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套入式加压护踝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97288发布日期:2020-05-20 00:46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套入式加压护踝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护踝袜,尤其涉及一种套入式加压护踝袜。



背景技术:

护踝袜,作为一种保护人体踝关节的用具,经常应用于较为激烈的运动中或者足部损伤后的康复保护中,能够有效避免踝关节的扭伤和足部韧带的撕裂,对于损伤后的足部能够起到矫正防止错位的作用,因此其保护效果的好坏显得尤其重要。

现有技术中的护踝袜,如专利名称为“一种专业球类运动护踝连袜”、申请号为“cn201820397596.7”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专业球类运动护踝连袜,包括松紧带、防滑区和第三袜体,所述松紧带上端边缘设置有袜提,所述防护层内部固定有保护垫,所述防滑区固定在第二袜体下端表面中心位置,所述第三袜体设置在第二袜体前端边缘,所述第一袜体、第二袜体和第三袜体内部包括由内而外依次缝合的抑菌亲肤层、透气层和耐磨层。该专业球类运动护踝连袜,将护踝与球袜合二为一,减少了球员在调整护踝上所用的时间,脚面和脚腕处材料采用了tpu发泡材质制成,能够起到一定的缓震和防扭伤效果,后跟处的缓震气垫可帮助篮球球员在上篮后的下落过程中起到缓震与保护的作用,足尖部位设置有防护软胶垫,减轻了足球对足尖脚趾处的损伤。

但是,该护踝袜起不到很好的支撑和加压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套入式加压护踝袜,以解决人们在穿戴时加压支撑作用不强的问题。

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套入式加压护踝袜,包括棉质的袜底、袜面、袜跟、袜筒,以及鱼丝带质的护踝,所述护踝包括位于所述袜底、袜面、袜跟、袜筒之间的加压壁、交叉设在加压壁上的加压带以及固定在加压壁后侧的一对缠绕带,所述加压壁的周边与所述袜底、袜面、袜跟、袜筒缝为一体,一对所述加压带的一端分别缝在袜底的两侧,两根加压带于脚面交叉后、另一端通过魔术贴固定在加压壁后侧;一对所述缠绕带的一端均缝接在加压壁的后侧,两根缠绕带于加压壁前侧交叉后、另一端通过魔术贴固定在加压壁后侧。

所述加压壁后侧跟腱处设置有魔术贴母面一,所述加压带的非缝接端的一面设有魔术贴子面一,所述缠绕带的非缝接端设有魔术贴子面二。

所述加压带的非缝接端还设有魔术贴母面二,所述魔术贴子面一与魔术贴母面二分别位于加压带的两侧。

一根所述加压带的非缝接端设有魔术贴母面三,另一根所述加压带的非缝接端设有与魔术贴母面三适配的魔术贴子面三,一根所述缠绕带的非缝接端设有魔术贴母面四,另一根所述缠绕带的非缝接端设有与魔术贴母面四适配的魔术贴子面四。

所述加压壁的内壁、位于脚踝两侧的位置对称设有一个防滑垫。

所述防滑垫为硅胶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加压带,对脚背及脚踝起到了很好的加压作用,增加了穿戴时的稳定性及保护性,加压壁上还设置有缠绕带,对脚踝部位进行了二次支撑及保护;加压壁内部设置有硅胶防滑垫,增加了加压壁的稳定性及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右视图;

图中,1、袜面;2、袜底;3、加压壁;4、袜筒;5、加压带;6、魔术贴子面二;7、缠绕带;8、魔术贴母面二;9、袜跟;10、魔术贴母面一;11、魔术贴子面四;12、魔术贴母面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套入式加压护踝袜,包括棉质的袜底2、袜面1、袜跟9、袜筒4,以及鱼丝带质的护踝,所述护踝包括位于所述袜底2、袜面1、袜跟9、袜筒4之间的加压壁3、交叉设在加压壁3上的加压带5以及固定在加压壁3后侧的一对缠绕带7,所述加压壁3的周边与所述袜底2、袜面1、袜跟9、袜筒4缝为一体,一对所述加压带5的一端分别缝在袜底2的两侧,两根加压带5于脚面交叉后、另一端通过魔术贴固定在加压壁3后侧;一对所述缠绕带7的一端均缝接在加压壁3的后侧,两根缠绕带7于加压壁3前侧交叉后、另一端通过魔术贴固定在加压壁3后侧。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加压壁3后侧跟腱处设置有魔术贴母面一10,所述加压带5的非缝接端的一面设有魔术贴子面一,所述缠绕带7的非缝接端设有魔术贴子面二6。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的护踝袜穿在脚上后,先将位于袜底2两侧的两根加压带5于脚面交叉后,将其魔术贴子面一贴在加压壁的魔术贴母面一10上,然后将两根缠绕带7分别从脚踝两侧绕至前侧交叉后、于脚踝后侧与加压带5交叉后,将其魔术贴子面二6贴在加压壁3的魔术贴母面一10上。

