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鞋类物品的具有定位面的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27178发布日期:2021-01-12 10:40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用于鞋类物品的具有定位面的鞋底的制作方法

相关申请

本公开要求于2018年6月6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号no.62/681,210的优先权,出于全面目的,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

下文涉及用于鞋类物品的鞋底的设计。



背景技术:

诸如鞋之类的鞋类物品通常包括定位在鞋类物品底部并与地面接触的鞋底。当穿上鞋类物品后,鞋底支撑穿着者的脚离地面一定距离,并且还可以为穿着者提供牵引力、缓冲力、舒适度和其它益处。

鞋底可以由单种材料的单层或一种或更多种材料的多层构造成。由多层构造成的鞋底通常包括内底、中底和外底中的两者或更多者。内底是鞋底的顶层,其位于穿着者的脚的下面。外底是鞋底的底层,直接与地面接触。中底是在外底与内底之间的层,中底通常被设置用于减震。

个人在穿着鞋类物品(尤其是运动鞋)时可能会执行各种动态动作,包括奔跑、跳跃、侧步、枢转和突然改变速度。穿着者经常执行各种动作,因而需要将其重量转移到其脚的不同部位,诸如其大脚趾、其脚掌和其脚后跟。穿着者在执行此类动作时,将他们的重量均等地分配到其整个脚上的情况很少见。例如,竖直跳跃需要个人用其脚掌和其大脚趾推开,而从水平跳跃的着陆则需要个人首先用其脚后跟与地面接触。许多运动动作(诸如向前跳跃、向侧面跳跃和进行快速横向运动)都需要穿着者将其重量转移到其脚掌上。

尽管穿着者可以优选将他们的脚的特定部位用于特定动作,但是鞋类物品的外底传统上明显是平坦的,从而引起一些问题出现。穿着者的脚反复斜移(诸如,当将其重量转移到其脚掌上时)可能会导致鞋类物品的鞋底反复弯曲,因为鞋底的一部分被提起而鞋底的另一部分保持与地面接触。这种反复弯曲可能会导致鞋底磨损,从而降低鞋子的使用寿命。

另一问题是,当穿着具有平底的鞋的个人的脚平放在地面上时,穿着者才能实现在一个取向上与地面稳定接触。当穿着者将其重量转移到例如其脚掌上时,这会导致诸如脚踝和膝盖之类的关节受伤的风险。在一种情况下,穿着者用平的脚与地面接触可能会快速横向移动或加速。如果在这样做时他们的脚无法旋转,则穿着者的脚踝可能被不当地旋前(pronate)或过度旋后(oversupinate)(图1),从而增加脚踝受伤的风险。在另一情况下,穿着者仅用其脚的内侧部分与地面接触会处于不稳定的位置,并且由于其姿势的不稳定,可能会意外地使脚扁平,从而导致其脚踝过度旋后以及脚踝扭伤或其它伤害的风险。如果穿着者尝试急速横向加速或减速,则可能发生这种情况。

平底鞋不鼓励下半身的关节(包括脚踝、膝盖和髋部)对齐,因此在横向移动时也会增加穿着者受伤的风险。急速横向加速或减速时,脚踝、膝盖或髋部旋转不当可能会导致acl撕裂、脚踝扭伤或其它伤害。

具有平底的鞋也无法有效地集中穿着者通过他们的脚掌施加的力。此外,具有平底的鞋不会将穿着者定位在运动姿势中,其中,穿着者的重量在脚掌上方,使得更好地定位穿着者以快速移动或改变方向。

下文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缺点中的至少一个。



技术实现要素:

在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鞋类物品的鞋底,该鞋底包括底表面,该底表面包括:主表面以及一个或更多个定位面;其中,一个或更多个定位面相对于主表面倾斜;用主表面与地面接合导致鞋类物品提供自然姿势;并且用一个或更多个定位面与地面接合导致鞋类物品提供一个或更多个运动姿势。

在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方法,该方法通过形成具有定位面的定制鞋底来补偿和修复与脚踝的旋后和旋前有关的问题,从而修复用户的自然步态中的缺陷。可以使用步态分析结果所需的各种特征来形成定制鞋底。本文将用于形成定制鞋底的特征描述成鞋底的另选实施方式。这些特征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以组合方式使用以形成具有定位面的完全定制的鞋底。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实施方式,其中:

图1a至图1c例示了使用本领域已知的平底鞋时横向运动的效果;

图1d例示了使用本领域已知的平底鞋时横向运动的效果;

图1e例示了使用本领域已知的平底鞋时推动的效果;

图2是具有倾斜定位面的鞋底的仰视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的鞋底的仰视图;

图4是图2所示的鞋底的主视图;

图5是图2所示的鞋底的主视图,示出了穿着者;

图6是图5所示的鞋底利用倾斜定位面与地面接合的立体图;

图7是图6所示的鞋底的后视立体图;

图8是枢转鞋底的仰视图;

图9(a)是具有倾斜定位面的鞋底的另一示例的平面图;

图9(b)是图9(a)所示的鞋底的侧视图;

图10是具有细分的定位面的鞋底的立体图;

图11是具有细分的定位面的鞋底的另一示例的立体图;

图12(a)至图12(j)是倾斜定位面的变化的侧视图;以及

图13(a)至图13(t)和图14(a)至图14(p)是倾斜定位面的变化的仰视图;

图15是具有沿一个方向倾斜的一个定位面的鞋底的示例的仰视图;

图16a和图16b示出了具有三个定位面的鞋底的示例的仰视图;

图17a和图17b示出了鞋底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内侧视图,其中一个定位面与另一定位面距地面的高度不同;

图18a至图18c示出了具有缓冲的鞋底的另选实施方式的内侧视图;

图18d示出了图18c的缓冲鞋底的仰视图;

图19a和图19b示出了具有附接到鞋底底部的踏面(treads)的鞋底的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20a和图20b示出了具有附接到鞋底底部的柔性凹槽的鞋底的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1a是在定位面与主表面之间具有弯曲过渡的鞋底的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21b是图21a所示实施方式的仰视立体图;

图22a是示出了可移除的定位面构件的鞋底的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22b是可移除定位面构件的剖视图;

图23a示出了具有铰链机构的鞋底的局部剖视图;

图23b示出了具有嵌入或与定位面一起使用的固定板的鞋底的局部剖视图;

图23c示出了具有气囊的鞋底的局部剖视图;

图23d示出了具有3d打印结构的鞋底的局部剖视图;

图24a至图24b示出了具有杠杆机构的鞋底的主剖视图;

图25示出了具有楔形机构的鞋底的局部内侧视图;

图26a和图26b示出了具有翻板机构的鞋底的局部剖视图;

图27a至图27d示出了一个人的典型步态图;

图28是具有三个定位面的左鞋底的示例的仰视图;

图29是图28中的鞋底的侧视图;

图30是具有三个定位面的右鞋底的示例的仰视图;

图31是图30所示的鞋底的仰视立体图;

图32是图30中的鞋底的主视图;

图33是具有五个定位面的右鞋底的示例的仰视图;

图34是具有弯曲定位面和表面的左鞋底的示例的仰视图;

图35是图34中的鞋底的内侧视图;

