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形的背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15570发布日期:2020-01-07 08:06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变形的背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包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变形的背包。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背包的外形有很多,但其形式却只有两类,分别是双肩包和单肩包。双肩包带有一对对称背带,使用时将背带分别挂在两个肩膀上,通常双肩包内放置物品的空间较大,但由于背负在身后使得拿去包内物品不方便;而单肩包只有单只背带,使用时将背带斜挂或直挂在肩膀上,使得拿去拿取包内物品便利,且相较于双肩包更加时尚美观,但其物品放置空间较小。但目前市面上常见的背包,具有单肩包的功能或双肩包的功能,无法兼顾用户想要包内物品放置空间大又要拿取物品方便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变形的背包,同时具有双肩背包和单肩包的功能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可变形的背包,包括包体和背带,所述包体的两侧均设置有侧环和底环,所述侧环位于所述底环的上方,所述背带的两端从所述包体的顶部起始以分别向所述包体的两侧延伸,而后分别穿过所述侧环和所述底环,绕过所述底环后再次穿过所述侧环,并在所述包体的顶部对接形成封闭环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背带的两端对接形成封闭环状,使得背带能够在侧环和底环中任意滑动,因此,用户无需拆卸背带也无需伸缩背带就能够使得该背包具有双肩包状态和双肩包状态,双肩包状态时,背带位于侧环和底环之间的带段被拉长,单肩包状态时,背带位于两个侧环之间的带段被拉长;

由此,用户只需将相应位置的背带带段拉长,就可以完成该背包在双肩包状态和单肩包状态之间的变形,使得该背包同时具有双肩包和单肩包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包体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固定或分离所述背带的固定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部的设置使得背带位于包体上方的带段能够与包体顶部固定,防止背带在使用过程中滑落到包体的后面,使该背包的双肩包状态更加稳定,同时避免该背包在使用时背带挤压在包体和用户的背部之间,从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部包括设置在所述背带上的公魔术贴、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包体顶部的第一母魔术贴,所述公魔术贴可与所述第一母魔术贴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双肩包状态时,公魔术贴与第一母魔术贴相互配合,实现了背带与包体顶部的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背带位于两个侧环之间的两段分别为第一带段和第二带段,所述公魔术贴设置在所述第一带段上,所述第二带段上设置有可与所述公魔术贴配合的第二母魔术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单肩包状态时,公魔术贴与第一母魔术贴脱离以与第二母魔术贴配合,使得第一带段与第二带段紧贴,便于用户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公魔术贴的贴面上具有带钩的刺毛,所述第一母魔术贴的贴面和所述第二母魔术贴的贴面上均具有圆毛。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魔术贴的刺毛面具有黏贴作用易损伤衣物,魔术贴的圆毛面纤细柔软不易损伤衣物,而该背包无论是处于双肩包状态还是单肩包状态,具有刺毛面的公魔术贴都会与具有圆毛面的第一母魔术贴或第二母魔术贴配合,不会损伤衣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带段和所述第二带段上均可滑动地套设有防滑套,所述公魔术贴和所述第二母魔术贴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防滑套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公魔术贴和第二母魔术贴可以跟随防滑套在背带上滑动,便于用户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侧环的内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侧环的内部空间分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背带穿过侧环的带段有两段,隔板将这两段背带带段隔开以使这两段背带带段分别穿过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避免这两段背带带段相互缠绕,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背带由金属链条、皮质长带或布绳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金属链条、皮质长带和布绳的加工简便,降低了该背包的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背带的两端通过扣合或缝合的方式对接形成封闭环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扣合和缝合的方式操作简便,降低了该背包的生产成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背带的两端对接形成封闭环状,使得背带能够在侧环和底环中任意滑动,用户无需拆卸背带也无需伸缩背带,只需拉动相应位置的背带就能够完成该背包在双肩包状态和双肩包状态之间的变形;

2.第一母魔术贴、第二母魔术贴和公魔术贴的设置,使得该背包的双肩包状态和单肩包状态更加稳定,便于用户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双肩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挎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挎包状态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手提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手提包状态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包体;2、背带;3、侧环;4、隔板;5、底环;6、公魔术贴;7、第一母魔术贴;8、第二母魔术贴;9、防滑套;10、第一带段;11、第二带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5,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可变形的背包,包括包体1和背带2。优选地,包体1设置为由硬质皮革或帆布制成,且包体1内填充高回弹海绵的布料,使得包体1内能够抵抗挤压力而不发生形变。包体1顶部有开口,包体1的开口通过拉链或魔术贴等方式启闭,且开口设置在包体1的顶部。

包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侧环3和底环5,侧环3位于底环5的上方。背带2的两端从包体1的顶部起始以分别向包体1的两侧延伸,而后分别穿过侧环3和底环5,绕过底环5后再次穿过侧环3,并在包体1的顶部对接形成封闭环状。因此,背带2能够在侧环3和底环5中任意滑动,以使该背包在其背带2无需拆卸也无需伸缩的情况下就能够具有单肩包状态和双肩包状态。单肩包状态还可以分为挎包状态和手提包状态。双肩包状态如图1所示,挎包状态如图2所示,手提包状态如图5所示。侧环3的内部设置有隔板4,隔板4将侧环3的内部空间分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

当背带2由金属链条或皮质长带制成时,背带2的两端通过扣合的方式对接,当背带2由布绳制成时,背带2的两端通过缝合的方式对接。优选的,背带2采用金属链条制成。

背带2上套设有防滑套9,防滑套9位于包体1的上方。背带2位于两个侧环3之间的带段有两段,分别为第一带段10和第二带段11,背带2上的防滑套9有两个,且分别位于第一带段10和第二带段11上。

参考图4和图7,包体1的顶部设置有固定部。固定部采用纽扣、按扣、磁扣或魔术贴等方式实现背带2与包体1顶部之间的固定或分离。优选的,固定部采用魔术贴的方式,则该固定部包括设置在第一带段10上的防滑套9上的公魔术贴6、固定设置在包体1顶部的第一母魔术贴7、以及固定设置在第二带段11上的防滑套9上的第二母魔术贴8。公魔术贴6的贴面上具有带钩的刺毛,第一母魔术贴7的贴面和第二母魔术贴8的贴面上均具有圆毛。公魔术贴6可与第一母魔术贴7配合,也可与第二母魔术贴8配合。

参考图1,当该背包处于双肩包状态时,背带2位于侧环3和底环5之间的带段被拉长,此时公魔术贴6与第一母魔术贴7配合。

参考图2和图5,当该背包处于单肩包状态时,由于第一带段10和第二带段11之间的长度不同,使得单肩包状态还可以分为手提包状态和挎包状态。

参考图2和图3,当该背包处于挎包状态时,第二带段11被拉至最长,此时第一带段10与包体1的顶部贴合,公魔术贴6与第一母魔术贴7配合。

参考图5和图6,当该挎包处于手提包状态时,第一带段10和第二带段11的长度相同,此时公魔术贴6与第二母魔术贴8配合。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双肩包状态时,将背带2位于侧环3和底环5之间的带段拉长,公魔术贴6与第一母魔术贴7配合;手提包状态时,将第一带段10和第二带段11拉长,且第一带段10和第二带段11长度相同,公魔术贴6与第一母魔术贴7配合;挎包状态时,将第二带段11拉至最长,公魔术贴6与第二母魔术贴8配合。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