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动式扣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84553发布日期:2020-04-14 19:42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滑动式扣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滑动式扣具,尤指按压母扣左侧或右侧的按压件,也或者左右侧的按压件都按压,都可使母扣于公扣的齿条上顺畅地进行滑移的动作,进而具有使用时无方向性使用限制的效果,以可提升组装、操作上的便利性。



背景技术:

一般衣物(如:外套、运动服、手套、雨衣等)为了方便于穿着或调节袖口大小,大都会利用一粘扣带(通称为魔鬼毡)车缝于袖口处,以防止外部强风或雨水由袖口处进入于衣物内,且因二片尼龙带上分别编织有复数个小勾环及绒毛小环孔,当二片尼龙粘贴时,便可紧密结合在一起而具有耐用、容易拉开、质轻、可轻洗等优点,并在使用者在雪地或寒冷潮湿的天候环境下配戴保暖手套或防滑手套时,也可方便直接拉扯于粘扣带来调整其松紧度而不需将手套脱下,以有效防止手部外露造成冻伤的情况发生,故,粘扣带被广泛应用于特殊需求或使用环境来取代一般按式钮扣、扣钩、钮扣和绳索。

然而,现有粘扣带粘贴时,使用者当下只能凭着感觉拉动于现有粘扣带来调整其松紧度,无法确实得知是否已调整至适当松紧位置,而需要再次进行拉开作粘贴的动作,并在经由多次的反复拉开、粘贴后,其绒毛小环孔容易被剥离而粘住在小勾环上,或是在小勾环上沾粘有衣物的棉絮或异物,因而影响整体粘贴效果,并造成现有粘扣带使用久了便会失去原有的粘扣性,若欲清除现有粘扣带上的绒毛、棉絮或异物等则需花费好一番功夫才能清理干净,且清理后粘扣性恢复的效果相当有限,使用没多久又逐渐失去原有的粘扣性,也有使用者将衣物送回成衣厂商或坊间车缝的工作室进行更换,并使现有粘扣带上的缝线去除后,便可将现有粘扣带换掉,再将新的粘扣带来车缝于衣物上,但此种更换粘扣带方式不仅相当的耗费工时与成本,其整体使用上的方便性也将大打折扣。

所以,为了解决粘扣带带来的不便,便有厂商研发出滑动式扣具,请参阅图8、图9所示,是现有的立体分解图及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现有的滑动式扣具包括母扣a及公扣b,其中该母扣a内部为贯通有通道a1,且母扣a位于通道a1一侧处贯设有穿孔a2,而穿孔a2中定位有卡制件a3,并在卡制件a3底面处沿着通道a1方向剖设有与通道a1形成相连通的插槽a31,且插槽a31侧壁面上设有凸齿a32,再在卡制件a3与通道a1内侧壁之间设有弹性体a4,而该公扣b具有一基座b1,并在基座b1上设有穿置孔b11,再在基座b1一侧壁面朝外延伸有穿过通道a1及插槽a31处的齿条b2,且齿条b2侧边处设有可供凸齿a32啮合的卡齿b21,当卡制件a3受到按压时,即会挤压弹性体a4,且该卡制件a3的凸齿a32即会与齿条b2的卡齿b21形成分离,此时,使用者便可推动母扣a,以使母扣a可于齿条b2滑动,如此调整装有滑动式扣具的结合物的开口大小及束紧程度,进而粘扣带带来的不便之处。

但是,现有的滑动式扣具于组装的过程中,其各项构件组装时的方向性仅有单一方向,以致于组装时需要耗费诸多时间进行对位,导致产生不便之处,且滑动式扣具的卡制件a3仅有单一方向可供按压,所以应用于预设结合物上时,则需考量使用时的操作习惯方向才能进行组装,如此影响整体组装流程及组装速度,进而使组装的过程中会产生不便之处。

是以,要如何设法解决上述现有的缺失与不便,即为相关业者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人有鉴于上述的问题与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量,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设计出此种滑动式扣具的新型诞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滑动式扣具,包括母扣及公扣,其特征在于:

该母扣包括基座、固定元件、二按压件及弹性元件,其中该基座内部形成有容置空间,并在容置空间前、后二侧壁面设有贯通的二通孔,且容置空间左、右二侧壁面设有贯通的二穿孔,而基座底部处设有供结合于预设结合物上的定位部,再在容置空间内收纳有供于容置空间内作纵向位移动作的固定元件,且该固定元件一侧处设有供与二通孔形成对正的穿槽,并在穿槽内部设有齿部,再在固定元件左、右二侧处分别设有抵持部,而二穿孔中分别活动装设有按压件,且该按压件一侧设有供推抵抵持部而使固定元件产生纵向位移的推抵部,再在基座与固定元件之间弹性撑抵有弹性元件;

该公扣具有基部,并在基部一侧设有供结合于预设结合物上的固定部,再在基部另一侧处朝外延伸有穿过二通孔及穿槽处的齿条,且该按压件未受到按压时,该齿部啮合于齿条上,而该按压件受到按压时,该按压件带动固定元件纵向位移,并挤压弹性元件,以使固定元件的齿部与齿条形成分离状态。

所述的滑动式扣具,其中:该基座的容置空间顶面处凹设有供弹性元件一端置入的限位槽,且该固定元件顶面中央处凹设有对位于限位槽位置处而供弹性元件另一端置入的缺槽。

所述的滑动式扣具,其中:该基座的定位部位于基座底面处设有至少一个定位体,且该定位体上定位有定位片,并在定位片上设有至少一个可供定位体扣入定位的定位孔。

所述的滑动式扣具,其中:该母扣的基座顶面处设有具有复数止滑条的止滑面,而该公扣的基部顶面处设有具有复数防滑条的防滑面。

所述的滑动式扣具,其中:该固定元件的齿部位于穿槽相对二侧壁面设有间隔设置的二凸齿,而该公扣的齿条表面中央处沿着长度方向凸设有肋条,并在肋条左、右二侧处相对设有供二凸齿纵向啮合的复数卡齿。

所述的滑动式扣具,其中:该凸齿后侧面处设有倾斜状的啮合面,而该卡齿前侧表面上形成有沿着纵向倾斜且与啮合面相互啮合的导引面,且各卡齿后侧表面上形成有供止挡于凸齿前侧面处的止挡面。

所述的滑动式扣具,其中:该固定元件的二抵持部位于固定元件左、右二侧壁面分别凹设有抵持槽,且二抵持槽相对内侧壁面设有倾斜状的抵持面,而该推抵部位于按压件侧面处设有凹槽,并在凹槽内部凸设有供推抵于抵持槽上的推抵件,再在推抵件侧面处形成有倾斜状且供推持于抵持面上的推抵面。

所述的滑动式扣具,其中:该母扣的按压件相对二侧壁面凸设有供扣持于二通孔上的二扣块,且按压件相对于推抵部另一侧面设有按压面。

所述的滑动式扣具,其中:该基部的固定部位于基部底面处设有至少一个固定体,而固定体上定位有固定片,再在固定片上设有至少一个供固定体扣入定位的固定孔。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乃在于,母扣的二按压件组装于基座上时毋须区分左右方向,且使用者欲按压按压件来使母扣于公扣的齿条上滑移时,无论是按压左侧、右侧,或者左右侧都按压,都可使母扣于公扣的齿条上顺畅地进行滑移的动作,以具有使用时无方向性使用限制的效果,进而可提升组装、操作上的便利性,如此达到增加整体操作上流畅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优点乃在于该固定元件的齿部啮合、止挡的方向为垂直于公扣的齿条穿设的方向,即可使公扣整体的抗拉强度增加,更能有效防止公扣受到外力拉动时所轻易造成齿条脱出于母扣外的情况发生,并具有公扣固持牢靠、确实定位而不易松动或滑脱于母扣外的效果,且因齿部的复数凸齿啮合于齿条的复数卡齿上时为呈对称型式,所以齿条的复数卡齿便会平均受力,以可将力量均匀地分散,进而减少母扣因单边受力而发生损坏的情况,如此达到提升整体使用寿命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点乃在于该母扣的按压件为相对式共模设计,只需开发一套模块便可同时使用,如此降低整体的制造成本,进而达到减少模具开发及保养、维修成本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优点乃在于该母扣的基座顶面处设有止滑面,且该公扣的基部顶面处设有防滑面,即可通过止滑面及防滑面来避免手指发生滑脱的情形,以达到提升使用稳定性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优点乃在于该母扣基座的定位部及公扣基部的固定部为可分别利用至少一个定位体与定位片及至少一个固定体与固定片的相互扣合设计,使母扣及公扣可快速定位于结合物上,以提升结合、拆卸时的速度及便利性,并具有较佳地结构强度,进而达到定位确实及缩短工时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公扣按压时的侧视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公扣按压后的侧视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公扣按压时的前视剖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公扣按压后的前视剖面图。

