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片及一种拉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14935发布日期:2020-04-17 17:25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拉片及一种拉链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拉链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拉片。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拉片的拉链。



背景技术:

拉链是一种用于物品并合或分离的连接件,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拉链通常由链牙、布带、拉头本体和拉片组成,其中拉片与拉头本体组合,使用者通过拉动拉片来带动拉头本体,达到开合拉链的目的。目前拉片与拉头结合的部位一般为闭合结构,拉片与拉头组装后通常无法进行更换或者更换操作十分繁琐。对于目前市场上主要应用的压闭式象鼻拉头,更换拉片时需要将拉头鼻梁抬起后再进行组装,在重装拉片的过程中,拉头表面漆层极易产生脱落,且在拉头鼻梁反复的抬起、压闭过程中,拉头鼻梁极易产生断裂,导致拉头作废。另外,象鼻拉头组装后由于没有拉片不能进行各项强力测试,增大了拉链发到客户手中出现问题的风险。

因此如何解决拉片与拉头组装后无法进行更换或更换操作繁琐等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拉片,其与拉头的组装拆卸简单方便。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拉片的拉链。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拉片,包括拉片本体、用于使所述拉片本体组装到拉头上的连接杆、限位柱和弹簧,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拉片本体固定相连,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与所述拉片本体之间具有允许拉头鼻梁穿过的组装空位,且所述拉片本体上与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对应的位置设有安装孔,所述限位柱的第一端设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弹簧设在所述安装孔的底部与所述限位柱的第一端之间,且用于向外推出所述限位柱并使所述限位柱的第二端与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相抵。

优选地,所述连接杆为u型连接杆,所述拉片本体的一端部与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固定相连,且与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之间具有所述组装空位。

优选地,所述限位柱的第二端设有便于组装的倒角。

优选地,所述拉片本体与所述连接杆连接的一端的中部设有凹口,所述拉片本体的端部与所述连接杆连接形成用于与拉头的鼻梁套接的弧形套环。

优选地,所述拉片本体上与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的连接处设有连接孔,所述拉片本体的侧壁上开有与所述连接孔连通的卡孔,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上设有弹性卡扣,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插入所述连接孔,且所述弹性卡扣卡入所述卡孔内。

优选地,所述弹性卡扣的横截面为三角形,底面尺寸大于所述连接孔的孔径,所述弹性卡扣的底面中部与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固定相连,所述弹性卡扣的底面两端卡入所述卡孔内。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拉链,包括拉头和拉片,所述拉片具体为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拉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片,包括拉片本体、用于使拉片本体组装到拉头上的连接杆、限位柱和弹簧,连接杆的第一端与拉片本体固定相连,连接杆的第二端与拉片本体之间具有允许拉头鼻梁穿过的组装空位,且拉片本体上与连接杆的第二端对应的位置设有安装孔,限位柱的第一端设在安装孔内,弹簧设在安装孔的底部与限位柱的第一端之间,且用于向外推出限位柱并使限位柱的第二端与连接杆的第二端相抵。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片,在正常状态下,由于弹簧的作用,限位柱的第二端与连接杆的第二端相抵并遮挡组装空位,拉片处于压闭状态,在需要将拉片组装到拉头上时,可向安装孔内移动限位柱压紧弹簧形成组装空位,拉片处于打开状态,此时拉头鼻梁可穿过组装空位并与连接杆套接,即拉片可以组装到拉头上,拉片组装完成后,弹簧恢复原状并将限位柱向安装孔外推出,使拉片再次处于压闭状态,需要将拉片拆除时,再次向安装孔内移动限位柱使拉片处于打开状态,就可以使拉片脱离拉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片,结构简单,其与拉头组装后仍可进行更换,且更换操作简单方便,不会损坏拉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链包括上述拉片,由于上述拉片具有上述技术效果,上述拉链也应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详细介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拉片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拉片处于压闭状态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拉片处于打开状态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拉片与拉头组装过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拉片与拉头组装完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拉片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分解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如下:

拉片本体1、连接杆2、限位柱3、弹簧4、拉头5、弹性卡扣6、卡孔7。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拉片,其与拉头的组装拆卸简单方便。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拉片的拉链。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5,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拉片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拉片处于压闭状态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拉片处于打开状态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拉片与拉头组装过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拉片与拉头组装完成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拉片,具体包括拉片本体1、用于使拉片本体1组装到拉头5上的连接杆2、限位柱3和弹簧4,其中,连接杆2的第一端与拉片本体1固定相连,连接杆2的第二端与拉片本体1之间具有允许拉头5鼻梁穿过的组装空位,且优选在拉片本体1上与连接杆2的第二端对应的位置设有安装孔,限位柱3的第一端设在安装孔内,弹簧4设在安装孔内且位于安装孔底部与限位柱3之间,弹簧4能够向安装孔外推出限位柱3,并使限位柱3的第二端压在连接杆2的第二端上以遮挡组装空位。

