻碍,造成手部拉扯伤害。而且该护手套1无法提供开车者使用,不能汽车、机车、脚踏车一体适用。

本创作人有感于上述习用护手套1的种种缺失,先前曾创作出一种可借以解决前述护手套1问题的防晒手盖(zl201220213694.3),请参阅第二图、第三图所示,该防晒手盖2,基本上系由一内面缝制有二可分别套置于使用者手部拇指与中指之指环21,与尾端内置有一例如松紧带所构成之弹性构件22之布制本体所构成,利用该二指环21与该弹性构件22之套合作用,即可将该布制本体之整体防晒手盖2,制约于使用者手部拇指、中指与手腕之间,进一步达到手部防晒之目的。

然而,本创作人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发现该防晒手盖2之结构在强风吹袭下,极易因套置于使用者手部中指之指环21与本体前端布料连结力之不足,而会出现有如第三图所示之脱离或翻折现象产生,造成手指露出,使其使用效果并不如预期,故仍有待改进之必要性。

本创作人有鉴于上述习用护手套1及防晒手盖2前案之缺失,且基于从事此行业多年之经验累积,乃精心研究并再三测试改良,且配合实际之测试,本着精益求精之精神,并经过不断之试作与实验后,终于开发出本创作之手背护盖,以有效改善上述问题与缺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之主要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相对简单、可靠,并可达到挡风、防晒效果良好的手背护盖。

本实用新型之次一目的,在提供一种结构相对简单、可靠,并可进一步达到加强安全触控操作及舒适通风之手背护盖。

本实用新型之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结构相对简单、可靠,并可达到迅速穿脱之手背护盖。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之手背护盖,系包括:一本体,为一由机能性布料所缝制而成之掌状结构体,本体顶部端缘,系向下斜设有一开放性环形滚边,本体底部,系设有一臂套,该臂套与该环形滚边之间,系内设有一手腕弹性环体,该手腕弹性环体系设置于臂套相对约略于手腕之关节处;一拇指套,为一呈长条管状结构体,系缝合于该本体与该环形滚边侧端之交合处;以及,至少一指套,为一呈长条管状结构体,系缝合于该本体之上端处,提供中指及/或无名指及/或小指及/或食指穿套。

本实用新型之手背护盖,主要系利用该缝合于该本体与该环形滚边侧端交合处之拇指套,以及该缝合于该本体上端处之至少一指套的连结强化作用,进一步使本创作之整体手背护盖,达到具有安全触控驾驶及挡风防晒的功效,以及,利用该斜设于该本体顶部端缘之开放性环形滚边的通风效果,进一步使本创作之整体手背护盖,具有加强安全触控驾驶及舒适通风之功效,又,利用该设于该本体底部之臂套,以及该内设于该臂套与该环形滚边间之手腕弹性环体,进一步使本创作之整体手背护盖,具有结构相对简单、可靠并可达到迅速穿脱之功效。

进一步地,所述该手腕弹性环体,系设置于臂套相对约略于手腕之关节处。

按照本实用新型,所述该手腕弹性环体,系为一松紧带或魔鬼毡等所构成。

按照本实用新型,所述该拇指套,系由包括网状布料等轻薄材料所构成,为一呈长条管状结构体,供拇指穿套。

按照本实用新型,所述该至少一指套,系由包括网状布料等轻薄材料所构成,为一呈长条管状结构体,供中指及/或无名指及/或小指及/或食指穿套。

为了让贵审查委员对本创作之具体构造及其实用功能,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兹佐以图式,详细说明本创作如下:

附图说明

图1系习知护手套装设于机车把手之示意图;

图2系习知防晒手盖之立体图;

图3系习知防晒手盖之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系本创作第一实施例之立体图;

图5系本创作第一实施例之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6系本创作第二实施例之使用状态示意图;以及

图7系本创作第三实施例之使用状态示意图。

符号说明:

[先前技术]

1护手套

2防晒手盖

21指环

22弹性构件

[本实用新型]

3本体

31环形滚边

311拇指套

312至少一指套

32臂套

321手腕弹性环体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上述之目的,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说明本创作所采用之技术手段、构造及其功效于后。

请参阅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之手背护盖,系包括:一本体3、一拇指套311及至少一指套312之中指套,其中,该本体3系为一由具防晒、防水、…等功能之机能性布料所缝制而成之掌状结构体,本体3顶部端缘,系向下斜设有一开放性环形滚边31,本体3底部,系设有一臂套32,该臂套32与该环形滚边31之间,系内设有一手腕弹性环体321,该手腕弹性环体321系设置于臂套32相对约略于手腕之关节处,提供穿戴灵活性活动功能,不再类似第2~3图之将弹性构件22设置于防晒手盖内(下)端缘,容易导致穿戴不易及产生拘束感,于实施时,该手腕弹性环体321系可为一松紧带或魔鬼毡等所构成。

