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表带调节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82576发布日期:2020-10-13 07:45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表带调节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表表带的相关结构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的表带调节结构。



背景技术:

手表的表带由若干带粒连接而成。若要改变手表表带的长度,则需要通过拆去一部分带粒来实现。在现有的结构设计中,带粒之间是利用卡扣和直栓来进行相互连接。用户在拆去带粒的时候需要借助专用的拆卸设备才能进行拆除,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表带调节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的表带调节结构,表带包括有若干带粒,所述带粒之间设有调节结构,所述带粒包括有中间粒块、以及分别设于所述中间粒块两侧的左侧粒块、右侧粒块,所述调节结构包括有空心管套、拨珠、弹簧、滑动杆、滑键,所述拨珠与所述滑动杆分别设置于所述空心管套的两端,所述弹簧设于所述空心管套内,所述弹簧的一端抵触于所述拨珠,所述弹簧的另一端抵触于所述滑动杆,所述滑键滑动设置于所述中间粒块,所述滑键带动所述滑动杆。

进一步阐述,所述中间粒块开有用于设置所述调节结构的中间通孔,所述左侧粒块开有左盲孔,所述右侧粒块开有右盲孔,相邻的两带粒相互连接时,一带粒的所述拨珠和所述滑动杆分别陷入另一带粒的所述左盲孔和所述右盲孔。

进一步阐述,所述空心管套的两端分别设有左限位环、右限位环,所述左限位环对所述拨珠进行限位,使所述拨珠无法脱离所述空心管套,所述右限位环对所述滑动杆进行限位,使所述滑动杆无法脱离所述空心管套。

进一步阐述,所述拨珠设有第一凸缘,所述左限位环对所述拨珠进行限位,使所述拨珠无法脱离所述空心管套。

进一步阐述,所述滑动杆设有第二凸缘,所述右限位环对所述滑动杆进行限位,使所述滑动杆无法脱离所述空心管套。

进一步阐述,所述滑动杆设有第三凸缘,所述滑键的下侧设有凸块,所述凸块开有第一通孔,所述滑动杆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凸缘与所述第三凸缘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同一侧,所述滑键通过所述凸块带动所述第三凸缘,从而带动所述滑动杆进行平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当需要调节表带的长度时,用手掰动滑键,即可将该带粒与其它带粒断开连接,通过改变带粒的数量即可改变表带的长度,无需借用任何辅助工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带粒之间的组装流程图。

图4为带粒组装成表带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表带的成品示意图。

附图标号:10、带粒;11、中间粒块;12、左侧粒块;121、左盲孔;13、右侧粒块;131、右盲孔;20、调节结构;21、空心管套;211、左限位环;212、右限位环;22、拨珠;221、第一凸缘;23、弹簧;24、滑动杆;241、第二凸缘;242、第三凸缘;25、滑键;251、凸块;252、第一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结合附图1至附图5所示,一种新型的表带调节结构20,表带包括有若干带粒10,带粒10之间设有调节结构20,如附图2所示,带粒10包括有中间粒块11、以及分别设于中间粒块11两侧的左侧粒块12、右侧粒块13,如附图1所示,调节结构20包括有空心管套21、拨珠22、弹簧23、滑动杆24、滑键25,拨珠22与滑动杆24分别设置于空心管套21的两端,弹簧23设于空心管套21内,弹簧23的一端抵触于拨珠22,弹簧23的另一端抵触于滑动杆24,滑键25滑动设置于中间粒块11,滑键25带动滑动杆24。

如附图1所示,中间粒块11开有用于设置调节结构20的中间通孔,左侧粒块12开有左盲孔121,右侧粒块13开有右盲孔131,结合附图3所示,相邻的两带粒10相互连接时,一带粒10的拨珠22和滑动杆24分别陷入另一带粒10的左盲孔121和右盲孔131。

