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指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04237发布日期:2020-10-23 12:35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指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套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指套。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大部分电子产品表面都带有触摸屏,当使用者手指长时间在触摸屏上滑动,或者环境温度较高时,往往导致使用者手部出汗较多,影响电子产品的触摸屏对使用者手势操作的识别,降低了使用者的体验感,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指套,使用者的手指能够通过指套与电子产品的屏幕接触,有利于改善使用者的体验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指套,指套包括指套部,指套部能够套设于使用者的手指,以使使用者的手指通过指套部接触终端屏幕,指套部包括导电体、透气体以及弹力体,导电体、透气体以及弹力体交织缠绕于一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导电体为碳纤维、铜纤维以及银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透气体为尼龙纤维、棉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弹力体为氨纶纤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指套部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指套部通过第二端套设于使用者的手指,直至第一端限位于使用者的手指指头,指套部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为18-25mm,其中第一方向垂直于自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指套部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为21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指套部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为41-45mm,其中第二方向平行于自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指套还包括包边部,包边部编织连接于指套部的一端,以在指套部套设于使用者的手指后包边部束紧于使用者的手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包边部的材质为热熔丝纤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包边部在自包边部至指套部方向上的尺寸为3-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指套,该指套的指套部能套设于使用者的手指,以使使用者的手指通过指套部接触终端屏幕,能够避免使用者手部出汗而影响终端屏幕的触控,有利于改善使用者的体验感。并且,指套部包括的导电体、透气体以及弹力体交织缠绕于一体,其中导电体具有导电性,可以让使用者更灵敏在触摸屏上面触摸滑动;透气体具有透气排汗作用,能避免使用者手指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产生不适;弹力体具有一定的回弹力,让使用者佩戴或长时间佩戴过程中更加舒适,由此使得该指套部具有导电性、透气排汗以及舒适性作用,有利于进一步改善使用者的体验感。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此外,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图1是本申请指套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指套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实施例中,指套包括指套部1,指套部1能够套设于使用者的手指,以使使用者的手指通过指套部1接触终端屏幕,有利于改善使用者的体验感。指套部1包括导电体、透气体和弹力体,导电体、透气体和弹力体交织缠绕于一体。具体地,可以是导电体、透气体和弹力体交织混纺形成指套部,或者是导电体、透气体和透气体混纺形成一根混纺线后,由该混纺线编织形成。较优选的是,导电体、透气体和弹力体或者混纺线可以选择100d(d是面料中纱线的粗细单位)的纱线,该尺寸的纱线不仅能使得指套更紧密和柔软,同时也使得纱线混纺过程中不易断裂。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导电体、透气体和弹力体交织缠绕于一体,意味着本实施例的导电体、透气体和弹力体并非分层或层叠分布,如此不仅简化指套部1制造工艺,而且还有利于加工生产。

导电体具有导电性,可以让使用者更灵敏在触摸屏上面触摸滑动。透气体具有透气排汗作用,能避免使用者手指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产生不适。弹力体具有一定的回弹力,让使用者佩戴或长时间佩戴过程中更加舒适。不同于分层或层叠分布,本实施例导电体、透气体和弹力体交织缠绕于一体,使得导电体、透气体和弹力体三者的作用在指套部分布得更加均匀,有利于进一步改善使用者的体验感。并且,本实施例导电体、透气体和弹力体交织缠绕于一体,使得指套部表现为单层结构,有利于指套薄型化,使得使用者的手指更加接近终端屏幕,有利于提高触控灵敏度。

具体地,导电体为碳纤维、铜纤维以及银纤维的至少一种,即导电体可以为碳纤维、铜纤维以及银纤维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或三者组合。由于碳纤维、铜纤维和银纤维具有一定的导电性能,可以让使用者更灵敏在触摸屏上面触摸滑动。其中,碳纤维(carbonfiber,简称cf),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纤维的新型纤维材料,其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抗氧化性好等。铜纤维和银纤维其自身为导电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较优选地,导电体为碳纤维,混纺过程中,碳纤维容易与透气体容缠绕紧密,降低指套部1出现抽丝概率。

