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施工安全系数的电力安全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48745发布日期:2020-05-22 20:38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施工安全系数的电力安全帽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帽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提高施工安全系数的电力安全帽。



背景技术:

电力安全帽对人体头部受坠落物及其他特定因素引起的伤害起防护作用的帽子称为安全帽。电力安全帽由帽壳、帽衬、下颚带及其他附件组成,帽壳由壳体、帽舌、帽沿、顶筋等组成,帽衬是帽壳内部部件的总称,由帽箍、吸汗带、衬带及缓冲装置等组成,下颚带是系在下巴上、起固定作用的带子,由系带和锁紧卡组成。

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533776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力安全帽,包括帽体,帽体上设置有帽沿,帽体的下侧设置有用于佩戴的下颏带,帽体上由内到外依次设置有海绵层、防护缓冲层以及高强度塑料层,防护缓冲层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电性连接有蜂鸣器。该电力安全帽结构简单,容易操作,设置夜光警示贴提高作业人员在夜晚或光线条件不足的环境下的识别度,在防护缓冲层设置压力传感器并连接蜂鸣器,避免突发情况下作业人员意外受伤时无法得到及时的救援。

但是,现有的电力安全帽往往在电网不带电的工作环境下使用,但是现实工作过程中很多场合需要带电检修,另外还有可能因操作人员失误导致电源未切断即进行检修的情况。由于电力系统电压往往较高,存在感应电压,会对人体造成损伤,现有的安全帽无法对感应电压进行检测,并且不能在超过人体安全电压时做出警示,故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施工安全系数的电力安全帽,其具有对使用者所在环境的感应电压进行检测,并在超过预设值的时候进行报警提示使用者进行预防的优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提高施工安全系数的电力安全帽,包括帽体、帽沿和下颌带,所述帽沿设置在帽体的侧壁上,所述下颌带设置在帽体的底端,所述帽体内部设置有电压感应器,所述电压感应器电连接有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有振动装置,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有电源模块,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有蜂鸣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压感应器的设置便于对使用者身处的环境的感应电压进行检测,控制芯片在电压感应器检测到的感应电压值超过预设值的时候驱动振动装置和蜂鸣器,从而及时对使用者进行提示报警,起到了提前预防的效果,有效降低了使用者受到感应电压的影响。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模块设置有总控开关,所述电源模块设置在帽体远离帽沿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总控开关的设置便于对电源模块是否工作进行控制,从而在不需要使用电压检测的时候将电源关闭,减小了电量的浪费。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芯片控制连接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设置在帽体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芯片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因而温度传感器的设置便于对帽体内部进行温度检测,散热风扇的设置便于在帽体内部温度超过预设值的时候驱动散热风扇将帽体外部的空气吹入帽体内部进行降温,提高了安全帽佩戴的舒适性。

进一步地,所述帽体位于散热风扇处设置有散热通孔,所述散热风扇嵌固在散热通孔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散热通孔的设置便于平衡帽体内外的气压,便于帽体外部温度低的空气从散热通孔进入帽体内部进行降温。

进一步地,所述帽体外侧壁位于散热通孔处设置有加强金属网,所述加强金属网与帽体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金属网的设置便于保证散热通孔通风效果的同时对散热通孔内部进行支撑,从而对帽体的强度进行加强,保证了帽体的强度不受散热通孔的影响。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金属网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帽体位于固定板处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固定板与安装槽底壁螺纹连接有限位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板和安装槽的配合便于将加强金属网固定在散热通孔内部并使得加强金属网便于拆卸清洗。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杆远离帽体的一侧设置有操作块,所述操作块上设置有握持凸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块和握持凸块的设置便于对限位杆进行转动,从而对固定板进行抵接,从而将固定板固定在安装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杆上套设有抵接板,所述抵接板与安装槽外侧壁相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接板的设置增大了操作块与固定板、安装槽外侧壁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操作块更便于将固定板固定在安装槽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了电压感应器、控制芯片、振动装置和蜂鸣器相配合的技术,从而产生安全帽佩戴使用者身处的电场以及感应电压进行检测从而在超过预设值的时候及时向佩戴者做出报警,起到及时预防的效果;

2、采用了温度传感器、散热风扇和散热通孔相配合的技术,从而产生在帽体内部温度超过预设值的时候驱动散热风扇将外部不带热量的空气吹入帽体内部进行降温从而提高安全帽佩戴的舒适度的效果;

3、采用了加强金属网、固定板、安装槽、限位杆、操作块和抵接板相配合的技术,从而产生便于将加强金属网固定在散热通孔中,实现散热通孔便于固定和拆卸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一种提高施工安全系数的电力安全帽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用于展现控制芯片处控制逻辑的结构框图;

