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10471发布日期:2022-07-10 09:00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拉链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一种拉链。


背景技术:

2.专利文献1公开有拉链用的可分离的止码。在该止码中,滑动部在弧状倾斜面上滑动而产生主体部彼此的相对的旋转(参照该文献的图14、图15),另外,主体部之间的轴向间隔变化(参照该文献的图16、图17)。专利文献2示教有使用磁体来促进第1基部和第2基部的相对的旋转。专利文献3与专利文献1、2不同,公开有利用手操作将插入构件插入拉头内。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8/061208号
6.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9/175944号
7.专利文献3:日本特许第415221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8.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9.在拉头未置于正确的待机位置的情况下,无法使第1止码构件和第2止码构件顺利地结合,拉链的封闭有可能需要无法忽视的劳力、时间。本技术发明人鉴于这样的点,新发现了提供有助于使第1止码构件和第2止码构件顺利地结合的拉链的意义。
10.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11.本公开的一形态的拉链具备:
12.第1拉链链牙带,其是在第1拉链带的侧缘部设置第1拉链链牙而成的;
13.第2拉链链牙带,其是在第2拉链带的侧缘部设置第2拉链链牙而成的;
14.拉头,其是具备拉头主体和安装到所述拉头主体的拉片的拉头,根据所述拉片的操作,为了使所述第1拉链链牙和所述第2拉链链牙结合,所述拉头主体前进,为了解除所述第1拉链链牙和所述第2拉链链牙的结合,所述拉头主体后退;
15.第1止码构件,其是在所述第1拉链链牙带中设置到与所述第1拉链链牙相邻的位置的第1止码构件,具有经由所述拉头的后口而插入所述拉头主体内的第1插入部和设置到所述第1插入部的后方的第1基部;以及
16.第2止码构件,其是在所述第2拉链链牙带中设置到与所述第2拉链链牙相邻的位置的第2止码构件,具有经由将所述拉头的前口与后口之间连通的狭缝而插入所述拉头主体内的第2插入部和设置到所述第2插入部的后方的第2基部,
17.在该拉链中,
18.所述拉片具有为了使所述拉头主体前进或后退而被操作的拉片主部,
19.在所述第1基部夹在所述第2基部与所述拉片主部之间时,构成所述第2基部、所述第1基部、以及所述拉片主部依次层叠而成的层叠体,
20.所述拉片主部和所述第1基部构成为,当在所述第1插入部未完全插入到所述拉头主体内的状态下,所述层叠体在其层叠方向上由人的手指夹持时,所述拉片主部向后方运动,以便产生所述拉头主体的后退。
21.在几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拉片主部具备在所述第1基部上滑动的第1滑动部。作为替代,在几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1基部具备在所述拉片主部上滑动的滑动部。
22.在几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1基部具备第1倾斜面,在所述层叠体在其层叠方向上由人的手指夹持时,所述第1滑动部在该第1倾斜面上朝向后方而下降。能够设为,所述第1滑动部若在所述第1倾斜面上结束下降,则与所述第1基部的外周侧面相邻地配置于所述第1基部的外周侧面的后方。能够设为,所述拉片主部具备至少一个接触部,在所述第1滑动部与所述第1基部的外周侧面相邻地配置于所述第1基部的外周侧面的后方时,该至少一个接触部与所述第1基部接触,以使所述拉片在所述第1基部上的姿势稳定化。
