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形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40572发布日期:2020-05-15 15:38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形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用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变形包。



背景技术:

市场上现有的包具各式各样,一般分为拎包、肩包、挎包和背包,但是,包的形状和外形一般都是固定样式,在制作的时候都已经确定了一定的形状,这样就需要出门前提前做出选择,影响用户的使用。随着生活方式的更新,人们对包的实用要求越来越高,对于不同的需求,以及盛装物品的大小,需要包的形状和样式也不同。

现在传统的变形包采用将立体状的包沿折叠线折叠,包的底部一截向上折叠,形成扁平状以便于运输和携带,在使用时需要将底部放下并展开成立体状才可以使用,在展开前并不能使用,所以并不具备真正的变形功能。另外的变形包很多采用手拉绳或者拉链等结构实现变形,结构较复杂,且包体在变形前呈立体状,还存在占用空间大,运输不方便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形包,该包在变形前为扁平状,可以盛放体积小的东西,且便于运输,其变形结构简单,在包体上设置相应的折叠线和支撑线,通过在包体底部两边角位置沿折叠线向内折叠即可变形为立体状包体,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是依靠以下方案实现的:

优选地,所述包体包括第一包体和第二包体,所述第一包体和第二包体侧边固定连接合围形成包腔,所述包体的侧边为具有支撑作用的支撑侧边,所述包体的下部设置有周向环绕包体的支撑线,所述包体的两侧前后面上均设置有从支撑线同一位置处分别向上倾斜和向下倾斜的第一折叠线和第二折叠线,同侧第一包体和第二包体上的所述第一折叠线相交于包体侧边的同一点,同侧第一包体和第二包体上的所述第二折叠线相交于包体底边的同一点,所述包体的两侧还设置有纵向的下端延伸至包体底边处的第三折叠线,所述第三折叠线与所述第一折叠线和第二折叠线相交于同一点。

优选地,所述第三折叠线的上端延伸至所述包体的上边。

优选地,第一包体和第二包体上所述第一折叠线、第二折叠线和第三折叠线的相交点之间的支撑线位置处均设置有缝线,所述第一包体和第二包体侧边连接处为也采用缝线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缝线位置设置有起加强作用的金属或者塑料条。

优选地,所述第一包体和第二包体为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包体和第二包体底边连接处设置有压线。

优选地,所述支撑线的下部设置有与所述支撑线平行的辅助支撑线。

优选地,所述包体的上部设置有手提部。

优选地,所述手提部为与包体一体成型且凸出包体的提取板,所述提取板上压切形成有连接板,连接板上设置有折线,或者;所述手提部为开设在包体上的手提孔或者与包体固定连接的手提带。

优选地,所述包体采用硬质纸质材料。

优选地,所述包体采用水洗牛皮纸材料。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形包,通过在包体上设置折叠线和支撑线,沿折叠线向内折叠即可使包体从扁平状变形成立体状形体,其变形结构简单,在变形前可以盛放体积薄的物品,且方便存放和运输,变形后可以盛放体积立体的物品,包体采用缝线的方式,从而避免了胶水的使用,可以减少环境的污染。在此基础上,通过延长第三折叠线,可以进一步的改变包体形状,使包体更加立体,也方便物品的放入。包体采用水洗牛皮纸材质,其具有防水性能,又耐磨且坚韧,其可自然分解和循环使用,对环境无污染。

附图说明

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变形包的整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包体展开后的平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包体变形前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包体变形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包体变形后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变形包的整体图。

附图标记:1包体、11第一包体、12第二包体、13支撑线、14第一折叠线、15第二折叠线、16第三折叠线、17压线(即底边)、18连接点、21提取板、211连接板、212折线、22手提孔、23手提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参考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形包,包括扁平的包体1,所述包体1包括第一包体11和第二包体12,所述第一包体11和第二包体12的侧边固定连接合围形成包腔,所述包体1的侧边为具有支撑作用的支撑侧边,这样包体1变形后就可以稳固的放置在台面。所述包体1的下部设置有周向环绕包体1的支撑线13,所述第一包体11和第二包体12上均设置有从支撑线13同一位置处分别向上倾斜和向下倾斜的第一折叠线14和第二折叠线15,同侧第一包体11和第二包体12上的所述第一折叠线14相交于包体1侧边的同一点,本点本说明书称之为连接点18。同侧第一包体11和第二包体12上的所述第二折叠线15相交于包体1底边17的同一点,所述包体1的两侧还设置有纵向的下端延伸至包体1底边17处的第三折叠线16,所述第三折叠线16与所述第一折叠线14和第二折叠线15相交于同一点,即沿第一折叠线14、第二折叠线15和第三折叠线16相交与连接点。包体1在变形之前呈扁平状,沿第一折叠线14、第二折叠线15和第三折叠线16折叠箱包体1内推压折叠,包体1底部沿支撑线13折叠,包体1即可形成立体状的形体,前后面支撑线13之间形成具有较大支撑面的包体1底面,第一折叠线14、第二折叠线15和第三折叠线16在包体1的侧部形成两个三角锥体形状的内陷位,形成的立体包体1可以满足盛放体积立体的物品。