所述加压带5的非缝接端还设有魔术贴母面二8,所述魔术贴子面一与魔术贴母面二8分别位于加压带的两侧。两根缠绕带7分别从脚踝两侧绕至前侧交叉后、于脚踝后侧与加压带5交叉后,将其魔术贴子面二6部分贴在加压壁3的魔术贴母面一10上、部分贴在加压带5的魔术贴母面二8。相对于上述实施方式,本方案缠绕带7的调节范围更大,并且缠绕带7与加压带5在脚踝后侧也连为一体,可使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可靠性更好。

图3-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一根所述加压带5的非缝接端设有魔术贴母面三,另一根所述加压带的非缝接端设有与魔术贴母面三适配的魔术贴子面三,一根所述缠绕带7的非缝接端设有魔术贴母面四12,另一根所述缠绕带7的非缝接端设有与魔术贴母面四12适配的魔术贴子面四11。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的护踝袜穿在脚上后,先将位于袜底2两侧的两根加压带5于脚面交叉后,将一根加压带5上的魔术贴子面三贴在另一根加压带上的魔术贴母面三上,将两根缠绕带7分别从脚踝两侧绕至前侧交叉后、于脚踝后侧将其魔术贴子面四11贴在另一根缠绕带7的魔术贴母面四12上。

所述加压壁3的内壁、位于脚踝两侧的位置对称设有一个防滑垫。防滑垫增大了护踝袜与脚踝之间的摩擦力,很好的保证了在穿戴使用时的稳定性,同时增加了脚踝位置的舒适度。

所述防滑垫为硅胶垫。



技术特征:

1.一种套入式加压护踝袜,其特征在于:包括棉质的袜底、袜面、袜跟、袜筒,以及鱼丝带质的护踝,所述护踝包括位于所述袜底、袜面、袜跟、袜筒之间的加压壁、交叉设在加压壁上的加压带以及固定在加压壁后侧的一对缠绕带,所述加压壁的周边与所述袜底、袜面、袜跟、袜筒缝为一体,一对所述加压带的一端分别缝在袜底的两侧,两根加压带于脚面交叉后、另一端通过魔术贴固定在加压壁后侧;一对所述缠绕带的一端均缝接在加压壁的后侧,两根缠绕带于加压壁前侧交叉后、另一端通过魔术贴固定在加压壁后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套入式加压护踝袜,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壁后侧跟腱处设置有魔术贴母面一,所述加压带的非缝接端的一面设有魔术贴子面一,所述缠绕带的非缝接端设有魔术贴子面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套入式加压护踝袜,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带的非缝接端还设有魔术贴母面二,所述魔术贴子面一与魔术贴母面二分别位于加压带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套入式加压护踝袜,其特征在于:一根所述加压带的非缝接端设有魔术贴母面三,另一根所述加压带的非缝接端设有与魔术贴母面三适配的魔术贴子面三,一根所述缠绕带的非缝接端设有魔术贴母面四,另一根所述缠绕带的非缝接端设有与魔术贴母面四适配的魔术贴子面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套入式加压护踝袜,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壁的内壁、位于脚踝两侧的位置对称设有一个防滑垫。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套入式加压护踝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垫为硅胶垫。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套入式加压护踝袜,包括棉质的袜底、袜面、袜跟、袜筒,以及鱼丝带质的护踝,所述护踝包括位于所述袜底、袜面、袜跟、袜筒之间的加压壁、交叉设在加压壁上的加压带以及固定在加压壁后侧的一对缠绕带,所述加压壁的周边与所述袜底、袜面、袜跟、袜筒缝为一体,一对所述加压带的一端分别缝在袜底的两侧,两根加压带于脚面交叉后、另一端通过魔术贴固定在加压壁后侧;一对所述缠绕带的一端均缝接在加压壁的后侧,两根缠绕带于加压壁前侧交叉后、另一端通过魔术贴固定在加压壁后侧。本实用新型相较于传统护踝袜,具有更好的加压及保护脚踝的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胡洋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扬州维克多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31
技术公布日:2020.05.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