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鲜用纸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18599发布日期:2020-06-16 23:02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鲜用纸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纸餐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鲜用纸盒。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餐盒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主要包括外卖打包和超市冷柜中作为保鲜的器具使用。目前的餐盒主要分为由塑料餐盒制成的餐盒和由纸质材料制成的餐盒。

对于塑料材质制成的保鲜盒而言,因其一体成型制造以及材质的特性,能够保证其本身的密封性及周边上沿的平整度,进而在覆盖盖膜后能够保证包装食材后的密封性,但也同时由于其材质的不可再生性和污染性较高等因素并不符合现今推广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而开始逐渐被淘汰使用。因此,市场上的开始以纸质的保鲜餐盒去替代塑料材质的保鲜餐盒。

目前,纸质餐盒主要是通过一张或多张淋膜纸相互拼合形成或粘接成方形或圆形盒体,并于盒体内部粘附薄膜层处理,在盒体内盛放食材后粘附一张盖膜而构成保鲜盒。理论上而言,由于淋膜纸的边缘相互间拼合而成,不存在过渡间隙,拼合位置厚度相当,粘附薄膜层后不存在叠合部分而保持了各个位置等厚度的目的,使得在粘附盖膜过程中,盖膜与薄膜层相互贴合而不存在理论缝隙,从而保证密封性。

同时,由于为了满足密封性的要求,淋膜纸的边缘一般是直接相对齐,再通过粘附薄膜层而实现该相对齐位置的连接,但显然的,由于盒体的侧壁本身具有向外扩张的趋势,尤其是盛放食材之后或是盛放的食材过重之后,薄膜层在该对齐相接的接缝位置会受到较大的向两侧方向的扩张力,薄膜层始终保持于张紧状态的疲劳状态容易使得膜被损坏,尤其是放置时间较长之后,使得在接缝处出现肉眼可见或不可见的缝隙,进而密封性降低,长期存放时容易被细菌侵入餐盒内部而破坏食材新鲜度。

此外,这类纸质餐盒包装时通常是叠合在一起的,需要取出时容易因气密性因素而难以分离,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旨在能够有效解决现有纸盒成型时难免存在接缝而影响其密封性问题且易于叠合分离的保鲜用纸盒,用以克服上述技术缺陷。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保鲜用纸盒,包括盒体,盒体包括由一整张卡纸拼合而成的侧壁、由另一张卡纸裁切而成的底壁,且底壁粘合于侧壁的内侧壁,并于盒体内部构成上端敞口而下端封闭的用以盛放食材的容置空间;

于容置空间的内侧壁上还通过吸塑工艺覆盖有薄膜层,且底壁所在水平面高于侧壁的最下端所在的水平面,用以构成盒体的底部间隙。

较佳的,侧壁由一整张卡纸合围而成,该卡纸两边缘相叠合后通过胶水或超声波相粘合并构成一条接缝线,且相叠合处的厚度为两张卡纸的厚度。

较佳的,盒体上边沿还由侧壁向外翻折形成有翻边。

较佳的,翻边的外缘还进一步再次翻折或多次翻折形成有裙边。

较佳的,底壁的外缘向下翻折形成有围边,围边的外壁粘合于侧壁的内侧壁上。

较佳的,侧壁的下边沿还向内翻折形成有挡边,且挡边与围边的内壁相粘合。

较佳的,底壁整体呈圆形,侧壁围绕底壁成一圈。

较佳的,底壁上还开设有至少一个抽气孔。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保鲜用纸盒包括盒体,盒体包括侧壁及底壁,盒体内通过吸塑工艺覆盖有薄膜层,使得能够有效解决现有纸盒成型时难免存在接缝而影响其密封性的问题,且底部间隙的存在使得多个盒体重叠包装时能够有效防止出现因气密性问题而叠合在一起无法分离的情形,使用更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保鲜用纸盒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保鲜用纸盒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保鲜用纸盒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保鲜用纸盒的翻边上片材部相叠合位置的截剖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阐述。