图3为实施例中用于展现散热通孔处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1、帽体;11、帽沿;12、下颌带;13、散热通孔;131、固定翼缘;1311、安装板;132、安装槽;2、电压感应器;21、控制芯片;211、振动装置;212、电源模块;2121、总控开关;213、蜂鸣器;3、温度传感器;31、散热风扇;4、加强金属网;41、固定板;42、限位杆;421、操作块;4211、握持凸块;422、抵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提高施工安全系数的电力安全帽,参照图1,其包括帽体1、帽沿11和下颌带12,帽沿11设置在帽体1的侧壁上,下颌带12设置在帽体1的底端,并通过螺栓固定在帽体1的侧壁上。

参照图1和图2,帽体1内部设置有电压感应器2,电压感应器2通过螺栓固定在帽体1内侧壁的顶端中心位置。电压感应器2电连接有控制芯片21,控制芯片21为意法半导体公司生产的stm32型单片机。

参照图1和图2,控制芯片21电连接有振动装置211,振动装置211为横向线性马达,控制芯片21电连接有电源模块212,电源模块212为可充电式锂电池,为整个工作系统供电,控制芯片21电连接有蜂鸣器213,蜂鸣器213为压电式蜂鸣器。电压感应器2感应到超过人体安全电压后发送信号给控制芯片21,控制芯片21接收到信号之后发送信号给振动装置211和蜂鸣器213,控制振动装置211进行振动并驱动蜂鸣器213发出蜂鸣。

参照图1和图2,电源模块212设置有总控开关2121,总控开关2121为船型开关,控制电源模块212与整个电路的通断,电源模块212设置在帽体1远离帽沿11的一侧。

参照图1和图2,控制芯片21电连接有温度传感器3,温度传感器3为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控制芯片21控制连接有散热风扇31,散热风扇31为轴流风扇,风向为从帽体1外部向内,散热风扇31设置并固定在帽体1内侧壁上。温度传感器3对帽体1内部的稳定进行检测并将温度数据传输给控制芯片21,控制芯片21在温度超过预设值的时候发送信号给散热风扇31,控制散热风扇31工作,将帽体1外部的空气吹进帽体1内部进行降温。

参照图3,帽体1位于散热风扇31处设置有散热通孔13,散热通孔13为圆型,帽体1位于散热通孔13处设置有固定翼缘131,固定翼缘131沿径向设置有安装板1311,散热风扇31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安装板1311上,便于对散热风扇31进行固定。散热通孔13与帽体1内部相通,散热风扇31嵌固在散热通孔13中并通过螺栓固定在帽体1内部。

参照图3,帽体1外侧壁位于散热通孔13处设置有加强金属网4,加强金属网4为铝合金细丝焊接形成,加强金属网4外侧壁设置有固定框,固定框与固定翼缘131的表面齐平。加强金属网4与帽体1可拆卸连接,加强金属网4嵌固在帽体1中,不仅起到通风的效果,还对散热通孔13起到了支撑的作用。

参照图3,加强金属网4设置有固定板41,固定板41设置有三根,均匀设置在加强金属网4的外侧壁,帽体1位于固定板41处设置有安装槽132,安装槽132与固定板41相适配,固定板41与安装槽132底壁螺纹连接有限位杆42,限位杆42贯穿安装槽132底壁与固定板41。

参照图3,限位杆42远离帽体1的一侧设置有操作块421,操作块421横截面为圆形,操作块421与限位杆42一体成型。操作块421上设置有握持凸块4211,握持凸块4211设置有三根,握持凸块4211与操作块421一体成型。

参照图3,限位杆42上套设有抵接板422,抵接板422为橡胶材质制成,抵接板422设置在操作块421与安装槽132外侧壁之间,抵接板422的尺寸大于固定板41的尺寸,抵接板422与安装槽132外侧壁、固定板41相抵。

工作原理如下:

在使用者佩戴安全帽的时候,先将电源模块212上的总控开关2121打开,电压感应器2对安全帽周围的电场和电压进行检测,并将检测所得的数据发送给控制芯片21。当控电压感应器2检测到的电压超过人体安全电压时发送信号给振动装置211和蜂鸣器213,控制振动装置211震动以及蜂鸣器213发出蜂鸣从而做出报警。

在安全帽在工作的过程中,由于控制芯片21和电压感应器2均会产生热量,因而会使得帽体1内温度升高。温度传感器3对帽体1内部的温度进行实时检测,当帽体1内部温度超过预设值的时候,控制芯片21发送信号给散热风扇31,驱动散热风扇31工作,将帽体1内部热空气吹出帽体1外部,从而带走热量。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