23.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1滑动部与所述第1基部的外周侧面相邻地配置于所述第1基部的外周侧面的后方时,所述拉片在所述第1基部上的姿势变得最稳定。能够设为,在所述第1滑动部与所述第1基部的外周侧面相邻地配置于所述第1基部的外周侧面的后方时,所述拉片相对于所述拉头的拉头主体位于最后方。
24.在几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拉头还具备安装到所述拉头主体的锁定爪,在所述第1滑动部与所述第1基部的外周侧面相邻地配置于所述第1基部的外周侧面的后方时,所述锁定爪由于从所述拉片受力而取抬起姿势。
25.在几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1基部具有供所述拉片主部配置的圆盘部,所述拉片主部包括在配置于所述第1基部的圆盘部上的状态下沿着所述圆盘部的轮廓延伸的框部。
26.在几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1止码构件还具备以确定所述拉头主体在所述第1止码构件上的正确的待机位置的方式设置的停止壁,在所述第1插入部完全插入到所述拉头主体内的状态下,所述拉头主体与所述停止壁接触。
27.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拉片主部和所述第1基部中的一者设置有凸部,在所述拉片主部和所述第1基部中的另一者设置有凹部,当在所述第1插入部未完全插入到所述拉头主体内的状态下,为了所述凸部至少局部地容纳于所述凹部而所述层叠体在其层叠方向上由人的手指夹持时,所述拉片向后方运动而所述拉头后退。能够设为,所述凸部设置于所述拉片主部,所述凹部设置于所述第1基部。
28.在几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1基部和所述第2基部构成为,在所述层叠体在其层叠方向上由人的手指夹持时,所述第2插入部朝向所述拉头的狭缝枢轴转动。
29.在几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1基部和所述第2基部中的一者具有绕与所述第2插入部的枢轴转动有关的轴线呈弧状倾斜的第2倾斜面,所述第1基部和所述第2基部中的另一者具有在所述第2倾斜面上滑动的第2滑动部。
30.发明的效果
31.根据本公开的一形态,能够提供有助于使第1止码构件和第2止码构件顺利地结合的拉链。
附图说明
32.图1是本公开的一形态的闭合着的拉链的后端部的主视示意图。
33.图2是用于使本公开的一形态的拉链开闭的拉头的侧视图。
34.图3是本公开的一形态的拉片的主视示意图,表示设置到拉片的自由端的滑动部。
35.图4是第1止码构件的概略的立体图,表示第1止码构件的下侧的构造。
36.图5是第2止码构件的概略的立体图,表示第2止码构件的上侧的构造。
37.图6是用于说明本公开的一形态的拉链的闭动作的示意图,拉头主体与停止壁接触而位于正确的待机位置。
38.图7是用于说明本公开的一形态的拉链的闭动作的示意图,第2止动构件的第2插入部插入位于正确的待机位置的拉头主体内。
39.图8是表示在本公开的一形态的拉链中拉片的拉片主部配置到第1止码构件的第1基部上的状态的概略的示意图,拉头主体未置于正确的待机位置,在拉头主体与停止壁之间具有间隙。
40.图9是表示在本公开的一形态的拉链中拉片的拉片主部配置到第1止码构件的第1基部上的状态的概略的示意图,拉头主体置于正确的待机位置,拉头主体与停止壁接触。
41.图10是表示拉片主部和拉头相对于第1基部的相对的位置关系的概略的示意图,与图8相对应。
42.图11是表示拉片主部和拉头相对于第1基部的相对的位置关系的概略的示意图,与图9相对应。
43.图12是表示在拉片的拉片主部设置有凸部、在第1基部设置有凹部的形态的概略图。