参阅图1至图4中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鲜用纸盒包括盒体,盒体包括由一整张卡纸拼合而成的侧壁2、由另一张卡纸裁切而成的底壁1,且底壁1粘合于侧壁2的内侧壁,并于盒体内部构成上端敞口而下端封闭的用以盛放食材的容置空间;于容置空间的内侧壁上还通过吸塑工艺覆盖有一层薄膜层6,且底壁1所在水平面高于侧壁2的最下端所在的水平面,以构成盒体的底部间隙。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保鲜用纸盒包括盒体,盒体包括侧壁2及底壁1,盒体内通过吸塑工艺覆盖有薄膜层6,使得能够有效解决现有纸盒成型时难免存在接缝而影响其密封性的问题,且底部间隙的存在使得多个盒体重叠包装时能够有效防止出现因气密性问题而叠合在一起无法分离的情形,使用更为方便。具体的,多个纸盒重叠包装后一般通过吸盘向下依次取出,通常的情况是:由于上一个纸盒的底部和下一个纸盒的内底面相贴合,在下方吸盘吸取下一个纸盒时易于因气密性问题而一次性取出两个纸盒,极为不便,而本方案中由于底部间隙的存在,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盒体上边沿还由侧壁2向外翻折形成有翻边3,以增强其侧壁2强度。进一步的,翻边3的外缘还进一步再次翻折或多次翻折形成有裙边4,其具体可以是再次翻折形成截面呈“一”字形状的裙边,也可以二次或更多次翻折形成截面呈“回”字型的裙边。具体由生产中盒体大小而决定,能够有效的进一步增强侧壁2的结构强度。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式,如图3中所示,底壁1的外缘向下翻折形成有围边7,围边7的外壁粘合于侧壁2的内侧壁上。进一步的,侧壁2的下边沿还向内翻折形成有挡边8,且挡边8的内壁与围边7的内壁相粘合,能够有效增强底壁1的安装强度。上述的粘合可通过胶水或超声波实现。进一步的,底壁1整体呈圆形,侧壁2围绕底壁1成一圈。值得指出的是,底壁1也可以是其他多边形结构或不规则形状,只要将侧壁2围成对应的形状即可,并不局限于此。进一步的,底壁1上还开设有至少一个抽气孔(图中未示出)。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图2中所示,侧壁2由一整张卡纸合围而成,该卡纸两边缘相叠合后通过胶水或超声波相粘合并构成一条接缝线5,且相叠合处的厚度为两张卡纸的厚度,与现有的直接将卡纸边缘相对并通过粘接薄膜层将边缘粘合相比,密封性更佳,且由于卡纸本身厚度较小,两张卡纸的厚度并不影响其正常使用。具体使用时,在薄膜层内安放食材,并进一步粘接一层盖膜9,即可有效起到延长食材保鲜期限的效果。进一步的,薄膜层6及盖膜9均由evoh材质制成,具有高阻隔的效果。且在具体使用时,由薄膜层6及盖膜9围成的储存空间内储放食材及惰性气体(优选氮气),能够有效起到延长食材保鲜期限的效果。具体在粘接盖膜9的操作中,同时由设备将食材放置于储存空间内并将存储空间内的气体用氮气替换,一方面在薄膜层及盖膜间形成密封的食材储放空间,另一方面由惰性气体替换普通空气,使得食材与氧气隔离,有效延长其保质期。

在具体使用中,如图4中所示,且图4中为清晰展示以下所描述内容而相对夸大化了相对厚度,理论而言,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本方案中沿接缝线5的位置处尤其是翻边3上由两张卡纸叠合而成,并构成了叠合部10,虽然通过了相互压合或通过胶水粘合或超声波相粘接的操作,使得叠合部10具有两张卡纸的厚度尤其是在接缝线5的边缘位置不可避免的形成台阶结构(如图4中b部分)的接缝,使得覆盖薄膜层6后会在该位置形成褶皱(如图4中a部分),再进一步的进行粘附盖膜9操作中,将盖膜9与薄膜层6相互贴合后,会在该褶皱位置可能存在密封性不良的问题。

但实际生产中,卡纸的厚度一般为0.5mm,叠合部10所构成的台阶b最大厚度也仅有0.5mm,而在采用模具压合成型盒体及吸塑的工艺中,由于卡纸本身属于可压缩材质,则能够使得该台阶b因受到挤压而保持于0.01mm以内。同时,在薄膜层6及盖膜9的厚度足够薄的前提下(例如常规膜的厚度为0.03mm),上述的褶皱就会相对而言能够忽略不计,尤其是盖膜9贴覆的操作一般同样是在设备上进行的,通过压合及加热熔融的方式实现,能够理论上的将薄膜层6及盖膜9粘接为一体,并完全解决两者因褶皱问题而存在的无法完全密封的问题,同时,在该压合过程中还能够将台阶b进一步的压缩。并且,在本方案的具体生产检测结果中显示,确实能够确保该褶皱位置的密封性达到标准要求,且长期存放状态下能够避免如现有技术中所面临的薄膜被破损的情况。

此外,上述的吸塑工艺主要包括:

步骤a,将卡纸裁切出底壁1及侧壁2并拼合而成后的盒体安置于吸塑工位上的吸塑模具中,膜卷料作为片材拉紧设置在盒体的上方,由位于膜卷料上方的加热组件加热并软化膜卷料;优选的,膜卷料的下表面带有胶水,或者在盒体的翻边3上涂敷有胶水,使得加热状态下粘性更佳。

步骤b,由设置于吸塑工位中的抽气设备通过卡纸本身存在而肉眼不可见的缝隙对膜卷料进行吸塑操作,膜卷料在抽气设备作用下向下紧贴在盒体上形成薄膜层6;且抽气设备的吸口可以设置于盒体外侧的任意位置;

步骤c,对粘接于边沿上的薄膜的外周边缘进一步进行热压或超声波粘接的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