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鞋舌滑动的鞋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66893发布日期:2020-07-31 20:52阅读:2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鞋舌滑动的鞋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子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止鞋舌滑动的鞋子。



背景技术:

鞋子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生活用品,可保护人脚不受伤害,方便人们行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各样的鞋子应运而生。

目前,公告号为cn2836520y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鞋,它包括鞋底、鞋面、鞋舌和鞋帮,鞋面连接有透明片,鞋面与透明片在朝向鞋舌的一边有开口,装饰片经开口插入到鞋面与透明片之间,人们可通过制作不同的装饰片进行替换以改变鞋面的装饰效果。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鞋舌除一端与鞋面固定连接外,其他部位均为自由端且可相对鞋面滑动,人们穿着鞋子行走、运动时,脚背会在鞋内扭动并与鞋舌产生摩擦,导致鞋舌向一侧滑移、人们穿着时的舒适度低,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鞋舌滑动的鞋子,其具有行走时鞋舌不会向一侧滑移,人们穿着时舒适度高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防止鞋舌滑动的鞋子,包括鞋底、鞋面以及一端固定在鞋面内侧的鞋舌,所述鞋面的中部设有位于鞋舌正上方的调节口,所述鞋舌的两端分别位于调节口的两侧,所述鞋舌朝向调节口的一侧固定有两个限位块,所述鞋面的内壁设有两个分设在调节口两侧的限位槽,当所述鞋舌抵接于鞋面内侧时,两个限位块分别位于两个限位槽中;所述鞋舌远离其与鞋面连接处的一端固定有至少一根弹性带,所述弹性带远离鞋舌的一端固定在鞋面的后跟部,所述弹性带的中部通过固定件连接在鞋面的外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穿鞋时,人体的脚背将鞋舌抵压在鞋面内侧,两个限位块分别伸入两个限位槽中;行走时,限位块受到限位槽内壁的限制不会相对鞋面滑动,进而使鞋舌不易滑动,人的脚部不会由于鞋舌的窜动而感到不适、舒适度高。若穿鞋时限位块未伸入限位槽或人体的运动幅度过大导致限位块移出限位槽时,鞋舌滑动后,人们还可利用外露的弹性带拉动鞋舌复位,相较于将手伸入脚背与鞋舌的间隙以拉动鞋舌的方式,上述操作方式更加方便快捷。

此外,由于弹性带自身带有弹性,一方面在脚踝部大小不同的使用者穿着时,弹性带可随人体脚踝部的大小产生形变,避免弹性带的初始长度过长而拖地,或长度过短影响使用者穿着,适用范围大;另一方面在鞋舌滑动后,弹性带形变产生的弹力还有利于鞋舌自动复位。不使用弹性带时,人们可利用固定件使弹性带的中部固定于鞋面上,从而进一步固定弹性带,避免弹性带干扰人们穿脱鞋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块为磁性块,所述限位槽的内壁上嵌设有与限位块相互吸引的吸铁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位于限位槽时会与吸铁石相互吸引,使得限位块更不易移出限位槽,鞋舌不易滑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块远离鞋舌的一端边缘设有倒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倒角在限位块伸入限位槽时起到导向的作用,方便限位块伸入限位槽中以限制鞋舌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件包括设于弹性带中部的固定片以及固定在鞋面外壁的定位柱,所述固定片的中部设有供定位柱穿入的固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使用弹性带时,将弹性带向靠近定位柱的一侧拉动,使得固定片套入定位柱中,此时定位柱起到限制弹性带中部晃动的作用,有利于弹性带保持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柱呈圆台状且横截面积向靠近鞋面的一侧逐渐减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套入定位柱中的固定片会受到定位柱横截面积大的一端限位,固定片更不易与定位柱分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柱的圆周侧壁上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底壁的直径小于固定孔的内径,所述固定片套设在环形槽的外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槽的内壁起到阻挡固定片与定位柱分离的作用,提高了固定片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柱远离鞋面的端面和其圆周侧壁的连接处设有圆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角不仅使定位柱的表面更加平滑,起到保护人手的作用,避免人手被定位柱的棱角磨伤;还在固定片套入定位柱时具有导向的效果,方便固定片的安装定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带的数量为两根且分别位于鞋舌的两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们可同时拉动两根弹性带以复位鞋舌,相较于仅设置一根弹性带的方式,操作时鞋舌的受力更加平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带外设有荧光涂料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光线暗淡的环境中,荧光涂料层有利于人们快速定位鞋子。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行走时,限位块受到限位槽内壁的阻挡不易相对鞋面移动,从而使鞋舌不易滑动,穿着的舒适度高;若鞋舌在行走过程中已产生滑移,弹性带会形变并产生弹力,有利于鞋舌自动复位,人们还可利用弹性带拉动鞋舌使其复位,操作时方便快捷;