图36是图34中的鞋底的倒置的主视图;

图37是具有三个定位面的板的仰视立体图;

图38是图37所示的板的俯视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穿着具有平底的鞋子的个人可能会遇到以下问题中的一个问题。图1(a)例示了由鞋(未示出)的平底30支撑的脚20。将脚20连接到小腿33的脚踝26处于中立位置,其中,脚20和小腿33旋转地对齐,从而使脚踝26的应力最小。

仅当鞋底30的整个底表面平放在地面上时,具有平底的鞋才实现与地面的稳定接触。当穿着这样的鞋子的个人在横向运动中突然改变(例如停止、加速或快速改变方向)时,该个人可能会因此而感受到以其鞋底30平放在地面上进行着陆的趋势。由于在横向运动中执行这种突然改变的个人通常将他们的脚20置于远离其重心的位置,因此以他们的鞋底平放在地面上着陆可能会导致脚踝26发生不当旋前或过度旋后。如果脚20是左脚,则图1(b)例示了脚踝26的内翻或旋后,并且图1(c)例示了脚踝26的外翻或旋前。此外,个人的膝盖和髋部可能与他们施加在地面上以执行横向运动中的突然改变的力不对齐。因此,如图1(d)所示,个人的动量可能导致膝盖34和/或髋部32向外外展,从而造成关节受伤的风险。

如图1(e)所示,如果穿着具有平底30的鞋的个人在他们的脚掌24上落地并从他们的脚掌24发射,则平底30可能弯曲。这可能导致脚20弯曲,从而引起不适和/或加速平底30上的磨损。

为了在进行横向运动时促进脚踝的中立定位和/或允许穿着者可以容易地将他们的重量转移到他们的脚掌上;可以利用包括具有定位面的鞋底的鞋,从而允许鞋的穿着者在多个取向上用他们的脚与地面稳定地接合。如下所述,定位面相对于鞋底的其余部分倾斜,从而允许穿着者通过以鞋底的不同面与地面接合而自行定位。

现在转向附图,图2提供了用于鞋类物品的鞋底10的立体图。在本文中应理解,鞋底10是指外底、中底或内底中的一者或者其组合。例如,鞋底10可以是位于单独的外底与内底之间的中底,或者鞋底10可以是内底、中底和外底的完整组件。鞋底10可以由本领域已知的任何材料制成,例如橡胶、泡沫、皮革或聚氨酯。鞋底10的内部或外部还可以设有支撑构件,例如位于中底的内部的刚性板,以保持其形状并防止变形。鞋底10可以用在任何类型的鞋类物品中,例如运动鞋,诸如跑鞋、训练鞋、篮球鞋、防滑鞋、远足靴或溜冰鞋。

鞋底10具有与穿着者的脚(未示出)相反定位的底表面11。底表面11可设置有踏面以与诸如地板或地面之类的下表面接合。底表面11可以另选地被适配成与鞋的另一层(例如鞋底下方的诸如空气、凝胶或水之类的流体的封闭层)对接,以减小穿着者受到的冲击力。底表面11包括相对于主表面18倾斜或成角度的一个或更多个定位面。

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用于左脚的鞋底10在底表面11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面12和第二定位面14。第一定位面12和第二定位面14远离底表面11向上倾斜,如下文更详细地描述。包括底表面11的其余部分的主表面18是连续的并且位于平行于鞋底10的顶表面和地面的平面上。在该示例中,主表面18被例示为完全平坦的,然而应当理解,主表面18可以具有诸如踏面之类的纹理或诸如足弓支撑件或鞋头翘度之类的变化曲率。

图3例示了图2所示的鞋底10的底表面11。第一定位面12位于穿着者的大脚趾22下方,第二定位面14位于穿着者的脚掌24下方。如下所述,第一定位面12和第二定位面14由点a、b、c、d和e限定。第一定位面12在点a、c和e处具有顶点,并且具有从点c到点e的弯曲边缘以匹配鞋底10的轮廓。第二定位面14在点a、b、c和d处具有顶点。定位面12、14被例示为平面,然而应当理解,一个或更多个定位面可以是凸的、凹的或其它非平面的。

图4示出了鞋底的主视图。从图4可以看出,在该示例中,鞋底10的沿着从点c到点e的边缘的厚度小于鞋底10的在点a处的厚度。从点a到点c和点e的厚度梯度形成了远离底表面11向上倾斜)的第一定位面12。类似地,鞋底10在点d处的厚度小于在点b处的厚度,使得第二定位面14远离底表面11向上倾斜。

图5示出了穿着鞋底的用户的脚的主视图。图5单独示出了鞋底10,鞋底10支撑属于穿着者的脚20,例如,当脚20处于包括鞋底10的鞋(为了便于例示而未示出)中时通常是这种情况。点a、b、c、d和e(图3)位于鞋底10上,使得穿着者的大脚趾22部分或全部位于第一定位面12上方,并且穿着者脚掌24部分或全部位于第二定位面14上方。可以将这些点定位成使得穿着者的多个脚趾中的多于一个脚趾(诸如大脚趾22和第二脚趾)位于第一定位面12上方。定位面12和14可以是任何尺寸,并且当将地面与定位面接合时,较大的定位面可以导致更大的稳定性,如下面更详细地描述的。例如,可以将点a、b、c、d和e放置成使得穿着者的大脚趾22和第二脚趾在第一定位面12上方,并且第二定位面延伸超出穿着者的脚掌24。

图5示出了穿着者处于自然姿势。主表面18与地面接合,并且脚20被定向成使得脚踝26处于中立位置。穿着者站直(其中,他们的脚20在他们的身体正下方)可以形成自然姿势。

从图6中可以看出,鞋底10允许穿着者在运动姿势中用第一定位面12和/或第二定位面14与地面接合,如下所述。在该示例中,处于运动姿势的穿着者保持脚踝26中立。即,脚踝26不旋后或旋前。通过使鞋底10绕由点e、a、d和b(图3)限定的线枢转,穿着者可以在自然姿势与运动姿势之间切换,从而在用主表面18与地面接合和用第一定位面12和/或第二定位面14与地面接合之间进行切换。可以通过穿着者使其重量向前转移来发起这种切换,因此穿着者的重心在其脚的前部上方。穿着者还可以在运动姿势中抬起他们的脚20并将其放下,使得倾斜的定位面12、14与地面接合。穿着者在执行某些动作时仍然可以保持自然姿势,并且在执行要求他们用他们的脚掌24与地面接合的动作时可以切换到运动姿势。穿着者并非总是被迫使处于运动姿势,这可能会导致疲劳。

图7示出了穿着鞋底的用户的脚的后视图。图7例示了在属于穿着者的小腿33相对于地面倾斜的情况下与地面接合的鞋底10的示例。当脚20横向定位在髋部之外(外侧)时,例如当侧向跑步或横向急速加速或减速时,穿着者可以在小腿33倾斜的情况下与地面接合。如果脚20与地面平坦地接合,则倾斜的小腿33可能会增加受伤的风险,从而导致脚踝26过度旋后或不当旋前。

