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61432发布日期:2020-04-21 17:17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是针对乳腺癌患者采取的常见的外科治疗手段,术后伤口创面比较大,再加上腋窝淋巴结清扫等处理,术后需要对患者伤口及腋窝进行加压包扎以预防皮下积液的问题,对促进患者伤口创面的愈合极其重要。

目前,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对患者加压包扎一般方案如下:

方案一:传统方法是通过胸壁刀口予棉垫及自粘绷带加压包扎,并将纱垫裹成团状压迫患者的腋顶部位。此方法中加压包扎的松紧度不好把握,绷带及纱垫透气性差,容易产生肋痕、瘙痒等症状,舒适度不佳,增加患者痛苦的同时也增加医生的工作量。

方案二:压力胸衣,相对传统的棉垫加绷带包扎法,压力胸衣可以通过自粘来调节松紧度,通过穿戴压力胸衣可以减轻患者肋痕及瘙痒症状。但由于压力胸衣的腋顶处加压是通过胸衣背部的两个交叉绷带将沙袋粘住,腋窝加压包扎与胸壁加压包扎部分不是一体化的,舒适度较差,腋窝加压的效果也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穿戴设备,用以实现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病人创口的一体化加压包扎,提高加压效果和患者舒适度。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穿戴设备,包括:大身,所述大身上设置弹性部件,用于穿戴后给予用户压力支持;袖子,所述袖子通过袖窿与所述大身连接;置物袋,设置在所述袖窿处,用于盛放压力球。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所述大身上设置的弹性部件能够起到加压胸壁的作用,所述袖窿处设置的置物袋,用于盛放压力球,对腋窝进行加压,实现了腋窝加压包扎和胸壁加压包扎的一体化,提高穿戴者舒适度。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部件位于摆缝处。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所述弹性部件位于摆缝处,实现所述大身的松紧度的可调节,在有效加压的同时也使穿戴舒适度更佳。

进一步地,所述置物袋设有开口,所述压力球通过所述开口放入所述置物袋。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所述置物袋设置的开口可以用于压力球的放入和取出,根据需要压迫的腋窝切口,更换不同大小的压力球。

进一步地,所述开口长度范围为6cm~7cm。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6cm~7cm的开口使压力球的取放更加方便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置物袋设置有牵引部件,用于在所述压力球放入所述置物袋后,固定所述置物袋。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所述牵引部件与所述置物袋连接,所述压力球放入所述置物袋后,牵引部件可以为压力球提供一个牵引力,防止压力球因重力作用下坠。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部件通过纽扣连接所述大身。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所述牵引部件通过纽扣连接所述大身,起到固定牵引部件带位置的作用,防止牵引部件在使用过程中摇摆挪位。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部件上设置有收缩扣。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所述牵引部件通过收缩扣实现长度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大身下摆设置有束带,所述束带宽度为2cm。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所述大身下摆设置束带束口,防止覆盖伤口的纱块掉落。

进一步地,所述大身为开襟款式。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大身采用开襟款式方便了患者穿戴。

进一步地,所述大身在开襟处设置有自粘扣或排扣。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所述大身为开襟款式,开襟处设置有自粘扣或排扣,实现了所述穿戴设备穿着方便舒适并且不易松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穿戴设备的一个平铺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穿戴设备的另一平铺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穿戴设备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穿戴设备的又一平铺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穿戴设备的再一平铺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穿戴设备、1-大身,2-袖子,3-袖窿、4-置物袋,5-开口,6-牵引部件、6a-第一弹性带、6b-第二弹性带,7a-第一收缩扣、7b-第二收缩扣,8-纽扣,9-束带,10-自粘扣、11-排扣,12-弹性部件,13-压力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请参看图1,其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穿戴设备100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包括大身1,袖子2,大身1与袖子2通过袖窿3连接。大身1长度达剑突位置。大身1摆缝处设置弹性部件12,可以调节大身1松紧度,于一实施例中,弹性部件12可以是弹性带,患者穿上穿戴设备100后,弹性部件12的宽度在腋前线至腋后线范围。大身1下摆设置束带9,束带有一定弹性,可以更好地束口,防止覆盖伤口的纱块掉落。

于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其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穿戴设备100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大身1为开襟款式,开襟可以设置在穿戴设备100的任意位置,比如设置在后背位置,然后开襟处设置魔术自粘扣10,用于将两片门襟连接,穿着舒适且不易松落。

于一实施例中,袖窿3处里层设置有置物袋4,可以填塞压力球,用于压迫腋窝切口,压力球可以是纱球,纱球通过位于袖窿处的隐形拉链式开口5放入置物袋4,开口5长度范围为6cm~7cm。

于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其为图1中压力部件13的放大示意图,置物袋4连接有牵引部件6,牵引部件6由第一弹性带6a和第二弹性带6b组成,当压力球放入置物袋4时,牵引部件6用于为压力球提供一个牵引力,以使患者穿上穿戴设备100后,压力球为腋窝提供足够的压力,防止压力球因重力作用下坠,第一弹性带6a和第二弹性带6b均为双层结构,并且第一弹性带6a、第二弹性带6b上各有一个第一收缩扣7a和第二收缩扣7b,可以根据需要调节长度,同时第一弹性带6a和第二弹性带6b通过一个纽扣8与大身1连接,从而防止第一弹性带6a和第二弹性带6b在使用过程中摇摆挪位。

于一实施例中,请参看图4,其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穿戴设备100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大身1采用光滑弹性面料,患者穿上穿戴设备100后,具有弹性的大身1的松紧度可以随着患者身材不同而改变,并贴服于患者身上,避免松垮脱落。

于一实施例中,请参看图5,大身1为开襟款式,开襟设置在在后背处,开襟处设置排口11,用于将两片门襟连接,穿着舒适且不易松落。

于一实施例中,牵引部件6通过车缝线固定在肩部车缝线处。

于一实施例中,牵引部件6两侧的上方设置布条固定。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