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管癌患者术后专用病号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75927发布日期:2020-07-07 14:04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一种食管癌患者术后专用病号服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食管癌患者术后专用病号服。



背景技术:

食道癌患者手术后要进行中心静脉维护,即需要进行锁穿换药,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一般在锁骨的中点,锁穿换药时需要很大的无菌范围,一般要求将穿刺点周围10厘米的范围全部暴露出来,目前的操作方法是将患者上衣的扣子全部解开,并尽可能向后拉衣服,露出肩膀和锁骨,但是向后拉衣服会导致患者的腹部以及其它部位暴露,一方面不能保护患者的隐私,另一方面不利于患者的保暖。

另外,食管癌患者术后需要使用胸瓶以便排出气体或收集胸腔内的液体,胸瓶一般放置在床旁的地上,胸管的一端与胸部连接,另一端沿腋中线出来后连接胸瓶,如果患者穿着传统的病号服,胸管只能从衣服的下摆下方穿出,衣服会挤压胸管,使得胸管在衣服里扭曲,不易引流,而且胸管使得衣服不能贴合人体,患者容易受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难题,提供一种食管癌患者术后专用病号服,能够针对性地暴露锁穿换药的无菌范围,无需解开上衣扣子,不会造成非治疗部位的暴露,能够保护患者隐私和保暖,且方便胸管引出。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食管癌患者术后专用病号服,所述病号服为无领上衣;

所述病号服包括前片、后片以及与前片、后片连接的两个袖子;

在所述病号服的前片的每一侧的肩部下方开有换药孔,所述换药孔的一端延伸到袖子与前片的连接处,另一端延伸到领口处;

在每个换药孔上设置有肩前挡片,所述肩前挡片能够将换药孔盖住。

所述肩前挡片的下端与所述换药孔的下边缘固定连接,上端与前片的肩部活动连接;

所述肩前挡片的一条侧边与袖子和前片的连接处活动连接,另一条侧边形成领口的一半;

当两侧的肩前挡片盖住两侧换药孔时,两侧肩前挡片靠近前片的中心线的两条侧边形成病号服的领口。

所述病号服的前片和后片在两侧的腋中线处是分离的;在两侧的腋中线处,所述前片和后片通过多个系带连接。

或者,所述病号服的前片和后片在两侧的腋中线处是分离的;在所述前片的腋中线处的内侧设置有多段魔术贴的毛面,在所述后片的腋中线处的外侧设置有多段魔术贴的勾面。

在所述病号服的腋中线的内侧设置有至少一个胸管固定贴。

在所述病号服的胸前的一侧或者两侧设计有加热棒放置袋,用于放置加热棒;

或者,在所述病号服的胸前的一侧或者两侧连接有绑带,用于绑定加热棒。

所述病号服的前片采用开襟式,即所述前片分为左、右两片,左、右两片通过纽扣、拉链或者粘扣连接。

所述病号服的袖子采用八分袖。

在所述病号服的两个袖子的下臂外侧均设置有沿袖子外侧线排列的多个纽扣;

在所述袖子的下臂的内侧连接有带子,所述带子的一端与袖子的内侧对应袖子外侧线处固定连接,另一端连接有纽扣襻。

或者,在所述病号服的两个袖子的下臂外侧沿袖子外侧线均设置有魔术贴的勾面;

在所述袖子的下臂的内侧连接有带子,所述带子的一端与袖子的内侧对应袖子外侧线处固定连接,另一端连接有毛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能够针对性地暴露锁穿换药的无菌范围,无需解开上衣扣子,不会造成非治疗部位的暴露,能够保护患者隐私和保暖,且方便胸管引出。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两个肩前挡片盖住换药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左侧肩前挡片打开露出换药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到图4所示,所述病号服为无领服装,因为食管癌患者的颈部经常有伤口,领子会对伤口造成摩擦,引起不适,且不利于伤口的恢复,而且无领病号服也方便医生对颈部伤口进行换药。

进一步的,所述病号服包括前片、后片以及与前片、后片连接的两个袖子;

在所述病号服的前片的每一侧的肩部下方开有换药孔4,所述换药孔4的一端延伸到袖子与前片的连接处,另一端延伸到领口处。所述换药孔4的面积大于以锁骨中点为圆心、半径为10厘米的圆面的面积,每个患者的锁骨中点的位置差别不大,即使有细微差别,在使用该病号服时稍微调整下衣服的位置即可将锁骨中点周围10厘米的范围全部暴露出来。

