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扣及手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10165发布日期:2020-02-14 14:53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折叠扣及手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钟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折叠扣及手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手表或者各种首饰的连接扣多种多样,以折叠形式居多。一般情况下,折叠扣包括底架和翻转架。在现有技术中,一般是通过在底架和/或翻转架自身结构中做一些特殊处理,从而达到底架和翻转架扣合和解扣的目的。但是这样,往往会导致底架和翻转架的结构复杂,加工难度大,加工成本高,且扣合和解扣操作不顺手等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扣,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折叠扣加工难度大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折叠扣,包括底架及翻转架,所述翻转架包括与所述底架连接并可翻转以与所述底架相互卡合的翻转体,以及设于所述翻转体上的扣舌,所述底架上设有至少两可相互聚拢以夹持所述扣舌并可相互分开以放松所述扣舌的夹扣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底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边框及第二边框,所述翻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边框及第四边框,所述第三边框及所述第四边框可分别收容并抵持于所述第一边框内侧及所述第二边框内侧。

进一步地,所述夹扣组件包括第一夹扣组件和第二夹扣组件;

所述第一夹扣组件包括:

第一按钮,设于所述第一边框外侧;

第一夹块,设于所述第一边框及所述第二边框之间,所述第一夹块与所述第一按钮同步运动;

第一弹性件,抵持于所述第一按钮与所述第一边框之间;

所述第二夹扣组件包括:

第二按钮,设于所述第二边框外侧;

第二夹块,设于所述第一边框及所述第二边框之间,所述第二夹块与所述第二按钮同步运动;

第二弹性件,抵持于所述第二按钮与所述第二边框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夹块设于所述第二夹块与所述第二按钮之间,所述第二夹块设于所述第一夹块与所述第一按钮之间,所述扣舌可夹持于所述第一夹块与所述第二夹块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按钮与所述第一夹块之间通过第一杆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杆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按钮及所述第一夹块固定连接,并贯穿所述第一边框及所述第二夹块。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杆件自所述第一按钮延伸至所述第二按钮,所述第一杆件一端固定设于所述第一按钮上,所述第一杆件另一端滑动设于所述第二按钮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杆件上设有第一台阶,所述第一台阶止挡于所述第一边框内侧并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杆件向所述第一边框外侧的移动行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边框上设有第一插销,所述第一按钮上设有第二盲孔,所述第一插销延伸至所述第二盲孔中,所述第一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二盲孔中并抵持于所述第一插销及所述第一按钮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块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一杆件上的第一连接部,凸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一侧并用于夹持一所述翻转架的第一夹持部,以及凸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另一侧并用于夹持另一所述翻转架的第二夹持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部及所述第二夹持部上均设有用于引导所述扣舌的引导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扣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扣通过在底架上设有至少两夹扣组件,且各夹扣组件可相互聚拢以夹持扣舌,并可相互分开以放松扣舌,这样,使得翻转架与底架之间扣合及解扣操作方便,同时,因各夹扣组件并非底架或翻转架的本身结构,从而使得底架和翻转架结构简单,加工工艺简单,成本低,且整个折叠扣结构简单。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手表,包括表带及上述折叠扣,所述折叠扣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表带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扣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手表通过上述折叠扣的设置,从而使得该手表扣合及摘下操作方便,且手表结构简单,加工简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折叠扣局部剖切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折叠扣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折叠扣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第一夹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扣扣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0-折叠扣;1-底架;2-翻转架;3-第一夹扣组件;4-第二夹扣组件;5-夹扣组件;11-第一边框;12-第二边框;13-第一转轴;14-第二转轴;20-翻转体;21-第三边框;22-第四边框;23-第五边框;24-扣舌;25-连接块;31-第一按钮;32-第一夹块;33-第一弹性件;34-第一杆件;35-第一插销;41-第二按钮;42-第二夹块;43-第二弹性件;44-第二杆件;45-第二插销;110-第一通孔;120-第四通孔;310-安装孔;311-第二盲孔;320-第三通孔;321-第一连接部;322-第一夹持部;323-第二夹持部;324-第一凸块;341-小径段;342-大径段;343-第一台阶;410-第一盲孔;411-第三盲孔;420-第二通孔;421-第二连接部;422-第三夹持部;423-第四夹持部;424-第二凸块;443-第二台阶;3221-引导面;3222-夹持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扣100进行说明。该折叠扣100用于手表或其他手链中,以方便手表或手链带入手腕上或从手腕上摘下。具体的,折叠扣100包括底架1及两翻转架2,两翻转架2分别对称设于底架1的相对两端,两翻转架2分别与底架1转动连接并可扣于底架1上。当将手表带于手腕后,将两翻转架2分别转动折叠并扣于底架1上,从而缩短表带的长度以将表带牢固的扣于人手腕中;当需要将手表从手中摘下时,只需要将两翻转架2从底架1中脱开,从而增大表带的长度以将表带从手中摘下。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实际需求,上述折叠扣100也可以只包括一个翻转架2,此处不做唯一限定。

