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75506发布日期:2020-12-29 13:30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口罩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口罩。



背景技术:

流感等呼吸系统传染病由于病毒、细菌等侵入呼吸道而发生。因此,为了防止上述病毒、细菌等侵入呼吸道,以及为了防止由于咳嗽、打喷嚏等产生的飞沫等的扩散,推荐佩戴口罩。另外,近年来,作为花粉、pm2.5的对策,也使用口罩。

在此,口罩由具有透气性并且覆盖佩戴者的面部的至少一部分(主要是鼻子和嘴)的主体部和将主体部相对于佩戴者的面部固定的固定部构成。在以往的口罩中,通常在主体部使用无纺布或织布。另外,在利用无纺布或织布的透气性确保佩戴者的呼吸的同时,利用作为过滤器的功能来捕集以花粉、pm2.5为代表的粒子状物质、飞沫病毒、细菌等(例如日本特开2014-198165号公报)。由此,防止它们侵入呼吸道、飞散到周边。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98165号公报(第5页)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口罩中,虽然可以在主体部捕集粒子状物质、飞沫病毒、细菌等(以下统称为病毒等),但捕集到的病毒等残留有活性。结果,如果暂时被捕集到主体部的病毒等以某种契机飞散到周围,则有可能进入周围的人或口罩佩戴者的呼吸道而引起传染病、花粉症等症状。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以往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通过在主体部具备产生微弱的辐射线的层而将在主体部捕集到的病毒等、周围的病毒等灭活并且在传染病、花粉症的预防中具有特别显著的效果的口罩。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口罩的特征在于,具备具有透气性并且覆盖佩戴者的面部的至少一部分的主体部和与上述主体部结合并将上述主体部相对于佩戴者的面部固定的固定部,上述主体部具有向周围产生辐射线的辐射线产生层,所述辐射线与空气中含有的水分子反应而生成羟基自由基。

另外,本发明的口罩的特征在于,上述辐射线产生层为在至少一个面上涂布有向周围产生上述辐射线的辐射线产生物质的无纺布。

另外,本发明的口罩的特征在于,上述辐射线产生层为掺入有向周围产生上述辐射线的辐射线产生物质的无纺布。

另外,本发明的口罩的特征在于,上述无纺布包含聚丙烯。

另外,本发明的口罩的特征在于,上述主体部具有将上述辐射线产生层和与上述辐射线产生层独立的无纺布层叠而得到的层叠结构。

发明效果

根据具有上述构成的本发明的口罩,利用向主体部的周围产生的微弱的辐射线而使周边的空气中存在的水分子离子化或被激发而生成羟基自由基,进一步由羟基自由基生成过氧化氢。而且,所生成的羟基自由基、过氧化氢可以将在主体部捕集到的、或者在主体部的周围存在的病毒、细菌等灭活。特别是,可以将作为细菌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o-157)、莫拉氏菌、作为病毒的流感病毒(例如甲型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等具有包膜的病毒灭活。

此外,从主体部产生的微弱的辐射线由于所谓的毒物兴奋效应(hormesiseffect)而具有使佩戴者的免疫系统稳定、提高免疫功能的效果。其结果是,使对花粉症、传染病等的抵抗力提高,通过与上述病毒等的灭活组合,可以在花粉症、传染病等方面期待极大的效果。

另一方面,从主体部产生的微弱的辐射线还具有使氨气、乙酸气体、三甲胺气体、异戊酸气体、壬烯醛气体、吲哚气体等导致恶臭的各种成分减少的效果。因此,在有恶臭的空间内停留的情况下,能够减轻口罩佩戴者的不适感。另外,还可以防止由于佩戴者本身从嘴内发出的恶臭的成分而污染口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方式的口罩的外观图。