穿着者可以调整其脚以直接在定位面12、14上施加压力,从而使主表面18从地面升高。如果穿着者停止向定位面12、14施加压力,则脚后跟23和/或主表面18将与地面接合,并且定位面12、14将从地面升高。脚后跟23和/或主表面18可能不总是从地面升高。这可能是由于在使用定位面时脚和/或鞋底的局部压力,或者是由于鞋底或板的设计和材料。

当穿着者的下腿33相对地面倾斜时,使用鞋底10的穿着者可以用第一定位面12和/或第二定位面14与地面接合。通过用倾斜定位面12、14与地面接合,脚20主要利用大脚趾22和/或脚掌24在地面上施加力。主表面18和/或脚后跟23被抬起,导致脚20相对于地面倾斜地定向。在该示例中,脚20被定向成使得其与小腿33对齐,即使小腿33相对于地面倾斜,也允许脚踝26采用中立位置。

第一定位面12和第二定位面14提供了平台,通过该平台,大脚趾22和脚掌24可以更有效地在地面上施加力。倾斜定位面12、14为鞋底10提供了附加的稳定取向,从而在穿着者采取运动姿势时抵抗鞋底10的摇摆或变平。即,用第一定位面12和/或第二定位面14与地面接合的穿着者实现与地面的稳定接触,并且可能不太可能使脚20旋转或变平而导致踝部26过度旋后或不当旋前。

如图6和图7所示,用第一定位面12和/或第二定位面14与地面接合允许穿着者采用运动姿势。在运动姿势中,鞋底10使穿着者将他们的重量向前转移到他们的脚掌24和/或其大脚趾22,和/或将他们的脚后跟23抬离地面。将穿着者的重量转移到他们的脚掌24上也可能导致穿着者部分弯曲他们的膝盖(未示出)。在运动姿势中,穿着者用他们的脚掌24在地面上施加力,从而允许更快、更具爆炸性的运动,因为穿着者可以利用第二定位面14在地面上施加更大的力。如果穿着者处于运动姿势而不是自然姿势,则他们可能能够更快地做出反应并移动。运动姿势还可能导致穿着者的膝盖与他们的脚踝对齐,从而提供更大的稳定性,并允许穿着者用他们的腿施加更大的力。另外,如果穿着者已经处于运动姿势,则不需要他们将他们的重量向前转移到他们的脚掌24上以执行这种运动。

当处于运动姿势时,穿着者在与地面接合时也可能枢转。图8例示了从由虚线轮廓表示的初始位置枢转、用倾斜定位面12、14与地面接合的鞋底10。当穿着者仅用大脚趾22和脚掌24与地面接合时,枢转被最有效的执行,从而允许更快的旋转、更大的灵活性和更大的脚部位置自由度。通过不用整个鞋底10与地面接合,减小的与地面接触的表面积减小了牵引力,从而允许脚20以较小的扭矩枢转。另外,第一定位面12的圆形轮廓允许穿着者更容易地进行方向改变。

图9(a)和图9(b)示出了用于鞋类物品的设置有定位面的鞋底的另一例子。在该示例中,用于右脚的鞋底10的底表面11设置有第一定位面12、第二定位面14和第三定位面16。第一定位面12在点a、c和e处具有顶点,并且具有从点c到点e的弯曲边缘以匹配鞋底10的轮廓。第二定位面14在点a、b、c和d处具有顶点,并且第三定位面16在点b、d和f处具有顶点。

点a、b、c、d、e和f位于鞋底10上,使得穿着者的大脚趾22部分或全部位于第一定位面12上方,穿着者脚掌24部分或全部位于第二定位面14上方,并且穿着者的脚的足弓部分或全部位于第三定位面16上方。穿着者的脚23的脚后跟也可以部分或全部位于第三定位面16上方。可以将这些点定位成使得穿着者的多个脚趾中的多于一个脚趾位于第一定位面12上方。还可以将这些点定位成使得穿着者的脚掌24仅部分地位于第二定位面上方,或者使得脚掌24和穿着者的脚20的周围区域位于第二定位面上方。

第一定位面12、第二定位面14和第三定位面16远离底表面11向上倾斜。包括底表面11的其余部分的主表面18位于平行于鞋底10的顶表面和地面的平面上。在该示例中,主表面18被例示为完全平坦,然而应当理解,主表面18可以具有诸如踏面之类的纹理或诸如足弓支撑件或鞋头翘度之类的变化厚度。

如上所述,穿着者可以在自然姿势中用主表面18与地面接合,或者在运动姿势中用定位面12、14、16中的一个或更多个定位面与地面接合。当穿着者采取运动姿势时,第三定位面16增加了鞋底10与地面接触的面积,从而为穿着者提供了更大的平衡和更大的稳定性。由点e、a、f和b限定的第三定位面16还可以允许穿着者利用较小的向前或向后的重量转移在自然姿势与运动姿势之间进行切换。

第一定位面12、第二定位面14和第三定位面16中的一个或更多个定位面可以沿着鞋底11的长度、宽度和/或高度细分成两个或更多个子面。该多个子面可以相对于鞋底10的底部或边缘成不同的角度,使得穿着者通过调整鞋底10的取向而用不同的子面与地面接合。显而易见的是,具有细分的定位面的鞋底为穿着者提供了更大的范围,因为多种不同的脚取向导致穿着者用一个或更多个子面与地面接合。

图10示出了具有三个细分的定位面的鞋底10的第一示例,类似于图9(a)和图9(b)中所示的鞋底,其中,相同的元件以在相同的附图标记前加上“1”给出。鞋底10设置有第一定位面112、第二定位面114和第三定位面116。第一定位面112被细分成下部第一定位子面112a和上部第一定位子面112b,第二定位面114被细分成下部第二定位子面114a和上部第二定位子面114b,第三定位面116被细分成下部第三定位子面116a和上部第三定位子面116b。当处于自然姿势时,鞋底10的穿着者用主表面18与地面接合。如上所述,穿着者可通过将他们的重量向前和向内转移以采取第一运动姿势来用下部第一定位子面112a、下部第二定位子面114a和下部第三定位子面116a与地面接合。穿着者可将他们的重量进一步向前或向内转移至第二运动姿势,以用上部第一定位子面112b、上部第二定位子面114b和上部第三定位子面116b中的一个或更多个定位子面与地面接合。上部定位子面112b、114b、116b也可以针对美观进行调整,从而在大致水平的下部定位子面112a、114a、116a与鞋底10的大致竖直侧壁之间提供逐渐过渡。

图11示出了具有被细分成两次的一个定位面的鞋底10的第二示例,类似于图9(a)和图9(b)中所示的鞋底,其中,相同的元件以在相同的附图标记前加上“2”给出。鞋底10设置有第一定位面12、第二定位面214和第三定位面16。第二定位面214被细分成前第二定位子面214a、中间第二定位子面214b和后第二定位子面214c。子面214a和214b形成具有朝向底表面11的顶点的楔形件28。楔形件28允许穿着者向前转移他们的重量并在第一运动姿势中用第三定位面16、后第二定位子面214c和中间第二定位子面214b与地面接合;并且穿着者可以将他们的重量进一步向前转移以在第二运动姿势中用前第二定位子面214a和第一定位面12与地面接合。

