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静电衬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50379发布日期:2020-06-20 14:24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静电衬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抗静电衬衫。



背景技术:

衬衫品类繁多,是一种可穿在内外上衣之间、也可单独穿用的上衣,是人们日常生活常用服装。

目前,公告号为cn206949547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抗静电针织衬衫,包括前衫身、后衫身、领子和袖子;所述前衫身和后衫身通过导电纤维线固定;所述领子和袖子通过导电纤维线固定于前衫身和后衫身上;所述前衫身相邻边通过多道不导电缝纫线装订导电纤维包边;一所述导电纤维包边间隔开设有多个纽扣孔;另一所述导电纤维包边正对纽扣孔处通过不导电缝纫线装订有多个纽扣;所述纽扣为金属纽扣;所述前衫身、后衫身、领子和袖子均由针织纱线和导电纤维线针织构成。

但是上述现有技术中,抗静电衬衫为短袖,仅适用于夏季的穿着,而实际生活中,随着季节的变化,秋冬季节需要长袖的衣服实现保暖需要,而短袖衬衫显然不能满足消费者在秋冬季节的穿着需求,因此还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抗静电衬衫,使衬衫可适用于夏季以及秋冬季节的穿着需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抗静电衬衫,包括衬衫主体和连接袖,所述连接袖上通过连接结构可拆卸连接有延伸袖,所述连接结构包括抵接片和配合片,所述抵接片固定连接于延伸袖上并插接于连接袖的侧壁内,所述配合片固定连接于延伸袖的侧壁上并位于抵接片的外侧,且所述配合片抵接于连接袖的外侧壁;抵接片、连接袖和配合片通过固定组件相互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延伸袖上的抵接片抵接于连接袖的内侧壁,配合片抵接于连接袖的外侧壁,固定组件实现抵接片、连接袖的侧壁以及配合片的固定连接,使延伸袖在连接袖上的固定更牢固,并可由此实现延伸袖在连接袖上的便捷拆装,以使衬衫主体适用于不同季节的穿着需求,提高衬衫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公扣和固定母扣,若干所述固定母扣固定于抵接片的侧壁上,所述连接袖的侧壁形成有贯穿孔,所述固定母扣可穿设于所述贯穿孔,若干所述固定公扣固定于所述配合片的侧壁上并可与所述固定母扣对应扣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接片的侧壁上固定的固定母扣可穿过连接袖侧壁上的贯穿孔,并和配合片上的固定公扣相扣合,从而实现延伸袖在连接袖上的稳定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贯穿孔处固定有垫圈,所述垫圈的两侧分别固定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相对抵接于连接袖的内外侧壁上;所述固定母扣穿设于所述垫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贯穿孔处固定的垫圈两侧通过两个连接板分别抵接于连接袖的内外两侧壁,可避免因固定母扣穿过贯穿孔导致贯穿孔处易被撕裂的问题;固定母扣穿设于所述垫圈的结构也更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延伸袖的侧壁上且位于所述配合片的外侧固定有装饰条带,所述装饰条带覆盖于所述连接袖和延伸袖的连接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装饰条带覆盖于连接袖和延伸袖的连接处,起装饰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装饰条带通过定位结构固定于所述连接袖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结构实现装饰条带在连接袖上的固定,可进一步实现延伸袖在连接袖上的稳定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定位公扣和定位母扣,所述延伸袖的侧壁上且位于抵接片的内侧延伸形成有定位片,若干所述定位公扣间隔固定于所述定位片的侧壁上,所述连接袖的侧壁上形成有若干对应定位公扣的定位孔,且定位孔上固定有垫圈,垫圈的两侧固定有抵接于连接袖的内外两侧壁的连接板;所述定位母扣固定于装饰条带的侧壁上并可穿过所述定位孔,且所述定位母扣可与对应处的定位公扣相扣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延伸袖上延伸的定位片支撑定位公扣,连接袖上的定位孔也通过垫圈和连接板保护,装饰条带侧壁上的定位母扣穿设于定位孔,并可与对应处的定位公扣稳定扣合,实现装饰条带在连接袖上的固定,又可进一步增强延伸袖和连接袖的连接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装饰条带为弹性条带,所述装饰条带的一端固定于延伸袖上,另一端通过调节结构调节松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装饰条带为弹性条带,可用来扣住衬袖,还可以用它来防止袖子滑落,起到和袖箍相同的作用;调节结构调节装饰条带的松紧,适用于不同的消费者穿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结构包括挂钩和挂环,所述挂钩固定于所述装饰条带一端部的内侧壁上,所述挂环间隔固定于装饰条带的外侧壁上,且所述挂钩可套设于所述挂环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挂钩和不同位置处的挂环套接,即可实现装饰条带的松紧调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延伸袖上的抵接片抵接于连接袖的内侧壁,配合片抵接于连接袖的外侧壁,固定组件实现抵接片、连接袖的侧壁以及配合片的固定连接,使延伸袖在连接袖上的固定更牢固,并可由此实现延伸袖在连接袖上的便捷拆装,以使衬衫主体适用于不同季节的穿着需求,提高衬衫的实用性;