图8是现有技术的立体分解图。

图9是现有技术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附图标记说明:1-母扣;11-基座;110-容置空间;1101-限位槽;111-通孔;112-穿孔;113-定位部;1131-定位体;1132-定位片;1133-定位孔;114-止滑面;1141-止滑条;12-固定元件;121-穿槽;122-齿部;1221-凸齿;1222-啮合面;123-抵持部;1231-抵持槽;1232-抵持面;124-缺槽;13-按压件;131-推抵部;1311-凹槽;1312-推抵件;1313-推抵面;132-扣块;133-按压面;14-弹性元件;2-公扣;21-基部;211-固定部;2111-固定体;2112-固定片;2113-固定孔;212-防滑面;2121-防滑条;22-齿条;221-肋条;222-卡齿;2221-导引面;2222-止挡面;223-挡块;3-结合物;31-对接面;311-对接孔;32-调整带;321-透孔;a-母扣;a1-通道;a2-穿孔;a3-卡制件;a31-插槽;a32-凸齿;a4-弹性体;b-公扣;b1-基座;b11-穿置孔;b2-齿条;b21-卡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兹绘图就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俾利完全了解。

请参阅图1、图2、图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及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包括母扣1及公扣2,其中:

该母扣1包括基座11、固定元件12、二按压件13及弹性元件14,其中该基座11内部形成有容置空间110,并在容置空间110顶面处凹设有限位槽1101,且容置空间110前、后二侧壁面设有贯通的二通孔111,而容置空间110左、右二侧壁面设有贯通的二穿孔112,再在容置空间110内收纳有可位于容置空间110内作纵向位移动作的固定元件12,其固定元件12一侧处设有供与二通孔111形成对正的穿槽121,并在穿槽121内部设有齿部122,且齿部122位于穿槽121相对二侧壁面设有间隔设置的二凸齿1221,再在凸齿1221后侧面处设有倾斜状的啮合面1222,而固定元件12左、右二侧处分别设有相对的抵持部123,其二抵持部123位于固定元件12左、右二侧壁面分别凹设有抵持槽1231,且二抵持槽1231相对内侧壁面设有倾斜状的抵持面1232,再在固定元件12顶面中央处凹设有对位于限位槽1101位置处的缺槽124,而基座11的二穿孔112中分别活动装设有相对型式的按压件13,其按压件13一侧设有可供推抵抵持部123而使固定元件12产生纵向位移的推抵部131,而该推抵部131位于按压件13侧面处设有一凹槽1311,并在凹槽1311内部凸设有可供推抵于抵持槽1231上的推抵件1312,再在推抵件1312侧面处形成有倾斜状且供推持于抵持面1232上的推抵面1313,而按压件13相对二侧壁面凸设有可供扣持于二通孔111上的二扣块132,且按压件13相对于推抵部131另一侧面设有按压面133,再在基座11的限位槽1101及固定元件12的缺槽124间弹性撑抵有弹性元件14。

