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挤压饮用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19676发布日期:2020-06-09 19:37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挤压饮用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容器,尤其涉及一种挤压饮用瓶。



背景技术:

运动水壶顾名词义就是户外运动携带的用于装盛饮品的容器,与一般的容器相比,运动水壶具有坚固耐用、安全可靠、方案保险等特点,而为了方便人们运动完能够迅速补充水分,运动水壶一般设置有吸嘴,且其壶身为弹性材料,通过给壶身施压,让壶身内腔形成正压从而把水从中挤出,无需经过繁琐的开瓶饮用等步骤,且弹性的壶身也进一步增加了运动水壶的抗摔性能。

然而,目前的运动水壶仅能通过单手或双手持握壶身并对壶身施压的方式使水分从中挤出的方式进行饮用,而人们在运动过后一般较为疲惫,有时难以施力于壶身,导致运动过后通过运动水壶补充水分也成为了一种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挤压饮用瓶,在瓶体底部设置第二挤压部,提供更多挤压瓶体的方式,使挤压瓶体饮水的方式变得更加轻松,减轻运动后人们挤压瓶体饮水的负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挤压饮用瓶,包括瓶体以及盖体,所述瓶体内具有中空的瓶腔,所述瓶体上开有连通所述瓶腔和外部环境的瓶口,所述盖体以可拆装的方式与所述瓶口液密配合,所述盖体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瓶腔和外部环境的瓶嘴;所述瓶嘴上设置有可开合以连通或阻隔所述瓶腔和外部环境的第一瓣体;所述瓶体的外侧壁绕其外周设有第一挤压部,所述瓶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挤压部,所述第一挤压部和所述第二挤压部均具有朝靠近所述瓶腔的方向上拉伸以压缩所述瓶腔空间的弹性自由度;在所述第一挤压部和所述第二挤压部均未受外力影响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瓣体闭合阻隔所述瓶腔和外部环境的连接,当有一定外力施加于所述第一挤压部和/或所述第二挤压部,所述第一瓣体被撑开以使所述瓶腔和外部环境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瓣体包括至少两瓣具有弹性的瓣叶;当所述瓶腔与外部环境连通时,所述瓣叶之间相互远离以使所述瓣叶之间形成敞开的出水流道,当所述瓶腔与外部环境隔离时,所述瓣叶之间相互靠近贴合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挤压部位于所述瓶体的中部,且所述第一挤压部直径小于所述瓶体的上部和下部,所述瓶体的上部、所述第一挤压部以及所述瓶体的下部之间依次通过圆弧过渡衔接。

进一步地,所述瓶体的底部贯通有施压孔,所述第二挤压部包括弹性按压膜,所述弹性按压膜密封覆盖于所述施压孔,所述弹性按压膜具有在靠近和远离所述瓶腔的方向上拉伸和复位的弹性自由度。

进一步地,所述施压孔与所述瓶体下部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二挤压部还包括用于受力的按压片,所述按压片设置在所述弹性按压膜的中部。

进一步地,弹性按压膜上形成有第二瓣体,所述按压片上贯通有位置与所述第二瓣体相对应的通气孔;当所述瓶腔与外部环境气压平衡时,所述第二瓣体闭合并具有水密性,当所述瓶腔相对于外部环境形成负压时,所述第二瓣体被撑开以与所述通气孔连通所述瓶腔与外部环境。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按压膜由靠近所述瓶体的一端朝靠近所述按压片的一端往远离所述瓶腔的方向延伸;所述弹性按压膜由靠近所述瓶体的一端朝靠近所述按压片的一端往远离所述瓶腔的方向逐渐收窄以配合所述按压片形成圆台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瓶体的底部设有盖合于所述第二挤压部外部的底盖,所述底盖内设有中空的注水腔,所述底盖上开设有连通所述注水腔和外部环境的注水孔,所述注水孔上封堵有可拆的第一堵头。

进一步地,所述底盖包括分置于所述注水腔相对两侧的盖合面以及支撑面,所述盖合面用于与所述瓶体可拆式密封配合并盖合于所述第二挤压部的外部,所述支撑面垂直于所述瓶体的高度方向以用于支撑所述瓶体;所述盖合面形状与所述第二挤压部相匹配,所述盖合面上凸出设置有用于封堵所述通气孔的第二堵头。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挤压饮用瓶的瓶嘴上设置有可开合以连通或阻隔瓶腔和外部环境的第一瓣体;瓶体的外侧壁绕其外周设有第一挤压部,瓶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挤压部,第一挤压部和第二挤压部均具有朝靠近瓶腔的方向上拉伸以压缩瓶腔空间的弹性自由度,第一瓣体也同样具有在敞开和闭合的方向上拉伸的弹性自由度,常态下,第一瓣体处于闭合状态。