在每个换药孔4上设置有肩前挡片1,所述肩前挡片1能够将换药孔盖住。所述肩前挡片1的下端与换药孔的下边缘固定连接,上端与前片的肩部活动连接,一条侧边与袖子和前片的连接处活动连接,另一条侧边形成领口的一半。当两侧的肩前挡片1盖住两侧换药孔时,两侧肩前挡片1靠近前片中心线的两条侧边形成病号服的领口。当打开一侧或者两侧的肩前挡片后,患者的肩部及锁骨能够完全暴露,便于锁穿换药。图1显示的是两个肩前挡片均盖住换药孔的状态,图2显示的是左侧肩前挡片打开露出换药孔的状态。

所述活动连接采用拉链、暗扣、粘扣或者魔术贴等方式连接,例如在前片的肩部处的外侧设置魔术贴的勾面、在袖子与前片的连接处的外侧设置勾面,在所述肩前挡片的上端的内侧、一条侧边的内侧设置魔术贴的毛面,当肩前挡片的上端内侧的毛面与肩部处的外侧的勾面接触时,两者连接,当肩前挡片的一条侧壁的内侧的毛面与袖子与前片的连接处外侧的勾面接触时,两者连接,这样肩前挡片就被固定在换药孔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下:

实施例一:

所述病号服的前片和后片在两侧的腋中线处是分离的,在腋中线处前片和后片通过多个系带3连接;胸管可以从相邻两个系带3之间的孔隙中穿出,这样胸管不再需要从衣服下摆穿出,既保证了胸管不被挤压,也保证了患者不受凉,而且方便穿脱。

或者在前片的腋中线处的内侧设置有多段魔术贴的毛面,每段毛面之间有一定间隔,间隔的距离大于胸管的直径即可,在后片的腋中线处的外侧设置有多段魔术贴的勾面,每段勾面之间有一定间隔,间隔的距离大于胸管的直径即可,将勾面和毛面粘结到一起即将前片和后片连接。

胸管可以从相邻两个魔术贴之间的孔隙中穿出,这样胸管不再需要从衣服下摆穿出,既保证了胸管不被挤压,也保证了患者不受凉,而且方便穿脱。

实施例二:

所述病号服的前片采用开襟式,即所述前片分为左、右两片,左、右两片通过纽扣、拉链或者粘扣连接。这样方便患者穿脱病号服,而传统的套头式病号服不方便穿脱,且在穿脱过程中容易触碰到各种导管。

实施例三:

在所述病号服的腋中线的内侧设置有至少一个胸管固定贴2,利用胸管固定贴2能够进一步固定胸管的位置,保证胸管不会到处移动影响引流效果。所述胸管固定贴采用现有的多种导管固定贴均可,将其固定连接在衣服的内侧即可。

实施例四:

在所述病号服的胸前的一侧或者两侧设计有加热棒放置袋5,能够将用于加热胃管的加热棒放置在袋内,这样加热棒不会滑落,避免了加热棒位置变化导致胃管的脱落。

或者,在所述病号服的胸前的一侧或者两侧连接有绑带,能够将加热胃管的加热棒绑定在胸前,这样加热棒不会滑落,避免了加热棒位置变化导致胃管的脱落。

实施例五:

所述病号服的袖子采用八分袖。

实施例六:

在所述病号服的两个袖子的下臂外侧均设置有沿袖子外侧线排列的多个纽扣6,在所述袖子的下臂的内侧连接有带子7,带子的一端与袖子的内侧对应袖子外侧线处固定连接,另一端连接有纽扣襻8(图4中仅画出了右侧袖子上的纽扣、带子和纽扣襻,左侧袖子上的与此相同。)。根据需要露出手臂的长度,将多余的袖子卷起来后,将带子拉出,使其前端的纽扣襻与位于袖子外侧的纽扣连接,这样就能将袖子固定住,通过将纽扣襻连接到不同的纽扣上即可调整袖子的长度,这样为需要调整袖子长度,或者需要露出臂部进行治疗的患者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或者,在所述病号服的两个袖子的下臂外侧沿袖子外侧线均设置有魔术贴的勾面(勾面在袖子的外侧,不会引起患者的不适。),在所述袖子的下臂的内侧连接有带子,带子的一端与袖子的内侧对应袖子外侧线处固定连接,另一端连接有毛面,根据需要露出手臂的长度,将多余的袖子卷起来后,将带子拉出,使其前端的毛面与勾面粘结,通过将毛面连接到勾面的不同位置即可调整袖子的长度,这样就能将袖子固定住,为需要调整袖子长度,或者需要露出臂部进行治疗的患者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上述技术方案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而言,在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原理的基础上,很容易做出各种类型的改进或变形,而不仅限于本实用新型上述具体实施例所描述的结构,因此前面描述的只是优选的,而并不具有限制性的意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