上面描述了具有细分的定位面的鞋底的两个示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可以以任何其它方式对定位面进行细分。

图12(a)和图12(b)示出了倾斜定位面12、14的优选实现方式的侧视图。第三定位面16未示出,并且应当理解,鞋底10上的定位面12、14的实现方式可以可选地包括诸如第三定位面16之类的附加定位面。点a和点b位于相同的高度或水平,点c和点d位于相同的高度。点a和点b与主表面18齐平。第二定位面14是平面,并且具有从点a与点b之间的边缘至点c与点d之间的边缘的均匀上坡。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定位面12从点c至点e沿着鞋底10的轮廓弯曲。可选地,第一定位面12不需要跟随鞋底的边缘。

图12(c)至图12(j)单独例示了第一定位面12和第二定位面14的实现方式的其它示例的侧视图。第三定位面16未示出,并且应当理解,鞋底10上的定位面12、14的实现方式可以可选地包括诸如第三定位面16之类的附加定位面。在说明书中可能使用术语“较低”或“朝向地面”以及“较高”或“远离地面”。在本文中应理解,这些术语组描述了沿着鞋底厚度的方向,分别意味着“朝向鞋底的底表面”和“远离鞋底的底表面”。本文可能使用术语“向前”和“向后”,并且应当理解,这些术语描述了沿着脚的长度的方向,分别意味着“朝向脚趾”和“朝向脚后跟”。

在图12(c)所示的示例中,点a、c、d和e处于与优选实现方式相同的位置。点b被远离地面抬高,使得点b高于点a。点b的较高位置允许此示例并入包括抬高的中间部分或足弓的鞋类设计中,并支撑脚的足弓。该示例使得穿着者稍微向后倾斜以稳定他们的脚23的脚后跟部分,并且可以用于帮助穿着者平衡。

在图12(d)所示的示例中,点b、c、d和e处于与优选实现方式相同的位置。点a被远离地面抬高,使得点a高于点b。点a的较高位置会导致穿着者将他们的重量进一步向前朝向他们的脚趾转移。另外,鞋底10为穿用者提供两种运动姿势;用户可以仅用第一定位面12或仅用第二定位面14与地面接合,并且可以在两者之间进行切换。这种姿势有助于用户向前推动他们的脚。

在图12(e)所示的示例中,点a、b、c和d处于与优选实现方式相同的位置。点e被远离地面抬高,使得点e高于点c和点d。点e的较高位置使第一定位面12在点a与点e之间形成了较陡梯度,从而导致当穿着者用第一定位表面12与地面接合时,他们的重量进一步向前。当用第一定位面12与地面接合时,第一定位面12的较陡梯度可以用于提高穿着者用他们的大脚趾22推出的能力。

在图12(f)所示的示例中,点a、b、c和d处于与优选实现方式相同的位置。点e被朝向地面降低,使得点e低于点c和点d。点e的较低位置使第一定位面12在点a与点e之间形成了更平缓的梯度。第一定位面12的更平缓的梯度可以用于允许穿着者进行更多受控运动,并且当穿着者处于运动姿势时可以提供更稳定的表面。

在图12(g)所示的示例中,点a、b、d和e处于与优选实现方式相同的位置。点c被远离地面抬高,使得点c高于点d和点e。点c的较高位置使第二定位面14在点d与点c之间形成了梯度。该示例可以用于允许穿着者优选用第二定位面14与地面接合,并在他们的重量进一步向前朝向他们的脚掌24转移时将主表面18进一步抬离地面。

在图12(h)所示的示例中,点a、b、d和e处于与优选实现方式相同的位置。点c被朝向地面降低,使得点c低于点d和点e。当穿着者用第二定位面14与地面接合时,点c的较低位置可以用于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平衡和稳定性,因为他们的重量不会向前很远。第一定位面12具有较陡梯度,从而导致当穿着者用第一定位面12与地面接合时他们的重量进一步向前。穿着者可以在两种运动姿势之间进行切换,通过向前或向后调整他们的重量来仅用第一定位面12或第二定位面14中的一个定位面与地面接合。

在图12(i)所示的示例中,点a、b和d处于与优选实现方式相同的位置。点c和点e被远离地面抬高,使得点c和点e高于点d。点c的较高位置可以用于使第二定位面14在点d与点c之间形成梯度,从而导致当穿着者用第二定位表面14与地面接合时,穿着者进一步向前转移他们的重量。点e的较高位置可以用于使第一定位面12在点a与点e之间形成较陡梯度,从而导致当穿着者用第一定位表面12与地面接合时,他们的重量进一步向前。当处于运动姿势时,第一定位面12的较陡梯度可以用于提高穿着者用他们的大脚趾22推出的能力。

在图12(j)所示的示例中,点a、b和d处于与优选实现方式相同的位置。点c和点e被朝向地面降低,使得点c和点e低于点d。当处于运动姿势时,此示例可以用于使穿着者的重量进一步向后远离他们的脚趾。

图13(a)单独示出了如图3所示的倾斜定位面12、14的优选实现方式的仰视图。第三定位面16未示出,并且应当理解,鞋底10上的定位面12、14的实现方式可以可选地包括诸如第三定位面16之类的附加定位面。如上所述,点a、b、c、d和e位于鞋底10上,使得穿着者的大脚趾22部分或全部位于第一定位面12上方,并且穿着者脚掌24部分或全部位于第二定位面14上方。可以将这些点定位成使得穿着者的多个脚趾中的多于一个脚趾位于第一定位面12上方。还可以将这些点定位成使得穿着者的脚掌24仅部分地位于第二定位面上方,或者使得脚掌24和穿着者的脚20的周围区域位于第二定位面上方。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定位面12从点c至点e弯曲,以遵循鞋底10的轮廓并允许穿着者枢转。点c比点a更靠近脚的后部,以形成在穿着者用第一定位面12与地面接合时供大脚趾22进行推开的更大表面。第二定位面14具有从点a与点b之间的边缘至点c与点d之间的边缘的均匀梯度,从而允许穿着者在用第二定位面14与地面接合时有效地施加力以改变方向。

图13(b)至图13(t)和14(a)至图14(p)单独例示了第一定位面12和第二定位面14的实现方式的其它示例的仰视图。第三定位面16未示出,并且应当理解,鞋底10上的定位面12、14的实现方式可以可选地包括诸如第三定位面16之类的附加定位面。本文可能使用术语“内侧”和“外侧”,并且应当理解,这些术语描述了沿着脚的宽度的方向,分别意味着“朝向身体中心”和“远离身体中心”。

在图13(b)所示的示例中,点c、d和e处于与优选实现方式相同的位置。点a和点b向外侧移动。点a和点b的位置使第二定位面14加宽,并且可以用于为脚掌24提供更大表面以在穿着者处于运动姿势时进行平衡并因此具有更大的稳定性。此外,对点a的调整使第一定位面12加宽,从而形成了更平缓的梯度并且为属于穿着者的第二脚趾提供更大的面积。

在图13(c)所示的示例中,点b、c、d和e处于与优选实现方式相同的位置,其中,点a向外侧移动。点a的位置使第二定位面14的前部加宽,并且当处于运动姿势时可以用于使穿着者稍微向前转移他们的重量。此外,对点a的调整使第一定位面12加宽,从而形成了更平缓的梯度并且为属于穿着者的第二脚趾提供更大的面积。