44.图13是表示拉片的拉片主部的凸部容纳到第1基部的凹部的状态的概略图。
45.图14是表示在拉片的拉片主部设置有凸部、在第1基部设置有凹部的形态的概略图。
46.图15是表示第1止码构件的第1基部和第2止码构件的第2基部磁性吸附的形态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47.以下,参照图1~图15,同时对各种实施方式和特征进行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无需过度说明,就能够组合各实施方式和/或各特征,也能够理解由其组合带来的相辅相成效果。原则上省略实施方式之间的重复说明。参照附图以发明的叙述为主要的目的,为了方便作图而简化。各特征不仅对本技术所公开的拉链有效,可理解为也通用于在本说明书中未公开的其他各种拉链的普遍性的特征。
48.如图1所示,拉链1具有左右一对拉链链牙带(第1拉链链牙带和第2拉链链牙带)31、32和用于使左右一对拉链链牙带31、32开闭的拉头4(参照图2)。拉链链牙带31具有拉链带(第1拉链带)11和设置到拉链带11的侧缘部的拉链链牙(第1拉链链牙)21。拉链链牙带32具有拉链带(第2拉链带)12和设置到拉链带12的侧缘部的拉链链牙(第2拉链链牙)22。
49.拉链带11、12是具有挠性的织物、编物或它们的混杂物,厚度由一对带面规定。拉链链牙21、22是树脂或金属制的链牙排列而构成的,或者是单丝卷绕成螺旋状而构成的。拉链链牙21、22固定于拉链带11、12的相对侧缘部。为了拉链链牙21、22的牢固的安装,能在拉链带11、12的相对侧缘部设置有芯线。
50.在拉链链牙带31、32的与拉链链牙21、22相邻的位置设置有左右一对止码构件51、52。左侧止码构件(第1止码构件)51具有经由拉头主体40的后口插入拉头主体40内的第1插入部71和设置到第1插入部71的后方的第1基部61。右侧止码构件(第2止码构件)52具有经由将拉头主体40的前口44与后口45之间连通的狭缝46插入拉头主体40内的第2插入部72和设置到第2插入部72的后方的第2基部62。
51.例如,第1基部61和第2基部62被相同或相似(例如圆盘状)地赋形,上下叠置。与第1基部61与第2基部62的叠置相应地,第2插入部72能朝向拉头主体40的狭缝46自动地枢轴转动。在别的情况下,接着第1基部61与第2基部62的叠置,第2插入部72通过人的操作而朝向拉头主体40的狭缝46运动。自不待言,也可设想止码构件51、52左右相反地设置的形态。
52.如图2所示,拉头4具有拉头主体40和安装到拉头主体40的拉片90。拉头主体40根据拉片90的操作而前进或后退。通过使拉片90相对于拉头主体40向斜前方倾斜并向前方牵拉拉片90,能够使拉头主体40前进。通过使拉片90相对于拉头主体40向斜后方倾斜并向后方牵拉拉片90,能够使拉头主体40后退。由于拉头主体40的前进而拉链链牙21、22结合,拉链链牙带31、32闭合。由于拉头主体40的后退而解除拉链链牙21、22的结合,拉链链牙带31、32打开。在本说明书中,可基于这样的拉头4的运动理解前后方向。上下方向与前后方向正交,并且与拉链带11、12的带面正交。左右方向与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正交。前后方向能与铅垂方向一致,但未必限定于此。
53.拉头主体40具有:上翼板41;下翼板42,其与上翼板41相对地配置;以及连结柱43,其在上翼板41和下翼板42的前端部处连结上翼板41和下翼板42。拉头主体40具有:左右一对前口44,该一对前口44隔着连结柱43;和一个后口45,其在前后方向上设置到与前口44相反的一侧。在拉头主体40前进时,左右的拉链链牙21、22经由左右一对前口44进入拉头主体40内,在拉头主体40内结合。结合着的左右的拉链链牙21、22根据拉头主体40的进一步的前进而经由后口45来到拉头主体40外。在拉头主体40后退时,结合着的左右的拉链链牙21、22经由拉头主体40的后口45进入拉头主体40内,由拉头主体40的连结柱43分离。分离开的左右的拉链链牙21、22根据拉头主体40的进一步的后退而经由左右的前口44来到拉头主体40外。
