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防降温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97613发布日期:2020-05-20 00:48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防降温服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救援人员保护衣物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消防降温服。



背景技术:

消防避火服是消防人员在火海中执行救援任务的必备装备之一,目前的消防避火服主要由耐火布层、耐火隔热布层、防水布层、隔热布层、舒适布层从外至内顺序组成。

但是这种消防避火服外层的耐火布本身虽具耐火阻燃作用,但没有隔热作用,而隔热布层的隔热能力有限,所以当消防人员进入到火海中后,避火服内的温度会快速升高,会造成消防人员灼伤或中暑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消防降温服。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消防降温服,包括衣服本体、便携式的壳体、冷却组件、制冷组件,壳体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固定于壳体内的冷却水箱、位于壳体内的固定连接于冷却水箱上并与其连通的进水管、位于壳体内的固定连接于冷却水箱上并与其连通的出水管、两端分别与出水管和进水管连接并连通的冷却管以及安装于进水管或出水管上的水泵,所述冷却管布置在所述衣服本体内;所述制冷组件包括固定浸置于冷却水箱内的蒸发器、固定安装于壳体内低压进口与蒸发器出口连接的压缩机、进口与压缩机高压出口连接的散热器以及连通散热器出口与蒸发器进口的毛细管,所述散热器在壳体内部临靠一侧设置,出风口位于壳体上临靠散热器的一侧,在散热器背向出风口的一侧设置有散热风扇

使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消防降温服时,当消防人员需要进入火场内前,穿上衣服本体并将壳体背负于后背上,然后打开电源,制冷组件开始对冷却水箱内的冷却液制冷,水泵将被冷却后的冷却水通过出水管送入到衣服本体内的冷却管内,吸收衣服本体上的热量后的冷却水从进水管再进入到冷却水箱内被重新制冷。这样可以有效降低消防人员进入火场后的衣物内部温度,并避免消防人员因衣物内温度过高而出现的灼伤或中暑的情况。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却水箱设置在壳体内远离散热器的一侧;所述壳体安装冷却水箱的一侧外侧固定连接有两条背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救援人员可以通过背带将降温装置背负于后背上。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风口开设于壳体上分别临靠散热器和冷却水箱的两个侧面之外的两个侧面或顶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保证壳体内空气流通,蒸发器位于出风口处,可以使散热器能够更好地散热冷凝制冷剂,增强制冷效果。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顶部设有进气风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气风扇可以加快壳体内空气流速,进一步加强散热器的散热效果。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缩机固定于散热器与冷却水箱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负压作用,压缩机周围的空气携带压缩机的热量流向散热器,压缩机周围由来自冷却水箱周围的冷空气填充,可以对压缩机起到有效降温作用。

作为另一种选择,所述压缩机设置在散热器与进风口之间;进风口到压缩机的路径经过冷却水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压缩机工作会发热,所以将压缩机设置于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的位置,可以对压缩机起到散热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水箱的进水管或出水管部分地缠绕在所述压缩机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冷却水箱里的水对压缩机进行辅助散热,可以让压缩机保持在较低的工作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蒸发器为一段曲折的换热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曲折的换热管浸置于冷却水箱内的冷却液内,直接与冷却液进行热交换,结构简单,成本低,换热效率高。

进一步地,所述蒸发器包括一段曲折的换热管和包覆曲折的换热管外部的换热翅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换热翅片来增加换热面,可以获得更高的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出水管连接于冷却水箱的下部,所述进水管连接于冷却水箱的上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高温冷却液充分降温后再泵送至冷却管内降温。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盘绕于衣服本休内的冷却管为衣服降温,均匀性好。采用流动的液体介质作为水箱与冷却管之间的换热介质,比气体介质换热效率高。蒸发器浸置于冷却水箱内为冷却液降温,换热快,损失少。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衣服的基础上增设冷却组件与制冷组件,解决了消防人员进入到火海中后,避火服内的温度会快速升高,造成消防人员灼伤或中暑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消防降温服一种实施例的外部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消防降温服一种实施例的内部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消防降温服一种实施例的蒸发器内换热管的结构图。

图中,1、衣服本体;2、壳体;21、进风口、22、出风口;23、进气风扇;24、背带;3、冷却组件;31、冷却水箱;32、冷却管;33、进水管;34、出水管;35、水泵;4、制冷组件;41、压缩机;42、散热器;43、蒸发器;431、换热管;432、换热翅片;44、毛细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种消防降温服,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衣服本体1、壳体2、安装于壳体2上用于为衣服本体1降温的冷却组件3以及安装于壳体2内用于为冷却组件3降温的制冷组件4。

参照图1,在壳体2外部一侧固定连接有两条背带24,便于操作者将壳体2背负于后背上。在壳体2安装背带24的对立面开设有出风口22,在壳体2没有安装背带24以及开设出风口22的其他侧面开设有进风口21,进风口21与出风口22均贯穿壳体2,为了增强进风效果,在顶部还安装有进气风扇23。

参照图1和图2,冷却组件3包括固定连接于壳体2内部固定背带24一侧的冷却水箱31在冷却水箱31上固定连接有进水管33与出水管34,进水管33与出水管34一端与冷却水箱31连通,另一端分别连接设置在壳体外侧的进水管接口和出水管接口,并且进水管33位于冷却水箱31底部,出水管34位于冷却水箱31顶部。在衣服本体1内安装有冷却管32,冷却管32沿衣服本体1相对均匀地盘绕多圈并且冷却管32的两端分别与进水管接口和出水管接口连通。为了便于冷却水箱31内的冷却水进入到冷却管32内,在进水管33上还安装有水泵35。冷却组件3工作时,水泵35将被冷却后的冷却水通过出水管34送入到冷却管32内,当冷却水吸热升温后从进水管33回到冷却水箱31内被重新制冷。

参照图2,制冷组件4包括固定连接于冷却水箱31内的蒸发器43、固定连接于壳体2内侧出风口22处的散热器42以及安装于冷却水箱31与散热器42之间的压缩机41。在散热器42与蒸发器之间还安装有毛细管44,压缩机41与蒸发器43以及冷凝器之间通过管道连通。其中压缩机41的高压出口与散热器42的进口连接,散热器42的出口与毛细管44进口连接,毛细管44的出口与蒸发器43进口连接,蒸发器43的出口与压缩机41的低压进口连接。

参照图2和图3,为了有效降低压缩机41的机温,使压缩机41可以稳定工作,出水管34部分地缠绕在压缩机41上。蒸发器43包括一段曲折的换热管431和包覆曲折的换热管431外部的换热翅片432,以便于蒸发器43更好的制冷。制冷组件4工作时,压缩机41将来自蒸发器43内的汽化高温制冷剂加压后送至散热器42,然后散热器42将汽化的制冷剂冷凝液化后再通过毛细管44将液化的高压制冷剂释压后送至蒸发器43内吸热汽化,完成制冷。

当消防人员需要进入火场内时,穿上衣服本体1并将壳体2背负于后背上,然后打开电源,压缩机41开始工作,将高温气态制冷剂进行加压,加压后的高温气态制冷剂进入散热部散热液化后进入毛细管44内;毛细管44将高压液化的制冷剂释压后送入到蒸发器43内,低压液态的制冷剂在蒸发器43内通过热传递吸收冷却水箱31内冷却水的热能,然后气化后重新回到压缩机41内。被蒸发器43冷却后的冷却水被水泵35泵送到位于衣服本体1内的冷却管32内吸收热量,达到制冷降温的目的,冷却水吸热后通过出水管34重新进入到水箱内被冷却。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