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向伞的伞骨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71314发布日期:2020-01-24 10:53阅读:14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反向伞的伞骨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伞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反向伞的伞骨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伞作为常用的避雨遮阳工具被广泛应用,传统的伞在收伞状态,伞布的外沿朝向把手,导致直骨伞的开合幅度大,不利于在狭小的空间进行伞的展开和闭合,另外在雨水天气伞布会附着大量雨水,在收伞后伞布的积水会滴落到地板上,造成地板湿滑,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已有多种的反向闭合伞,反向闭合伞在收伞状态伞布外沿背向把手,这样可克服直骨伞开合幅度大的问题,另外还可将伞布的潮湿面收拢在内,防止伞布积水滴落在外污染环境,伞骨又分为主伞骨和支伞骨,主伞骨的一端与上巢连接、用于支撑伞面并呈放射状排列;

但是目前市场上现有的反向伞的伞骨连接结构使用时,伞中棒容易在收伞后产生表面残留水分,导致雨伞存放时,伞中棒产生锈蚀损坏,减少雨伞的使用寿命,且现有的反向伞的伞骨连接结构使用时,伞骨在收纳后,因紧贴着伞面,伞面上含有的水分容易渗透伞面,与伞骨接触,导致伞骨在使用后产生锈蚀损坏,影响伞骨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伞中棒容易在收伞后产生表面残留水分,导致雨伞存放时,伞中棒产生锈蚀损坏,减少雨伞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反向伞的伞骨连接结构,包括伞中棒,所述伞中棒的外侧滑动连接有滑动伞盘,所述伞中棒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伞盘,所述滑动伞盘的外侧均匀转动连接有第一伞骨,所述第一伞骨的顶端安装有第二伞骨,所述第二伞骨的一端通过第一铰接座转动连接有连接伞骨,所述第二伞骨的一端对应第一铰接座上方位置处通过第二铰接座转动连接有第三伞骨;

所述固定伞盘的顶端嵌入安装有吸湿防锈机构,所述吸湿防锈机构包括收束槽、活性炭板、固定板、透气孔、转动板和遮挡板;

所述固定伞盘的顶端开设有收束槽,所述收束槽的底端内壁连接有活性炭板,所述固定伞盘的顶端对应收束槽位置处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端均匀开设有透气孔,所述固定板的顶端转动连接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底端穿过固定板安装有遮挡板。

优选的,所述伞中棒、第一伞骨、第二伞骨和第三伞骨均为一种不锈钢材质的构件,所述伞中棒、第一伞骨、第二伞骨和第三伞骨的外侧均涂有防锈涂料。

优选的,所述遮挡板的宽度大于透气孔的宽度,所述遮挡板的数量为4个,且遮挡板与转动板之间对应透气孔位置安装。

优选的,所述伞中棒的外侧对应滑动伞盘的下方位置处安装有伞中棒擦拭机构,所述伞中棒擦拭机构包括握把、护手板、按动板、擦拭棉、移动槽、复位弹簧和移动块;

所述伞中棒的外侧对应滑动伞盘的下方位置处滑动连接有握把,所述握把的顶端对应伞中棒外侧位置处连接有护手板,所述握把的外侧均匀嵌入安装有按动板,所述按动板的一端连接有擦拭棉,所述握把的内部对应按动板上方位置处开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槽的一端内壁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按动板的顶端对应移动槽位置处连接有移动块。

优选的,所述移动块的一端与复位弹簧连接,所述按动板为一种橡胶材质的构件,且按动板的边角均为光滑圆角。

优选的,所述伞中棒的底端嵌入安装有备用伞骨收纳机构,所述备用伞骨收纳机构包括收纳槽、收纳底盖、连接板和分隔板;

所述伞中棒的底端开设有收纳槽,所述伞中棒的底端对应收纳槽位置处啮合连接有收纳底盖,所述收纳底盖的顶端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端安装有分隔板。

优选的,所述第三伞骨的一端与第二铰接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三伞骨的另一端与固定伞盘转动连接,所述连接伞骨与第三伞骨之间通过嵌入式转珠进行转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

1、通过按动按动板,带动按动板通过移动块顺着移动槽移动,可将按动板一端连接的擦拭棉按动在伞中棒表面,在滑动伞盘与伞中棒滑动时,对伞中棒表面进行擦拭,可在雨伞使用后,对残留在伞中棒上的雨水进行擦拭吸收,避免因伞中棒表面残留水分,导致伞中棒锈蚀损坏。

2、通过收纳槽内的活性炭板,可对第一伞骨、第二伞骨和第三伞骨附近进行吸湿,结合旋动转动板,带动转动板底端连接的遮挡板转动,调整透气孔透气的数量,从而调整活性炭板对第一伞骨、第二伞骨和第三伞骨附近进行湿气吸收的速率,可在雨伞使用结束后,对伞内的湿气进行吸收,增加了第一伞骨、第二伞骨和第三伞骨的防锈性能。

3、通过旋动收纳底盖,可将收纳底盖连带收纳底盖顶端安装的连接板和分隔板取出,将连接板顶端放置的备用伞骨进行取出,可在对雨伞进行维修时,快速便捷的取出备用的伞骨,便于伞骨的存储和维修,便于对雨伞的维修。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铰接座和连接伞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吸湿防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转动板和遮挡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伞中棒擦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按动板和擦拭棉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备用伞骨收纳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连接板和分隔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铰接座与第三伞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伞中棒;2、滑动伞盘;3、固定伞盘;4、第一伞骨;5、第二伞骨;6、第一铰接座;7、连接伞骨;8、第二铰接座;9、第三伞骨;