54.在上翼板41设置有左右一对凸缘部41f,在下翼板42也设置有左右一对凸缘部42f。在上翼板41的凸缘部41f与下翼板42的凸缘部42f之间设置有连通前口44和后口45的狭缝46。拉链带贯穿狭缝46。也可设想仅在上翼板41和下翼板42中的一者设置有凸缘部的形态。
55.拉片90相对于拉头主体40的安装形态各种各样,应该并不限定于图2等所示的安装形态。在包括图2的情况在内的一些情况下,将拉片90配置于拉头主体40上,将锁定爪48安装于拉头主体40,将罩47安装于拉头主体40,从而拉片90安装于拉头主体40。此外,一般而言,罩47被称为拉片安装柱,在此出于收纳锁定爪48的观点考虑,被命名为罩。
56.锁定爪48是在至少一处弯折的板簧,具有固定于拉头主体40的固定部(未图示)和与固定部相反的一侧的锁定端48p。根据拉片90的操作,锁定爪48能够从初始姿势变化成抬起姿势。在锁定爪48取初始姿势时,锁定端48p向拉头主体40内的拉链链牙用的通路突出。如果拉头主体40配置于拉链链牙上,锁定爪48的锁定端48p就与拉链链牙接触,阻止拉头主体40的前后方向上的移位(例如后退)。在锁定爪48处于抬起姿势时,锁定爪48的锁定端48p
未与拉链链牙接触,拉头主体40能够在前后方向上自由地运动。此外,锁定爪48在未借助拉片90受到外力时,基于锁定爪48自身的弹簧特性取初始姿势。
57.拉片90具有基端90a和自由端90b,以将基端90a侧作为中心前后转动的方式安装于拉头主体40。拉片90具有安装基部91和拉片主部92。拉片90的安装基部91安装于拉头主体40、例如其拉片安装柱。拉片主部92借助安装基部91安装于拉头主体40。安装基部91是拉片90相对于拉头主体40的安装用的部分。拉片主部92是为了使拉头主体40前进或后退而例如由夹钳这样的装置或人操作的部分。拉片主部92典型而言由人的手指、例如拇指和食指把持。拉片主部92为了适于人的手指的把持,能赋形得比安装基部91大。
58.安装基部91具有左右一对棒部91a、91b和连结棒部91a、91b的连结杆91c。棒部91a、91b未必限定于此,但大致平行地延伸、使拉片主部92与连结杆91c分开地配置是有益的。棒部91a、91b的厚度th8(参照图2)朝向拉片90的自由端90b递增。促进拉片主部92具有更大的厚度,容易将各种功能部分(随后论述的滑动部96、接触部97)设置于此处。
59.拉片主部92是在为了使左右的拉链链牙带31、32闭合而第1基部61与第2基部62叠置时,在与第2基部62相反的一侧配置于第1基部61上的部分。在第1基部61夹在第2基部62与拉片主部92之间时,构成第2基部62、第1基部61、以及拉片主部92依次层叠而成的层叠体105。层叠体105具有第2基部62、第1基部61、以及拉片主部92这3层构造,但不应该限定于此。在别的拉片安装于拉头主体40的下翼板42的情况下,层叠体105具有包括别的拉片的拉片主部在内的4层构造。
60.在一些情况下,拉片主部92具有环状的框部92a。框部92a在拉片主部92配置到随后论述的第1基部61的圆盘部63上的状态下沿着圆盘部63的轮廓延伸,例如在其径向外侧的位置处延伸。框部92a的厚度th9(参照图2)能朝向拉片90的自由端90b递增。由此,框部92a能够在拉片90的自由端90b处具有足够的厚度,能够将随后论述的滑动部96合理地设置于框部92a。在拉片主部92形成有由框部92a包围的大致椭圆形状的开口92s。也可设想拉片主部92的开口92s与安装基部91的大致矩形形状的开口91s连通的形态。
61.在拉片90倒伏到后方的状态下,拉片主部92包括在拉片90的自由端90b侧相对于安装基部91偏置到下方的部分。促进拉片主部92与第1止码构件51的第1基部61更可靠地接触。偏置量可设为安装基部91的连结杆91c的直径th7左右。例如,拉片主部92具有拉片90的靠自由端90b侧的平坦部92i和设置到平坦部92i与安装基部91之间的倾斜部92j。安装基部91所存在的平面pl91与拉片主部92的平坦部92i所存在的平面pl92以不相互平行的方式分开配置。在图2所示时,平面pl92相对于平面pl91向下方偏置。
