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形腰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82704发布日期:2020-05-26 17:15阅读:665来源:国知局
塑形腰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内衣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塑形腰封。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发展,大众审美要求的提升,形体美成为了人们的普遍追求,除了通过运动健身等方式达到塑形美体的效果外,贴身内衣的塑形功能也愈来愈得到关注及重视。

对于女性而言,内衣本身的塑形效果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的女性内衣中,一般通过腰封来实现纤细腰部的塑形目的。现有的腰封,一般只注重收腹收腰效果,以此达到保持女性身体优美曲线的效果,但现有的腰封是通过对穿着者的腰部直接进行挤压来实现纤细腰部的目的,甚至有些腰封为了达到纤细效果,采用硬质面料重度压迫女性腰腹,其透气性差,包裹太紧,压迫性太强,会让穿着者感觉透不过气。尽管如此,此类腰封仅仅在穿着时对穿着者短暂地起到外观上的塑形作用,而当穿着者一旦不穿戴腰封,其原有的腰腹部缺点会展现无遗,如腰部赘肉随即“反弹”,即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持久塑形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形腰封,旨在解决现有腰封仅在穿着时对穿着者的腰腹部进行简单挤压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持久塑形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塑形腰封,包括呈一片式结构的腰封主体,腰封主体包括第一收腰部、第二收腰部及燃脂部,第一收腰部及第二收腰部分别连接燃脂部两侧,燃脂部与穿着者腹部对应以燃烧穿着者腹部脂肪。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塑形腰封的有益效果在于,呈一片式结构的腰封主体具有良好的弹性塑形能力,且通过燃脂部辅助燃烧穿着者腹部脂肪,而达到长效的塑形燃脂功效,有效防止脱去腰封后,出现反弹的情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收腰部及第二收腰部为高弹面料。以使第一收腰部及第二收腰部能够挤压穿着者腰腹区域,以此塑形、纤细穿着者腰身。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燃脂部包括层叠设置的燃脂贴肤层及燃脂外层,燃脂贴肤层与穿着者肌肤相邻,燃脂贴肤层为无弹或微弹的咖啡碳纤维面料,燃脂外层为拉架面料材质。由于燃脂贴肤层相对于第一收腰部、第二收腰部弹力较小(或没有弹力),使燃脂贴肤层产生朝向穿着者腹部的压力,以对腹部进行弹性挤压塑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收腰部远离燃脂部的一侧及第二收腰部远离燃脂部的一侧分别设置钩扣或多排钩圈,以使第一收腰部及第二收腰部可拆卸连接。便于穿戴,且通过钩扣和多排钩圈配合,以灵活调节穿着时塑形腰封的松紧程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燃脂部、第一收腰部及第二收腰部的上端边缘形成腰封主体的上边缘区,燃脂部、第一收腰部及第二收腰部的下端边缘形成腰封主体的下边缘区,塑形腰封还包括丈根,丈根的数量为两条以分别设于上边缘区及下边缘区。便于穿戴,防止卷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塑形腰封还包括绑带,燃脂部的分别与第一收腰部及第二收腰部相接的两侧上开设有多个第一穿孔,绑带活动穿绕于多个第一穿孔,并于燃脂部远离穿着者的一面收拢。便于进一步调节塑形腰封穿着时的松紧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边缘区域的丈根中部设有一对第二穿孔,绑带穿绕多个第一穿孔后,绑带两端分别穿过两个第二穿孔后打结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燃脂部分别与第一收腰部及第二收腰部连接的两侧边缘均呈弧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塑形腰封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塑形腰封穿着时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塑形腰封;100、腰封主体;

101、上边缘区;102、下边缘区;

110、第一收腰部;120、第二收腰部;

130、燃脂部;131、燃脂外层;

132、燃脂贴肤层;140、第一穿孔;

150、第二穿孔;200、钩扣;

300、钩圈;400、丈根;

500、绑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及图2,现对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塑形腰封10进行说明:上述塑形腰封10包括为一片式结构的腰封主体100,其中腰封主体100包括第一收腰部110、第二收腰部120及燃脂部130,第一收腰部110及第二收腰部120分别与燃脂部130两侧连接,以围合呈环形,配合环绕穿着者腰身,燃脂部130与穿着者腹部区域对应,以用于燃烧穿着者腹部脂肪。

呈一片式结构的腰封主体100具有良好的弹性塑形能力,且通过燃脂部130辅助燃烧穿着者腹部脂肪,而达到长效的燃脂塑形功效,有效防止脱去腰封后,出现反弹的情况。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收腰部110、第二收腰部120及燃脂部130通过车缝的方式连接,以使第一收腰部110、第二收腰部120及燃脂部130(即腰封主体100)为一片式结构。

具体地,第一收腰部110、第二收腰部120为高弹面料材质,燃脂部130包括燃脂外层131及燃脂贴肤层132,燃脂贴肤层132相对于第二燃脂层102与穿着者腹部相邻(即燃脂贴肤层132直接与穿着者肌肤接触),其中,燃脂贴肤层132采用的是无弹或微弹的咖啡碳纤维面料材质,燃脂外层131采用的是拉架面料材质。