2.延伸袖上延伸的定位片支撑定位公扣,连接袖上的定位孔也通过垫圈和连接板保护,装饰条带侧壁上的定位母扣穿设于定位孔,并可与对应处的定位公扣稳定扣合,实现装饰条带在连接袖上的固定,又可进一步增强延伸袖和连接袖的连接稳定性;

3.装饰条带为弹性条带,可用来扣住衬袖,还可以用它来防止袖子滑落,起到和袖箍相同的作用;调节结构调节装饰条带的松紧,适用于不同的消费者穿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隐去装饰条带后的连接袖、抵接片和配合片连接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装饰条带和连接袖连接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a面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衬衫主体;2、连接袖;3、延伸袖;31、定位片;4、连接结构;41、抵接片;42、配合片;5、固定组件;51、固定公扣;52、固定母扣;6、垫圈;61、连接板;7、装饰条带;8、调节结构;81、挂钩;82、挂环;9、定位结构;91、定位公扣;92、定位母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抗静电衬衫,如图1、2所示,包括衬衫主体1和连接袖2,连接袖2固定连接于衬衫主体1的两侧,衬衫主体1和连接袖2由纱线和导电纤维线相织构成,具有抗静电的性能。

如图2、4所示,连接袖2上通过连接结构4可拆卸连接有延伸袖3,连接结构4包括抵接片41和配合片42,抵接片41固定连接于延伸袖3的上部并插接于连接袖2的侧壁内,配合片42固定连接于延伸袖3的上部并位于抵接片41的外侧,且配合片42抵接于连接袖2的外侧壁上,使延伸袖3可与连接袖2初步配合。

如图2、4所示,抵接片41、连接袖2和配合片42通过固定组件5相互固定,固定组件5包括固定母扣52,两个固定母扣52周向间隔等间距固定于抵接片41靠近连接袖2的侧壁上,连接袖2的侧壁上形成有贯穿孔,贯穿孔处固定有垫圈6,避免贯穿孔撕裂,对贯穿孔起保护作用;垫圈6的两侧分别固定有连接板61,两个连接板61分别抵接于连接袖2的内外两侧壁上,固定母扣52穿设于垫圈6;固定时配合片42可向下翻折,以便于从外部观察固定母扣52贯穿孔的对应。

如图4、5所示,固定组件5还包括固定公扣51,两个固定公扣51周向间隔等间距固定于配合片42靠近连接袖2的侧壁上,且固定公扣51可与对应位置处的固定母扣52相互扣合,由此可实现延伸袖3在连接袖2上的稳定连接。

如图1、3所示,延伸袖3的侧壁上部且位于配合片42的外侧固定有装饰条带7,装饰条带7可覆盖于连接袖2和延伸袖3的连接处,通过装饰条带7覆盖于连接袖2和延伸袖3的连接处,起装饰作用。

如图3、4所示,装饰条带7为弹性条带,装饰条带7的一端下部固定于延伸袖3上,另一端为活动端并可通过调节结构8调节装饰条带7的松紧,由此可用装饰条带7扣住衬袖,还可以用它来防止袖子滑落,起到和袖箍相同的作用。

如图3所示,调节结构8包括挂钩81和挂环82,挂钩81固定于装饰条带7的活动端的内侧壁上,挂环82沿水平方向间隔固定于装饰条带7的外侧壁上,且挂钩81可套设于挂环82上,由此通过挂钩81套接于不同的挂环82起调节松紧的效果,使装饰条带7可适应于不同的人的穿着。

如图3、4所示,装饰条带7通过定位结构9固定于连接袖2上,由此通过装饰条带7进一步实现延伸袖3在连接袖2上的稳定固定。

如图4所示,定位结构9包括定位公扣91和定位母扣92,延伸袖3的侧壁且位于抵接片41的内侧向上延伸形成有定位片31,若干定位公扣91周向间隔固定于定位片31靠近连接袖2的侧壁上,连接袖2的侧壁上形成有若干对应定位公扣91的定位孔,且定位孔上固定有垫圈6,垫圈6的两侧固定有抵接于连接袖2的内外两侧壁的连接板61;两个相对的定位母扣92固定于装饰条带7靠近连接袖2的侧壁上部的两端,当装饰条带7调节松紧时,定位母扣92可穿过对应位置处的定位孔,并与对应处的定位公扣91相扣合,由此使装饰条带7可随着调节选择固定于连接袖2上的对应处,结构更合理。

本实施例的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固定延伸袖3时,首先用手将配合片42向下翻折,然后将连接袖2插接于抵接片41和配合片42之间,此时可从外部观察固定母扣52和贯穿孔的对应,并使固定母扣52从垫圈6中穿出,再将配合片42向上翻折,使固定公扣51与固定母扣52对应扣接,实现延伸袖3和连接袖2的固定。

接着,将装饰条带7包覆于延伸袖3和连接袖2的连接处,并将挂钩81套设于适宜位置处的挂环82上,最后将装饰条带7上的定位母扣92和定位片31上的定位公扣91配合固定,实现延伸袖3和连接袖2的进一步固定。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