上述母扣1的基座11底部处设有定位部113,而该定位部113位于基座11底面处设有至少一个定位体1131,且该定位体1131上定位有定位片1132,并在定位片1132上设有至少一个可供定位体1131扣入定位的定位孔1133,而该基座11顶面处设有具有复数止滑条1141的止滑面114。

该公扣2具有基部21,并在基部21一侧设有固定部211,且固定部211位于基部21底面处设有至少一个固定体2111,而固定体2111上定位有固定片2112,再在固定片2112上设有至少一个可供固定体2111扣入定位的固定孔2113,且基部21顶面处设有具有复数防滑条2121的防滑面212,又于基部21另一侧处朝外延伸有齿条22,其齿条22表面中央处沿着长度方向凸设有肋条221,并在肋条221左、右二侧处设有相对的复数卡齿222,且各卡齿222前侧表面上形成有沿着纵向倾斜的导引面2221,而各卡齿222后侧表面上形成有笔直状的止挡面2222,再在齿条22底面末端处设有挡块223。

当本实用新型于组装时,可先将公扣2的齿条22朝母扣1所具基座11一侧的通孔111穿入,其齿条22表面的复数卡齿222即会进入至固定元件12的穿槽121中,此时,该固定元件12的齿部122便会使二凸齿1221来纵向啮合于相对的复数卡齿222上,且该凸齿1221的啮合面1222即会抵贴于卡齿222的导引面2221上,再将母扣1于公扣2的齿条22上滑动位移,其凸齿1221的啮合面1222便会沿着卡齿222的导引面2221导引滑移,同时,该固定元件12即会向上位移,以挤压弹性元件14呈一弹性压缩变形,而待复数凸齿1221越过复数卡齿222后,便可凭借弹性元件14弹性撑抵于固定元件12上自动复位,同时使复数凸齿1221啮合于另一复数卡齿222上呈一定位,再不断地拉动母扣1且重复前述作业,直至公扣2的齿条22从基座11另一侧的通孔111穿出后,即可完成本实用新型的组装。

请搭配参阅图4、图5、图6、图7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公扣按压时的侧视剖面图、公扣按压后的侧视剖面图、公扣按压时的前视剖面图及公扣按压后的前视剖面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成衣、袋体(如:背包、手提包或收纳袋等)、鞋体或其它结合物3上的开口处使用,该公扣2的基部21即可先将固定部211的至少一个固定体2111穿过于结合物3上开口外围处对接面31表面的对接孔311,并使穿过对接孔311处的固定体2111扣入于固定片2112上的固定孔2113中呈一定位,以使公扣2稳固结合于结合物3上,而该母扣1的基座11为可利用定位部113的至少一个定位体1131穿过于结合物3上调整带32表面的透孔321,再使穿过透孔321处的定位体1131扣入于定位片1132上的定位孔1133中呈一定位,进而使母扣1结合于结合物3上,上述仅为一种较佳的实施状态,且于实际应用时,也可凭借车缝、铆接、螺丝锁固、化学粘着剂、高周波热熔接或其它等效结合方式实施,但此种组装方式具有可提升结合、拆卸时的速度及便利性,并使母扣1及公扣2可服贴于结合物3表面上,如此使整体的外表更为美观与平整,且于扣入后可达到结构稳定、定位确实以及缩短工时而降低成本的效用。

当使用者欲束紧结合物3开口时,可先捏持母扣1所具基座11的止滑面114上,使其朝公扣2的基部21的方向移动,其固定元件12齿部122的复数凸齿1221即会沿着齿条22表面的复数卡齿222导引滑移,并同时带动固定元件12向上位移,以凭借固定元件12来挤压弹性元件14呈一弹性压缩变形,而待复数凸齿1221越过复数卡齿222后,该弹性元件14便会产生弹性复位,进而使齿部122的复数凸齿1221啮合于复数另一卡齿222上呈一定位,即可通过调整母扣1使结合物3开口处变小而呈现束紧状态,并由母扣1的固定元件12配合公扣2的齿条22作多次活动卡持定位,让使用者调整时产生一定的段落手感,以确实得知已完成调整到位,同时改善有如粘扣带因多次反复拉开、粘贴后便会失去原有的粘扣性且不易清理所产生的问题与缺失,整体使用上更为方便且顺手。