10、吸湿防锈机构;1001、收束槽;1002、活性炭板;1003、固定板;1004、透气孔;1005、转动板;1006、遮挡板;

11、伞中棒擦拭机构;1101、握把;1102、护手板;1103、按动板;1104、擦拭棉;1105、移动槽;1106、复位弹簧;1107、移动块;

12、备用伞骨收纳机构;1201、收纳槽;1202、收纳底盖;1203、连接板;1204、分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反向伞的伞骨连接结构,包括伞中棒1,伞中棒1的外侧滑动连接有滑动伞盘2,伞中棒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伞盘3,滑动伞盘2的外侧均匀转动连接有第一伞骨4,第一伞骨4的顶端安装有第二伞骨5,第二伞骨5的一端通过第一铰接座6转动连接有连接伞骨7,第二伞骨5的一端对应第一铰接座6上方位置处通过第二铰接座8转动连接有第三伞骨9。

固定伞盘3的顶端嵌入安装有吸湿防锈机构10,吸湿防锈机构10包括收束槽1001、活性炭板1002、固定板1003、透气孔1004、转动板1005和遮挡板1006;

所述固定伞盘3的顶端开设有收束槽1001,收束槽1001的底端内壁连接有活性炭板1002,固定伞盘3的顶端对应收束槽1001位置处安装有固定板1003,固定板1003的顶端均匀开设有透气孔1004,固定板1003的顶端转动连接有转动板1005,转动板1005的底端穿过固定板1003安装有遮挡板1006,伞中棒1、第一伞骨4、第二伞骨5和第三伞骨9均为一种不锈钢材质的构件,伞中棒1、第一伞骨4、第二伞骨5和第三伞骨9的外侧均涂有防锈涂料,增加了伞中棒1、第一伞骨4、第二伞骨5和第三伞骨9的防锈性能,遮挡板1006的宽度大于透气孔1004的宽度,遮挡板1006的数量为4个,透气孔1004也分为4个区域,遮挡板1006与透气孔1004各区域一一对应,便于通过遮挡板1006对透气孔1004进行遮挡。

伞中棒1的外侧对应滑动伞盘2的下方位置处安装有伞中棒擦拭机构11,伞中棒擦拭机构11包括握把1101、护手板1102、按动板1103、擦拭棉1104、移动槽1105、复位弹簧1106和移动块1107;

伞中棒1的外侧对应滑动伞盘2的下方位置处滑动连接有握把1101,握把1101的顶端对应伞中棒1外侧位置处连接有护手板1102,握把1101的外侧均匀嵌入安装有按动板1103,按动板1103的一端连接有擦拭棉1104,握把1101的内部对应按动板1103上方位置处开设有移动槽1105,移动槽1105的一端内壁连接有复位弹簧1106,按动板1103的顶端对应移动槽1105位置处连接有移动块1107,移动块1107的一端与复位弹簧1106连接,按动板1103为一种橡胶材质的构件,且按动板1103的边角均为光滑圆角,避免使用者手部与按动板1103接触,被按动板1103划伤。

伞中棒1的底端嵌入安装有备用伞骨收纳机构12,备用伞骨收纳机构12包括收纳槽1201、收纳底盖1202、连接板1203和分隔板1204;

伞中棒1的底端开设有收纳槽1201,伞中棒1的底端对应收纳槽1201位置处啮合连接有收纳底盖1202,收纳底盖1202的顶端连接有连接板1203,连接板1203的顶端可分隔放置备用伞骨,连接板1203的顶端安装有分隔板1204,第三伞骨9的一端与第二铰接座8转动连接,第三伞骨9的另一端与固定伞盘3转动连接,连接伞骨7与第三伞骨9之间通过嵌入式转珠进行转动连接,便于第二伞骨5移动时,带动第三伞骨9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该反向伞的伞骨连接结构使用时,使用者可手握住握把1101,推动握把1101,带动滑动伞盘2上升,带动滑动伞盘2一端的第一伞骨4上升,结合第三伞骨9和第二铰接座8与第一伞骨4的转动连接,可实现第一伞骨4、第二伞骨5和第三伞骨9的展开,在滑动伞盘2上升时,使用者可按动按动板1103,带动按动板1103通过移动块1107顺着移动槽1105移动,可将按动板1103一端连接的擦拭棉1104按动在伞中棒1表面,对伞中棒1表面进行擦拭;

第一伞骨4、第二伞骨5和第三伞骨9收缩在伞中棒1旁边时,可通过收束槽1001内的活性炭板1002,对第一伞骨4、第二伞骨5和第三伞骨9附近进行吸湿,并可旋动转动板1005,带动转动板1005底端连接的遮挡板1006转动,调整透气孔1004透气的数量,从而调整活性炭板1002对第一伞骨4、第二伞骨5和第三伞骨9附近进行湿气吸收的速率,增加了第一伞骨4、第二伞骨5和第三伞骨9的防锈性能;

通过旋动收纳底盖1202,可将收纳底盖1202连带收纳底盖1202顶端安装的连接板1203和分隔板1204取出,将连接板1203顶端放置的备用伞骨进行取出,便于伞骨的存储和维修。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