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可调节结构适用性高的鞋底定型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88219发布日期:2020-06-30 19:48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可调节结构适用性高的鞋底定型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子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具有可调节结构适用性高的鞋底定型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鞋底是鞋子的一个组成部分,无论是拖鞋、皮鞋、还是运动鞋,都会有鞋底,而鞋底在加工制造过程中,都需要涂胶粘贴,将多种不同材质的垫子,粘结在一起,形成了鞋底,比如包括:最底层与地面接触的橡胶防滑大底、pu中底、以及最上层的eva冲击垫,三者之间通常采用胶水粘贴;粘贴之后,没有固定鞋底的结构,使得鞋底的各层之间粘结的不牢固。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可调节结构适用性高的鞋底定型夹持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鞋底粘贴后,由于没有固定,出现了鞋底的各层粘结不牢固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可调节结构适用性高的鞋底定型夹持装置,包括:

一支撑件,设置在最底部,用于支撑;

一外挡件,底部连接在所述支撑件上,内部具有能够容纳若干个鞋底本体的容纳空间;

一第一弹性件,连接在所述支撑件上,并且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中,能够承托所述鞋底本体;

一第二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中,压住若干个所述鞋底本体的顶部;

以及一调节件,连接在所述外挡件的顶部,并且与所述第二弹性件连接,能够联动所述第二弹性件,在容纳空间中移动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容纳空间的横截面为四方体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件包括:两个第一轴段,连接在所述支撑件的顶部,并且两个所述第一轴段之间隔开;

两个第一弹簧,连接在所述支撑件的顶部,并且一端分别套在所述第一轴段上;

一第一板,底部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弹簧上,顶部与若干个所述鞋底本体的底部接触;

以及两个第二轴段,连接在所述第一板的底部,分别穿在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中。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弹性件包括:一第二板,顶部连接在所述调节件上;

两个第三轴段,连接在所述第二板的底部,并且两个所述第三轴段之间隔开;

两个第二弹簧,连接在所述第二板的底部,并且一端分别套在所述第三轴段上;

一第三板,顶部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二弹簧上,底部与若干个所述鞋底本体的顶部接触;

以及两个第四轴段,连接在所述第三板的顶部,分别穿在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中。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件包括:一第四板,连接在所述外挡件的顶部;一调节螺栓,穿过所述第四板,与所述第二弹性件连接;以及一手柄,连接在所述调节螺栓的顶部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一种具有可调节结构适用性高的鞋底定型夹持装置,与相关技术相比,通过设置有支撑件,外挡件,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和调节件;支撑件,第一弹性件和外挡件组合好后,由支撑件支撑在工作面上,在容纳空间中,依次连续排布鞋底本体;第二弹性件和调节件组合好后,通过调节件与外挡件的顶部连接,之后对调节件进行调整,使得鞋底本体被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压紧、定位在容纳空间中,由于处于压紧、定位状态,鞋底本体上的各层之间会粘结的更加牢固;从而克服了鞋底粘贴后,由于没有固定,出现了鞋底的各层粘结不牢固的技术问题,达到了鞋底的各层之间粘结牢固的技术效果,适用于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外挡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支撑件和第一弹性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支撑件和第一弹性件的爆炸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二弹性件和调节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二弹性件和调节件的爆炸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鞋底本体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支撑件,20.外挡件,21.容纳空间,30.第一弹性件,31.第一轴段,32.第一弹簧,33.第一板,34.第二轴段,40.第二弹性件,41.第二板,42.第三轴段,43.第二弹簧,44.第三板,45.第四轴段,50.调节件,51.第四板,52.调节螺栓,53.手柄,100.鞋底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可调节结构适用性高的鞋底定型夹持装置,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鞋底粘贴后,由于没有固定,出现了鞋底的各层粘结不牢固的技术问题;能够被制造和使用,并且达到了鞋底的各层之间粘结牢固的积极效果;总体思路如下:

实施例:

见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一种具有可调节结构适用性高的鞋底定型夹持装置,包括:

一支撑件10,设置在最底部,用于支撑;

一外挡件20,底部连接在所述支撑件10上,内部具有能够容纳若干个鞋底本体100的容纳空间21;

一第一弹性件30,连接在所述支撑件10上,并且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21中,能够承托所述鞋底本体100;

一第二弹性件40,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21中,压住若干个所述鞋底本体100的顶部;

以及一调节件50,连接在所述外挡件20的顶部,并且与所述第二弹性件40连接,能够联动所述第二弹性件40,在容纳空间21中移动位置;

具体来说,实施时,通过设置有支撑件10,外挡件20,第一弹性件30,第二弹性件40和调节件50;支撑件10,第一弹性件30和外挡件20组合好后,由支撑件10支撑在工作面上,在容纳空间21中,依次连续排布鞋底本体100;第二弹性件40和调节件50组合好后,通过调节件50与外挡件20的顶部连接,之后对调节件50进行调整,使得鞋底本体100被第一弹性件30和第二弹性件40压紧、定位在容纳空间21中,由于处于压紧、定位状态,鞋底本体100上的各层之间粘结的更加牢固;从而克服了鞋底粘贴后,由于没有固定,出现了鞋底的各层粘结不牢固的技术问题,达到了鞋底的各层之间粘结牢固,操作方便的技术效果;

具体来说,由于鞋底本体100处于被压紧、定位状态,使得鞋底本体100上的各层与胶水贴合更加紧密,各层之间粘结的更加牢固;

下面针对各个组成部件,以及连接关系进行具体阐述:

具体来说,在图1、图8中,所述鞋底本体100的种类很多,但是一般来说,鞋底本体100为后高前低,因此在容纳空间21中码放时,需要错开,下层的鞋底本体100的鞋跟与上层的鞋底本体100的鞋尖贴合,使得在被压紧、定位时,鞋底本体100之间更加贴合,减小鞋底本体100之间的空腔,使得压紧、定位的效果更好,而且也不会压坏鞋底本体100;

具体来说,在图1、图2、图4、图5中,所述支撑件10为长方体形板材,与工作面之间穿入螺栓连接,形成支撑;

具体来说,在图1、图3中,所述外挡件20由四块板材组焊而成,为四方体形框架结构,与所述支撑件10之间穿入沉头螺栓连接,沉头螺栓由支撑件10的底部穿入,形成了容纳空间21,便于码放鞋底本体100;

所述容纳空间21的横截面为四方体形结构,其横截面面积为鞋底本体100的横截面面积的至少1.2-1.5倍,便于鞋底本体100由下往上逐个码放,而且也能够限制鞋底本体100的位置,能够码放至少一堆鞋底本体100;

具体来说,在图1、图2、图4、图5中,所述第一弹性件30包括:两个第一轴段31,连接在所述支撑件10的顶部,并且两个所述第一轴段31之间隔开;

两个第一弹簧32,连接在所述支撑件10的顶部,并且一端分别套在所述第一轴段31上;

一第一板33,底部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弹簧32上,顶部与若干个所述鞋底本体100的底部接触;

以及两个第二轴段34,连接在所述第一板33的底部,分别穿在所述第一弹簧32的另一端中;

实施时,所述第一轴段31和第二轴段34都为一段圆轴,第一轴段31与支撑件10之间焊接;第二轴段34与第一板33之间焊接;

所述第一弹簧32为圆柱形螺旋弹簧,两端分别与支撑件10或者第一板33之间焊接,并且两端分别套在第一轴段31或者第二轴段34上,同时两个第一弹簧32之间间隔一段距离,其目的是,由于鞋底本体100为后高前低,因此在容纳空间21中码放时,不可能很平整,两个第一弹簧32能够产生不同的压缩量,起到了补偿的作用,有利于鞋底本体100被压紧、定位;