62.第1止码构件51的第1插入部71在第1基部61与拉链链牙21之间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第2止码构件52的第2插入部72在第2基部62与拉链链牙22之间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第1插入部71具有供第2插入部72插入的槽73(参照图4)。槽73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在前方、后方、以及右侧方开口。在第1插入部71完全插入到拉头主体40的状态下,槽73收纳经由拉头主体40的右侧的狭缝46进入到拉头主体40内的第2插入部72。第2插入部72插入第1插入部71的槽73内,限制第2插入部72的上下移位。
63.在第1止码构件51设置有停止壁76,例如,设置于第1插入部71与第1基部61之间。停止壁76是为了使拉头主体40在第1止码构件51上取正确的待机位置而设置的。在拉头主体40后退而与停止壁76接触时,第1插入部71完全插入拉头主体40内,并且,拉头主体40置
于正确的待机位置。在拉头主体40位于正确的待机位置时,参照图6和图7而如随后论述那样能够进行第2插入部72向拉头主体40内的顺利的插入。停止壁76能够具有拉头主体40的上翼板41能够接触的上侧部分和拉头主体40的下翼板42能够接触的下侧部分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各部分沿着左右方向延伸。也可设想停止壁76与拉头主体40的除了后端部以外的部分接触而阻止拉头主体40的后退的形态。此外,在拉头主体40未位于正确的待机位置时,第1插入部71未完全(例如局部)插入拉头主体40内。
64.能在第1止码构件51设置引导件75。引导件75相对于拉链带上下突出,另外,沿着前后方向延伸。在第1插入部71与引导件75之间形成有槽77,供拉头主体40的凸缘部41f、42f插入。引导件75用于在视觉上表示拉头主体40的待机位置,能够省略。在引导件75与第1插入部71之间形成或未形成覆盖拉链带表面的树脂层。
65.第1基部61具有圆盘部63、轴部81、以及倾斜面(第2倾斜面)83。在圆盘部63的下表面以向下方突出的方式设置有轴部81。轴部81具有朝向其顶端部86缩径的部分。轴部81具有设置到该顶端部86的顶端面81a和设置到顶端面81a的外周的外周面81b。通过使顶端面81a平坦,减少轴部81给人的皮肤带来的刺激。倾斜面83绕与第2插入部72的枢轴转动有关的旋转轴线ax(参照图6、7)呈弧状延伸。倾斜面83绕旋转轴线ax呈弧状延伸,但也可以在旋转轴线ax的整周上延伸。倾斜面83倾斜地设置于轴部81的外周面81b与圆盘部63的下表面之间。倾斜面83有助于将第2基部62在旋转轴线ax的轴向上的移位转换成第2基部62绕旋转轴线ax的旋转。
66.第2止码构件52的第2插入部72包括能够经由拉头主体40的狭缝46进入拉头主体40内的部分。第2插入部72例如包括具有能够通过拉头主体40的狭缝46的程度的厚度的平板部。第2插入部72如上述那样插入第1插入部71的槽73。能在第2止码构件52设置有杆85。杆85相对于第2插入部72上下突出,另外,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第2插入部72的朝向拉头主体40的狭缝46的枢轴转动由于杆85与拉头主体40的凸缘部41f、42f碰撞而停止。在打开拉链1时,拉头主体40后退而与杆85碰撞,杆85被拉头主体40推压而杆85向与拉头主体40分开的方向枢轴转动。