同时,为使本实用新型之手背护盖,具有达到挡风、防晒的功效,系以一呈长条管状结构体之拇指套311,缝合于该本体3与该环形滚边31侧端之交合处,以及以另一呈长条管状结构体之至少一指套312之中指套,缝合于该本体3之上端处,并使该拇指套311及该至少一指套312之中指套,与本创作手背护盖之本体3能结合而成为一体,于实施时,该拇指套311及该至少一指套312之中指套,系由包括网状布料等轻薄材料所构成。

请同时参阅图5所示,当使用者欲穿戴本实用新型之手背护盖时,仅须将使用者之手掌部位,自位于本体3底部之臂套32,从外向内直接伸入,待通过该手腕弹性环体321,直至开放性环形滚边31,此时先后或同时将使用者之拇指部位,套入该拇指套311内定位,以及将使用者之中指部位,套入该至少一指套312之中指套内定位,即可迅速完成穿戴本实用新型之手背护盖。

由于,该位于本实用新型手背护盖本体3内之拇指套311与至少一指套312之中指套,不再类似第二图、第三图内之指环21,使得本创作穿戴更为牢固稳定,且系采个别分别缝合于该本体3与该环形滚边31之侧端交合处,及该本体3之上端处,因而该拇指套311、至少一指套312之中指套,相对于该本体3、环形滚边31之间,乃系个别具有一连结强化作用力,故不会因强风吹袭,而造成使用者使用本创作之手背护盖时,产生脱离、翻折现象。

在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当使用者欲脱下本创作之手背护盖时,仅须将该使用者之中指部位,脱离该至少一指套312之中指套的限制,以及将该使用者之拇指部位,脱离该拇指套311之限制后,再将使用者之手掌部位,自开放性环形滚边31内退出,直到退至手腕弹性环体321及位于本体3底部之臂套32外,即可让使用者迅速完成脱下本创作之手背护盖。

又,为使本实用新型之手背护盖能具有加强舒适通风之功效,于实施时,除本体3顶部端缘,向下斜设有一开放性环形滚边31外,该缝合于该本体3上端处之至少一指套312,或该缝合于该本体3与该环形滚边31侧端交合处之拇指套311,系可由包括网状布料等轻薄材料所构成为较佳。

当然,又为使本实用新型之手背护盖,可更加具有多样性、选择性与实用性,系可进一步如第六图所示为至少一指套312之二指套设计,将该呈长条管状结构体之一拇指套311,缝合于该本体3与该环形滚边31侧端之交合处,以及将该呈长条管状结构体之二指套,缝合于该本体3之上端处,并使该一拇指套311和该二指套,与本创作手背护盖之本体3能结合而成为一体,于实际使用时,系可将该使用者之手掌部位,自位于本体3底部之臂套32,从外向内直接伸入,待通过该手腕弹性环体321,直至开放性环形滚边31后,再先后或同时将使用者之拇指部位,套入该拇指套311内定位,以及将该使用者之中指部位、无名指部位,分别套入该至少一指套312之二指套内定位,即可迅速完成穿戴本创作之手背护盖。

又或者亦可如图7所示为至少一指套312之三指套之设计,将该呈长条管状结构体之一拇指套311,缝合于本体3与环形滚边31侧端之交合处,以及将该呈长条管状结构体之三指套,缝合于该本体3之上端处,并使该一拇指套311和该三指套,与本创作手背护盖之本体3能结合而成为一体,于实际使用时,系可将该使用者之手掌部位,自位于本体3底部之臂套32,从外向内直接伸入,待通过该手腕弹性环体321,直至开放性环形滚边31后,再先后或同时将使用者之拇指部位,套入该拇指套311内定位,以及将该使用者之中指部位、无名指部位与小指部位,分别套入该至少一指套312之三指套内定位,同样可迅速完成穿戴本实用新型之手背护盖。

上述该至少一指套312之三指套,亦可设置为提供食指、中指、无名指等三指套使用的状态(图未示),或设置为提供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等四指套使用的状态(图未示),凡此,本实用新型并不予以严格限制。

上述图4~图7所示之三实施例,在设计上,以可让大拇指头、中指头、无名指头露出,可获得触控较佳、握持更牢靠、开车或骑车更安全之效果,至于小指,因受限于所处位置,小指头不露出,又,第六图、第七图所示二指套或三指套两实施例,于实际使用上,该至少一指套312系可供中指、无名指或小指,分别穿套其一、其二或其三,就此,本实用新型并不予以严格限制。

与传统习用结构相较,本实用新型所揭露之手背护盖,主要系利用该缝合于该本体3与该环形滚边侧端交合处之拇指套,以及该缝合于该本体3上端处之至少一指套312的连结强化作用下,进一步使本创作之整体手背护盖,达到具有挡风防晒的功效,以及,在利用该斜设于该本体3顶部端缘之开放性设计的触控及通风效果下,进一步使本创作之整体手背护盖,具有加强安全驾驶及舒适通风之功效,同时,在利用该设于该本体3底部之臂套32,以及该内设于该臂套32与该环形滚边31间之手腕弹性环体321作用下,进一步使本创作之整体手背护盖,具有结构相对简单、可靠,并可达到迅速穿脱之功效。

上述实施例仅用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手背护盖,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实施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