透气体为尼龙纤维和棉纤维的至少一种,即透气体可以为尼龙纤维和棉纤维的任意一种或两者组合。由于尼龙纤维或棉纤维具有透气排汗作用,能避免使用者手指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产生不适。尼龙(nylon)纤维学名为聚酰胺(polyamide)纤维,其具有耐磨性、吸湿性和弹性回弹率等优点。棉纤维由棉花加工制成,其具有吸湿、透气性以及柔软等优点。

弹力体为氨纶纤维,即氨纶纤维具有一定的回弹力,让使用者佩戴或长时间佩戴过程中更加舒适。氨纶是聚氨基甲酸酯纤维的简称,是一种具有高断裂伸长、低模量和高弹性回复率的合成纤维,其具有高的弹性。

本申请实施例中,指套部1具有相对的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指套部1通过第二端12套设于使用者的手指,直至第一端11限位于使用者的手指指头。具体地,指套部1的第二端12先于第一端11套设在使用者手指的指头,之后进一步套入,直至指套部1的第一端11到达并限位于使用者的手指指头。

指套部1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为18-25mm。其中,第一方向垂直于自第一端11至第二端12的方向,第一方向为如图1箭头x所指示的横向方向。指套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可以为18mm,22mm,23mm,25mm等,其中指套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是指套未佩戴时且处于扁平状态的情况下的尺寸。通过对一群体使用者的手指周长进行测量,大部分手指周长均在50~70mm;指套佩戴体验中,通过200g上下的挤压力度下侧拉指套,能满足指套佩戴的舒适度,因此结合大部分使用者手指的周长以及指套佩戴的舒适度,将指套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设置为18-25mm。较优选的是,指套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为21mm。

本申请实施例中,指套部1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为41-45mm,其中第二方向平行于自第一端11至第二端12的方向,即第二方向为如图1中箭头y所指示的纵向方向。即指套部1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可以为41mm,43mm,45mm等,可以满足大部分使用者的佩戴体验。

请继续参阅图1。在一实施例中,指套还包括包边部2,包边部2编织连接于指套部1的一端,即包边部2位于指套部1下部。指套从纺织机加工完成后,包边部2会集中指套部1混纺线以及包边部2的线,通过直接在包边部2处通过加热收口方式,能避免产生多余线头、脱线以及太松的作用,不仅起到美观作用,而且包边部2能在指套部1套设于使用者的手指后包边部2束紧于使用者的手指,以进一步防止指套脱手。

具体的,包边部2的材质为热熔丝纤维,即热熔丝纤维容易与指套部1中碳纤维、铜纤维以及银纤维混纺编织。热熔丝是用各种纺织纤维加工成一定细度的产品,用于织布、制绳、制线、针织和刺绣等。较优选地,包边部2由尼龙热熔丝层编织而成。尼龙热熔丝是由聚酰胺纤维加工成一定细度的产品。

具体的,包边部2在自包边部2至指套部1方向上的尺寸为3-5mm,即包边部1底部到包边部1与指套部2连接处之间长度为3-5mm,其中包边部1长度可以为3mm、4mm、5mm等,方便包边1对多余线头收口。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指套,其指套部能套设于使用者的手指,以使使用者的手指通过指套部接触终端屏幕,能够避免使用者手部出汗而影响终端屏幕的触控,有利于改善使用者的体验感。并且,指套部包括的导电体、透气体以及弹力体交织缠绕于一体,其中导电体具有导电性,可以让使用者更灵敏在触摸屏上面触摸滑动;透气体具有透气排汗作用,能避免使用者手指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产生不适;弹力体具有一定的回弹力,让使用者佩戴或长时间佩戴过程中更加舒适,由此使得该指套部具有导电性、透气排汗以及舒适性作用,有利于进一步改善使用者的体验感。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层叠”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