然而,当使用者欲松开结合物3开口时,仅需通过单指或双指来按压母扣1任意一侧或二侧的按压件13,该按压件13即会朝基座11的容置空间110内部横向位移,且该按压件13便会利用推抵部131的推抵件1312来推抵于固定元件12一侧抵持部123的抵持槽1231内,此时,该抵持槽1231内侧的倾斜状抵持面1232即会沿着推抵件1312侧面的倾斜状推抵面1313滑动位移,进而连带固定元件12向上位移,并挤压弹性元件14,同时,该固定元件12的齿部122便会与公扣2的齿条22形成分离状态,即可供使用者向外拉动于母扣1,以使固定元件12的穿槽121沿着公扣2的齿条22作滑动位移的调整,且待母扣1调整至定位后,便可释放按压件13,进而凭借弹性元件14所具的弹性复位力来使固定元件12向下位移,以将按压件13向外横向推移,且该固定元件12的齿部122便会与公扣2的齿条22形成啮合状态呈一定位,让使用者可依各种用途及使用场所对齿条22作预定齿距的调整,以调整结合物3开口大小与松紧度,此种滑动式扣具可方便使用者单指或双指按压于母扣1的按压件13上进行调节或解开公扣2的齿条22,以及滑动式扣具使齿条22穿入至母扣1的二通孔111中可易于滑动位移而便于单手操作,并配合固定元件12可增加整体抗拉强度的功能,且母扣1利用按压按压件13来于公扣2的齿条22上进行滑移过程中并不会发出声响,进而提升其使用上的机能与效果,更具产品的竞争力。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的优点:

(一)该母扣1的二按压件13组装于基座11上时毋须区分左右方向,且使用者欲按压按压件13来使母扣1于公扣2的齿条22上滑移时,无论是按压左侧、右侧,或者左右侧都按压,都可使母扣1于公扣2的齿条22上顺畅地进行滑移的动作,进而具有使用时无方向性使用限制的效果,以可提升组装、操作上的便利性,如此增加整体操作上流畅度。

(二)该固定元件12的齿部122为纵向啮合于公扣2的齿条22上,且该齿条22的复数卡齿222为可利用后侧的止挡面2222来止挡于齿部122的复数凸齿1221前侧处,其齿部122啮合、止挡的方向为垂直于公扣2的齿条22穿设的方向,以可使公扣2整体的抗拉强度增加,更能有效防止公扣2受到外力拉动时所轻易造成齿条22脱出于母扣1外的情况发生,并具有公扣2固持牢靠、确实定位而不易松动或滑脱于母扣1外的效果,整体操作上更为方便且顺手,且因齿部122的复数凸齿1221啮合于齿条22的复数卡齿222上时为呈对称型式,所以该齿条22的复数卡齿222便会平均受力,以可将力量均匀地分散,进而减少母扣1因单边受力而发生损坏的情况,如此提升整体的使用寿命。

(三)该母扣1的按压件13为相对式共模设计,只需开发一套模块便可同时使用,如此大幅降低整体的制造成本,进而可达到减少模具开发及保养、维修成本的目的,更符合经济效益。

(四)该母扣1的基座11顶面处设有止滑面114,且该公扣2的基部21顶面处设有防滑面212,即可通过止滑面114及防滑面212来避免使用者使用时,其手指发生滑脱的情形,以可提升使用时的稳定性。

(五)该母扣1基座11的定位部113及公扣2基部21的固定部211为可分别利用至少一个定位体1131与定位片1132及至少一个固定体2111与固定片2112的相互扣合设计,使母扣1及公扣2快速定位于结合物3上,通过此种结合方式可提升结合、拆卸时的速度及便利性,且具有较佳地结构强度,进而达到定位确实及缩短工时的效用。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