所述第一板33为四方体形板材,其面积为容纳空间21的横截面面积的90%,使得第一板33能够随着第一弹簧32,在容纳空间21中移动位置,并且能够托住鞋底本体100;

具体来说,在图1、图2、图6、图7中,所述第二弹性件40包括:一第二板41,顶部连接在所述调节件50上;

两个第三轴段42,连接在所述第二板41的底部,并且两个所述第三轴段42之间隔开;

两个第二弹簧43,连接在所述第二板41的底部,并且一端分别套在所述第三轴段42上;

一第三板44,顶部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二弹簧43上,底部与若干个所述鞋底本体100的顶部接触;

以及两个第四轴段45,连接在所述第三板44的顶部,分别穿在所述第二弹簧43的另一端中;

实施时,所述第二板41为四方体形板材,其面积为容纳空间21的横截面面积的90%,使得第二板41能够在容纳空间21中移动位置,并且第二板41与调节螺栓52之间焊接;

所述第三轴段42和第四轴段45都为一段圆轴;第三轴段42与第二板41之间焊接;第四轴段45与第三板44之间焊接;

所述第二弹簧43为圆柱形螺旋弹簧,两端分别与第二板41或者第三板44焊接,两个第二弹簧43之间间隔一段距离,其目的是,由于鞋底本体100为后高前低,因此在容纳空间21中码放时,不可能很平整,两个第二弹簧43能够产生不同的压缩量,起到了补偿的作用,有利于鞋底本体100被压紧、定位;

所述第三板44为四方体形板材,其面积为容纳空间21的横截面面积的90%,使得第二板41能够在容纳空间21中移动位置;

具体来说,在图1、图2、图6、图7中,所述调节件50包括:一第四板51,连接在所述外挡件20的顶部;一调节螺栓52,穿过所述第四板51,与所述第二弹性件40连接;以及一手柄53,连接在所述调节螺栓52的顶部上;

实施时,所述第四板51为四方体形板材,与外挡件20的顶部之间穿入沉头螺栓连接,安装拆卸很方便;

所述调节螺栓52,与第四板51之间螺纹连接,穿过第四板51上的螺纹通孔,与第二板41焊接;

所述手柄53为一段圆轴,穿过调节螺栓52顶部的通孔,便于旋转调节螺栓52;

通过旋转调节螺栓52,使得第二弹性件40能够随着旋转,但是由于外挡件20的阻挡,第二弹性件40不能够一直旋转,而是顺着外挡件20上下移动位置,对鞋底本体100压紧、定位;

具体来说,安装时,将支撑件10和第一弹性件30连接;再将外挡件20套在第一弹性件30上,与支撑件10连接;再将第二弹性件40和调节件50连接;将鞋底本体100逐个码放到容纳空间21中,之后通过调节件50与外挡件20连接,调整调节件50,使得第一弹性件30和第二弹性件40抵靠鞋底本体100,从而压紧、定位鞋底本体100;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实施时,通过设置有支撑件10,外挡件20,第一弹性件30,第二弹性件40和调节件50;支撑件10,第一弹性件30和外挡件20组合好后,由支撑件10支撑在工作面上,在容纳空间21中,依次连续排布鞋底本体100;第二弹性件40和调节件50组合好后,通过调节件50与外挡件20的顶部连接,之后旋转调节螺栓52,第二弹性件40向下移动,使得鞋底本体100被第一弹性件30和第二弹性件40压紧、定位在容纳空间21中,由于处于压紧、定位状态,鞋底本体100上的各层之间粘结的更加牢固;从而克服了鞋底粘贴后,由于没有固定,出现了鞋底的各层粘结不牢固的技术问题,达到了鞋底的各层之间粘结牢固,操作方便的技术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述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或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必须具有的特定的方位;实施例中描述的操作过程不是绝对的使用步骤,实际使用时,可以做相应的调整。

除非个别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绝对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需根据实施例的内容确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