具体地,咖啡碳纤维是利用喝完咖啡后剩下的咖啡渣研磨成纳米粉体,加入到涤纶纤维中,生产出的一种功能性涤纶纤维,主要功能是抑菌抗臭,发散负离子,蓄热保温,及远红外线的作用在发热远红外线的功能上,可以使人体皮肤的温度升高0.5-1度,远红外放射率约为0.87。在升温保暖性上,当用150瓦灯光照射约1分钟左右,咖啡碳面料比普通面料高出5-10度。

如此,咖啡碳纤维面料具有的蓄热保温及远红外线的作用可以实现脂肪燃烧的功能;而无弹或微弹的咖啡碳纤维面料与高弹的第一收腰部110、第二收腰部120,以及燃脂外层131相结合,使得燃脂贴肤层132产生朝向穿着者腹部方向的压力,以对腹部区域弹性挤压塑形。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高弹面料指的是现有技术中具有很高的弹性(即具有良好伸缩性)的面料;无弹面料指没有弹性的面料;微弹面料指具有轻微弹性(即具有轻微伸缩性)的面料。

在本实施例中,燃脂外层131及燃脂贴肤层132尺寸一致,燃脂外层131及燃脂贴肤层132通过缝纫进行层叠固定。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燃脂外层131及燃脂贴肤层132也可以通过热贴合工艺或其它方式进行连接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收腰部110及第二收腰部120分别与燃脂外层131相对的两侧连接。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收腰部110及第二收腰部120也可以同时与层叠在一起的燃脂外层131及燃脂贴肤层132共同的两侧分别连接。

进一步地,燃脂部130分别与第一收腰部110及第二收腰部120的连接侧为弧形设计(也即燃脂外层131及燃脂贴肤层132的两侧为弧形),以使燃脂部130与穿着者腰部曲线相适应,提高塑形腰封10的燃脂、塑形效果。以图1视角为例,燃脂部100沿水平方向的宽度从上至下,先逐渐减小再逐渐增加。

进一步地,塑形腰封10还包括钩扣300及钩圈400,钩扣300及钩圈400分别设于第一收腰部110远离燃脂部130的一端,及第二收腰部120远离燃脂部130的一端,以使第一收腰部110及第二收腰部120通过钩扣300和钩圈400可拆卸式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钩扣300及钩圈400与第一收腰部110及第二收腰部120并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钩扣300及钩圈400也可以分别设置在第二收腰部120及第一收腰部110上,使第一收腰部110及第二收腰部120能够通过钩扣300及钩圈400进行可拆卸式固定即可。

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收腰部110及第二收腰部120也可以通过纽扣或拉链进行可拆卸式连接。

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钩扣300及钩圈400均为多个,多个钩扣300呈单排分布,多个钩圈400呈多排分布,单排钩子扣300与多排钩圈400中任一排适配连接,以便于调节第一收腰部110及第二收腰部120连接的松紧程度,使塑形腰封10适应不同体型的穿着者。

可以理解的是,每排钩扣300、钩圈400的数量,及钩圈400排数可以进行灵活设置。在本实施例中,以图1视角为例,十二个钩扣300沿竖直方向排状分布,钩圈400相应沿竖直方向呈排状分布,且钩圈400沿水平方向设置为三排,每排设有十二个钩圈400,以一一对应连接钩扣300。

进一步的地,对于腰封主体100,第一收腰部110、燃脂部130及第二收腰部120的上端边缘形成腰封主体100的上边缘区101,第一收腰部110、燃脂部130及第二收腰部120的下端边缘形成腰封主体100的下边缘区102,塑形腰封10还包括丈根400,其中丈根400的数量为两条以分别设于上边缘区101及下边缘区102。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丈根400自身具有一定宽度,两根丈根400可以通缝纫的方式直接分别设置在上边缘区101及下边缘区102。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上边缘区101及下边缘区102也可以分别开设穿线孔道,以便于分别穿绕丈根400。

优选地,丈根400的宽度为1.5cm-2.0cm。

进一步地,燃脂部130的分别与第一收腰部110及第二收腰部120相接的两侧上开设有多个第一穿孔140,塑形腰封10还包括绑带500,绑带500活动穿绕于多个第一穿孔140,并于燃脂部130远离穿着者的一面(即燃脂部外侧)收拢。以辅助调节塑形腰封10穿着时的松紧度,且起到装饰效果。

具体地,多个第一穿孔140开设于燃脂外层131上。

更进一步地,上边缘区101的丈根400中部还设有一对第二穿孔150,绑带400穿绕多个第一穿孔140后,绑带400的两端分别朝向两个第二穿孔150收拢,并各自穿过两个第二穿孔150后打结连接。

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穿孔150也可以开设于下边缘区102的丈根400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