请参阅图2,翻转架2包括翻转体20和扣舌24。翻转体20一端与底架1转动连接,请参阅图6,翻转体20可翻转以与底架1相互卡合,扣舌24设于翻转体20另一端上。请参阅图1,底架1上设有至少两夹扣组件5,各夹扣组件5可相互聚拢以夹持扣舌24,且各夹扣组件5可相互分开以放松扣舌24。

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扣100,当底架1与翻转架2相互扣合时,翻转体20卡于底架1上,扣舌24夹持于各夹扣组件5中;当需要将翻转架2与底架1解扣时,只需驱动各夹扣组件5相互分开以放松扣舌24。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扣10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扣100通过在底架1上设有至少两夹扣组件5,且各夹扣组件5可相互聚拢以夹持扣舌24,并可相互分开以放松扣舌24,这样,使得翻转架2与底架1之间扣合及解扣操作方便,同时,因各夹扣组件5并非底架1或翻转架2本身结构,从而使得底架1和翻转架2结构简单,加工工艺简单,成本低,且整个折叠扣结构简单。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及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扣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底架1包括第一边框11、第二边框12、第一转轴13及第二转轴14,第一边框11与第二边框12相对设置,第一转轴13及第二转轴14分别连接于第一边框11两端及第二边框12两端之间,第一转轴13与第二转轴14相对设置,第一边框11、第二边框12、第一转轴13及第二转轴14围合形成框架形的底架1。具体的,第一转轴13两端分别与第一边框11及第二边框12固定连接,两翻转架2分别转动设于第一转轴13及第二转轴14上。

翻转体20为框架结构,翻转体20包括第三边框21、第四边框22及第五边框23。第三边框21与第四边框22相对设置,第三边框21及第四边框22的一端转动套设于第一转轴13或第二转轴14上,且第三边框21及第四边框22位于第一边框11及第二边框12内侧,第五边框23连接于第三边框21另一端及第四边框22另一端之间,第五边框23上设有扣舌24。要使翻转架2扣于底架1上时,将第三边框21及第四边框22绕第一转轴13或第二转轴14转动,并使得第三边框21及第四边框22可分别收容并抵持于第一边框11内侧和第二边框12内侧,即翻转体20可夹持于第一边框11及第二边框12之间,且使得扣舌24可扣于各夹扣组件5之间。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实际情况及具体要求,上述翻转体2也可为块状结构,此处不做唯一限定。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第三边框21及第四边框22能够与第一边框11及第二边框12扣紧并且轮廓相互吻合,上述第一边框11及第二边框12在第一转轴13与夹扣组件5之间的部分设置呈内凹的形状,相应的,上述第三边框21及第四边框22的对应位置设置也设置呈内凹的形状,且第一边框11与第三边框21内凹的弧度相适配,第二边框12与第四边框22内凹的弧度相适配,从而使得翻转体20与底架1扣合稳定,防止翻转体20从底架1中脱出。此外,本实施例通过将翻转体20及底架1均设置呈框架结构,从而具有一定的弹性,进而保证翻转体20与底架1扣合稳定。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及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扣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夹扣组件5包括第一夹扣组件3及第二夹扣组件4,第一夹扣组件3设于第一边框11上,第二夹扣组件4设于第二边框12上,第一夹扣组件3与第二夹扣组件4结构相同并对称设置。

具体的,请参阅图2,第一夹扣组件3包括第一按钮31、第一夹块32及第一弹性件33。第一按钮31设于第一边框11外侧,第一按钮31用于供人手按压。第一夹块32设于第一边框11及第二边框12之间且靠近第二边框12设置,第一夹块32与第一按钮31同步运动。第一弹性件13抵持于第一按钮31与第一边框11之间。

请参阅图2,第二夹扣组件4包括第二按钮41、第二夹块42及第二弹性件44。第二按钮41设于第二边框12外侧,第二按钮41用于供人手按压。第二夹块42设于第一边框11及第二边框12之间且靠近第一边框11设置,第二夹块42与第二按钮41同步运动。第二弹性件14抵持于第二按钮41与第二边框12之间。