在第一挤压部和第二挤压部均未受外力影响的情况下,第一瓣体处于常规状态闭合阻隔瓶腔和外部环境的连接,当有一定外力施加于第一挤压部和/或第二挤压部,瓶腔内相对外部环境形成正压,随后第一瓣体被撑开以使瓶腔和外部环境连通,水分从第一瓣体中释出,通过在瓶体的底部设置第二挤压部,从瓶体底部朝瓶腔方向施压,使瓶腔中的气体均朝瓶嘴方向挤压水分,想必在瓶体侧壁进行挤压的方式更加省力,同时,也保留在瓶体上的第一挤压部,给饮用者提供不同的饮用方式,让挤压饮用瓶的使用更为方便,给人们运动后饮水提供更为便捷、省力的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挤压饮用瓶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瓶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挤压饮用瓶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部放大视图;

图5为图3的b部放大视图。

图中:10、瓶体;11、瓶腔;12、瓶口;13、第一挤压部;14、第二挤压部;141、弹性按压膜;1411、第二瓣体;142、按压片;1421、通气孔;15、施压孔;16、底盖;161、注水腔;162、注水孔;163、第一堵头;164、盖合面;165、支撑面;166、第二堵头;20、盖体;21、瓶嘴;211、第一瓣体;2111、瓣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图5所示,为了让运动瓶饮用更加方便、省力,减少人们运动后挤压瓶体10的负担,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挤压饮用瓶,其包括瓶体10以及盖体20,瓶体10内具有中空的用于装盛饮品的瓶腔11,瓶体10上开有连通瓶腔11和外部环境的瓶口12,一般情况下,瓶口12用于灌入饮品所用,或用于从中伸入刷子等清洗用具对瓶腔11内部进行清洗,而在使用过程中,盖体20以可拆装的方式与瓶口12严密配合,盖体20上设置有连通瓶腔11和外部环境的瓶嘴21,瓶嘴21的直径要远远小于瓶口12,以方便水分释出或供人们吸取水分所用;瓶嘴21上设置有可开合以连通或阻隔瓶腔11和外部环境的第一瓣体211;瓶体10的外侧壁绕其外周设有第一挤压部13,供饮用者持握瓶体10的瓶身直接挤压瓶体10饮用,瓶体10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挤压部14,供饮用者送瓶体10的底部方向朝瓶嘴21方向施力挤压瓶腔11空间饮用,第一挤压部13和第二挤压部14均具有朝靠近瓶腔11的方向上拉伸以压缩瓶腔11空间的弹性自由度;第一瓣体211为弹性材质,在第一挤压部13和第二挤压部14均未受外力影响的情况下,第一瓣体211处于闭合状态,阻隔瓶腔11和外部环境的连接,当有一定外力施加于第一挤压部13和/或第二挤压部14,由于第一瓣体211具有一定弹性,第一瓣体211不会立刻被撑开,因此,当瓶腔11内形成一定的正压的情况下,第一瓣体211才会被撑开以使瓶腔11和外部环境连通,第一瓣体211在第一挤压部13和第二挤压部14均未受力的情况下要保持闭合状态并具有水密性。给饮用者提供不同的挤压瓶体10的选择,从瓶体10的底部采用第二挤压部14挤压瓶腔11空间,使瓶腔11内空气均朝瓶嘴21方向挤压,相比从挤压瓶体10上的第一挤压部13,空气会朝瓶嘴21和瓶体10的底部方向分别挤压的方式更加省力,给饮用者提供更多的挤压瓶体10的选择方式,降低运动后的人们挤压瓶体10所要施加的力量,减轻其负担。

具体的,第一瓣体211包括至少两瓣具有弹性的瓣叶2111,至少两个瓣叶2111两端相互连接,在常规状态下,两个瓣叶2111相互贴合,本例中,瓶嘴21为圆形,因此瓣体覆盖于瓶嘴21同样呈圆形,以三个瓣叶2111为例,三个瓣叶2111位于圆形的瓶嘴21上等分形成三个瓣叶2111,三个瓣叶2111的交点位于圆心上,如果瓣体为四个瓣叶2111,则四个瓣叶2111贴合状态下位于圆形的瓶嘴21上呈“十”字分部;当瓶腔11与外部环境连通时,瓣叶2111之间相互远离以使瓣叶2111之间形成敞开的出水流道,当瓶腔11与外部环境隔离时,瓣叶2111之间相互靠近贴合密封,由于瓣叶2111为弹性材料,相互靠近贴合时,瓣叶2111之间具有一定的弹性应力相互抵顶,使其在闭合时具有较为优良的水密性。