图2为将本实施方式的口罩的主体部沿上下方向切割时的截面图。

图3为对本实施方式的口罩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的图。

图4为对粒子状物质的捕集效果试验的试验结果。

图5为对细菌、病毒的捕集效果试验的试验结果。

图6为对花粉的捕集效果试验的试验结果。

图7为对甲型流感病毒的灭活试验的试验结果(30分钟后)。

图8为对甲型流感病毒的灭活试验的试验结果(2小时后)。

图9为对细菌的灭活试验的试验结果。

图10为对细菌的灭活试验的试验结果。

图11为对细菌的灭活试验的试验结果。

图12为示出病毒、细菌的理论上的减少率的图。

图13为对禽流感病毒的灭活试验的预试验的结果。

图14为对禽流感病毒进行的灭活试验的主试验的结果。

图15为示出成为恶臭成分的各种气体的减少率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于本发明的口罩,基于具体化的一个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详细地进行说明。特别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对将本发明的口罩适用于卫生口罩(面罩(facemask))的例子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一定只适用于卫生口罩,也可以适用于医用外科口罩、防尘口罩。

首先,使用图1对本实施方式的口罩1的概略构成进行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口罩1的外观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口罩1具备:覆盖佩戴者的面部的一部分、更具体而言覆盖鼻子和嘴的主体部2;以及用于将主体部2相对于佩戴者的面部固定的固定部3。

主体部2使用无纺布、织布等具有透气性的原材料,即使在使主体部2紧贴在佩戴者的面部的状态下也可确保佩戴者的呼吸。另一方面,这些无纺布、织布也具有作为过滤器的功能,捕集以花粉、pm2.5为代表的粒子状物质、飞沫病毒、细菌等。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提高上述捕集功能、耐久性,优选将主体部2设定为多层结构。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多层结构中的至少一层,如后所述,设定为向周围产生微弱的辐射线(或电磁波)的辐射线产生层。但是,主体部2的多层结构不是必需的,也可以设定为仅有辐射线产生层的单层结构。

另外,图1所示的口罩1是将主体部2在横向实施了打褶加工的打褶加工型口罩,但打褶加工不是必需的,也可以是根据佩戴者的面部形状而制成立体形状的立体成形型口罩。

另一方面,固定部3在主体部2的左右缘部与主体部2结合。固定部3是带状构件,在主体部2的左右缘部将上端和下端连接为环状。例如使用具有伸缩性的橡胶带、弹性无纺布等。另外,通过将固定部3挂在佩戴者的左右耳朵上而将口罩1戴在佩戴者的面部。

接着,对口罩1的主体部2的结构更详细地进行说明。图2是将本实施方式的口罩1的主体部2沿上下方向切割时的截面图。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口罩1中,主体部2具有4层结构。由在佩戴者佩戴时成为最外侧的第一层10、位于第一层10的内侧的第二层11、位于第二层的更内侧的第三层12、位于最内侧(即与佩戴者的面部接触的层)的第四层13构成。另外,通过对各层的周缘部进行熔敷而构成主体部2。其中,关于层的数量,可以适当地变更,可以为3层以下或5层以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层10、第二层11、第三层12和第四层13中,特别是将第二层11设定为向周围产生微弱的辐射线的辐射线产生层。另外,对于其余的第一层10、第三层12、第四层13,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包含天然纤维、合成纤维、它们的混合纤维的任意的无纺布或织布。作为天然纤维,可以是棉、麻等植物纤维、毛、蚕丝等动物纤维中的任意一种。另一方面,作为合成纤维,可以列举聚酰胺系、聚酯系、聚烯烃系、聚丙烯腈系、聚氨酯系纤维等,优选聚烯烃系、聚酯系纤维。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包含聚丙烯纤维的无纺布。需要说明的是,特别是对于位于内部的第三层12,优选使用最大细孔径比其它层小的具有高性能的过滤器功能的无纺布。例如,对于第三层12的无纺布,设定为在vfe、bfe、pfe、花粉捕集的各试验中具有99%以上的阻断率(捕集效率)的无纺布。需要说明的是,关于花粉捕集试验的试验方法和条件,设定为后述的图6中公开的条件和方法。