其中,第一夹块32设于第二夹块42与第二按钮41之间,第二夹块42设于第一夹块32与第一按钮31之间。扣合状态时,扣舌24扣于第一夹块32与第二夹块42之间,解扣时,按压第一按钮31,带动第一夹块32向第二边框12方向移动,按压第二按钮41,带动第二夹块42向第一边框11方向移动,从而使得第一夹块32与第二夹块42相互远离,进而使得扣舌24从第一夹块32与第二夹块42中脱出,当然,一般在使用时,都会用两个手指同时按压第一按钮31及第二按钮41,从而使得扣舌24迅速从第一夹块32及第二夹块42中脱出,而放开第一按钮31及第二按钮41,第一夹块32将会被第一弹性件33推动至初始位置,第二夹块42将会被第二弹性件43推动至初始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扣100,只需按压底架1上的第一按钮31及第二按钮32就可以将翻转架2从底架1上脱开,从而方便将手表从手中摘下,且第一夹扣组件3及第二夹扣组件4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同时,第一按钮31与底架1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33,从而使得只要不按压第一按钮31和第二按钮41,翻转架2可始终扣于底架1上,从而保证折叠扣100结构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实际情况及具体要求,上述折叠扣100也可以包括三个或以上夹扣组件5,通过多个夹扣组件5实现对翻转架2的夹扣,此处不做唯一限定。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扣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第一按钮31与第一夹块32之间通过第一杆件34固定连接,第一杆件34分别与第一按钮31及第一夹块32固定连接,并贯穿第一边框11及第二夹块42,这样,通过第一杆件34来使整个第一夹扣组件3连接在一起,其结构简单,且滑动无阻力。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上述第一夹块32上开设有第三通孔320,第一杆件34通过与第三通孔320紧密配合连接从而固定于第一夹块32上,同样的,上述第一按钮31上开设有安装孔310,第一杆件34一端紧配设于安装孔310中从而固定于第一按钮31上。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安装孔310为开口朝向第一边框11的盲孔,而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上述安装孔310也可为通孔,或者上述第一杆件34也可以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固定于第一按钮31上,此处不做唯一限定。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夹块与按钮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实现同步运动,而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上述夹块与按钮也可以通过两端轴肩或者电子感应的方式进行同步运动,此处不做唯一限定。

请参阅图4,第一边框11上设有第一通孔110,第二夹块42上设有第二通孔420,第一杆件34分别滑动设于第一通孔110及第二通孔420中。使用时,按压第一按钮31,第一按钮31通过第一杆件34带动第一夹块32移动,同时第一杆件34在第一通孔110及第二通孔420中滑动。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二按钮41与第二夹块42之间也是通过第二杆件44固定连接的,第二杆件44与第一杆件34结构和作用均相同,且第二杆件44和第二按钮41及第二夹块42之间的连接方式与第一杆件34相同,此处不做重复描述。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扣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第一杆件34自第一按钮31延伸至第二按钮41,第一杆件34一端固定设于第一按钮31上,第一杆件34另一端滑动设于第二按钮41中。本实施通过将第一杆件34设置成从第一按钮31延伸至第二按钮41,即使得第二按钮41与第二边框12之间至少有第一杆件34和第二杆件44两个连接桥梁,从而提高了第二按钮41与第二边框12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样的,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二杆件44也是自第二按钮41延伸至第一按钮31,从而提高了第一按钮31与第一边框11之间的连接强度。

具体的,第二按钮41上设有第一盲孔410,第二边框12上设有第四通孔120,第一杆件34分别滑动于第一盲孔410及第四通孔120中。具体安装时,应将第一杆件34一端依次穿过第二边框12、第一夹块32、第二夹块42、第一边框11及第一按钮31,且使得第一杆件34分别与第一按钮31及第一夹块32紧密配合连接,第一杆件34与第一边框11、第二夹块42、第二边框12滑动配合,然后将第一杆件34的另一端插入第二按钮41中并与第二按钮41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扣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第一杆件34上设有第一台阶343,第一台阶343止挡于第一边框11内侧并用于限制第一杆件34向第一边框11外侧的移动行程,这样,请参阅图2,当人手放开第一按钮31时,第一杆件34及第一按钮31因受到第一弹性件33的推力而向第一边框11外侧移动,直至第一台阶343止挡于第一边框11内侧上,从而可以根据需要设定第一台阶343在第一杆件34上的位置,进而达到限定第一按钮31及第一杆件34向第一边框11外侧的移动行程。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实际情况及具体要求,也可以在上述第一杆件34上设置凸起来限定第一杆件34的移动行程,此处不做唯一限定。