67.在第2止码构件52设置有第3拉链链牙23。第3拉链链牙23与第2插入部72的前端部结合,位于第2插入部72与拉链链牙22之间。在第2插入部72经由拉头主体40的狭缝46插入拉头主体40内时,第3拉链链牙23定位于拉头主体40的前口44的前方附近。通过使拉头主体40前进,第3拉链链牙23进入拉头主体40内,接下来,在拉头主体40内与拉链链牙21结合。能够在第3拉链链牙23设置槽24,在第1插入部71设置插入片25。第1插入部71的插入片25插入第3拉链链牙23的槽24内,抑制第1止码构件51的前端与第2止码构件52的前端在上下方向上分离。
68.第2基部62具有收纳第1基部61的轴部81的容纳部82和在设置到第1基部61的倾斜面83上滑动的滑动部(第2滑动部)84。容纳部82具有与轴部81的顶端面81a相对的开口部82a和与轴部81的外周面81b相对的外周面82b。也可以利用树脂部填埋开口部82a而作为底部。滑动部84向容纳部82的内部空间突出地设置,例如,从容纳部82的外周面82b向径向内侧突出。在第1基部61与第2基部62叠置时,滑动部84朝向与第2插入部72的枢轴转动有关的旋转轴线ax向径向内侧突出。
69.此外,也可以是,在第2基部62设置有轴部81,在第1基部61设置有容纳部82。也可
以是,在第2基部62设置有倾斜面83,在第1基部61设置有滑动部84。轴部81和容纳部82是为了进行第1基部61与第2基部62叠置时的定位、和/或提高第1基部61和第2基部62的旋转的稳定性而设置的。也可设想在第1基部61和第2基部62不设置轴部81和容纳部82的形态。
70.参照图6和图7对第2插入部72插入拉头主体40内的情况进行说明。若叠置第1基部61和第2基部62并由人的手指(例如拇指和食指)对其夹持,则滑动部84与倾斜面83接触,滑动部84在倾斜面83下降。随着滑动部84在倾斜面83下降,第1基部61与第2基部62的轴向间隔变小,另外,第2基部62相对于第1基部61转动。与第2基部62的转动一起,与第2基部62结合着的第2插入部72以旋转轴线ax为中心朝向拉头主体40的狭缝46枢轴转动,接着经由狭缝46进入拉头主体40内。若如图7所示这样在第2插入部72插入到拉头主体40内的状态下使拉头主体40前进,则第2插入部72插入第1插入部71的槽73,插入片25插入第3拉链链牙23的槽24,另外,第3拉链链牙23与拉链链牙21结合。
71.在图6所示时,拉头主体40与停止壁76碰撞,拉头主体40位于正确的待机位置,因而,如图7所示,第2插入部72能够经由拉头主体40的狭缝46顺利地进入拉头主体40内。然而,如图8所示,在第1插入部71未完全插入拉头主体40而拉头主体40位于自停止壁76稍微向前方分开的位置时,第2插入部72无法经由拉头主体40的狭缝46顺利地进入拉头主体40内。当在第2止码构件52设置有第3拉链链牙23的情况下,若第2插入部72枢轴转动,则第3拉链链牙23与拉头主体40的凸缘部41f、42f碰撞,拉头主体40有可能前进。在该情况下,第1插入部71向拉头主体40的插入量进一步降低,拉头主体40运动到离停止壁76更远的位置。
72.在本实施方式中,鉴于上述的点,拉片90的拉片主部92和第1基部61构成为,当在第1插入部71未完全插入到拉头主体40内的状态下,拉片主部92、第1基部61以及第2基部62的层叠体105在其层叠方向上由人的手指夹持时,拉片主部92向后方运动,以便产生拉头主体40的后退。由此,如图9所示,能够使拉头主体40后退到与停止壁76碰撞为止而定位到正确的待机位置,促进第2插入部72更可靠地或更准确地进入拉头主体40内。在根据滑动部84在倾斜面83下降而第2插入部72朝向拉头主体40的狭缝46枢轴转动的形态中,由人的手指夹持层叠体105,从而能够同时产生拉头主体40向正确的待机位置的后退和第2插入部72朝向拉头主体40的狭缝46的枢轴转动。
73.更具体地论述的话,在层叠体105在其层叠方向(等同于上下方向)上由人的右手或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夹持时,第2基部62由食指的指腹(食指的末节)支承,拉片主部92被拇指向第1基部61侧按压,第1基部61被向第2基部62侧按压。拉片主部92若从拇指受到沿着层叠体105的层叠方向的力,则向与层叠体105的层叠方向正交的后方运动。在该拉片主部92的后方移位的同时拉片90向后方运动,拉头主体40被拉片90向后方带动。人也能够利用其单手将第1止码构件51和第2止码构件52设为结合状态,拉链1的操作性能显著提高。
