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片式大宽度宽窄针织丈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97948发布日期:2019-11-12 21:35阅读:974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片式大宽度宽窄针织丈巾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片式大宽度宽窄针织丈巾。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胸围、抹胸或者运动型内衣的后翼部分已经有采用一体成型的弹性布料来代替传统的扣位结构;但现有内衣的一体成型后翼结构仅仅是一块弹性布料,存在单一的开力度、不耐洗、容易撑大并失去弹性、寿命低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了一种一片式大宽度宽窄针织丈巾。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一片式大宽度宽窄针织丈巾,包括至少三条沿丈巾长度方向相间针织的第一带身、沿丈巾长度方向针织在相邻两条第一带身之间的第二带身;

所述丈巾沿长度方向的两侧边缘呈波浪线状,且该两侧边缘依所述丈巾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将丈巾两侧边缘设计成波浪线状,且呈对称结构,便可以剪裁出两边宽中间窄结构的丈巾成品;丈巾成品较宽的两端用于方便与内衣或胸围前面部分拼接,确保了丈巾成品两端开度大的特点,以确保其使用的舒适性;丈巾成品中间的部分相对丈巾两端部分更窄,可减少丈巾成品中间部分的开度,即减少其中间部分的拉伸量,从而达到该丈巾成品不容易撑大失去弹性、提高丈巾成品寿命和更耐洗的效果。

进一步,各第一带身的宽度沿所述丈巾的最大宽度位置到最小宽度位置逐渐变小。

可减少各第一带身在丈巾宽度较小的位置的开度。

进一步,各第二带身的宽度沿所述丈巾的最大宽度位置到最小宽度位置逐渐变小。

可减少各第二带身在丈巾宽度较小的位置的开度。

进一步,所述宽度较小的丈巾区域的第一带身织物密度大于所述宽度较大的丈巾区域的第一带身织物密度。

可进一步减少各第一带身在丈巾宽度较小的位置的开度。

进一步,所述宽度较小的丈巾区域的第二带身织物密度大于所述宽度较大的丈巾区域的第二带身织物密度。

可进一步减少各第二带身在丈巾宽度较小的位置的开度。

进一步,所述丈巾的最大宽度为90mm,且其最小宽度与最大宽度相差30mm或以上。

通过设定丈巾的最大宽度和合适的宽度差,可生产出较理想的丈巾成品,从而降低生产难度,提高生产的成品率。

进一步,所述第二带身成网孔状。

进一步,所述第一带身的硬度大于所述第二带身的硬度。

通过将第二带身设计成网孔状,使第一带身硬度大于第二带身,利用第一带身来支撑整个丈巾的外形,使其不易于折叠,保持外观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第一带身和第二带身的针织材料由橡根、锦纶和低熔点尼龙通过包根机合并组成。

通过使用橡根、锦纶和低熔点尼龙通过包根机合并组成的针织材料,可在织物完成染整处理后,成品可以任意位置裁剪,如斜角剪裁、垂直剪裁和弯曲剪裁等,并不用担心散口问题,使用者可更加放心且可灵活裁剪;同时大大减少丈巾的缩水率甚至近乎零缩水,从而避免缩水影响穿着的舒适性;并且可以实现四开效果,即横向及竖向均可拉伸丈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一片式大宽度宽窄针织丈巾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一片式大宽度宽窄针织丈巾的结构简图。

图中:10、第一带身;20、第二带身;A、丈巾的最大宽度;B、丈巾的最小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2,本实施例的一种一片式大宽度宽窄针织丈巾,包括三条沿丈巾长度方向相间针织的第一带身10、沿丈巾长度方向针织在相邻两条第一带身10之间的第二带身20;所述丈巾沿长度方向的两侧边缘呈波浪线状,且丈巾两侧边缘依所述丈巾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

优选地,各第一带身10的宽度沿所述丈巾的最大宽度位置到最小宽度位置逐渐变小。

优选地,各第二带身20的宽度沿所述丈巾的最大宽度位置到最小宽度位置逐渐变小。

优选地,所述宽度较小的丈巾区域的第一带身10织物密度大于所述宽度较大的丈巾区域的第一带身10织物密度。

优选地,所述宽度较小的丈巾区域的第二带身20织物密度大于所述宽度较大的丈巾区域的第二带身20织物密度。

优选地,所述丈巾的最大宽度A可选取为90mm;所述丈巾的最小宽度B与最大宽度A相差30mm或以上,本实施例优选取为30mm。

优选地,所述第二带身20成网孔状。

优选地,所述第一带身10的硬度大于所述第二带身20的硬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带身10和第二带身20的针织材料由橡根、锦纶和低熔点尼龙通过包根机合并组成。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用户可以根据内衣或胸围前方部分的拼接位的形状,对丈巾进行任意剪裁,如斜角剪裁、垂直剪裁和弯曲剪裁等,以便进行丈巾与内衣或胸围前方部分的拼接。

经剪裁后的丈巾成中间窄两端宽的形状;由于丈巾的第一带身10和第二带身20的密度、宽度沿所述丈巾最大宽度位置A到最小宽度位置B均逐渐变小,当丈巾受到横向或竖向拉伸时,其最大宽度位置A的拉伸量大,而其最小宽度位置B的拉伸量相对较小,从而使丈巾不容易撑大而失去弹性。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丈巾较宽的两端用于方便与内衣或胸围前面部分拼接,确保了丈巾成品两端开度大的特点,以确保其使用的舒适性;丈巾成品中间的部分相对丈巾两端部分更窄,可减少丈巾成品中间部分的开度,即减少其中间部分的拉伸量,从而达到该丈巾成品不容易撑大失去弹性、提高丈巾成品寿命和更耐洗的效果。

另外,通过设定丈巾的最大宽度和合适的宽度差,可生产出较理想的丈巾成品;

通过将第二带身设计成网孔状,使第一带身硬度大于第二带身,利用第一带身来支撑整个丈巾的外形,使其不易于折叠,保持外观稳定性;

通过使用橡根、锦纶和低熔点尼龙通过包根机合并组成的针织材料,可在织物完成染整处理后,成品可以任意位置裁剪,如斜角剪裁、垂直剪裁和弯曲剪裁等,并不用担心散口问题,使用者可更加放心且可灵活裁剪;同时大大减少丈巾的缩水率甚至近乎零缩水,从而避免缩水影响穿着的舒适性;并且可以实现四开效果,即横向及竖向均可拉伸丈巾。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