另一方面,作为辐射线产生层的第二层11是在至少一个面上涂布有辐射线产生物质的无纺布、或者掺入有辐射线产生物质的无纺布。辐射线产生物质是指向周围产生微弱的辐射线的物质,大多数稀土矿石系成为对象。例如有氧化钍。另外,将氧化钍与包含辐射远红外线的锆石、氧化锆、氧化铝、二氧化硅等的陶瓷粉碎混合,粉碎至非常微细的直径(例如0.8μm以下),将所得到的粉碎混合物与粘结剂混合并涂布到无纺布上,由此制造第二层11。或者,在无纺布的原料中掺入上述粉碎混合物后由该原料制造无纺布,由此制造第二层11。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第二层11所使用的无纺布,可以列举聚酰胺系、聚酯系、聚烯烃系、聚丙烯腈系、聚氨酯系纤维等,优选聚烯烃系、聚酯系纤维。从与其它层熔敷的必要性考虑,优选设定为与其它层相同的种类。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对各层进行熔敷时可以在低温(160℃左右)下进行的包含聚丙烯纤维的无纺布。另外,辐射线产生层也可以不是无纺布,而是在织布上涂布辐射线产生物质后的织布。另外,关于第二层11所使用的无纺布,为了在涂布有辐射线产生物质的状态下也确保充分的透气性,优选使用比通常的口罩所使用的无纺布薄的无纺布。具体而言,克重优选为20g/m2以下,更优选为17g/m2以下。另外,涂布有辐射线产生物质的状态的克重优选为32g/m2以下,更优选为27g/m2以下。

接着,使用图3对上述的具有辐射线产生层的口罩1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图3为对本实施方式的口罩1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的图。

如图3所示,在主体部2中,以花粉、pm2.5为代表的粒子状物质、飞沫病毒、细菌等(以下,将它们统称为捕集对象物20)从外侧与外部空气一起进入时,在第一层10~第四层13中的任意一层将捕集对象物20捕集。特别是对于第三层12,如上所述,由于具有高的过滤器功能,因此更可靠地将捕集对象物20捕集。

在此,作为辐射线产生层的第二层11向周围产生微弱的辐射线。然后,产生的辐射线的能量被周边的空气中存在的水分子吸收,水分子离子化且被激发。其结果是,如下述式(1)、(2)那样产生水分子的离子(h2o+)和被激发后的水分子(h2o*)。

h2o+辐射线→h2o++e-…(1)

h2o+辐射线→h2o*…(2)

另外,水分子的离子(h2o+)非常不稳定,因此,如下述式(3)那样分解而产生羟基自由基和h3o+

h2o++h2o→h3o++oh自由基…(3)

进一步地,被激发后的水分子(h2o*)裂解,如下述式(4)那样产生羟基自由基和氢自由基。

h2o*→oh自由基+h自由基…(4)

另外,从水分子飞出的电子(e-)被捕捉到其它水分子之间而产生水合电子(eaq-)。

进一步地,自由基通过进行再结合而如下述式(5)、(6)那样产生氢分子、过氧化氢。

oh自由基+oh自由基→h2o2…(5)

h自由基+h自由基→h2…(6)

如上所述,从第二层11产生的辐射线通过与空气中含有的水分子反应,最终产生羟基自由基、氢自由基等自由基、h2、h2o2等分子产物和水合电子(eaq-)。

另外,通过使水分子离子化且被激发而生成的羟基自由基将捕集对象物20灭活。例如,如上述式(5)所示,生成抗菌力高的h2o2,将捕集对象物20灭活。

由于对第二层11的周围1m~2m以内具有上述灭活的效果,因此能够可靠地将在第一层10~第四层13中捕集到的捕集对象物20灭活。需要说明的是,图3示出捕集对象物20与外部空气一起从外侧侵入到佩戴者侧的情况的例子,但在相反地因佩戴者的咳嗽或打喷嚏而使捕集对象物20从佩戴者侧侵入到外侧的情况下,也能够期待同样的效果。

此外,从作为辐射线产生层的第二层11产生的微弱的辐射线还由于所谓的毒物兴奋效应而具有使佩戴者的免疫系统稳定、提高免疫功能的效果。其结果是,使对花粉症、传染病等的抵抗力提高,通过与上述捕集对象物20的灭活组合,可以在花粉症、传染病等方面期待极大的效果。

另一方面,如下述式(7)所示,由水分子生成的羟基自由基对除臭也有效果。

nh3+oh自由基→n2+h2o…(7)

此外,具有除了氨气以外还使乙酸气体、三甲胺气体、异戊酸气体、壬烯醛气体、吲哚气体等导致恶臭的各种成分减少的效果。因此,在有恶臭的空间内停留的情况下,能够减轻口罩1的佩戴者的不适感。另外,还可以防止由于佩戴者本身从嘴内发出的恶臭的成分而污染口罩1。

实施例

以下,关于本发明的实施例,将其与比较例进行比较并说明。

(实施例)

