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餐具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16449发布日期:2020-05-12 17:47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餐具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餐具盒的改进,特指一种清洁十分方便,无卫生死角,且结构小巧,实用,方便携带的便携式餐具盒。



背景技术:

现有的餐具盒,通常包含上盒和下盒;所述下盖内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用来放置餐具;所述上盒的一侧通过铰链设置在下盒的上部开口的一侧,所述上盒的另一侧通过锁扣能固定在下盒的开口的另一侧,实现上盒盖住下盒的开口部,这种结构中的下盖内的空腔的密封性差,容易滋生细菌,同时,清洗不方便,铰链处存在卫生死角。

为此我们研发了一种清洁十分方便,无卫生死角,且结构小巧,实用,方便携带的便携式餐具盒。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清洁十分方便,无卫生死角,且结构小巧,实用,方便携带的便携式餐具盒。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携式餐具盒,包含上盒、下盒和插扣;所述下盒中设置有第二容纳餐具的型腔;所述第二容纳餐具的型腔的形状与餐具对应;所述上盒盖在下盒上,使第二容纳餐具的型腔形成一个密闭的容纳餐具的型腔;所述插扣成u形;所述插扣的自由端分别夹紧上盒、下盒,实现上和和下盒固定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上盒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容纳餐具的型腔;所述第一容纳餐具的型腔的形状与餐具对应;第一容纳餐具的型腔与第二容纳餐具的型腔组合形成一个封闭的容纳餐具的型腔。

优选的,所述上盒的下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容纳餐具的型腔;所述下盒的上表面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容纳餐具的型腔;所述凸台插入凹槽中,所述凸台的侧部与凹槽的侧部配合,所述上盒的下表面与下盒的上表面配合,同时第一容纳餐具的型腔与第二容纳餐具的型腔组合形成一个封闭的容纳餐具的型腔。

优选的,所述上盒的一端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插槽的内侧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下盒的一端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插槽;所述第二插槽的内侧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插槽与第一插槽对应设置;所述插扣的两自由端分别对应地插入第一插槽、第二插槽中,同时,插扣的自由端的内侧的凸起对应地插入第一卡槽、第二卡槽中,实现插扣的固定,并将上盒和下盒的固定。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便携式餐具盒采用插扣将上盒和下盒的固定在一起,同时,所述上盒上设置有第一容纳餐具的型腔,所述下盒上设置有第二容纳餐具的型腔;第一容纳餐具的型腔与第二容纳餐具的型腔组合形成一个封闭的容纳餐具的型腔,餐具会被固定,不会产生晃动,同时由于放置餐具的型腔封闭性好,能保证卫生;再者,清洁上盒、下盒和插扣均是十分方便,无卫生死角;本实用新型结构小巧,实用,方便携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餐具盒的第一角度的立体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餐具盒的第二角度的立体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餐具盒的第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餐具盒的第二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其中:1、上盒;2、下盒;3、插扣;11、第一插槽;12、第一卡槽;13、凹槽;14、第一容纳餐具的型腔;21、凸台;22、第二容纳餐具的型腔;23、第二插槽;24、第二卡槽;31、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附图1-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便携式餐具盒,包含上盒1、下盒2和插扣3;所述上盒1的一端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插槽11;所述第一插槽11的内侧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卡槽12;所述上盒1的下表面设置有凹槽13;所述凹槽13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容纳餐具的型腔14;所述第一容纳餐具的型腔14的形状与餐具对应;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容纳餐具的型腔14用来盖住筷子(未示出);当然也可以用来盖住刀、叉或汤勺;所述下盒2的一端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插槽23;所述第二插槽23的内侧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卡槽24;所述第二插槽23与第一插槽11对应设置;所述下盒2的上表面设置有凸台21;所述凸台21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容纳餐具的型腔22;所述第二容纳餐具的型腔22的形状与餐具对应;所述第二容纳餐具的型腔22与第一容纳餐具的型腔14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容纳餐具的型腔22用来放置筷子(未示出);当然也可以用来放置刀、叉或汤勺;所述插扣3成u形;所述插扣3的两自由端的内侧对称地设置有凸起31;所述凸台21插入凹槽13中,所述凸台21的侧部与凹槽13的侧部配合,所述上盒1的下表面与下盒2的上表面配合,同时第一容纳餐具的型腔14与第二容纳餐具的型腔22组合形成一个封闭的容纳餐具的型腔(未示出);所述插扣3的两自由端分别对应地插入第一插槽11、第二插槽23中,同时,插扣3的自由端的内侧的凸起31对应地插入第一卡槽12、第二卡槽24中,实现插扣3的固定,并将上盒1和下盒2的固定。