在图13(d)所示的示例中,点c、d和e处于与优选实现方式相同的位置,其中,点a向内侧移动。点a和点b的调整减小了第二定位面14的尺寸,从而降低了穿着者在运动姿势中的稳定性,并且从而鼓励穿着者仅采用运动姿势以进行快速的爆发性运动。另外,增加了主表面18的尺寸,使得当穿着者处于自然位置时,鞋底可以用更大表面与地面接合。第一定位面12的尺寸稍微减小,并且当穿着者处于运动姿势时,可以允许大脚趾22更有效地传递力。

在图13(e)所示的示例中,点b、c、d和e处于与优选实现方式相同的位置,其中,点a向内侧移动。点a的调整使第一定位面12形成了较陡梯度。另外,第一定位面12的尺寸稍微减小,并且当穿着者处于运动姿势时,可以允许大脚趾22更有效地传递力。第二定位面14具有稍微向后的梯度。穿着者可以在两种运动姿势之间进行切换,通过向前或向后转移他们的重量来仅用第一定位面12或第二定位面14中的一个定位面与地面接合。

在图13(f)所示的示例中,点a、c、d和e处于与优选实现方式相同的位置,其中,点b向外侧移动。b点的调整增加了第二定位面14的面积,并且当穿着者处于运动姿势时可以提供更大的稳定性。增大的面积可以另外改善从用主表面18与地面接合到用第二定位面14与地面接合的过渡。

在图13(g)所示的示例中,点a、c、d和e处于与优选实现方式相同的位置,其中,点b向内侧移动。点b的调整减小了第二定位面14的面积并且可以用于使穿着者向前转移他们的重量。

在图13(h)所示的示例中,点a和c处于与优选实现方式相同的位置,其中,点e向外侧移动并且点b和点d向前移动。点b和点d的调整使第二定位面14缩短,从而在穿着者处于运动姿势时降低了脚掌24的稳定性,但是可以用于允许穿着者执行更快的向前运动。点e的调整增加了第一定位面12的面积,从而形成了供穿着者进行枢转的更大表面,并且当处于运动姿势时,可以允许穿着者通过多个脚趾传递力。

在图13(i)所示的示例中,点a、c和d处于与优选实现方式相同的位置,其中,点b向内侧移动并且点e向外侧移动。点b的调整减小了第二定位面14的面积并且导致穿着者向前转移他们的重量。点e的调整增加了第一定位面12的面积,从而形成供穿着者进行枢转的更大表面,并且当处于运动姿势时,可以用于允许穿着者通过多个脚趾传递力。

在图13(j)所示的示例中,点c、d和e处于与优选实现方式相同的位置,其中,点a向外侧移动并且点b比点a进一步向外侧移动。第二定位面14的面积增加,在点b与点d之间的后边缘比在点a与点c之间的前边缘加宽更多,以导致当处于运动姿势时穿着者稍微向前转移他们的重量并提供更大的稳定性。另外,点a的调整可以使第一定位面12加宽,并且可以用于形成更平缓的梯度并为穿着者的第二脚趾提供更大的面积。该示例可以用于帮助用户侧向、向后或斜向地移动。

在图13(k)所示的示例中,点a、b、c和e处于与优选实现方式相同的位置,其中,点d向后移动。点d的调整增加了第二定位面14的面积,并且当穿着者处于运动姿势时可以用于提供更大的稳定性。另外,点d的调整可以允许穿着者快速向侧向转移。

在图13(l)所示的示例中,点b、d和e处于与优选实现方式相同的位置,其中,点a和点c向后移动。点a和点c的调整使第二定位面14缩短,同时使第一定位面12加长。当穿着者处于运动姿势时,这可以用于降低稳定性,并导致穿着者将他们重量向前转移到他们的脚趾上。

在图13(m)所示的示例中,点d和e处于与优选实现方式相同的位置,其中,点a向内侧并向后移动,点b向内侧移动并且点c向后移动。点a、点b和点c的调整减小了第二定位面14的面积,并且可以用于减少穿着者在运动姿势中用第二定位面14与地面接合的频率。点a和点c的调整增加了第一定位面12的长度,同时稍微减小了宽度,并且当处于运动姿势时,可以允许穿着者通过他们的大脚趾22爆发性地施加力。

在图13(n)所示的示例中,点e和d处于与优选实现方式相同的位置,其中,点a向外侧并向后移动,点b向外侧移动并且点c向后移动。该调整增加了第二定位面14的宽度,并且可以用于允许穿着者转移他们的重量以更容易地在自然姿势与运动姿势之间进行切换。第一定位面12的面积增加,从而形成更平缓的梯度,并且当处于运动姿势时,可以用于允许穿着者将他们的重量分布在更多的脚趾上。

在图13(o)所示的示例中,点a、b、c和e处于与优选实现方式相同的位置,其中,点d向前移动。点d的调整减小了第二定位面14沿着在点c与点d之间的边缘的长度,并且当处于运动姿势时,可以用于允许穿着者执行快速的更爆发性的运动。

在图13(p)所示的示例中,点a、b、d和e处于与优选实现方式相同的位置,其中,点c向前移动到与点a一致。点c的调整使得第二定位面14为矩形,形成了从点a与点b之间的边缘至点c与点d之间的边缘的均匀梯度。这种均匀梯度可以用于改进侧向运动。

在图13(q)所示的示例中,点a、b、d和e处于与优选实现方式相同的位置,其中,点c向前移动到在点a前方。点c的调整减小了第一定位面12的面积,从而导致穿着者通过大脚趾22施加更多的力。第二定位面14具有增大的面积,当穿着者用第二定位面14与地面接合时,其可以提供更大的稳定性。

在图13(r)所示的示例中,点a、c、d和e处于与优选实现方式相同的位置,其中,点b向后移动。b点的调整增加了第二定位面14的长度,并且当采用运动姿势时,可以允许穿着者将他们重量稍微向后转移到脚掌24的后面。该示例可以用于允许穿着者更容易地向后移动。

在图13(s)所示的示例中,点a、c、d和e处于与优选实现方式相同的位置,其中,点b向后并向外侧移动。点b的调整增加了第二定位面14的面积,特别是增加了第二定位面14的后部的面积。这可以用于形成更平缓的梯度并改进自然姿势与运动姿势之间的过渡。

在图13(t)所示的示例中,点c、d和e处于与优选实现方式相同的位置,其中,点a向内侧移动并且点b向外侧移动。点a的调整可以用于允许穿着者在两种运动姿势之间进行切换;穿着者可以通过向前或向后转移他们的重量来仅用第一定位面12或第二定位面14中的一个定位面与地面接合。点a的调整还减小了第一定位面12的面积,并且可以用于使穿着者通过大脚趾22施加更大的力并进行更快的横向运动(即,向前推进)。点b的调整使第二定位面14形成了更平缓的梯度,并改进了自然姿势与运动姿势之间的过渡。