将第一层10设定为纺粘无纺布(20g/m2),将第二层11设定为在聚丙烯纤维的无纺布(17g/m2)上涂布10g/m2的辐射线产生物质后的无纺布,将第三层12设定为熔喷无纺布(22g/m2),将第四层13设定为纺粘无纺布(20g/m2),将各层的周缘部进行熔敷,由此制造口罩1。然后,对所制造的口罩1进行以下的各试验。

(对粒子状物质的捕集效果试验)

使具有0.1μm的粒径的圆球形聚苯乙烯系标准粒子以28.3l/分钟从第一层10层侧进入主体部2。详细的试验方法示于图4中。另外,将圆球形聚苯乙烯系标准粒子的捕集结果(捕集效率)示于图4中。

如图4所示,进行共计5次试验,结果,对于圆球形聚苯乙烯系标准粒子均显示出99.4%以上的捕集效率,平均也为99.6%。即表明,实施例的口罩对粒子状物质具有极高的捕集效果。

(对细菌、病毒的捕集效果试验)

进行对细菌的bfe试验(供试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对病毒的vfe试验(供试病毒:噬菌体、宿主细菌:大肠杆菌)。详细的试验方法示于图5中。另外,将各试验中的捕集结果(捕集效率)示于图5中。

如图5所示,进行各3次(共计6次)试验,结果,在bfe试验中显示出99.0%以上的捕集效率,平均也为99.4%。另外,在vfe试验中显示出99.2%以上的捕集效率,平均也为99.5%。即表明,实施例的口罩对细菌、病毒具有极高的捕集效果。

(对花粉的捕集效果试验)

以28.3l/分钟的流量使石松子作为花粉的替代粒子从第一层10层侧进入主体部2。详细的试验方法示于图6中。另外,将花粉的替代粒子的捕集结果(捕集效率)示于图6中。

如图6所示,进行共计3次试验,结果,对于花粉的替代粒子均显示出99.4%以上的捕集效率,平均也为99.8%。即表明,实施例的口罩对花粉具有极高的捕集效果。

(对甲型流感病毒的灭活试验)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试验中,作为实施例,使用能够用作口罩的第二层11的“在聚丙烯纤维的无纺布(17g/m2)上涂布10g/m2的辐射线产生物质后的无纺布”,作为比较例,使用“100%棉的织布”。对实施例和比较例接种作为试验病毒液的甲型流感的病毒液。然后,分别检测30分钟后和2小时后的抗病毒活性值。详细的试验方法和试验结果示于图7和图8中。需要说明的是,将30分钟后的结果示于图7中,将2小时后的结果示于图8中。

如图7所示,在30分钟后检测到的抗病毒活性值mv(log(va)-log(vc))为0.7。另一方面,如图8所示,在2小时后检测到的抗病毒活性值mv(log(va)-log(vc))为3.7。另外,图12中示出根据log(va)和log(vc)的值算出的理论上的病毒数的减少率。在此,一般而言,如果抗病毒活性值mv为2.0以上,则判定为在病毒的灭活(病毒数的减少)方面效果高,如果抗病毒活性值mv为3.0以上,则判定为具有极高的效果。在30分钟后,虽然与2小时后相比值较低,但如图12所示,病毒数也减少了近80%,可靠地减少。另外,在2小时后,抗病毒活性值mv显示出3.7这样极高的值,理论上的病毒的减少率为99.98%。即表明,实施例的口罩对甲型流感病毒的灭活具有极高的效果。

(对细菌的灭活试验1)

对实施例和比较例接种作为试验菌悬浊液的添加有表面活性剂(tween80)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o157。然后,分别检测18小时后的抗菌活性值。详细的试验方法和试验结果示于图9中。

如图9所示,对于在18小时后检测到的抗菌活性值,金黄色葡萄球菌为5.8,绿脓杆菌为6.0,大肠杆菌o157为5.0。另外,图12中示出根据活菌数的常用对数值算出的理论上的菌数的减少率。在此,一般而言,如果抗菌活性值为2.0以上,则判定为在菌的灭活(菌数的减少)方面效果高,如果抗菌活性值为3.0以上,则判定为具有极高的效果。在18小时后抗菌活性值均显示出5.0以上这样极高的值,理论上的菌的减少率均为99%以上。即表明,实施例的口罩对上述细菌的灭活具有极高的效果。