74.作为顺序,也可以是,首先,将拉片90的拉片主部92配置于第1基部61上,接着,使第1基部61与第2基部62叠置。也可以与此相反,将第1基部61叠置于第2基部62上,接下来,将拉片90的拉片主部92配置于第1基部61上。在拉链1的通常的使用状态下前后方向与铅垂方向一致。因而,除了使用特殊的拉片90的情况之外,如图8所示,拉片90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地配置于第1基部61上。在该情况下,在第1基部61上预先配置有拉片90的拉片主部92,因此,无需将拉片90的拉片主部92配置于第1基部61上的操作。
75.为了促进或确保从拇指受到沿着层叠体105的层叠方向(上下方向)的力而拉片主
部92向后方运动,拉片主部92和第1基部61分别被恰当地赋形。在一些情况下,在拉片主部92设置有滑动部(第1滑动部)96,滑动部96在第1基部61上滑动。典型而言,如图10所示,滑动部96是凸状部分,具有以减少可能给人的手指带来的刺激的方式倾斜的1个或多个倾斜面96f、和/或以减少可能给人的手指带来的刺激的方式赋形成非锋利(例如弧状)的顶面96t。自不待言,也可以是,在第1基部61设置有滑动部,在拉片主部92设置有倾斜面,以便从拇指受到沿着层叠体105的层叠方向(例如上下方向)的力而拉片主部92向后方运动。
76.滑动部96的位置、大小、以及个数能够决定成各种各样。在图10所示的情况下,滑动部96设置于拉片主部92的环状的框部92a的自由端90b。在拉片主部92配置于第1基部61上时,滑动部96配置于第1基部61上的概率提高。能够在第1基部61的圆盘部63设置供滑动部96滑动的倾斜面(第1倾斜面)61f。在层叠体105由人的拇指和食指夹持时,拉片主部92的滑动部96受到沿着层叠体105的层叠方向的力,在第1基部61的倾斜面61f下降并向后方移位。拉片90整体与滑动部96一起向后方运动,拉头主体40被拉片90向后方带动。其结果,如图11所示,拉头主体40与停止壁76碰撞而置于正确的待机位置。此外,也可设想沿着层叠体105的层叠方向与后方的合成方向从拇指对拉片主部92施力的情形,可获得相同的效果。
77.滑动部96若在倾斜面61f结束下降,则与第1基部61的外周侧面61g(圆盘部的外周侧面)相邻地配置于第1基部61的外周侧面61g(圆盘部的外周侧面)的后方。此时,处于圆盘部63(凸部)嵌合到环状的框部92a(凹部)内的状态。因而,也能够说明为:在人的手指对层叠体105的夹持时拉片主部92向后方运动是为了环状的框部92a(凹部)与圆盘部63(凸部)的卡合/嵌合而进行的。
78.在滑动部96与第1基部61的外周侧面61g相邻地配置于第1基部61的外周侧面61g的后方时,拉片主部92的接触部97与第1基部61接触而拉片90在第1基部61上的姿势稳定化,根据情况,会变得最稳定。拉片主部92中的接触部97的位置、大小、以及个数能够决定成各种各样。在几个情况下,如图11所示,接触部97在环状的框部92a中设置于比自由端90b靠安装基部91的位置。在如图10所示这样拉头主体40位于比正确的待机位置稍靠前方的位置时,接触部97未与第1基部61(圆盘部63)的上表面接触。这意味着拉片主部92的姿势在第1基部61上不稳定。表面上看到的是负面的特征,但在促进拉片90在第1基部61上运动以便在第1基部61上取更稳定的姿势的方式这点是有益的。
79.在滑动部96与第1基部61的外周侧面61g相邻地配置于第1基部61的外周侧面61g的后方时,拉片90能相对于拉头主体40位于最后方。避免或抑制滑动部96以远离第1基部61的外周侧面61g的方式进一步向后方运动、拉片90在第1基部61上的姿势变得不稳定。