第一定位面12和第二定位面14的优选实现方式可以通过改变顶点或点a至e的数量来进一步修改。改变顶点的数量可以允许第一定位面12和第二定位面14具有不同的宽度、长度、高度和形状,如图14(a)至图14(p)所示。

在图14(a)所示的示例中,包括了附加点a2;第一定位面12在点a2、c和e处具有顶点;并且第二定位面14在点a、b、d、c和a2处具有顶点。点c、d和e处于与优选实现方式相同的位置,并且点a2位于优选实现方式中的点a所占据的位置。点a和点b已经向外侧移动,导致第二定位面14的宽度增加。增加的宽度可以用于为脚掌24提供更大表面以在穿着者采取运动姿势时进行平衡并因此具有更大的稳定性。

在图14(b)所示的示例中,包括了附加点a2;第一定位面12在点a、a2、c和e处具有顶点;并且第二定位面14在点a2、b、d和c处具有顶点。点a、c、d和e处于与优选实现方式相同的位置。点b已经向内侧移动,并且点a2位于点a的内侧,导致第二定位面14的宽度减小。第二定位面14的减小的宽度减小了第二定位面14的尺寸,并且可以用于降低穿着者在运动姿势中的稳定性,并且从而鼓励穿着者仅采用运动姿势以进行快速的爆发性运动。另外,主表面18的尺寸增加,并且当处于自然姿势时可以为穿着者提供更大的稳定性。定位面12从点c至点e的曲率以点a2为中心,从而提供了当穿着者处于运动姿势时供第二脚趾抵靠的从点a至点e的线性梯度。

在图14(c)所示的示例中,包括了附加点a2;第一定位面12在点a2、c和e处具有顶点;并且第二定位面14在点a、b、c、d和a2处具有顶点。点b、c、d和e处于与优选实现方式相同的位置,并且点a2位于优选实现方式中的点a所占据的位置。点a已经向外侧移动以使第二定位面14的前部加宽,并且当在运动姿势中用第二定位面14与地面接合时,可以使穿着者稍微向前转移他们的重量。

在图14(d)所示的示例中,包括了附加点a2;第一定位面12在点a2、c和e处具有顶点;并且第二定位面14在点a、b、c、d和a2处具有顶点。点c、d和e处于与优选实现方式相同的位置,并且点a2位于优选实现方式中的点a所占据的位置。点a向外侧移动,并且点b比点a进一步向外侧移动。此示例增加了第二定位面14的面积,其中,点b与点d之间的后边缘比点a、a2和c之间的前边缘更宽,并且可以用于使穿着者稍微向后转移他们的重量。该示例可以帮助穿着者侧向、向后或斜向地移动。

在图14(e)所示的示例中,包括了附加点a2;第一定位面12在点a2、c和e处具有顶点;并且第二定位面14在点a、b、c、d和a2处具有顶点。点c和e处于与优选实现方式相同的位置,并且点a2位于优选实现方式中的点a所占据的位置。点a和点b向外侧移动,并且点d向后移动,从而增加了长度和宽度,并且因此使第二定位面14形成更平缓的梯度。当穿着者用第二定位面14与地面接合时,该示例可以用于为他们提供更大的稳定性,并且允许穿着者在自然姿势与运动姿势之间更容易地转换。

在图14(f)所示的示例中,包括了附加点a2;第一定位面12在点a2、c和e处具有顶点;并且第二定位面14在点a、b、c、d和a2处具有顶点。点c和e处于与优选实现方式相同的位置,并且点a2位于优选实现方式中的点a所占据的位置。点a和点b向外侧移动,并且点d向前移动。点a和点b的调整增加了第二定位面14的宽度,并且可以用于形成更平缓的梯度并当穿着者在运动姿势中用第二定位面14与地面接合时提供更大的稳定性。第二定位面14的增加的宽度另外允许穿着者的脚的更大部分抵靠第二定位面14。当穿着者处于运动姿态中时,点d的调整使他们向前转移他们的重量。

在图14(g)所示的示例中,去除了点b;第一定位面12在点a、c和e处具有顶点;并且第二定位面14在点a、c和d处具有顶点。点a、c、d和e处于与优选实现方式相同的位置。点b的去除可以用于允许穿着者在处于运动姿势时执行更快的运动,并增加主表面18的面积以在穿着者处于自然姿势时提供更大的稳定性。

在图14(h)所示的示例中,点a、c、d和e处于与优选实现方式相同的位置,其中,点b向外侧并向前移动到点c前面并且在点a外侧的位置。第二定位面14的前部的宽度增加,而第二定位面14的后部的宽度减小,并且当处于运动姿势时,可以用于使穿着者进一步向前转移他们重量。

在图14(i)所示的示例中,点a、c、d和e处于与优选实现方式相同的位置,其中,点b移动到点c前面和点a内侧。第二定位面14的宽度和面积减小,从而允许穿着者仅在进行快速横向运动时才采用运动姿势。此示例可以用于在采用运动姿势时使穿着者的重量进一步向前转移。

在图14(j)所示的示例中,点a、d和e处于与优选实现方式相同的位置。点c移动到点a前面,并且点b移动到点a前面和内侧。点c的调整减小了第一定位面12的面积,并且当用第一定位面12与地面接合时,可以用于使穿着者通过他们的脚趾传递更多的力。在该示例中,点b可以位于点a与点c之间的边缘上的任何位置。如果点b位于靠近点a的位置(包括与点a重合),则第二定位面14的形状为三角形,在穿着者的脚掌24的前部下方具有更大的面积。当采用运动姿势时,这样的第二定位面14可以使穿着者向前转移他们的重量,因而可以用于帮助穿着者斜向地运动。如果将点b朝向点c移动,例如,如果点b位于点a与点c之间的中间,则第二定位面14的宽度和面积减小,因而可以用于仅在进行快速横向运动时才允许穿着者采用运动姿势。

在图14(k)所示的示例中,包括了附加点a2;第一定位面12在点a2、c和e处具有顶点;并且第二定位面14在点a、b、c、d和a2处具有顶点。点e处于与优选实现方式相同的位置,并且点a2位于优选实现方式中的点a所占据的位置。点c移动沿着鞋底10的轮廓向前移动,减小了第一定位面12的面积,并且当用第一定位面12与地面接合时,可以用于使穿着者通过他们的脚趾传递更多的力。点a向后并向外侧移动,点b向外侧移动,并且点d可选地向前移动到d2或向后移动到d1。点a和点b的调整增加了第二定位面14的宽度,并且当穿着者采用运动姿势时可以用于提供更大的稳定性。点d可以保持与优选实现方式相同的位置;可以向后移动(至d1),以进一步增加第二定位面14的面积并在穿着者采用运动姿势时提供更大的稳定性;或者向前移动(至d2),从而导致穿着者在采用运动姿势时进一步向前转移他们的重量。

在图14(l)所示的示例中,包括了附加点a2;第一定位面12在点a2、c和e处具有顶点;并且第二定位面14在点a、b、c、d和a2处具有顶点。点c、d和e处于与优选实现方式相同的位置,并且点a2位于优选实现方式中的点a所占据的位置。点a向外侧移动,并且点b向后并向外侧移动。点a和点b的调整增加了第二定位面14的面积,并且当穿着者采用运动姿势时可以用于提供更大的稳定性。