具体的,请参阅图4,第一杆件34包括小径段341及大径段342,小径段341的直径小于大径段342的直径,上述第一台阶343设于小径段341与大径段342之间,小径段341固定于第一按钮31上并与第一边框11中滑动,第一台阶343止挡于第一边框11内侧,大径段342固定于第一夹块32中并于第二夹块42、第二边框12及第二按钮41中滑动。

同样的,上述第二杆件44上也是通过第二台阶443来限定第二杆件44向第二边框12外侧的移动行程,此处不做重复描述。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扣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第一边框11上设有第一插销35,请参阅图4,第一按钮31上设有第二盲孔311,第一插销35一端固定设于第一边框11上,第一插销35另一端延伸至第二盲孔311中,第一弹性件33设于第二盲孔311中并抵持于第一插销35及第一按钮31之间,这样,通过相对固定的第一边框11,从而通过第一弹性件33依次推动第一按钮31及第一杆件34移动。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实际情况及具体要求,上述第一边框11上也可以不设置第一插销35,即分别在第一边框11及第二按钮41中各开设一个盲孔,然后使得第一弹性件33直接抵持于第一边框11及第一按钮31中,此处不做唯一限定。

同样的,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上述第二边框12上设有第二插销45,第二按钮41上设有第三盲孔411,第二插销45一端固定设于第二边框12上,第二插销45另一端延伸至第三盲孔411中,第二弹性件43设于第三盲孔411中并抵持于第二插销45及第二按钮41之间。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上述第一弹性件33及第二弹性件43均为弹簧,通过弹簧的弹性作用以使得第一按钮31及第二按钮41复位。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第一边框11上设有两第一插销35,两第一插销35分别设于第一杆件34及第二杆件44的两侧,对应的,上述第一按钮31上开设有两第二盲孔311,且每一第二盲孔311上设有一第一弹性件33,这样,不仅使得整个第一弹性件33的复位作用稳定,从而使得第一边框11与第一按钮31之间的连接结构稳定、平衡。同样的,第二边框12上也设有两第二插销45,此处不做重复描述。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及图6,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扣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第一夹块32包括第一连接部321、第一夹持部322及第二夹持部323。第一连接部321为方形块状结构,第一连接部321分别套设于第一杆件34及第二杆件44上,第一夹持部322凸设于第一连接部321一侧(图6中左侧)并用于夹持左侧翻转架2,第二夹持部323凸设于第一连接部321另一侧(图6中右侧)并用于夹持右侧翻转架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321沿第一杆件34轴向上具有第一凸块324,第一凸块324沿第一连接部321向第二夹块42方向延伸。

同样的,上述第二夹块42与第一夹块32结构相同,第二夹块42也包括第二连接部421、第三夹持部422及第四夹持部423。工作时,第一夹持部322与第三夹持部422分别夹持于左侧翻转架2上,第二夹持部323与第四夹持部423分别夹持于右侧翻转架2上,这样,使得只需要按压第一按钮31及第二按钮41,就可以同时将两侧的翻转架2均底架1中脱出,其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省事。此外,第二连接部421沿第一杆件34轴向上具有第二凸块424,第二凸块424沿第二连接部421向第一夹块32方向延伸,第一凸块324与第二凸块424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扣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第一夹持部322、第二夹持部323、第三夹持部422及第四夹持部423上均设有用于引导扣舌24的引导面3221,第一夹持部322、第二夹持部323、第三夹持部422及第四夹持部423上均设有用于夹持扣舌24的夹持面3222,且引导面3221与夹持面3222连接设置,夹持面3222为直面,引导面3221自夹持面3222向外倾斜延伸。

在本实施例中,两相对设置的夹持面3222之间形成一夹持腔,扣合时,将扣舌24挤压引导面3221,并推动第一夹块32及第二夹块42向外移动,直至扣舌24扣于夹持腔中。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手表,包括表带及上述折叠扣100,折叠扣100两端分别与表带连接,请参阅图2,翻转架2包括连接块25,连接块25设于扣舌24的旁侧,连接块25用于与表带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表,通过上述折叠扣100的设置,从而使得该手表扣合及摘下操作方便,且手表结构简单,加工简单。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