(对细菌的灭活试验2)

对实施例和比较例接种作为试验菌悬浊液的添加有表面活性剂(tween80)的莫拉氏菌、沙门氏菌。然后,分别检测18小时后的抗菌活性值。详细的试验方法和试验结果示于图10和图11中。

如图10和图11所示,对于在18小时后检测到的抗菌活性值,莫拉氏菌为6.0,沙门氏菌为3.3。另外,图12中示出根据活菌数的常用对数值算出的理论上的菌数的减少率。在此,一般而言,如果抗菌活性值为2.0以上,则判定为在菌的灭活(菌数的减少)方面效果高,如果抗菌活性值为3.0以上,则判定为具有极高的效果。在18小时后抗菌活性值均显示出3.0以上这样极高的值,特别是莫拉氏菌,理论上的菌的减少率为99.9%以上。沙门氏菌与莫拉氏菌相比,虽然减少率低,但也减少了60%以上。即表明,实施例的口罩对上述细菌的灭活具有极高的效果。

(对禽流感病毒的灭活试验)

在以下的试验中,特别对禽流感病毒的灭活效果进行试验。作为主试验的实施例1,使用“在克重为17g/m2的无纺布上涂布10g/m2的辐射线产生物质后的无纺布”。实施例2使用“在克重为17g/m2的无纺布上涂布15g/m2的辐射线产生物质后的无纺布”。实施例3使用“在克重为50g/m2的无纺布上涂布10g/m2的辐射线产生物质后的无纺布”。各无纺布是能够构成口罩1的第二层11的构件。另外,作为比较例,使用“100%棉的织布(标准布)”。

[使用的病毒]

使用禽流感病毒(a/小天鹅/岛根/499/83(h5n3))株。

将该病毒接种到10日龄发育鸡胚的尿囊腔内,在35℃下培养2天,然后采集尿囊腔液,作为病毒液。对于供于主试验的病毒液,计算出发育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用于试验。另外,本病毒株是大槻等人从1983年飞到岛根县的小天鹅的粪便中分离出来的低病原性禽流感病毒,确认通过在雏鸡中进行连续传代而获得高病原性。

[使用的鸡胚]

使spf受精卵孵化,以10日龄供于试验。

[预试验内容]

为了确认由无纺布得到的利用scdlp培养基的洗脱液中没有残留病毒灭活作用,以下述方式实施对照试验。

(1)将实施例1、3以及比较例的各无纺布和标准布裁剪为1.5cm见方,各自层叠0.2g,放入聚乙烯制的带有拉链的袋中(注:在试验前未利用高压釜等实施试样的灭菌)。

(2)使2ml的scdlp培养基渗入各被检品中,从聚乙烯袋的外侧充分揉搓,回收挤出的液体,作为洗脱液。

(3)向各试管中分别放入900μl的各洗脱液。

(4)向各试管中加入100μl的病毒液(107.5eid50/0.2ml),测定在室温下静置30分钟后的混合液的病毒滴度,对各自的残存病毒滴度进行比较。

[预试验结果]

将试验结果示于图13中。作为比较对象,还示出在室温下静置30分钟后的病毒液的残存病毒滴度。如图13所示可知,相对于病毒液的残存病毒滴度,各试管的残存病毒滴度没有大幅下降。即,在任意一个例子中,在利用scdlp培养基的洗脱液中都没有观察到对禽流感病毒的灭活作用。通过以上可以确认,主试验可以使用scdlp培养基作为洗脱液。

[主试验内容]

对实施例1~3和比较例的各无纺布和标准布的对禽流感病毒的灭活效果进行试验。

(1)将各无纺布和标准布裁剪为1.5cm见方,各自层叠0.2g,放入聚乙烯制的带有拉链的袋中(注:在试验前未利用高压釜等实施试样的灭菌)。

(2)用磷酸盐缓冲生理盐水(pbs)稀释病毒液,制备成病毒滴度为约107.5eid50/0.2ml。

(3)使200μl的病毒液渗入各被检品中,根据常规方法在室温下静置2小时,除此以外,还静置1小时、30分钟和10分钟各时间,使其反应。

(4)反应后,加入1.8ml的scdlp培养基,使反应结束。

(5)从聚乙烯袋的外侧充分揉搓,回收挤出的病毒液,进一步用pbs进行10倍连续稀释。

(6)在每个稀释阶段向3个10日龄发育鸡胚的尿囊腔内各接种0.2ml,在35℃下培养2天。

(7)在培养后冷却过夜,然后采集尿囊腔液,使其与0.5%鸡红细胞悬液反应。根据凝集反应的结果来判定病毒增殖的有无。残存病毒滴度通过reedandmuench的方法算出eid50。

