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速干伞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02388发布日期:2020-05-29 12:05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一种速干伞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伞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速干伞套。



背景技术:

雨伞在下雨天使用过后总是湿漉漉的,拿着一把满是雨水的雨伞在室内环境中是一种累赘,既要防止弄脏衣服,也要避免弄湿地板,影响美观,如果不及时晾干,伞骨容易生锈,伞面布料容易老化,影响使用寿命。目前人们在使用完雨伞后通常需要将雨伞撑开晾晒干后才能将雨伞收纳到雨伞套中,会占据较大的晾晒空间,在公共场所通常无法晾晒。为了避免室内地面被雨伞附带的雨水打湿,公共场所通常会提供一次性塑料袋用于收纳雨伞,但是用塑料袋携带型较差并且不环保。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使用的方法是在雨伞上集成烘干功能和甩水功能,先将伞面上的大部分水甩干,在进行加热干燥。

上述方法的缺点在于在伞上集成了太多的功能,加重了伞的重量,显得累赘,不宜携带,并且甩水有可能甩到自己或者他人身上,造成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速干伞套。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速干伞套,包括两端开口且用于包裹雨伞的筒状结构伞套本体及设置在所述伞套本体的两端部的第一封口部和第二封口部,所述伞套本体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吸水层、防水透湿层、加热层和隔热层,所述加热层具有用于加热的加热单元,所述伞套还包括用于向所述加热单元供电的供电单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面,所述供电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封口部内部的电源和温控装置,所述加热单元通过导线与所述电源和温控装置串联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面,所述温控装置具有防过热保护的双金属片,以实现所述加热单元的过热自动断电功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面,所述供电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伞套外部的且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温控装置的开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面,所述电源为可充电电源,所述供电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伞套外部的充电接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面,所述第一封口部为连接在所述伞套本体的所述一端部的二层防水层,二层所述防水层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电源和温控装置的容置空间,所述电源和温控装置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面,所述加热层包括由多条排列于纬向的绝缘纱线及多条排列于径向的绝缘纱线织造而成的织物本体及所述加热单元,所述加热单元包括多条排列于纬向的发热电阻线及分别设置在所述发热电阻线两端部且分别与各所述发热电阻线的两端部相连的发热电阻连接线,所述发热电阻线及发热电阻连接线分别混织在所述织物本体内,且使得相邻二个发热电阻线之间平行排列至少一条所述绝缘纱线,所述发热电阻连接线用于与所述供电单元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发热电阻线、发热电阻连接线分别为镀银纤维,所述绝缘纱线为涤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面,所述吸水层为pva纤维布或pva海绵布,所述防水透湿层为ptfe防水透湿膜,所述隔热层为石棉织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面,所述第二封口部上设置拉链,可以封闭伞套,固定雨伞。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伞套本体的四层结构具体不同的功能,其中,吸水层具有吸收伞套内雨伞上的水分的功能,防水透湿层具有防水并且具有一定的透湿功能,加速水分挥发,加热层具有加热作用,进一步加速水分挥发,实现对雨伞进行快速烘干,而隔热层可以隔绝热量,防止烫手。通过使用该伞套,雨伞可以快速烘干,雨伞可以快速处于干燥状态,即不弄湿地面、弄脏衣服,也对雨伞进行了保护,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速干伞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加热层的加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隔热层;2、加热层;2a、发热电阻线;2b、发热电阻连接线;3、防水透湿层;4、吸水层;5、第一封口部;6、电源;7、温控装置;8、第二封口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2所示,速干伞套包括两端开口且用于包裹雨伞的伞套本体、设置在伞套本体的一端部的第一封口部5及设置在伞套本体的另一端部的第二封口部8。

伞套本体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吸水层4、防水透湿层3、加热层2和隔热层1,加热层2具有加热单元,该伞套还包括用于向加热单元供电的供电单元。

本例中,吸水层4为pva纤维布或pva海绵布。

本例中,防水透湿层3为ptfe防水透湿膜。防水透湿膜可以使得湿气散发,加速干燥雨伞的同时不会使得雨水进入到下一层加热层影响电路。

本例中,加热层2包括由多条排列于纬向的绝缘纱线及多条排列于径向的绝缘纱线织造而成的织物本体及加热单元。如图2所示,加热单元包括多条排列于纬向的发热电阻线2a及分别设置在发热电阻线2a两端部且分别与各发热电阻线2a的两端部相连的发热电阻连接线2b,发热电阻线2a及发热电阻连接线2b分别混织在织物本体内,且使得相邻二个发热电阻线2a之间平行排列至少一条绝缘纱线,发热电阻连接线2b用于与供电单元电连接。