为保证拉片使用时限位柱3不会脱离安装孔,限位柱3的长度需要大于连接杆2的第二端至安装孔的间距。另外,还可以将限位柱3的第一端与弹簧4的一端部固定相连,同时将弹簧4的另一端部与安装孔底部固定,可以提高拉片的结构稳定性,减少拉片在使用过程中脱离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片,在正常状态下,由于弹簧4的作用,限位柱3的第二端与连接杆2的第二端相抵并遮挡组装空位,拉片处于压闭状态,在需要将拉片组装到拉头5上时,可向安装孔内移动限位柱3压紧弹簧4形成组装空位,拉片处于打开状态,此时拉头5鼻梁可穿过组装空位并与连接杆2套接,即拉片可以组装到拉头5上,拉片组装完成后,弹簧4恢复原状并将限位柱3向安装孔外推出,使拉片再次处于压闭状态,需要将拉片拆除时,再次向安装孔内移动限位柱3使拉片处于打开状态,就可以使拉片脱离拉头5。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片,结构简单,其与拉头5组装后仍可进行更换,且更换操作简单方便,不会损坏拉头5。

其中,拉片制作时,可以先在安装孔内放入弹簧4,然后再放入限位柱3,弹簧4的直径优选与安装孔的孔径相同,限位柱3的直径优选略小于安装孔的直径,以保证限位柱3可沿安装孔的轴向顺利移动,同时保证限位柱3在移动过程中不会产生不必要的晃动而影响结构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拉片本体1可以压铸成型,压铸时在拉片本体1上预留安装孔。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片,也可以将安装孔开在连接杆2的第二端上,正常状态下,受弹簧4的作用,限位柱3的第二端压在拉片本体1上遮挡组装空位,使拉片处于压闭状态,在需要将拉片组装到拉头5上时,将限位柱3向连接杆2一端移动,也能够使拉片组装到拉头5上;虽然由于拉片尺寸较小,不易加工安装孔,限位柱3的尺寸也受限,拉片结构强度较低,但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为了便于拉片的制作加工,连接杆2可以选用u型连接杆2,连接杆2的第一端与拉片本体1的一端固定相连,连接杆2的第二端与拉片本体1的同一端之间具有组装空位,连接杆2与拉片本体1连接后自动形成一个套环,且用于组装时与拉头5鼻梁套接,拉片与拉头5组装时,拉头5鼻梁穿过组装空位进入该套环内,实现拉头5与拉片的连接,同时,连接杆2与拉片本体1位于同一平面内,连接杆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至拉片本体1中心线的距离优选相同,以保证拉片的整体结构左右对称,符合美观要求,则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片,在原有拉片结构上,仅改变拉片与拉头5结合的部分的结构,结构简单,且整体结构与原有拉片保持一致,符合人们使用习惯;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片与拉头5组装后,拉动拉片带动拉头5开合拉链时,连接杆2的弧形中部与拉头5接触并受力,拉片在使用过程中不易脱离。

现有的拉片两端部的尺寸通常不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片,也可以将拉片本体1的两端部的尺寸设置为不同,且优选拉片本体1尺寸较小端与连接杆2相连,以符合使用习惯。

进一步地,优选在限位柱3的第二端设有便于组装的倒角;在正常状态下,由于弹簧4的作用,拉片处于压闭状态,在将拉片组装到拉头5的过程中,限位柱3的倒角处与拉头5的鼻梁进行垂直接触,由于倒角斜面的原因,限位柱3受力自动向上移动压紧弹簧4,形成组装空位,使拉片可以组装到拉头5上,拉片组装完成后,弹簧4由于不再受力而使拉片恢复到压闭状态,需要将拉片拆除时,进行同样的就可以将拉片拆除,在限位柱3的第二端设置倒角可以实现拉片与拉头5的快速组装与脱离,操作更方便。

进一步地,在拉片本体1与连接杆2连接的一端的中部还可以设有凹口,拉片本体1的端部与连接杆2连接可以形成弧形的套环,拉片与拉头5组装后,拉动拉片时舒适度更好。

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片,在制作时会出现限位柱3不易安装的情况,为方便限位柱3的安装,拉片本体1和连接杆2优选分开制作,组装拉片时,先将弹簧4装入安装孔,然后将限位柱3插入安装孔,最后再将连接杆2的第一端与拉片本体1连接。

请参考图6,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拉片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分解示意图。

连接杆2的第一端和拉片本体1的连接方式有多种,拉片本体1和连接杆2的第一端优选可拆卸连接,具体地,可以在拉片本体1上与连接杆2的第一端的连接处设有连接孔,并在拉片本体1的侧壁上开有与连接孔连通的卡孔7,同时在连接杆2的第一端上设有弹性卡扣6,弹性卡扣6的横向尺寸大于连接孔,连接杆2的第一端插入连接孔,且弹性卡扣6卡入卡孔7内,连接杆2的第一端通过弹性卡扣6与拉片本体1铆合连接,连接杆2与拉片本体1组装时,利用弹性卡扣6受力挤压变形的特性将弹性卡扣6挤入连接孔,当移动至卡孔7时,弹性卡扣6复原卡入卡孔7内。

弹性卡扣6有多种,优选地,弹性卡扣6的横截面为三角形,底面尺寸大于连接孔的孔径,弹性卡扣6的底面中部与连接杆2的第一端固定相连,连接杆2与拉片本体1连接时,连接杆2的第一端插入连接孔,弹性卡扣6的底面两端卡入卡孔7内,保证弹性卡扣6能够顺利进入连接孔内,同时不易被反向拉出,减少拉片使用过程中连接杆2与拉片本体1脱离的风险,提高拉片的结构稳定性。

当然,连接杆2的第一端与拉片本体1也可以采用焊接等方式连接,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除了上述拉片,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拉片的拉链,该拉链其他各部分的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申请文件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横向”、“左右”、“底部”、“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外几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另外,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较为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拉片及拉链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