80.要留意的是,只要拉头主体40被拉片90带动而后退,就能够取各种形状。如图10所示,在拉头主体40安装有锁定爪48,在拉头主体40的上翼板41的上表面设置有突起41i。拉片90的安装基部91的连结杆91c在拉片90的后方移动时上到突起41i的倾斜面。锁定爪48被连结杆91c向后方推压,锁定爪48从初始姿势变化成抬起姿势。拉头主体40根据借助锁定爪48和罩47从连结杆91c所传递的力而后退。若从人的手指释放层叠体105,则由于锁定爪48的弹簧特性而连结杆91c被向前方推压,拉片90向前方运动,从拉片90的自由端90b沉到下方的状态(图11)起向上方移位(参照图11的箭头)。由此,接着由人的手指夹持层叠体105的操作,能够顺利地进行由人的手指抓住拉片90的拉片主部92并向前方牵拉的操作。这是在拉头主体40设置锁定爪48的优点之一。此外,未必限定于此,但可设想在锁定爪48的左右设
置有一对突起41i的情况。
81.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拉片90的拉片主部92和第1基部61构成为,当在第1插入部71未完全插入到拉头主体40内的状态下,拉片主部92、第1基部61以及第2基部62的层叠体105在其层叠方向上由人的手指夹持时,拉片主部92向后方运动,以便产生拉头主体40的后退。由此,如图9所示,能够使拉头主体40后退到与停止壁76碰撞为止而定位到正确的待机位置,促进第2插入部72更可靠地或更准确地进入拉头主体40内。
82.当在第1基部61设置有停止壁76的情况下,在第1插入部71未完全插入到拉头主体40内的状态下,拉头主体40未与停止壁76接触,在两者之间具有间隙。
83.以下,对其他几个形态进行说明。也可以如图12所示这样利用凸部101填埋拉片90的拉片主部92的环状的框部92a的开口92s。与凸部101相对应地在第1基部61的圆盘部63设置有凹部102。凹部102以至少局部地容纳凸部101的方式构成。若由人的手指夹持层叠体105,则凸部101的滑动部96在凹部102的倾斜面61f下降,拉片90向后方运动,拉头主体40也向后方运动。在如图13所示这样滑动部96在倾斜面61f结束下降时,拉头主体40与停止壁76碰撞。在该情况下,滑动部96设置于拉片90的靠安装基部91的位置。
84.也能够如图14所示这样利用凸部101与凹部102的嵌合使拉片90向后方运动而使拉头主体40后退到正确的待机位置。若由人的手指夹持层叠体105,则存在如下情况:凸部101的滑动部96在凹部102的倾斜面61f下降,拉片90向后方运动,拉头主体40也向后方运动。
85.也可以如图15所示这样将第1磁体201封入第1基部61,将第2磁体202封入第2基部62。例如,在第1基部61的轴部81的收纳部87收纳有第1磁体201,由第1盖121封闭。在第2基部62的容纳部82的底部正下方的收纳部88收纳有第2磁体202,由第2盖122封闭。若叠置第1基部61和第2基部62,则由于作用于第1磁体201与第2磁体202之间的磁性吸引力,滑动部84在倾斜面83下降,减少第1基部61与第2基部62的轴向间隔,另外,第2插入部72朝向拉头主体40的狭缝46枢轴转动。
86.在拉头主体40位于图8所示的不正确的待机位置时,第2插入部72根据第1基部61与第2基部62的磁性吸附而枢轴转动,位于第2插入部72的前侧的第3拉链链牙23可能与拉头主体40的凸缘部41f、42f碰撞。利用由人的手指夹持层叠体105的操作使拉头主体40后退到正确的待机位置。因而,消除第3拉链链牙23与凸缘部41f、42f之间的干涉,第2插入部72能够经由拉头主体40的狭缝46进入拉头主体40内。
87.根据上述的示教,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对各实施方式和各特征施加各种变更。加入到权利要求书的附图标记用于参考,不应该以限定解释权利要求书的目的而参照。
88.附图标记说明
89.11、第1拉链带;12、第2拉链带;21、第1拉链链牙;22、第2拉链链牙;31、第1拉链链牙带;32、第2拉链链牙带;4、拉头;40、拉头主体;90、拉片;9、91、安装基部;92、拉片主部;96、第1滑动部;61f、第1倾斜面;105、层叠体。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