如附图1所示,空心管套21的两端分别设有左限位环211、右限位环212,左限位环211对拨珠22进行限位,使拨珠22无法脱离空心管套21,右限位环212对滑动杆24进行限位,使滑动杆24无法脱离空心管套21。拨珠22设有第一凸缘221,左限位环211对拨珠22进行限位,使拨珠22无法脱离空心管套21。滑动杆24设有第二凸缘241,右限位环212对滑动杆24进行限位,使滑动杆24无法脱离空心管套21。

结合附图1和附图2所示,滑动杆24设有第三凸缘242,滑键25的下侧设有凸块251,凸块251开有第一通孔252,滑动杆24穿设于第一通孔252,第二凸缘241与第三凸缘242位于第一通孔252的同一侧,滑键25通过凸块251带动第三凸缘242,从而带动滑动杆24进行平移。

组装带粒时,如附图3所示,先将调节结构20放入一带粒的中间粒块11的中间通孔,再用手拨动滑键25,滑键25带动滑动杆24朝弹簧23的方向进行平移,同时将另一带粒挨近该带粒,由于拨珠22的头端呈球状,使得该带粒的拨珠22自动滑入另一带粒的左侧粒块12的左盲孔121内,在滑键25带动滑动杆24朝弹簧23的方向平移的过程中,如附图1所示,由于拨珠22被空心管套21的左限位环211限制住,拨珠22的位置不变,而弹簧23在滑动杆24的挤压下发生弹性形变,当该带粒的滑动杆24对准另一带粒的右侧粒块13的右盲孔131时,松开滑键25,弹簧23恢复弹性形变而将该带粒的滑动杆24顶入另一带粒的右侧粒块13的右盲孔131内。如附图4所示,一个个带粒10连接而成表带,连接后的表带如附图5所示。当需要调节表带的长度时,用手掰动滑键25,即可将该带粒与其它带粒断开连接,通过改变带粒的数量即可改变表带的长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以上所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的表带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表带包括有若干带粒,所述带粒之间设有调节结构,所述带粒包括有中间粒块、以及分别设于所述中间粒块两侧的左侧粒块、右侧粒块,所述调节结构包括有空心管套、拨珠、弹簧、滑动杆、滑键,所述拨珠与所述滑动杆分别设置于所述空心管套的两端,所述弹簧设于所述空心管套内,所述弹簧的一端抵触于所述拨珠,所述弹簧的另一端抵触于所述滑动杆,所述滑键滑动设置于所述中间粒块,所述滑键带动所述滑动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表带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粒块开有用于设置所述调节结构的中间通孔,所述左侧粒块开有左盲孔,所述右侧粒块开有右盲孔,相邻的两带粒相互连接时,一带粒的所述拨珠和所述滑动杆分别陷入另一带粒的所述左盲孔和所述右盲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的表带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管套的两端分别设有左限位环、右限位环,所述左限位环对所述拨珠进行限位,使所述拨珠无法脱离所述空心管套,所述右限位环对所述滑动杆进行限位,使所述滑动杆无法脱离所述空心管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的表带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拨珠设有第一凸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的表带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杆设有第二凸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的表带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杆设有第三凸缘,所述滑键的下侧设有凸块,所述凸块开有第一通孔,所述滑动杆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凸缘与所述第三凸缘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同一侧,所述滑键通过所述凸块带动所述第三凸缘,从而带动所述滑动杆进行平移。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的表带调节结构,表带包括有若干带粒,带粒之间设有调节结构,带粒包括有中间粒块、以及分别设于中间粒块两侧的左侧粒块、右侧粒块,调节结构包括有空心管套、拨珠、弹簧、滑动杆、滑键,拨珠与滑动杆分别设置于空心管套的两端,弹簧设于空心管套内,弹簧的一端抵触于拨珠,弹簧的另一端抵触于滑动杆,滑键滑动设置于中间粒块,滑键带动滑动杆。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当需要调节表带的长度时,用手掰动滑键,即可将该带粒与其它带粒断开连接,通过改变带粒的数量即可改变表带的长度,无需借用任何辅助工具。

技术研发人员:陆新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亿丰钟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13
技术公布日:2020.10.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