具体地,发热电阻线2a、发热电阻连接线2b分别为镀银纤维,绝缘纱线为涤纶线。

加热层2加热稳定均匀,发热快。具体实施时,几秒就可升温至70~80℃。

本例中,隔热层1为石棉织物,石棉织物有一定的保温效果,并且可以隔绝热量,防止烫手。

第一封口部5为连接在伞套本体的一端部的二层防水层,该防水层为防水布,二层防水布之间形成有容置空间。

供电单元包括设置在二层防水布形成的容置空间内的电源6和温控装置7,加热单元的两端的发热电阻连接线2b通过导线与电源6和温控装置7串联连接。

温控装置7具有防过热保护的双金属片,以实现加热单元的过热自动断电功能。温控装置7能启动或者断开电源6供电,并且有双金属片可以控制温度,加热到一定程度自动断开,既能保护安全又能节约能源。

该供电单元还包括设置在伞套外部的且用于开启或关闭温控装置7的开关。电源6为可充电电源,供电单元还包括设置在伞套外部的充电接口。

本例中,第二封口部8上设置拉链,防止雨伞脱离伞套。

该速干伞套使用时,先将雨伞放入伞套内,将雨伞和伞套之间旋转摩擦,使得吸水层4能尽量多吸收伞面的水分,拉上第二封口部8上的拉链,固定雨伞,启动温控装置7,对加热单元进行加热,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双金属片变形,电路自动断开,起到过热保护和节约能源的作用。拉开拉链,热气散开后取出雨伞。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速干伞套,包括两端开口且用于包裹雨伞的筒状结构伞套本体及设置在所述伞套本体的两端部的第一封口部和第二封口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伞套本体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吸水层、防水透湿层、加热层和隔热层,所述加热层具有用于加热的加热单元,所述伞套还包括用于向所述加热单元供电的供电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速干伞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封口部内部的电源和温控装置,所述加热单元通过导线与所述电源和温控装置串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速干伞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装置具有防过热保护的双金属片,以实现所述加热单元的过热自动断电功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速干伞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伞套外部的且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温控装置的开关。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速干伞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为可充电电源,所述供电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伞套外部的充电接口。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速干伞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口部为连接在所述伞套本体的一端部的二层防水层,二层所述防水层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电源和温控装置的容置空间,所述电源和温控装置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速干伞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层包括由多条排列于纬向的绝缘纱线及多条排列于径向的绝缘纱线织造而成的织物本体及所述加热单元,所述加热单元包括多条排列于纬向的发热电阻线及分别设置在所述发热电阻线两端部且分别与各所述发热电阻线的两端部相连的发热电阻连接线,所述发热电阻线及发热电阻连接线分别混织在所述织物本体内,且使得相邻二个发热电阻线之间平行排列至少一条所述绝缘纱线,所述发热电阻连接线用于与所述供电单元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速干伞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电阻线、发热电阻连接线分别为镀银纤维,所述绝缘纱线为涤纶。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速干伞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层为pva纤维布或pva海绵布,所述防水透湿层为ptfe防水透湿膜,所述隔热层为石棉织物。

10.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速干伞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封口部上设置拉链,可以封闭伞套,固定雨伞。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速干伞套,包括两端开口且用于包裹雨伞的筒状结构伞套本体及设置在伞套本体的两端部的第一封口部和第二封口部,伞套本体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吸水层、防水透湿层、加热层和隔热层,加热层具有用于加热的加热单元,伞套还包括用于向加热单元供电的供电单元。该的伞套本体的四层结构具体不同的功能,其中,吸水层具有吸收伞套内雨伞上的水分的功能,防水透湿层具有防水并且具有一定的透湿功能,加速水分挥发,加热层具有加热作用,进一步加速水分挥发,实现对雨伞进行快速烘干,而隔热层可以隔绝热量,防止烫手。通过使用该伞套,雨伞可以快速烘干,雨伞可以快速处于干燥状态,即不弄湿地面,也对雨伞进行了保护,实用性强。

技术研发人员:蔡燕霖;刘茜;曾玮宸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市韦普精纺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30
技术公布日:2020.05.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