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折叠线16的上端延伸至所述包体1的上边。第三折叠线16一直延伸至包体1的上边,这样在包体1变形成立体状时,前后面第三折叠线16之前即形成具有较大面积的包体1侧面,这样使得整体包体1从上到下都具有立体的形状,包体1上部的包口也增大了,可以方便东西的放入。

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包体11和第二包体12上所述第一折叠线14、第二折叠线15和第三折叠线16相交点之间的支撑线位置均设置有缝线。即同面上两个两连接点18之间的支撑线位置设置有缝线,缝线可以起到支撑作用,加强此处的硬度。所述第一包体11和第二包体12的连接处采用缝线固定连接,第一包体11和第二包体12的连接处即形成包体1的侧边。同样缝线能使侧边得到加强,可以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另外现有的纸袋大多是以黏糊胶水的做法接合,但是,近年环保的趋势中,多国开始不接受有胶水黏糊的包,采用缝线的方式从而避免了胶水的使用,可以减少环境的污染。

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缝线位置设置有金属或者塑料条,可以将金属或者塑料条缝制其中,这样可以更进一步的增加硬度,使支撑作用更好。

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包体11和第二包体12为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包体11和第二包体12底边的连接处设置有压线17。第一包体11和第二包体12为一块材料,进一步优选通过材料上压制一条压线17将材料均分成两块区域即第一包体11和第二包体12,然后在将第一包体11和第二包体12的侧面用线缝接在一起就形成包体1,压线17即形成包体1的底边17。采用一体成型可以使制作过程更简单,减少了缝制的地方,从而减少了成本。

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线13的下部设置有与所述支撑线13平行的辅助支撑线(未图示)。在折叠变形后,辅助支撑线即位于支撑线13之间,辅助支撑线可以使包体1的外观更美观些,沿辅助支撑线折叠可以实现改变包体1底部的宽度,从而可以根据不同的物品选择不同的线来折叠。

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包体1的上部设置有手提部,手提部用于包体1的提取。参考图1和图6,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手提部为与包体1一体成型且凸出包体1的提取板21,所述提取板21上压切形成有连接板211,连接板211上设置有折线212。通过在提取板21上压切割线,割线不闭合,这样即形成连接板211,在连接板211上设置折线212,沿折线212可以将连接板211折叠,折叠后在连接板211位置即形成手提孔22,第一包体11和第二包体12上的连接板211可以相互穿入对方的手提孔22内,这样两个提取板21之间相互重合并通过连接板211实现固定。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手提部为开设在包体1上的手提孔22或者与包体1固定连接的手提带23。在包体1的上开设手提孔22或者设置手提带23用于提取,手提孔22和手提带23优选位于包体1的上部,手提带23可以设置较长,这样不仅可以手提还可以跨在肩上。

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包体1采用硬质纸质材料,进一步的优选水洗牛皮纸材料。目前普通的纸质包,由于纸材不耐磨,而且不耐水,所以一般的纸袋并不耐用。水洗牛皮纸,又称为纸皮革或仿革纸,其具有防水性能,又耐磨且坚韧。水洗牛皮纸主要以天然纤维浆制成,可自然分解和循环使用,对环境无污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形包,通过在包体上设置折叠线和支撑线,沿折叠线向内折叠即可使包体从扁平状变形成立体状形体,其变形结构简单,在变形前可以盛放体积薄的物品,且方便存放和运输,变形后可以盛放体积立体的物品。在此基础上,通过延长第三折叠线,可以进一步的改变包体形状,使包体更加立体,也方便物品的放入。包体采用缝线的方式,从而避免了胶水的使用,可以减少环境的污染。包体采用水洗牛皮纸材质,其具有防水性能,又耐磨且坚韧,其可自然分解和循环使用,对环境无污染。包变形包还具有生产技术成熟,能够利用通用的机器和工艺进行生产,具有生产成本低、工艺成熟等优点。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