在图14(m)所示的示例中,包括了附加点a2;第一定位面12在点a2、c和e处具有顶点;并且第二定位面14在点a、b、c、d和a2处具有顶点。点c、d和e处于与优选实现方式相同的位置,并且点a2位于优选实现方式中的点a所占据的位置。点a向外侧移动,并且点b向后移动。点a的调整增加了第二定位面14在穿着者的脚掌24前部处的宽度,并且在采用运动姿势时可以导致穿着者进一步向前转移他们的重量。点b的调整形成了更平缓的梯度,并且可以用于改善自然姿势与运动姿势之间的过渡。

在图14(n)所示的示例中,包括了附加点a2;第一定位面在点a2、c和e处具有顶点;并且第二定位面14在点a、b、c、d和a2处具有顶点。可以注意到,点d保持在相同位置,并且点c已经向上移动到适当位置。点e和点a2可以向外侧移动。这样,点c的位置为第二定位面提供了更大的表面积以供使用。第一定位面12的宽度增加,并且当用第一定位面12与地面接合时,可以允许穿着者通过更多的脚趾传递力。第二定位面14跨越鞋底10的整个宽度,其中,点a和点b位于鞋底10的外侧边缘上,并且点c和点d位于鞋底10的内侧边缘上。第二定位面14的增加的宽度允许穿着者在采用运动姿势时使用整个前脚。该示例可以用于在横向加速或减速时为穿着者提供更大的牵引力,或者在跳跃时提供更大的控制力。

在图14(o)所示的示例中,包括了附加点a2;第一定位面在点a2、c和e处具有顶点;并且第二定位面14在点a、b、c、d和a2处具有顶点。点c和e处于与优选实现方式相同的位置,并且点a2位于优选实现方式中的点a所占据的位置。可以注意到,点d向下移动以为脚掌24提供更多的表面以供利用,以便更好地稳定穿着者的平衡并形成更平缓的梯度。这也可以用于改善自然姿势与运动姿势之间的过渡。第二定位面14跨越鞋底10的整个宽度,其中,点a和点b位于鞋底10的外侧边缘上,并且点c和点d位于鞋底10的内侧边缘上。第二定位面14的增加的宽度允许穿着者在采用运动姿势时使用整个前脚。该示例可以用于在横向加速或减速时为穿着者提供更大的牵引力,或者在跳跃时提供更大的控制力。

在图14(p)所示的示例中,第一定位面在点a、c和e处具有顶点;并且第二定位面14在点a、b、c和d处具有顶点。第二定位面14跨越鞋底10的整个宽度,其中,点a和点b位于鞋底10的外侧边缘上,并且点c和点d位于鞋底10的内侧边缘上。点e沿着鞋底10的轮廓向内侧移动。点e的调整减小了第一定位面12的长度,并且可以允许穿着者更快地枢转。第二定位面14的增加的宽度允许穿着者在采用运动姿势时使用整个前脚,例如在横向加速或减速时向穿着者提供更大的牵引力,或者在跳跃时提供更大的控制力。点b还向后移动以形成更平缓的梯度,并且可以用于改善自然姿势与运动姿势之间的过渡。

应当理解,图12至图14仅是作为例示性示例,并且定位面12、14、16可以具有任何几何形状。

图12(a)至图12(j)所示的定位面12、14的示例实现方式例示了点a、b、c、d、e的不同高度。图13和图14所示的定位面12、14的示例实现方式例示了点a、b、c、d、e的不同的横向位置。应当理解,本文所述的示例实现方式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即,可以将如图12(a)至图12(j)中的一者所描述的点a、b、c、d和e的高度与如图13至图14中的一者所描述的横向位置组合。例如,定位面12、14可以利用如图12(c)所示的点a、b、c、d、e的高度和如图13(e)所示点a、b、c、d的横向位置来实现。

本文提供了一种形成定制鞋底以修复用户自然步态中的缺陷的方法。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进行步态分析,并使用步态分析技术测量用户的步态。基于步态分析的结果,可以为每个用户形成具有定位面的定制鞋底。定位面将补偿并修复用户的自然步态中的问题。可以使用步态分析结果所需的特征来形成定制鞋底。例如,步态分析将确定用户的旋前或旋后程度。如果确定用户的脚踝过度旋后,则可以形成在内侧具有定位面的鞋底,以消除脚踝过度旋后的情况。本文将用于形成定制鞋底的特征描述成鞋底的另选实施方式。这些特征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以组合方式使用以形成具有定位面的完全定制的鞋底。

图15至图26示出了鞋底10的另选实施方式。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鞋底仅包括一个定位面12,并且第一定位面12沿箭头方向倾斜,如图15所示。定位面12被示为平面;然而,应该理解的是,定位面12可以是凸的、凹的或其它非平面的。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鞋底10包括位于鞋底的后跟上的第三定位面16,如图16所示。朝向脚后部定位的定位面可以帮助向用户提供更大的稳定性,并且当用户向后转移他们的重量时可以接近该定位面。这在脚的位置至关重要的运动(例如高尔夫球、棒球、冰壶等)中尤其有用。

在又一实施方式中,一个定位面可以比另一定位面距离地面更低或更高。该实施方式可以在图17a和图17b中看到。在图17a中,第一定位面12比第二定位面14更靠近地面;从而允许穿着者使用他们的脚趾和他们的脚的前部生产更大的力。在跑步和跳跃期间,使第一定位面低于第二定位面是有用的。在图17b中,第二定位面14比第一定位面12更靠近地面;从而允许用户使用他们的脚掌24以协助横向运动。该实施方式允许用户向特定的方向倾斜以利用较少的力来形成更大的扭矩,并且因此其在诸如网球和篮球之类的运动中可能是有用的。

定位面还可包括缓冲物40,以帮助从鞋底的主表面过渡到一个或更多个定位面。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定位面12被缓冲以帮助用户向前移动。另选地,第二定位面14也可以被缓冲以帮助用户向后移动。缓冲物40可以是柔软的或坚固的,或者是它们的组合,这取决于用户所要求的应用。缓冲垫40还可以吸收冲击,例如,当用户跳跃并且需要以安全的方式着陆时。图18a示出了在第一定位面12处的缓冲物40。图18b示出了在第二定位面14处的缓冲物40。另选地,缓冲物40可放置在两个定位面12、14处,如图18c和图18d所示。一个定位面可以用可压缩材料缓冲,并且另一定位面可以用坚固的材料缓冲,或者可以根本不缓冲。缓冲物可以施加到整个定位面。缓冲物也可以施加到第三定位面16(未示出)。

外底可以包括踏面42或柔性凹槽4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踏面42附接到中底和定位面的底侧。踏面可以与地面齐平,或者其可以被成形为使定位面轮廓化,分别如图19a和图19b所示。柔性凹槽44可以安装在外底上,以提供附加支撑,如图20a所示。当用户在第一定位面12上向下压时,凹槽44弯曲并分布开,如图20b所示。