其中,第一挤压部13位于瓶体10的中部,且第一挤压部13直径小于瓶体10的上部和下部,瓶体10的上部、第一挤压部13以及瓶体10的下部之间依次通过圆弧过渡衔接,以使瓶体10整体大致行程葫芦状,凹陷于瓶体10上部和下部的第一挤压部13,更容易被人们持握使用,进一步的,瓶体10外壁上包覆有防滑层。

关于第二挤压部14,瓶体10的底部贯通有施压孔15,第二挤压部14包括弹性按压膜141,弹性按压膜141密封覆盖于施压孔15,弹性按压膜141具有在靠近和远离瓶腔11的方向上拉伸和复位的弹性自由度,通过对弹性按压膜141进行施压,使其由瓶腔11外朝瓶腔11内拉伸挤压瓶腔11空间,让瓶腔11内形成正压最终让瓣体被撑开。

优选的,施压孔15与瓶体10下部的直径相同;第二挤压部14还包括用于受力的按压片142,按压片142设置在弹性按压膜141的中部,更大覆盖范围能让弹性按压膜141在被施压时拉伸面积更大,更容易挤压瓶腔11空间,而按压片142优选为硬质材料,其面积需小于弹性按压膜141的面积,给饮用者提供一个按压的平台。

为了让第二挤压部14被使用后瓶腔11气压气能够迅速恢复,弹性按压膜141上形成有第二瓣体1411,第二瓣体1411开设在弹性按压膜141上,与第一瓣体211一样具有在连通瓶腔11和闭合瓶腔11上的弹性自由度,常规状态下,第二瓣体1411为闭合状态,按压片142上贯通有位置与第二瓣体1411相对应的通气孔1421,本例中,由于按压片142为硬质材料,因此通气孔1421为通孔;当瓶腔11与外部环境气压平衡时,即第一挤压部13和第二挤压部14均未受外力影响的情况下,第二瓣体1411闭合并具有水密性,当瓶腔11相对于外部环境形成负压,第二瓣体1411被撑开以与通气孔1421连通瓶腔11与外部环境,实际使用中,饮用者需要将瓶体10倾斜仰头并让瓶嘴21对准嘴部,饮用者在按压按压片142时,需讲手封堵于通气孔1421上,使弹性按压膜141被施压拉伸挤压时,瓶腔11内为正压状态并让瓶内空气仅能朝瓶嘴21方向挤出水分,饮用完毕后,饮用者手部离开按压片142,弹性按压膜141失去外部压力,迅速回弹复位,此时由于通气孔1421没有被被封堵,形成负压的瓶腔11会让第二瓣体1411撑开通入空气,让瓶腔11内气压迅速与外部环境恢复平衡,当弹性按压膜141复位后,饮用者又能重新按压按压片142,进行第二次挤水。

为了增加弹性按压膜141对瓶腔11内施压的幅度,弹性按压膜141由靠近瓶体10的一端朝靠近按压片142的一端往远离瓶腔11的方向延伸;弹性按压膜141由靠近瓶体10的一端朝靠近按压片142的一端往远离瓶腔11的方向逐渐收窄以配合按压片142形成圆台结构,当弹性按压膜141被施力按压,弹性按压膜141会朝靠近瓶嘴21的方向移动,最终形成凹陷于瓶体10底部的结构达到最终施压的极限位置,此时饮用者可松开对按压片142的施力使其弹性复位。

为了让挤压饮用瓶内的饮品温度可控,瓶体10的底部设有盖合于第二挤压部14外部的底盖16,底盖16内设有中空的注水腔161,底盖16上开设有连通注水腔161和外部环境的注水孔162,注水孔162上封堵有可拆的第一堵头163,饮用者可打开第一堵头163,对注水腔161内注入热水,使瓶腔11内的饮料与注水腔161内的热水进行热交换边位热饮,或堆注水腔161内注入水后放入冰箱使其结冰,让瓶腔11内的饮品变冷。

底盖16包括分置于注水腔161相对两侧的盖合面164以及支撑面165,盖合面164用于与瓶体10可拆式密封配合并盖合于第二挤压部14的外部,支撑面165垂直于瓶体10的高度方向以用于支撑瓶体10;盖合面164形状与第二挤压部14相匹配,盖合面164上凸出设置有用于封堵通气孔1421的第二堵头166,进一步保证常规摆放情况下的瓶体10底部不会漏水。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