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脱手水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16780发布日期:2020-05-12 17:49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脱手水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壶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脱手水壶。



背景技术:

水杯通常是人们盛装液体的容器,平时可用来喝茶、喝水、喝咖啡、喝饮料等,水杯也有很多种类,如保温杯,开口杯,环行杯,智能水杯等等。

现有技术中一篇授权公告号为cn208582265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水壶,该种水壶包括壶身与壶盖,壶身呈圆柱形且上端开口,壶身包括塑胶内胆和透明塑胶外壳,塑胶内胆处于透明塑胶外壳的内部;壶盖盖在壶身的开口处且与透明塑胶外壳螺纹连接。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壶身整体呈圆柱形,在使用者手握着壶身时,壶身轴侧表面上并无任何能够对手产生阻拦的物体,使得使用者在握住壶身时容易出现水壶从手中意外滑落的情况,特别是在水壶中装有水使得水壶重量增大后,更加容易出现水壶从手中意外滑落的情况,故而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脱手水壶,其具有在使用者手握水壶时水壶不易从手中意外滑落、提升水壶使用安全性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防脱手水壶,包括壶身,所述壶身的外侧表面上设置有斜滑槽,斜滑槽的延伸方向与壶身的长度方向相同,并且斜滑槽槽底远离壶身底部的一端向壶身内部倾斜;壶身上还设置有护手,护手一端与斜滑槽滑动连接,护手另一端向壶身的底部延伸,并且护手的滑动方向与斜滑槽的槽底平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斜滑槽与护手的设置,使得使用者握住壶身后手指可以将护手沿着斜滑槽进行滑动,因斜滑槽槽底远离壶身底部的一端向壶身内部倾斜,所以随着护手的滑动,护手与斜滑槽滑动连接的一端就会滑向斜滑槽的槽底,使得护手与斜滑槽的槽口边缘形成夹持,夹住使用者的手指,达到防止水壶意外脱手的目的,此时水壶就不易出现意外掉落的情况,提升了水壶使用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护手靠近所述壶身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指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指槽的设置,增大了护手与使用者手指的接触面积,使得手指不易离开护手,提升了防脱手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护手包括与拇指抵接的拇指护手以及与除拇指之外的手指抵接的辅指护手;拇指护手与辅指护手之间滑动设置有连接环,连接环两端分别与拇指护手及辅指护手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拇指护手与辅指护手的设置,使得使用者手上的手指能够完全与护手接触,提升了护手的阻拦效果,水壶更加不易从使用者手上意外滑落;连接环的设置,将拇指护手与辅指护手连接起来,使得拇指护手与辅指护手能够一起被推动,并且还不易形成位置上的落差,有利于拇指护手与辅指护手受力均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护手远离所述壶身底部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一根插杆,所述斜滑槽远离壶身底部一端的侧壁上设置插槽,在护手沿斜滑槽向远离壶身底部一端滑动后,插杆插进插槽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杆与插槽的设置,使得护手沿斜滑槽向远离壶身底部一端滑动后,不易向上翻起,有利于护手发挥阻拦手指的作用,提升了水壶防滑落的效果,而且还增加了护手的结构强度,使得护手不易发生形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槽槽口的面积大于插槽槽底的面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槽槽口的面积大于插槽槽底的面积,便于插杆插进插槽中,减少了插槽槽口边缘对插杆插进插槽内部的阻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护手远离所述壶身底部的一端设置有凹槽,凹槽中设置有滚珠,滚珠远离凹槽槽底一侧的表面与所述斜滑槽的槽底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凹槽的设置,使得滚珠不易在护手上发生位置上的变化,有利于滚珠稳定的发挥作用;滚珠的设置,使得护手在滑动时能够更加的稳定也更加的顺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壶身上固定套设有一个软垫套,软垫套上设置有截面与所述斜滑槽槽口相同的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软垫套的设置,使得斜滑槽的槽口与护手形成夹持时,不易夹伤使用者的手指,提升了使用的安全性,而且软垫套在受到挤压后会发生形变,能够起到一定的防滑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软垫套上外侧表面上设置有防滑纹路,防滑纹路的延伸方向与软垫套的长度方向垂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纹路的设置,提升了软垫套外侧表面上的粗糙程度,使得使用者的手握在软垫套的外侧表面上时不易发生打滑的情况,提升了水壶使用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斜滑槽与护手的设置,使得使用者握住壶身后手指可以将护手沿着斜滑槽向远离壶身底部的方向进行滑动,因斜滑槽槽底远离壶身底部的一端向壶身内部倾斜,所以随着护手的滑动,护手与斜滑槽滑动连接的一端就会滑向斜滑槽的槽底,使得护手与斜滑槽的槽口边缘形成夹持,夹住使用者的手指,达到防止水壶意外脱手的目的,此时水壶就不易出现意外掉落的情况,提升了水壶使用的安全性,而且在需要将手拿出时,只需将手向下滑动即可,操作简单方便,实用性强;