鞋底和定位面12、14、16可以被弯曲或倒圆以使外侧与内侧之间或第一定位面12、第二定位面14和第三定位面16之间的过渡更自然。该实施方式可以在图21a和图21b中看到。图21a示出了鞋底的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图,其中,主表面18与第二定位面14之间的过渡是弯曲的。图21b示出了主表面18与第二定位面14之间的过渡的仰视立体图。

在鞋底设计的另一实施方式中,定位面附接构件46可以以可拆卸的方式附接到定位面。当附接构件46被附接时,鞋底可以不具有定位面,而当附接构件被拆卸下来时,鞋底可以具有至少一个或更多个定位面。图22a示出了具有定位面附接构件的鞋底的剖视图。图22b单独示出了附接构件46。可以使用维可牢(velcro)机构、机械紧固件、拉链、磁铁或这些机构的组合以可拆卸的方式附接所述附接构件。板50也可以嵌入到鞋的外底中,使得以更永久的方式附接该板50。

可以将过渡机构添加到鞋底,以帮助实现鞋底的定位面。图23示出了具有各种过渡机构的鞋底的剖视图。外底包括板50和铰链48,使得板50被偏置向自然姿势,并且当用户向前转移他们的重量时可以移动至运动姿势。鞋底可以可选地包括中空空间52、气腔或可压缩材料54,使得鞋底50可以在这些姿势之间平滑过渡。可压缩材料可以由泡沫、橡胶、塑料、流体、气体等构成。可以将材料进行3d打印、注模、包覆成型、喷涂或填充到所述空间中。

图23a示出了板50可以打开和关闭以在自然姿势与运动姿势之间进行转换。图23b示出了嵌入定位面内的固定板50。板50可以经由磁体与铰链机构结合而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到定位面,以保持运动姿势。板50可以采用所使用的定位面的形状。当板50与地面接合时,脚后跟23或主表面18可以不必从地面抬起。

图23c示出了外底66与定位面12之间的空间可以填充有空气52。图23d示出了外底66与定位面12之间的空间可以填充有诸如泡沫之类的可压缩材料54。外底66可以经由磁体与铰链机构结合而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到定位面,以保持运动姿势。外底66可以采用所使用的定位面的形状。如果穿着者不在定位面的上面施加压力,则脚后跟部分23和/或主表面18可以与定位面12、14齐平,以在运动姿势中与定位面接合。当外底66与地面接合时,脚后跟23或主表面18可以不必从地面抬起。

在另选实施方式中,杠杆机构58可以被添加到鞋底,以帮助用户从鞋底的外侧向内侧过渡。图24提供了具有杠杆机构的鞋底的局部剖视图。鞋底可以可选地包括用于在定位面之间平滑过渡的中空空间或气腔56。图24a示出了处于其偏置位置的杠杆58,而图24b示出了处于作用状态的杠杆。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楔形件60可以放置在第一面12与第二面14之间,以将所使用的力与第一定位面和第二定位面分开。如图25所示,在使用第一定位面时,楔形件可以帮助从用户的脚趾施加更多力。应该理解,该机构可以包括多种几何形状、尺寸、材料或其组合。

在又一实施方式中,翻板机构62可以被添加到鞋底,如图26a和图26b所示。翻板62可以在定位面下方被压缩和展开,以提供更大的表面面积供大脚趾22抬离。具有更大的表面面积将为脚提供更大的牵引力,为用户提供更大的稳定性,同时仍然具有使用第二定位面横向改变方向的能力。此特征可以用于3个定位面中的任何一者(图中未示出)。

图27示出了迈出一步时左脚的样本步态图。脚23的脚后跟或脚掌24在任何给定点被启用。在脚后跟着地(strike)期间,用户可以启用脚后跟附近的第三定位面并向前推至自然姿势。一旦提起脚后跟,用户可以过渡到脚趾离开位置的运动姿势。已经形成具有定位面的鞋底,以修复用户的实际步态并将其转换成理想步态。用户的步态分析将有助于确定具有定位面的鞋底的哪些特征将用于形成定制的鞋底。这些特征可以彼此组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以帮助为每个用户形成理想步态。定制鞋底可以用于补偿用户自然步态中的任何不规则之处。行走时的大部分压力都施加在脚23的脚后跟、脚掌24和大脚趾22上,并且采用具有定位面的鞋底有助于缓解压力。

图27a例示了行走时的旋前或旋后程度(脚踝倾斜)。步行周期从脚后跟着地开始,并且持续到中期,直到脚趾离开结束。图27b示出了参照图27a的在运动中的右腿、脚踝和脚的后视图。图27c示出了参照图27a和图27b的右腿的内侧视图。图27d示出了参照图27a至图27c的右脚的仰视图,较高压力的区域用黑色阴影示出。

图28至图36例示了具有多个定位面的鞋底的原型。图28示出了具有三个定位面的左鞋底的仰视图。第一定位面12远离主表面18向下倾斜。该实施方式还具有倾斜的第二定位面14和倾斜的第三定位面16。图29示出了图28的鞋底的外侧视图。三个定位面的角度可以变化。

图30示出了具有三个定位面的鞋底的另一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定位面具有较小的角度。图31示出了图30所示的鞋底的仰视立体图。第一定位面12向前倾斜,而第二定位面14和第三定位面16向内倾斜。图32示出了图30中的鞋底的主视图。

图33示出了具有五个定位面的右鞋底的示例的仰视图。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一定位面12与第二定位面14之间存在两个定位面,它们倾斜以在鞋底中形成楔形件。楔形件60可以放置在第一面12与第二面14之间,以允许用户从他们的脚趾施加力,如图25和图33所示。应该理解,该机构可以包括多种几何形状、尺寸、材料或其组合。

图34示出了具有弯曲定位面和子面的左鞋底的示例的仰视图。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定位面12、第二定位面14和第三定位面16向外弯曲。第一定位面已经被细分成两个子面112a和112b。第二定位面已经被细分成两个子面114a和114b。第三定位面已经被细分成两个子面116a和116b。图35是图34中的鞋底的内侧视图。图36是图34中的鞋底的倒置的主视图。

图37示出了具有第一定位面12、第二定位面14和第三定位面16的板50的仰视立体图。另选地,板可以具有任何数量的定位面或定位面的组合。板50可以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到鞋的鞋底的底部,以将普通鞋转变成具有定位面的鞋。图38示出了图37所示的板50的俯视立体图。板50的顶部包含磁体64,以便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到也包含磁体的鞋底的底部。另选地,板50可以使用粘合剂、维可牢(velcro)扣带、机械紧固件、螺钉或其任何组合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到鞋的鞋底。

为了例示的简单和清楚起见,在认为适当的情况下,可能在附图之间重复附图标记以指示相应或相似的元件。另外,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文描述的示例的透彻理解。然而,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本文描述的示例。在其它情况下,未详细描述公知的方法、过程和组件,以免混淆本文所述的示例。而且,该描述不被认为是限制本文描述的示例的范围。

将理解的是,本文中使用的示例和对应图仅用于例示性目的。在不脱离本文所表达的原理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不同的配置和术语。例如,可以在不背离这些原理的情况下添加、删除、修改或布置具有不同连接的组件和模块。

尽管已经参考某些特定示例描述了上述原理,但是如所附权利要求中所概述的,其各种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是显而易见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