使用时,先将筷子放置于下盒2上的凸台21的上表面上的第二容纳餐具的型腔22中;再将上盒1盖在下盒2上,使所述凸台21插入凹槽13中,所述凸台21的侧部与凹槽13的侧部配合,所述上盒1的下表面与下盒2的上表面配合,同时第一容纳餐具的型腔14与第二容纳餐具的型腔22组合形成一个封闭的容纳餐具的型腔(未示出);再将所述插扣3的两自由端分别对应地插入第一插槽11、第二插槽23中,同时,插扣3的自由端的内侧的凸起31对应地插入第一卡槽12、第二卡槽24中,实现插扣3的固定,并将上盒1和下盒2的固定。

当要使用内部的筷子时,先将插扣3拔出,再取下上盒1,即可取出筷子使用,此时,清洁上盒1、下盒2和插扣3均是十分方便,无卫生死角。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便携式餐具盒采用插扣3将上盒1和下盒2的固定在一起,同时,所述上盒1上设置有第一容纳餐具的型腔14,所述下盒2上设置有第二容纳餐具的型腔22;第一容纳餐具的型腔14与第二容纳餐具的型腔22组合形成一个封闭的容纳餐具的型腔,餐具会被固定,不会产生晃动,同时由于放置餐具的型腔封闭性好,能保证卫生;再者,清洁上盒1、下盒2和插扣3均是十分方便,无卫生死角;本实用新型结构小巧,实用,方便携带。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便携式餐具盒,其特征在于:包含上盒、下盒和插扣;所述下盒中设置有第二容纳餐具的型腔;所述第二容纳餐具的型腔的形状与餐具对应;所述上盒盖在下盒上,使第二容纳餐具的型腔形成一个密闭的容纳餐具的型腔;所述插扣成u形;所述插扣的自由端分别夹紧上盒、下盒,实现上和和下盒固定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餐具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盒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容纳餐具的型腔;所述第一容纳餐具的型腔的形状与餐具对应;第一容纳餐具的型腔与第二容纳餐具的型腔组合形成一个封闭的容纳餐具的型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餐具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盒的下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容纳餐具的型腔;所述下盒的上表面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容纳餐具的型腔;所述凸台插入凹槽中,所述凸台的侧部与凹槽的侧部配合,所述上盒的下表面与下盒的上表面配合,同时第一容纳餐具的型腔与第二容纳餐具的型腔组合形成一个封闭的容纳餐具的型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餐具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盒的一端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插槽的内侧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下盒的一端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插槽;所述第二插槽的内侧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插槽与第一插槽对应设置;所述插扣的两自由端分别对应地插入第一插槽、第二插槽中,同时,插扣的自由端的内侧的凸起对应地插入第一卡槽、第二卡槽中,实现插扣的固定,并将上盒和下盒的固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餐具盒,包含上盒、下盒和插扣;所述下盒中设置有第二容纳餐具的型腔;所述第二容纳餐具的型腔的形状与餐具对应;所述上盒盖在下盒上,使第二容纳餐具的型腔形成一个密闭的容纳餐具的型腔;所述插扣成U形;所述插扣的自由端分别夹紧上盒、下盒,实现上和和下盒固定在一起;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便携式餐具盒能形成一个封闭的容纳餐具的型腔,餐具会被固定,不会产生晃动,同时由于放置餐具的型腔封闭性好,能保证卫生;再者,清洁上盒、下盒和插扣均是十分方便,无卫生死角;本实用新型结构小巧,实用,方便携带。

技术研发人员:赵彦闻;雷浩然;解静;叶国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原理边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06
技术公布日:2020.05.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