软垫套的设置,使得斜滑槽的槽口与护手形成夹持时,不易夹伤使用者的手指,提升了使用的安全性,而且软垫套在受到挤压后会发生形变,能够起到一定的防滑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爆炸放大示意图。

图中,1、壶盖;2、壶身;21、斜滑槽;211、限制槽;212、插槽;3、护手;31、拇指护手;32、辅指护手;4、滑块;5、指槽;6、连接环;7、插杆;8、凹槽;81、滚珠;9、软垫套;91、防滑纹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防脱手水壶,包括壶盖1与壶身2,壶盖1呈圆盘形且为硬质塑料材质,壶盖1盖在壶身2的上端且与壶身2螺纹连接;壶身2呈圆柱形且为不锈钢材质,壶身2上端开口,并且壶身2的开口被壶盖1盖住;壶身2的外侧表面上开设有两道斜滑槽21,斜滑槽21的截面呈长方形,斜滑槽21的延伸方向与壶身2的长度方向相同,并且斜滑槽21槽底远离壶身2底部的一端向壶身2内部倾斜。

参照图1与图3,壶身2上设置有护手3,护手3一端与斜滑槽21滑动连接,护手3另一端向壶身2的底部延伸,并且护手3的滑动方向与斜滑槽21的槽底平行,护手3靠近壶盖1一端的侧表面上熔接有两个滑块4,滑块4呈长方体形状且为硬质塑料材质,两个滑块4相对于护手3对称设置,斜滑槽21两个侧壁上还各开设有一道限制槽211,限制槽211的延伸方向与斜滑槽21的槽底延伸方向相同,限制槽211的截面呈长方形,护手3上的两个滑块4分别滑动于两个限制槽211中,并且滑块4的侧表面与限制槽211的侧壁抵接,使得护手3在斜滑槽21中滑动时不易出现转动的情况,也不易出现滑出斜滑槽21的情况。

参照图1,护手3靠近壶身2一侧的表面上还一体成型有指槽5,在使用者用手握住壶身2时,手指插进护手3与壶身2之间的空间中且与指槽5的侧壁抵接。

参照图1,护手3为硬质塑料材质,护手3设置有两种,包括与拇指抵接的拇指护手31以及与除拇指之外的手指抵接的辅指护手32,拇指护手31上有一个指槽5,辅指护手32上有四个指槽5,并且四个指槽5沿辅指护手32延伸的方向呈直线排列;拇指护手31与辅指护手32之间滑动设置有连接环6,连接环6呈圆环形且为硬质塑料材质,连接环6两端分别与拇指护手31及辅指护手32靠近壶盖1一端的侧表面熔接,使得两种护手3能够被一起推动。

参照图2与图3,护手3远离壶身2底部的一端熔接有一根插杆7,插杆7呈圆柱形且为硬质塑料材质,斜滑槽21远离壶身2底部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插槽212,在护手3沿斜滑槽21向远离壶身2底部一端滑动后,插杆7插进插槽212中,并且插杆7的轴侧表面与插槽212的侧壁抵接;为了方便插杆7插进插槽212中,插槽212槽口进行了扩张设置,使得插槽212槽口的面积大于插槽212槽底的面积。

参照图2与图3,为了使得护手3在斜滑槽21中滑动的更加的稳定与顺畅,在护手3远离壶身2底部的一端端部一体成型有一个凹槽8,凹槽8整体呈半球形,凹槽8中放置有滚珠81,滚珠81呈圆柱形且为不锈钢材质,滚珠81远离凹槽8槽底一侧的表面与斜滑槽21的槽底抵接。

参照图2与图3,为了防止护手3将使用者的手指夹伤,在壶身2上固定套设有一个软垫套9,软垫套9呈圆管形且为软质橡胶材质,软垫套9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进行安装,软垫套9的轴线与壶身2的轴线相同;软垫套9上还开设有截面与斜滑槽21槽口相同的通孔,使得斜滑槽21的槽口与外界连通;为了提升软垫套9的防滑性能,在软垫套9上外侧表面上一体成型有防滑纹路91,防滑纹路91的延伸方向与软垫套9的轴线垂直。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使用者拿取水壶时,首先握住壶身2的下端,并且使用者手掌的拇指穿过拇指护手31与壶身2之间的空间、使用者手掌除拇指之外的手指穿过辅助护手3与壶身2之间的空间,然后再向下顶动两种护手3,使得两种护手3沿斜滑槽21向上滑动;随着两种护手3向上滑动,两种护手3与斜滑槽21滑动连接的一端就会向斜滑槽21的槽底伸入,从而使得两种护手3将手指压在壶身2上,达到壶身2不易脱离手掌的目的,此时水壶也就不易出现意外从手掌上滑落的情况。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