(8)试验病毒的残存病毒滴度如下求出:将病毒液在室温下静置2小时、1小时、30分钟和10分钟各时间后,用scdlp培养基稀释10倍,然后用pbs进行10倍连续稀释。

[主试验结果]

将试验结果示于图14中。为了确认重现性,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两次试验。需要说明的是,无纺布是拒水性的,吸水性不好,因此,在反应时滴加病毒液后,充分揉搓试验无纺布,从而使病毒液渗入。

实施例1的无纺布(在克重为17g/m2的无纺布上涂布10g/m2的辐射线产生物质)在反应2小时的情况下使残存病毒滴度减少到约10万分之一以下。另外确认到,即使在将反应时间缩短到10分钟、30分钟和1小时的情况下,残存病毒滴度也减少到约10分之一至约100分之一的程度。

另外确认到,实施例2的无纺布(在克重为17g/m2的无纺布上涂布15g/m2的辐射线产生物质)与实施例1相比,即使在将反应时间缩短到30分钟和1小时的情况下,残存病毒滴度也减少到约10万分之一以下。另外确认到,即使在将反应时间缩短到10分钟的情况下,残存病毒滴度也减少到约1万分之一以下。

另外,实施例3中使用的无纺布(在克重为50g/m2的无纺布上涂布10g/m2的辐射线产生物质)与实施例1、2相比,灭活效果小,但与比较例中使用的标准布(100%棉的织布)相比,可以确认到轻微的减少效果。

考察以上结果,认为本实施方式的口罩1实现了对禽流感病毒的灭活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对实施例1~3进行比较时,认为涂布在无纺布上的辐射线产生物质与病毒液的接触的容易程度与灭活效果有很大关系。即认为,克重低的无纺布、并且辐射线产生物质的涂布密度高的无纺布,由于辐射线产生物质与病毒液容易接触,因此显示出更高的灭活效果。例如,在克重为17g/m2以下的无纺布中显示出高的灭活效果。另外,辐射线产生物质的涂布密度为10g/m2以上时显示出高的灭活效果。但是,辐射线产生物质的涂布密度过高时,透气性变差,作为口罩的功能性降低。具体而言,涂布有辐射线产生物质的状态的无纺布的克重优选设定为32g/m2以下,更优选设定为27g/m2以下。因此,关于无纺布的克重、以及辐射线产生物质的涂布密度,当然要考虑上述的对禽流感病毒的灭活效果,但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其它的作为口罩的功能来适当地选择。

在此,禽流感病毒本来是感染水禽、家禽等禽类的病毒,感染人的可能性极低。另外,即使感染了人,从人传染给人的可能性也极低。但是,隐藏着通过发生基因的突变、基因的杂交而成为适应人的病毒(即从人传染给人的病毒)的可能性。该禽流感病毒与其它流感病毒相比,大部分人不具有免疫,因此在成为适应人的病毒(新型流感病毒)的情况下有可能引起传染暴发(大流行)。一旦引起传染暴发(大流行)就不容易结束,可预料世界范围内极大的损害。因此,认为构建用于防止因禽流感病毒引起传染暴发(大流行)的手段在世界范围内也是重要课题。

而且,作为用于防止因禽流感病毒引起传染暴发(大流行)的有效手段,可以列举防止禽流感病毒从禽类传染给人、或者从人传染给人。如果能够防止从禽类传染给人,则预先排除禽流感病毒成为适应人的病毒的可能性。另外,如果能够防止从人传染给人,则即使在禽流感病毒成为适应人的病毒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传染的扩大。

在此,参考上述的对禽流感病毒的灭活试验的结果,本实施方式的口罩实现了对禽流感病毒的灭活效果。因此,通过佩戴口罩,可以期待防止禽流感病毒从禽类传染给人、以及从人传染给人。即,本实施方式的口罩可以成为用于防止因禽流感病毒引起传染暴发(大流行)的有效手段。