2.不使用弹性带时,拉动弹性带并使固定片套入环形槽中,此时弹性带的中部受到定位柱的限制不会移动,提高了弹性带的稳定性,避免弹性带对人们穿脱鞋子造成干扰;

3.荧光涂料层具有方便人们在光线暗淡的环境中快速定位鞋子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调节口左侧的部分鞋面外翻时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凸显本实施例中固定件的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1、鞋底;2、鞋面;21、调节口;22、限位槽;221、吸铁石;3、鞋舌;31、限位块;311、倒角;4、弹性带;5、固定件;51、固定片;511、固定孔;52、定位柱;521、圆角;522、环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防止鞋舌滑动的鞋子,如图1、图2所示,包括鞋底1、鞋面2和鞋舌3,鞋面2固定在鞋底1的上侧且中部设有调节口21,调节口21位于鞋舌3的正上方。鞋舌3的一端固定在鞋面2的内壁上、另一端向靠近鞋面2后跟部的一侧延伸,鞋舌3的左右两端分别位于调节口21的左右两侧。

如图1、图2所示,鞋舌3朝向调节口21的端面固定有两个限位块31,两个限位块31分别位于鞋舌3的左右两端且均由磁性材料制成,限位块31远离鞋舌3的一端边缘设有两个倒角311,倒角311设置在限位块31的左右端面和其远离鞋舌3端面的连接处。鞋面2的内壁上设有两个限位槽22,两个限位槽22分别位于调节口21的左右两侧,限位槽22的上侧内壁嵌设有吸铁石221,吸铁石221与限位块31相互吸引。穿鞋时,人体的脚背会将限位块31抵压于限位槽22中,使得限位块31与吸铁石221相互吸引,此时限位块31受到限位槽22内壁的限制不易滑动,从而使鞋舌3不易滑动,人们穿着鞋子时的舒适度高。

如图1、图3所示,鞋舌3远离其与鞋面2连接处的一端固定有两根弹性带4,弹性带4远离鞋舌3的一端固定在鞋面2的后跟部外侧,具体地,弹性带4可通过针线与鞋面2和鞋舌3缝合固定,两根弹性带4分别位于鞋舌3的左右两端。鞋舌3滑动后,人们可利用弹性带4拉动鞋舌3以使其复位,相较于将手伸入脚背与鞋舌3间隙以拉动鞋舌3的方式操作更加方便。

如图1、图3所示,弹性带4的中部通过固定件5连接在鞋面2的外侧,固定件5包括一体设置在弹性带4中部的固定片51以及固定在鞋面2外壁上的定位柱52,定位柱52呈圆台状且横截面积向靠近鞋面2的一侧逐渐减小,定位柱52远离鞋面2的端面和其圆周侧壁的连接处设有圆角521。固定片51的中部设有固定孔511,定位柱52的圆周侧壁上设有环形槽522,环形槽522底壁的直径小于固定孔511的内径,环形槽522远离鞋面2的端面的直径大于固定孔511的内径。不使用弹性带4时,将弹性带4向与其相近的定位柱52拉动,使得固定片51形变并套入环形槽522中,此时环形槽522的内壁可限制固定片51移出定位柱52,从而使弹性带4的中部保持固定,弹性带4的稳定性好。且此时弹性带4刚好处于自然状态或轻微拉伸形变,在鞋舌3滑动后弹性带4会对鞋舌3产生驱动其复位的弹力,有利于鞋舌3的复位。

如图1、图3所示,弹性带4的外表面涂覆有荧光涂料层(图中未示出),在光线暗淡的环境中,荧光涂料层具有方便人们快速定位鞋子的效果。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穿鞋时,先将两个限位块31分别与两个限位槽22预对齐,脚背会将限位块31抵压于限位槽22中,同时限位块31与吸铁石221相互吸引。行走时,由于限位块31受到限位槽22内壁的阻挡,鞋舌3不易相对鞋面2滑动,人们穿着鞋子时的舒适度高。鞋舌3滑动后,中部与鞋面2连接的弹性带4受到拉伸形变并产生弹力,该弹力有助于鞋舌3自动复位。此外,分离固定片51与定位柱52后,人们还可利用弹性带4拉动鞋舌3使其复位,相较于将手伸入脚背与鞋舌3间隙的方式,利用弹性带4拉动鞋舌3的操作方式更加方便快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