另外,例如在养鸡场等导致禽类间的禽流感病毒的传染扩大的场所,如果使用实施例1~3的无纺布,也可以期待防止禽类间的禽流感病毒的传染。例如,可以考虑在养鸡场的地板、壁纸等上配置实施例1~3的无纺布等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进行了特别是对甲型流感和禽流感确认灭活的效果的试验,但是除了甲型流感和禽流感以外,对于具有包膜的病毒(例如乙型流感、新型流感),也可以期待与上述甲型流感、禽流感同样高的效果。

(对恶臭成分的试验)

在以下的试验中,作为实施例,使用能够用作口罩的第二层11的“在聚丙烯纤维的无纺布(17g/m2)上涂布10g/m2的辐射线产生物质后的无纺布”。以氨气、乙酸气体、三甲胺气体、异戊酸气体、壬烯醛气体、吲哚气体作为对象气体来进行试验。对于氨气、乙酸气体、三甲胺气体,使用sek标志纤维制品认证基准中规定的检测管法,使用将实施例中使用的无纺布裁剪为200cm2后的无纺布作为试样。另一方面,关于异戊酸气体、壬烯醛气体、吲哚气体,向5l的气囊中投入将实施例中使用的无纺布裁剪为100cm2后的无纺布,注入3l调节至规定浓度的测定对象气体,利用检测管测定2小时后的气体浓度。将2小时后的气体浓度和减少率示于图15中。

如图15所示表明,对于任意一种对象气体而言,在2小时后浓度都大幅下降。特别是对于异戊酸气体、壬烯醛气体、吲哚气体,显示出90%以上的高的减少率。因此可知,本实施方式的口罩1具有使氨气、乙酸气体、三甲胺气体、异戊酸气体、壬烯醛气体、吲哚气体等导致恶臭的各种成分减少的效果。

如以上详细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口罩1具备具有透气性并且覆盖佩戴者的面部的至少一部分的主体部2和将主体部2相对于佩戴者的面部固定的固定部3,并且主体部2具有向周围辐射辐射线的辐射线产生层,所述辐射线与空气中含有的水分子反应而生成羟基自由基等。另外,利用从辐射线产生层辐射的辐射线生成的羟基自由基以及进一步由羟基自由基生成的过氧化氢将在周围存在的病毒、细菌等灭活。因此,可以将在主体部2捕集到的、或者在主体部2的周围存在的病毒、细菌等灭活。特别是,可以将作为细菌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o-157)、莫拉氏菌、作为病毒的流感病毒(例如甲型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等具有包膜的病毒灭活。

此外,从主体部产生的微弱的辐射线由于所谓的毒物兴奋效应而具有使佩戴者的免疫系统稳定、提高免疫功能的效果。其结果是,使对花粉症、传染病等的抵抗力提高,通过与上述病毒等的灭活组合,可以在花粉症、传染病等方面期待极大的效果。

另一方面,从主体部产生的微弱的辐射线还具有使氨气、乙酸气体、三甲胺气体、异戊酸气体、壬烯醛气体、吲哚气体等导致恶臭的各种成分减少的效果。因此,在有恶臭的空间内停留的情况下,能够减轻口罩佩戴者的不适感。另外,还可以防止由于佩戴者本身从嘴内发出的恶臭的成分而污染口罩。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良、变形,这是不言而喻的。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口罩1的主体部2设定为4层结构,但也可以设定为3层以下或5层以上。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产生辐射线的辐射线产生层仅设定为一层,但也可以为两层以上。另外,辐射线产生层除了设定为无纺布以外,也可以设定为树脂、具有弹性的橡胶构件。例如,通过在树脂材料中掺入辐射线产生物质后进行成形而成形出辐射线产生层。另外,辐射线产生层不需要一定是覆盖主体部2整体的形状,也可以仅配置在主体部2的一部分。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将本发明应用于卫生口罩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应用于医用外科口罩、防尘口罩。例如,对于防尘口罩而言,在过滤器的部分具有辐射线产生层。

符号说明

1口罩

2主体部

3固定部

10第一层

11第二层(辐射线产生层)

12第三层

13第四层

20捕集对象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